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我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1946年全家到了保 定,住在东街的县学胡同。记得胡同斜对面有一所武馆,这 使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武术,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埋下了学 武的心愿。

1947年,全家迁到了北京,住在河泊厂胡同。

4年后我考上了 11中,从那时起,成了名符其实的武 侠小说迷。

我就读的小学、初中,都离天桥不远,所以每个星期日 都去逛天桥。那里最吸引我的是天桥三角市场陶湘九的评书 《三侠剑》或《雍正剑侠图》。每当说到童林露面时,“姓童 单字名林字叫海川,……。身穿土黄布裤褂,左大钤,白纽 子,脚穿一双洒鞋,双钺分双剑,群雄贺号:震八方紫面昆 仑侠”的固定念白都让我激动。童林令我无限崇敬,他的命 运,紧紧揪着我的心,每到星期天非去听不可。为了早点知 道故事的情节,我到北京市的各个租书摊租《雍正剑侠图》 看。为了看第40本,我跑遍了花市、天桥、东单、西单、 东四、西四、鼓楼、前门劝业场也没有租到。后来才知道在 北京根本就没出过第40本,害我跑了不少冤枉道儿。

1954年为了我喜爱的篮球运动,我考上了 26中学(汇 文中学),学校篮球队是全市中学篮球比赛的冠军。

1957年高中毕业。因我兄妹8人,我是老大,为帮助 父亲养家糊口,我不能考梦寐以求的大学,只能从事我十分 不情愿的小学教师工作,用微薄的工资来贴补家用。塞翁失 马,焉知非福!岂不知我教的学生中有个叫骆燕茹的,是著 名武术家骆兴武先生的女儿。骆先生是八卦掌大师程廷华先 生的著名弟子李文彪和形意拳大师李存义的著名弟子郝恩义 的高足,八卦掌、形意拳都有很深的造诣,享誉武林。骆先 生曾在东北军吴峻升府内任教官,与正在张作霖府内任教的 程廷华先生的侄子程有功先生同住一室,因而受教颇多。先 生在整个东三省都赫赫有名,解放后在北京授徒,文革前曾 任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形意拳、八卦掌组组长。骆先生高大 魁梧,目射精光,留着八字胡,非常神气。晚年改留山羊 胡,方显出慈善可亲之态。

我得识骆先生,拜狢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和八卦掌, 夙愿以偿,因而练功非常刻苦。几乎每天下班后都到设在老 师家的“兴武国术馆”去练功。到了国术馆,第一件事就是 扫院子,等把一切杂活干完了,才幵始练习。

每天练功都站在大槐树前,端着九尺大枪,对着大树, 练习左右手的拦、拿、扎;然后拿三尺长的铁棍当剑,练习 崩、点,增长腰、臂、腕的劲力;最后才去练习形意拳或者 八卦掌。默默地练,有无老师在场一个样。老师高兴时,出 屋看一两眼或动手指点一两下,顿感获益匪浅。晚上7点以 后,师兄们陆续赶来,老师才开始讲讲,或做示范。我们都 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牢牢地记下,回家后再找时间很下功夫 练习。

因为我系统地接受过篮球训练,学习拳术动作就又快又 准确,老师非常高兴。那时我单身,为了习武,直到30岁 才结婚。每天除上班就是练功,所以比别的师兄进步快,仅仅一年,就超过了一些已习练3年的师兄。我的工资很少, 每月只挣31元,我拿出20元给父母过日子,其余的大多数 都花在孝敬老师上。直到结婚时还没带过手表,经常穿的是 膝盖和臀部打了补丁的裤子。那时,我上下班宁可来回走 20里,也不买一个月才3元的汽车月票,以便省下钱来孝 敬老师。老师60多岁患了疝气,有茄子那么大,经常掉下 来,躺在床上动不得,痛苦不堪。当我遇到时,就急忙拿来 .热毛巾,给老师慢慢托上去,有时会托半小时,我的胳膊、 手都累酸了。能给老师解决一些痛苦,就是我的最大快乐。 疝气严重了,影响了走路,只得做手术。老师是在协和医院 做的手术,手术费15元,我设法借来25元给了老师。我的 一举一动,令老师很感动,师娘也很高兴,所以老师对我特 别钟爱,最下心,教的也最多。我也很髙兴,学得也最快, 练得也最好。

