第三步:跆拳道理论讲解结束后,教师简明扼要地总结和归 纳课的重点,并布置课后作业,宣告下次课的教学内容。


  • 实践课的组织


跆拳道实践课的组织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即准备 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各部分组织具体如下。

  1. 准备部分



  • 主要任务


教师通过安排一定的身体活动,使学生的机体由相对静止状 态进入工作状态,为学习跆拳道课程内容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 备。此阶段的教学可采用与跆拳道教学内容和任务相呼应的、有 引导性、针对性和激励性的运动进行身体活动。

  • 主要目的


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承受较大和最大运动负荷的准 备,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 主要内容


首先由班长、队长或值日生整队并清点出席人数,向教师报 告;教师进行考勤检查,并将本次课的任务与要求向学生进行较 为简要的说明。准备部分的训练内容主要取决于基本部分教学、

训练内容,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基本部分的教学、训练内容的需 要,选择准备活动的练习。

一般的,准备部分的活动多是进行一些慢跑、徒手操(跆拳道 操)以及游戏性练习,准备活动的具体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集中 注意力,充分放松身体,而且还能够为基本部分的活动打下一定 的基础。结合不同课的总教学任务,不仅要做一般准备活动,而 且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做专门的准备活动。

(4)时间安排

准备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做好进入训练状态 的准备,其中身体准备活动是一堂训练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之一,这部分的时间通常会安排15〜20分钟。

  1. 基本部分


(1) 主要任务

根据高校教学进度的内容安排,进行跆拳道技战术的教学和 练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跆 拳道意识。

(2) 主要目的

实现本次跆拳道教学课的主要目的,而且还致力于提高比赛 能力和适应能力。

(3) 主要内容

跆拳道训练课的主要内容是以训练计划的安排为主要依据, 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和比赛,比如,个人的、小组的、全队的身体 练习、技术和战术练习、教学比赛、对外比赛等,来发展各项素质 和能力,以提高实践能力。此外,还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 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量和运动强度,更大程度地增强运动员 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教学实践中,可采用讲解与示范、练习和纠 正错误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体会和练习 新内容。具体的教学步骤为:先学习新内容,然后巩固和改进已 学过的内容,最后组织跆拳道教学比赛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

跆拳道实践课的基本部分应突出跆拳道教学的重点内容,结 合学

生的具体情况编写出跆拳道教案,并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留有必要的作业练习。在组织教法上,要以能充分发挥教 师的主导地位为主,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 组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教学相长、取长 补短。①

  • 时间安排


教学课(两节课连上的)的时间安排一般在70分钟左右。训 练课的时间安排通常占全课时的70%左右。

  1. 结束部分



  • 主要任务


教师通过采用集体活动形式,使学生逐步恢复到课前相对安 静的状态。

  • 主要目的


通过整理活动,使学生体内积存的乳酸加速排除,使运动时 的氧债得到一定的补偿,使参加运动的肌肉尽快地恢复到运动前 的状态,而最终使学生从生理上逐渐由运动状态平复下来,从心 理上由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

  • 主要内容


跆拳道实践课的结束部分一般是先根据基本部分教学内容 的性质、练习强度与密度等,选择一些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如慢 跑、活动性游戏等;然后,教师对本次课堂的总体情况进行简明扼 要的总结,评价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肯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 找出学习中的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最后布置作业,预 告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

  • 时间安排


一般情况下,教学课结束部分的时间是5〜10分钟,训练课 结束部分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

(三) 讨论课的组织

和其他类型的跆拳道课程相比,跆拳道观摩讨论课的形式比 较自由灵活,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 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讨论课多在进 行跆拳道技战术分析、规则裁判法等的教学时采用。

讨论课开始前,教师要提前宣布讨论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 及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采用对观摩对象的手段,对某次 跆拳道课、跆拳道比赛、关于跆拳道技战术的电影等进行观摩。 要求学生在观摩中做好笔记,记下自己的感想、体会和疑问等,为 之后的讨论做好准备。

