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健身武术

健身武术是指除学校武术、竞技武术以外的流行于广大民间的那些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 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这些传统武术的各拳种包括拳术、器械、练功方法、对练以及攻防 实战技术(也包括以健身为目的的新编健身套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以此作为强身健体、防身 自卫、保家卫国、娱乐身心的方法和手段。在现代快节奏以及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中,把武术作为 健身方法和手段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需要。

我国自1983年至1986年连续四年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挖整结果表明,源 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有129个,参加这一活动的人口据有关部门调查 是6 000万,占了国家体委统计的体育总人口的一半,可见传统武术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健身功能。它 是实施落实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之一。这一功能和它产生的效应不可低 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以武术作为健身手段参加锻炼的人数仍处 在上升趋势。现在成千上万的外国人学练中国武术大都也是为了健身。

功能分类法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整体结构,特别是在社会功能系统下属的子系统即健身武术涵 盖了流行于民间的129个拳种,这是其他分类方法所不及的。功能分类法不仅反映了现实的武术 整体框架和发展格局,而且为制定发展武术总战略,调整发展各系统,达到整体的发展提供了思 路和依据。它的各种功能、技术层次关系是不变的,但是,其中所含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完善充实 而加以变化的。这种变化包括质和量的变化,如竞技武术的功能是不变的,但是竞赛体制、比赛办 法、裁判法、竞赛套路技术内容等,则要在发展中求完善、求提高的。又如新一轮的竞赛规定套路 的推出、竞赛规则的修订等。量的变化以学校武术为例,其内容在发展中根据需要进行了充实和 完善,目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本中,从初一至高中六个年级都有武术内容,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功能分类法有利于中国武术作为一个整体向世人展现,使世界各国对中国武术在功能作用、技术 层次等方面有清晰的了解,便于选择和学习,从而有利于中国武术走向世界。.

【武林人物】

杨露禅(1799—1875年),名福魁。直隶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 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

1840年左右,杨露禅自豫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冀南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 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礼遇有加,使得太极拳的社会地位 和影响力非同一般。旧社会武行规矩虽大,但争斗也极多,露禅公因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较量,出 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遂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名声大噪。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大学士观其精妙的武艺后大加赞赏:“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 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书赠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相祝贺。自 此,他所创之杨式太极拳名满天下,使太极拳从民间武术登上了华夏武术的大雅殿堂,成为国粹。

武术项目的形成与发展是一漫长的过程,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在 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 发展的时期大致可分为远古时期的萌芽期,春秋战国时期进入新的阶 段,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衰落期,隋唐五代的大发展时期,明清时期的 高潮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蓬勃发展时期。

武术的特点:寓技击性于体育之中;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广泛 的适用性。武术的作用:提高素质,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培养品 德;竞技观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本章采用了两种分类方法对武术进行分类,按运动形式可以分为 三类: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武术功法。按功能可以分为三类:学校武术、 竞技武术、健身武术。

在远古时期,早期武术通常运用于 和 。

武举制度创始于 朝,对武术运动的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拦、拿、扎为主要技法的武术器械套路运动是 。

请以一种拳种为例,说明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

武术与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武术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哲理,认识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及文化之间的 关联。并掌握武术的教育、武术文化、武术传播及武术美学的内容。将武术所包含的 文化结合起来,增加自己的武学修养。

【学习任务】

了解武术所蕴含的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

了解武术文化教育与武术教育之间的联系,认识武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了解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为自身武术学习寻找合适路径。

了解认识武术美学内涵及不同风格,在习练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传统哲学是一种对人生进行系统反思的思想,其功用不在于获取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 界。传统哲学思想对丰富武术的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主要表现在顺应自然的和谐观、 人际和谐的道德观、内外兼修的整体观、拳道合一的修炼观。

“天人合一”的武术思想

对于“天人合一”,庄子认为“人与天一也”,意思是天与人本质上都是自然合一的,即“天地与 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人、天、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武术是人体运动 的形式,只有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变化、恪守自然法则,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武 术的价值。.

(一)顺应自然的和谐观

《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寒暑 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人的生长与健康,因为自然界是生命的泉源,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 育、衰老都与自然界的变化休戚相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 中,已经能适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并形成了自身的规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只要 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的机能,养精安神,益气补血,平衡阴阳,人体就健康。传统武术在道 法自然这一法则指导下,十分注意四季变化、阴阳五行和人体机能的配合,如流行的“少林八卦五 行功”,根据不同季节和五脏六腑的变化,分别进行走功、站功、坐功、卧功的各种练习。也有根据 人体元气24小时循经络运行一周的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朝练寅、夕练酉”,即武术内功练 习选择在每天早上3—5点,晚上5 — 7点进行功法练习;“形意拳”利用“五行”理论创造出劈、崩、 钻、炮、横五拳等。另外,还有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动作、攻防意蕴,融人拳术的技法之中,即是 “形物之形,悟物之意”,结合武术技法而成拳,如少林拳的龙、虎、豹、蛇、鹤五拳,据《少林内 功秘传》记载,“五拳者,即可练精、力、气、骨、神之法也,故创五式,使内外并修而达于化境也”, “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上述五拳,如能练至精纯之境,则精固、 力强、气聚、骨坚、神凝,五者相合互为融化为用之妙”。南拳中的鹤拳、虎拳,以及武术其他象形 拳法如猴拳、螳螂拳、鹰爪拳、蛇拳等均是模仿自然界动物的形态,结合武术技法而成拳,这种融 自然物为一体的拳术是天人合一最形象的身体表征,是人对自然美的形态模仿,表现生命“表现自 然”实际上是崇尚生命、崇尚自然,是求得自然与人的共鸣和统一,从天地万物的生长演变现象中 获得灵感和启迪,“格物取意”追求意境,是顺应自然的和谐思想的体现。

在武术招式和技术方面,武术不仅借鉴灵巧的动物,还会借鉴自然界中的一切景象。例如, 有的拳称姜枝拳,掌称柳叶掌,步称七星步,其作用不仅仅在于给武术动作命名,而且还表明了动 作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领,在“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影响下,武术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眼睛所能看 见的“有形”的事物之上,武术也出现了“化有形为无形”的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太极拳、八 极拳等,它们的特点体现了对自然形态特征的领悟,尤其把圆、空等运动形态融人武术运动之中, 圆、空是大自然天地的基本特征,也是运动的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 空则能活泼自如,循环无端,变化无穷来表现大自然的魅力。具体而言,少林拳技是以圆空为基本 架式和方法、式正招圆,太极拳要求处处带有圆弧形,八卦掌以圆为法,南拳中讲究圈桥动作的运 用等,在圆空的运动中表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浏览35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