我是教师,有寒暑假。特别是暑假,天长假期也长,是 我刻苦练功的黄金时间。假期,我每天早晨6点已进入天坛 公园了,蹲下身来先练习走八卦趟泥步。经常从北门开始, 绕西门,经祈年殿前甬路下面的过洞,回七星石,来到我练 功地点,然后围大树走圈,练习八卦掌法。8点多钟,我穿 好衣服,到公园各处练八卦掌的地方走走。郭古民先生在大 树林教徒弟,我就在旁边听听。程静秋先生正在走直趟散手 (程静秋先生是李存义的弟子),我就跟着练练,然后再到德 玉亭先生、韩武先生练功的大坑去观摩、切磋。中午,稍事 休息,就去老师家,陪着老师乘坐“铛!铛!铛!”地有轨

电车到天坛再次练功。我练我的,老师练老师的,老师练完 之后才给我指点。晚上8点钟,我提着洗好的2斤西红柿 (那时只花5分钱),又一次到天坛,练习各种散手或八卦 刀、八卦枪。练累了,躺在公园的长椅子上一边吃着西红柿 一边看星星看月亮,看流星飞越天空。10点才回家冲澡睡 觉,度过愉快而忙碌的一天。那时候我一个心思练武术,不 知流过多少汗,穿破多少鞋。“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的功力 突飞猛进,老师非常高兴,经常带着我到一些老前辈家去拜 访,使我获得了不少的教益。

1963年,北京举办了建国以来最盛大的一次“全市武 术冠军赛”,在东长安街体育场,观众爆满。经过比赛,我 获得了成年形意、八卦组的冠军。赛后,刚建成不久的中央 电视台请我们各项目的冠军到台里的播放厅,向北京市人民 现场汇报表演。事后每人辛苦费25元,我非常高兴,马上 到设在新侨饭店里的鸿宾褛宴请老师及马有清、李秉慈、骆 大成,以示庆贺。这顿饭花了 15元,剩下的钱送给老师零 花。

那时候东单公园练拳的人很多,便于交流切磋。于是我 从天坛转到东单公园练拳。

冬天,我在王达三老师教太极拳的场子练,每天早晨6 点半我已练得浑身大汗。王达三是李文彪先生的徒弟,是我 亲师大爷。他的枪术和剑术很好,我经常到他的家里去学八 面战身枪、黑白鹞子对枪和纯阳剑。他不仅教我套路,还亲 自跟我对扎,教我枪和剑的使用。

山西人钱谨先生,是戴龙邦的后人戴魁的徒弟,他的十 二形很好,不但套路繁杂,也有独道之处。他和我的友情很 厚,经常毫无保留地把十二形传给我和钱文章先生,使我获 益不少C

天津人张如林先生,他的八卦掌是高义盛一派,他的形 意十二形很复杂,也有独到之处。他善烹饪,经常炒个菜给 我吃,这是他最高兴的事情。他教我很多东西,使我对髙义 盛先生的八卦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程廷华先生的二子程有信先生,又名二海,他退休后每 天都在公园传授八卦掌。他很保守,他的徒弟想得到一点传 授很不容易,但我老是粘着他,总算得到一些他的指导,未 负苦心。

在程有信先生的场子里我认丨只了王荣堂先生。王荣堂先 生是程廷华弟子杨明山的徒弟,我经常到他家去拜望,请他 给我讲手法。我们经常去地坛公园,在那儿认识了刘晚苍先 生和吴彬芝先生。我跟吴先生学了武当剑法和高义盛先生的 “三十六路翻身”。在刘先生处练习太极推手,跟他的徒弟们 推,刘先生也亲自与我推,又令我受益多多3

我经常去天安门历史博物馆门前的广场练功,杨禹廷先 生的师弟曹幼甫先生和程廷华的弟子刘斌的高足王文奎先生 都在那练D王文奎先生对我非常好,无丝毫保守,我学什么 就教什么,如八卦掌的八形二十四式、八卦连环剑、群拦刀 等。在那我也经常与曹先生的弟子徐裕才、李振海等推手、 切磋和交流,曹先生在旁边看着乐……