讨论课过程中,教师作引导性发言,然后组织学生围绕本次 课的议题进行民主式的发言。鼓励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展开激 烈的争论。

讨论课结束后,教师针对讨论作总结性发言,评述讨论的问 题和学生的讨论情况,未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可以留待日后或下次 课上继续进行探讨。

(四) 实习课的组织

跆拳道实习课的目的和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对跆拳道的教 学训练能力、裁判水平和组织竞赛能力等。

在实习课开始前,教师确定好实习学生的人数,指导学生做 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实习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做好观察和记录。

在实习课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也 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习课的讲评与讨论。参加实习的学生要写 出实习总结,为学习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三、跆拳道教学过程控制

跆拳道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是跆拳道教学目标实现的 重要前提,也是完成整个跆拳道教学计划的重要基础。因此,这 就要求跆拳道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控 制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课前备课

备课管理是跆拳道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进行跆拳 道教学,必须要备课。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 仔细钻研教材


教材是体育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体育教师仔细钻研教材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教师要研究跆拳道教学大纲(课 程标准),以本学科总的教学目标及各单元、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 标为依据来领会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教材的体系范围与深度进行 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同 时针对选定的多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其前后的联系进行研 究,并加以总结。

  1. 深入了解学生


跆拳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要实现 这一目的,跆拳道课堂教学活动就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因而, 体育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健康状况、认知能力、 运动能力水平,以及学习态度、兴趣需要及个性特征。

  1. 合理组织教法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在跆拳 道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性质、教学任务的要求, 以及学生的情况、场地器材条件,确定跆拳道教学活动的类型和 结构,并据此选择和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 .认真编写教案


教案,即课时计划,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教 师在编写教案时,为了保证教案的质量和可行性,需要注意以下 几点。第一,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编写。体 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跆拳道基础、跆拳道骨干、伤病 情况等备课,同时要考虑到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等,并如实详细 记录;第二,编写教案要规范,备课的详略程度应当合理;第三,备 课文字精练、准确,教法运用正确。

(―)课前备课

备课管理是跆拳道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进行跆拳 道教学,必须要备课。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 仔细钻研教材


教材是体育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体育教师仔细钻研教材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教师要研究跆拳道教学大纲(课 程标准),以本学科总的教学目标及各单元、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 标为依据来领会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教材的体系范围与深度进行 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同 时针对选定的多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其前后的联系进行研 究,并加以总结。

  1. 深入了解学生


跆拳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要实现 这一目的,跆拳道课堂教学活动就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因而, 体育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健康状况、认知能力、 运动能力水平,以及学习态度、兴趣需要及个性特征。

  1. 合理组织教法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在跆拳 道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性质、教学任务的要求, 以及学生的情况、场地器材条件,确定跆拳道教学活动的类型和 结构,并据此选择和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 .认真编写教案


教案,即课时计划,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教 师在编写教案时,为了保证教案的质量和可行性,需要注意以下 几点。第一,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编写。体 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跆拳道基础、跆拳道骨干、伤病 情况等备课,同时要考虑到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等,并如实详细 记录;第二,编写教案要规范,备课的详略程度应当合理;第三,备 课文字精练、准确,教法运用正确。

(三)课后总结

L课堂总结

在跆拳道教学课的结束部分,及时进行课后总结,具体应包 括以下内容。

  • 总结本次跆拳道教学课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学内容完成 情况、课堂组织的合理性、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时间分配的可行 性等。

  • 总结教师在本次跆拳道教学课中的执教情况,对教师的 教态、讲解示范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完成课的任务的得失 分析。

  • 总结学生在本次跆拳道教学课中的学习情况,如学生是 否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了计划规定的练习内容,掌握知识、技术、技 能的有效程度如何,有多少学生能初步学会,或基本学会、基本掌 握所学内容。