有一天,我在东单公园练拳。刚练完,走来一位瘦高个 子,留着小小/V字胡,穿着条形格住院服,拿着一根文明棍 的先生,对我说:“你认识我吗?”我一楞,因为我不认识。 他对我说:“我就是刘谈峰,想起来了吗?”啊!我急忙说: “想起来了。”刘先生是广东人,在上中学时在广州跟鲍光英 先生学过摔手螳螂拳,抗日战争时在东南亚一带参加共产 党,抗过日,解放前坐过牢,现在是中联部的干部。他花了 许多钱,下了很多辛苦向程有信先生学习八卦掌,但他在武 术界不争名不争利,很少露面,很少有人认识他。他说: “你参加比赛时我就坐在看台上,练的不错,我现在正在北 京医院住院治病,过些日子就出院了,我想教你点东西好 吗?”我一听大喜过望,跟他定好了时间地点才分手。

图片1

冬天,我5点起床,骑车15里赶往木樨地的中联部门 前的小树林,寒风刺骨呀!刘先生穿着大衣,戴着棉帽、手 套、口罩,准时兴冲冲地赶来。刘先生先教我太极,我练了 一个月就把架子学会了,这才开始教学八大掌和八八六十四 掌。我学的很刻苦,他非常高兴。有一天,他拿来一对兵 器,我一看就知道是八卦子午鸳鸯钺。他问我喜欢不喜欢 学,我当然喜欢。就让我先做对木头的,做好了再学。他哪 知我学习心切,下班回到家里就把家里的床板子给锯了,用 锉一点点地锉成了一对钺。第二天当我拿到他的眼前时,他 大吃一惊!怎么这么快就做好了呀!我把经过一说,他很髙 兴,于是马上传授。

1979年,当我去参加南宁的第一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

大会的前夕,刘先生送给我一套程有信先生八大掌拳照。现 在国内外杂志上或八卦掌同门手中的程有信穿着布棉衣棉裤 的像片,都是我赠出的拳照或翻版而成的。

我在宣武区椿树胡同小学当老师,宁伯康女士跟我是同 事,从而认识了王敷先生。王先生是宁老师的丈夫,他的祖 父与尹福是莫逆之交,因而王先生从尹福之子尹玉璋先生学 过尹氏八卦掌。王先生与我关系很好,觉得我是个可造之 材,于是带我去拜见何忠祺老师。何老师的父亲是尹福的徒 弟何金魁,母亲是尹福先生的女儿尹金玉。从小就跟父母和 舅舅尹玉璋、师舅马贵练习八卦掌,可谓尹氏八卦掌的正 宗,深得尹氏神髓。何老师高兴地接纳了我,于是我经常去 何老师家,幸运地得到老师的亲自指点和传授。每次见面后 他就孜孜不倦地传授我八卦掌的手法和刀剑的使用,有时我 们二人拿着筷子在屋内比划,使我得窥尹氏八卦掌的要点和 门径。遗憾的是,他身受文化大革命的摧残,浑身是病,很 多套路都忘记或练不了,所以我学的掌式不多。通过我对程 氏八卦掌和尹氏八卦掌的练习,促使我领悟了董海川八卦掌 基本的面貌和精要,这要归功于何老师。

1963年秋天,记得是个星期天的上午,我练完拳正想 回家,忽然看见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正在东单公园的西北 角练拳,练得熟练、自如、圆活。这种拳我从来没有见过, 很是好奇,我走了过去,等人家练完后忙客气地问:“您练 的是什么拳呀?”他脱口而出:“螺旋拳。”我非常惊讶:“您 跟谁学的?”他说:“老裘。” “嗯!老裘是谁?”他说:“裘稚

和。”我很奇怪,因为我认识这位裘先生,他每个星期天都 到中山公园看我练拳。那时候马有清师兄正跟骆老师学形意 拳。老师坐在石凳上看着我和有清一人一趟地练习,旁边蹲 着这位裘先生,有时给老师递过来一支烟。他表示,他不会 练,特别喜欢看。这位中年人一听哈哈大笑,他说:“我是 汽车七场的党委书记,我叫赵长青,我能骗你吗?”我说: “好吧,我星期六晚6点去您场子看望裘老师,请您告诉他 _。”他说:“好吧”。于是告诉我汽车七场的地点,分手 了。