  • .发现问题


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发现跆拳道教学课中存在的一 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内容如下。

  • 学生课堂组织纪律性、练习积极性。

  • 学生跆拳道技能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存在的 问题。

  • 学生对练习形式的掌握理解、接受能力等。

  • .提出改进对策


针对在跆拳道教学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 设想和对策。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可以广泛收集其他教师和本次 课的教学对象对跆拳道教学效果的意见,包括通过对学生进行调 查,了解学生对本次跆拳道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断改进和提高教 学效果。

第四节跆拳道教学文件的设计

一、跆拳道教学大纲的制定

(―)教学大纲的概念

教学大纲是规定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体现课程教学工作的 主导思想,对教学的知识范围、教学时数进行限定,并确定课程的 考核方法和标准的指导性文件。

跆拳道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时数,并确定 了课程的考核方法和基本标准,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能更好地 促进跆拳道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要求

  • 跆拳道教学大纲的制定应从跆拳道教学的实际出发,落 实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提出具体的跆拳道课程教 学目的和任务。

  • 根据跆拳道运动的特点、课程的任务和时数来确定教材 内容,突出基本理论知识、技术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训练与培养。

  • 注意合理分配教学课程的时数,保证理论与实践的适当 比例,以确保跆拳道教学任务的完成。

  • 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 以跆拳道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与技能为重点。考核方法 要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理论、技术与技能水平,评分方 法力求科学和合理,考核应公平公正,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 生并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

教材内容具体地落实到每次课的教学文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 指导性文件。

跆拳道教学进度的合理制定应把握好跆拳道教学内容的逻 辑性,教学内容应符合跆拳道知识技能认知学习的基本规律,能 充分反映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二) 教学进度的制定要求

(1) 重视跆拳道教学逻辑关系,以合理的逻辑关系和迁移原 理为指导。在制定教学进度时,一定要注意将跆拳道运动知识单 元和技术的合理逻辑关系充分体现出来,注意学习教材时迁移原 理的积极作用,防止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干扰。

(2) 遵循跆拳道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进度要根据教学 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合理分配每次课的不同教学内容的分量以 及搭配,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运动能力。

(3) 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教学进度的制定要以教 学大纲的要求和跆拳道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为主要依据,将教材 内容安排到适当的位置。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突出 教学重点,有助于教师更加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

(4) 将理论与实践辨证地统一起来。在制定教学进度时,理 论课与实践课要合理安排,相互配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体现 理论。

(三) 教学进度的格式

跆拳道教学进度的格式有名称式和符号式两种,名称式教学进度。在制定教学进度时,以课的顺序为依据将各类教材的名称 填入教学内容,在课程类型内填写采用的组织方式,以及其他相 关事项(表3-1)。跆拳道教学符号式教学进度是根据编号顺序将 教材内容逐个列入教学内容栏,然后根据出现的先后顺序在相应 的课次栏内画在制定教学进度的过程中,注意排列组合的 科学性,充分反映每次课的教材安排和整个教材排列顺序及数 量,以保证教学进度的合理性

三、跆拳道教案的制定

(―)教案的概念

教案,又称“课时计划”,它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编制而成的 最为基础的教学文件。

条文式教案

跆拳道理论课教学的教案通常采用条文式教案格式,一般来 说,除填写表格式课时计划规定的项目外,还以讲授提纲与组织 教法的方式配合理论课讲稿共同使用。

第五节跆拳道教学成绩考核

一、 考核内容

跆拳道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主要是根据跆拳道教学 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范围和形式,不同年级、教学对 象、教学阶段的具体要求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最基本、最 常用的重点技术、战术、理论知识、教学训练、组织竞赛与裁判工 作能力等。

二、 考核比重

在跆拳道教学成绩考核中,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不同,考核 的内容、比重也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一般的,高校跆 拳道考核的内容及比重分配

  1. 口试


(1) 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课堂提问或专题答辩的形式进行。

(2) 考核目的:了解学生掌握跆拳道运动理论知识的深度和 广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1. 笔试


(1) 考核形式:可以采用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

(2) 考核目的:开卷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适用于高年级学生;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记忆性的跆拳 道运动知识的掌握,适用于低年级学生。

  1. 题型及比例


跆拳道运动理论考核多采用标准化考试的方法,教学成绩考 核的题型和比例设计应注意突出以下两点。

第一,理论考试命题要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掌握跆拳道运动基 本理论知识的程度,选择试题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题型 应多样化,如填空、选择、判断、概念、绘图、简答题、论述题、分析 运用等。

第二,理论考试命题要反映出各种不同指标的试题形式,还 要掌握好主、客观试题的比例。试题难易度应适中,区分度要良 好,确保考试的可信度。

(二) 实践考核

  1. 技术评定


根据学生完成技战术动作的质量进行评分。考核前按动作 结构和配合过程,把所要进行考核的技术、战术分为若干个环节, 根据各个环节完成情况予以评分。

评分标准:采用10分制、百分制或等级制,最后转换为学生 实际得分数。

  1. 达标测试


根据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速度、准确性,按一定的要求制定 评分表进行测试。达标测试适用于单个技术动作、组合技术的考 核,可单独采用,也可与技评相结合使用。

评分标准:采用10分制或百分制。

(三) 能力考核

教师根据学生的跆拳道技战术运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表现来 评定其基本能力的成绩。评分标准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考 核方法与内容具体如下。

(1)通过两人对抗考核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跆拳道技战术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习(准备活动或技战术教学实习)考核学生组 织教学的能力。

通过组织跆拳道竞赛,考核学生组织跆拳道竞赛、跆拳道 竞赛编排和跆拳道裁判能力。

跆拳道运动技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训练来实现的,跆拳道训 练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运动员是否遵循了科学的训练原理与 原则,采用了有效的训练方法。本章主要就跆拳道运动训练的科 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研究,以为跆拳道运动员技能训练提供科学的 指导,促进其训练效果的提高。

第一节跆拳道训练的科学原理

一、跆拳道训练的基本原理

(一)应激原理

应激是指人体对于外部强负荷刺激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 的一种综合反应。具体来说,人体应激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警 戒、抵抗和衰竭,人体应激的产生与“自我保护反应”之间有密切 的关系。运动学研究表明,人体要达到应激状态,就需要承载超 量负荷,在超量负荷的作用下,机体对原有负荷的平衡和适应状 态被打破,通过应激,人体达到新的负荷水平。

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有序提高依 赖于对应激原理的科学应用。跆拳道训练中采用应激原理的主 要意义在于,教练员不断加大运动负荷,利用运动员的应激反应, 使其逐渐形成新的

平衡,提高其运动能力。但是训练中的运动负 荷不能无限制的增大,要注意负荷的极限值,如果超出极限值,则 会使运动员出现运动疲劳的症状,甚至导致运动员身体机能出现 衰竭现象,因此要将对跆拳道训练的负荷量、负荷强度与运动员 机体的应激程度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重视起来。

(二)运动负荷原理 ’

运动员要想提高自身的跆拳道技能水平,就必须在训练过程 中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这是跆拳道训练的基础和运动训练的 本质,也是跆拳道训练实践中运动负荷原理的主要表现。跆拳道 训练过程中,提高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和其对外界(运动负荷) 的适应能力就是训练负荷原理的实践运用。

运动负荷原理指出,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一定的运动负荷 能够引起跆拳道运动员机体的生物适应,主要表现在形态结构、 机能等方面,运动员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在此 基础上,继续通过运动负荷的增加来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其运 动能力的增强。运动负荷原理要求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应注意 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在跆拳道运动训练初期,根据负荷因素的基本特征, 为了使运动员尽快进入运动状态,应通过增加负荷量使运动员机 体逐步适应负荷的方法来进行训练;在跆拳道运动的专项技能训 练阶段,则应以提高负荷强度的方法为主来对运动员机体进行 剌激。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阶段运动员的跆拳道运动技术水平,以 及同一阶段运动员的不同技术细节或身体素质的强化,应有针对 性地采取不同的训练负荷和方法来进行训练。

,(三)新陈代谢原理

新陈代谢是机体运动的基础,对人体新陈代谢基本规律和特 点加以认识与了解是运动员参与跆拳道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

因此,新陈代谢原理是运动员从事跆拳道技能训练的重要理论 依据。

一般来说,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部 分,对于运动员来讲,在跆拳道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程度 的运动负荷,训练期间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机体的新陈代 谢过程在运动训练期间是非常活跃的。根据机体能量分解时间 的不同,运动员的机体供能不同,通常短时间(10秒〜3分钟)的 运动训练,机体供能以糖酵解为主,而较长时间(长于3分钟)的 运动训练主要靠有氧氧化系统来供能。

新陈代谢原理要求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了解人体 运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情况及规律,并科学进行饮食和补 充营养,为科学、有序地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技能水平奠定良好 的物质基础,保证在跆拳道训练中物质和能量的充足供应,从而 顺利完成跆拳道技能训练任务。

图片6

(四)机体适应原理

稳定性和适应性是人体的两大生物特征。稳定性又称“稳 态”,指的是无论对内部环境,如体温、体液等,还是外部环境,如 气温、湿度等,都可以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生理机能。例如, 在高温环境中,为维持正常体温,人体需要通过发汗来散热;在寒 冷的环境中,为了防止体热散失,人们则是通过皮肤血管的收缩 来实现。又如,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体内所产生的代谢物随着代 谢功能的增强而不断增多,要实现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平衡就必须 将代谢产物排除,运动之后又将体内的一时性变化复原,这样体 内环境的稳定才得以维持。

长时间经受外部环境变化和运动刺激,人体的形态和功能除 稳定性外,还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适应性包括特殊的机能应 变。例如,生长在高寒地区的人耐寒,热带地区的人耐暑等。根 据适应时间的长短,可以把人体的适应划分为两种,即暂时性适 应和长久性适应,下面简单进行阐述。

暂时性适应指的是,外界环境的改变会暂时将人体内的相对 平衡打破,这时机体需要进行内部生理性调节,以保持相对平衡 的状态。

长久性适应指的是暂时性适应长时间、周期性地反复进行, 从而

因此,新陈代谢原理是运动员从事跆拳道技能训练的重要理论 依据。

一般来说,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部 分,对于运动员来讲,在跆拳道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程度 的运动负荷,训练期间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机体的新陈代 谢过程在运动训练期间是非常活跃的。根据机体能量分解时间 的不同,运动员的机体供能不同,通常短时间(10秒〜3分钟)的 运动训练,机体供能以糖酵解为主,而较长时间(长于3分钟)的 运动训练主要靠有氧氧化系统来供能。

新陈代谢原理要求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了解人体 运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情况及规律,并科学进行饮食和补 充营养,为科学、有序地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技能水平奠定良好 的物质基础,保证在跆拳道训练中物质和能量的充足供应,从而 顺利完成跆拳道技能训练任务。

(四)机体适应原理

稳定性和适应性是人体的两大生物特征。稳定性又称“稳 态”,指的是无论对内部环境,如体温、体液等,还是外部环境,如 气温、湿度等,都可以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生理机能。例如, 在高温环境中,为维持正常体温,人体需要通过发汗来散热;在寒 冷的环境中,为了防止体热散失,人们则是通过皮肤血管的收缩 来实现。又如,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体内所产生的代谢物随着代 谢功能的增强而不断增多,要实现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平衡就必须 将代谢产物排除,运动之后又将体内的一时性变化复原,这样体 内环境的稳定才得以维持。

长时间经受外部环境变化和运动刺激,人体的形态和功能除 稳定性外,还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适应性包括特殊的机能应 变。例如,生长在高寒地区的人耐寒,热带地区的人耐暑等。根 据适应时间的长短,可以把人体的适应划分为两种,即暂时性适 应和长久性适应,下面简单进行阐述。

暂时性适应指的是,外界环境的改变会暂时将人体内的相对 平衡打破,这时机体需要进行内部生理性调节,以保持相对平衡 的状态。

长久性适应指的是暂时性适应长时间、周期性地反复进行, 从而

输到机体各个器官中,最后使整个机体都进入运动状态,机体对 外界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训练过程中的暂时适应阶段

随着跆拳道训练的不断深入,运动员的各生理器官和系统持 续接受运动负荷的重复刺激,并持续对这种刺激做出反应,坚持 一段时间后,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就会进入到良好的工作状 态中,在运动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指标也会表现出稳定的状态,在 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前的运动刺激。

4 .训练中的长久适应阶段

在长久适应阶段,运动员的跆拳道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 提高,原因在于,在外部各种运动刺激全面增加和系统重复的基 础上,运动员身体各相应的机能系统和组织器官发生较为明显的 改造,具体表现在身体结构和机能两个方面的改造,发生变化后 的运动器官和身体机能不断完善与协调。

5.训练中的适应衰竭阶段

适应衰竭主要是因为运动员在跆拳道训练中没有对运动负 荷进行合理安排而造成的,如一些教练员或运动员急于求成,为 了快速实现训练效果而不合理地加大运动量,而机体的适应能力 又是有限的,外界刺激物(运动负荷)的强度超过了机体所能承受 的限度,过度训练会使机体的某些机能衰竭,甚至还会引起运动 员的生理衰竭,从而导致死亡。因此,为了保证跆拳道运动训练 的持续健康进行,应把机体适应原理和运动负荷原理结合起来加 以运用。

(五)良好竞技状态原理

竞技状态是人体机能能力在比赛之前及比赛过程中的一种 状态反应,包括生理机能和神经心理两方面的因素,良好的竞技 状态指的是有机体的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达到了 最完善的程度。良好的竞技状态表明运动员已具备了良好的体 力及心理素质,其现有的运动训

练水平能保证其顺利完成比赛。 对良好竞技状态进行判断主要有以下两个指标。

观察运动员是否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并具有良好的 工作能力,在承受负荷后能否迅速恢复到原来状态。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是否感到疲劳,是否愿意继续参加 训练和比赛,是否迫切想要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一个具有 良好“竞技状态”的运动员往往感觉到精力充沛,渴望继续训练和 比赛,并有信心能够取得好成绩。虽然运动员的主观感觉不一定 完全可靠,但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良好竞技状态是人体生理能力和中枢神经系统状态的综合 反应。

跆拳道运动员能否拥有良好的竞技状态,主要受以下几方面 因素的影响。

第一,跆拳道训练中运动员机体各器官和系统发生的变化。

第二,跆拳道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第三,赛前训练的安排、作息制度等赛前准备工作。

第四,比赛的级别、性质、竞赛安排等。

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讲,良好的竞技状态是其在比赛中取得 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跆拳道训练中,教练员应注意对影 响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的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对技能训练 进行科学安排,为运动员获得良好的竞技状态创造有利的条件与 环境。

一些教练员在关于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的认识上存在一定 的误区,如我国的一些教练员认为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最多只能 保持一个月左右,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跆拳道运动员良好“竞 技状态”的出现,是在科学训练的影响下,有机体的各器官和系统 之间活动协调一致的结果,在运动员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过程 中,其中枢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由于各器官和系统之间的活动 协调一致,使得运动员的有机体能够快速对外界环境产生新的适 应。由于跆拳道训练是可控制的过程,因此,跆拳道运动员保持 良好的运动竞技状态的时间是可控的。

图片7

 

浏览9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