星期六下午4点,下班后我骑着自行车飞奔20多公里 外的沙河镇,裘老师正在门口等我,我们一见面哈哈大笑起 来。他一边向我解释为什么说不会练,一边领着我向他的宿

舍走去。

从此,我们每个星期天都到天坛去练拳,他除了给我指 点形意拳、八卦掌外,就是教我练习他编的“螺旋拳”,当 时的名称是“武当三十六式”,分螺旋拳一套,螺旋拳二套。 此拳很难学,因为每个掌式中都有螺旋劲。就这样,匆匆3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赵长青被打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当权派。后来裘老师回来了几次,每次到北京后我们都在一 起向他请教。

幸运的是,我有缘拜单香陵先生为师,学习“六合螳螂 拳”。一天上午,我在东单公园练完拳,忽然发现东单体育 场上有3个人练拳。那时候,东单公园还没有北面的大土 山,于是我就到体育场去看。一看,原来是马汉清先生和李

秉慈先生正跟一位老先生练螳螂拳。老先生60多岁,瘦高 的个子,目光炯炯,精神饱满。我猜可能是单香陵先生,于 是便走过去恭敬地问:“您是单香陵老师吧?”他爽快地用山 东话说:“是,您是谁? ”我说:“我是骆兴武的徒弟。”他 说:“不是外人,我跟你老师很好,回去一问就知道了。”我 看了一会儿他们练拳,并问了他的住地,我说:“下午,我 可能陪着骆老师去看望您。”他愉快地说:“中,欢迎!”下 午,我陪着老师去看望他,表示了很想学学螳螂拳,骆老师 很同意,单先生说:“行,您的徒弟就是我的徒弟,想学什 么都行。”于是我就开始跟单先生学习六合螳螂拳了。

单老师是山东黄县人。早年随山东莱阳县人吕孟超先生 学习通背粘拳和枪棍术,前后历时8年,后来到黄县丁自成 先生家。单老师与丁夫人沾亲,故不用拜师就随丁先生学习 六合螳螂拳术,与赵乾一、张祥三、刘云樵等为亲师兄弟。 单老师嗜武成痴,铁沙掌、鹰爪功无一不操,7块砖头叠在 一起,一掌拍下,全部碎裂。老师的六合螳螂拳更是炉火纯 青,左右逢源,圆活自如,不管你怎么出手,都是送上门去 挨揍。他的枪棍术也很精湛,堪称一绝。

1982年的暑假,我亲自到黄县看望他老人家,并叩头 拜师。

上、下午是练拳的时间。晚饭后单老师就给我们讲六合 螳螂拳的功理和手法:“螳螂拳要练至‘一活二顺三刚四柔 五化’,又有明刚、暗刚、明柔、暗柔4种内劲,手法要活 似机轮,身法圆似钢球,腰似车轴,身如钻杆,出手雕翎

图片2

箭,用闪电任针的打法……”他孜孜不倦,滔滔不绝,有时 还站起来给我们喂招说手。

单老师的子女住在内蒙古包头市,所以他经常往来包头 和山东。每次单老师路过北京时不是住在他的侄子家就是住 在徐兰沅家。这时候,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时机了。我就早晨 去,下午去,晚上去。去的时间多,我学到的也最多,进境 也非常迅速。

40年来,我幸运地投师骆兴武先生学习形意拳、程式 八卦掌,又追随裘稚和先生学习八卦掌和螺旋拳,跟何忠祺 先生学习尹氏八卦掌,又拜单香陵先生学习六合螳螂拳,同 时得到许多著名武术家程有信、刘谈峰、王文奎、王荣堂等 先生的教诲和指点,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和锲而不舍的追 求,深得八卦掌、形意拳和六合螳螂拳精要。我立志学武的 愿望终于得以实现,这是我一生中的最大幸福。

60年代,在东长安街和北海体育场经常有武术表演, 观众踊跃,许多老前辈都参加。杨禹廷、吴图南先生的太极 拳,崔毅士先生的推手,陈子江的龙形剑,骆兴武先生的形 意拳或八卦掌,李尧臣先生的炮捶,李天骥先生的武当剑, 吴斌楼先生的戳脚翻子或刀里加鞭,张文平的杆子鞭等等都 是技艺精湛,难得一见。这对我武术修养的提高起到了莫大 作用。

功夫不负苦心人。1979年5月,国家体委在广西南宁 举办全国第一届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的第 一次武术盛会。北京是首都,所以倍加重视。首先在各区县

选出代表,然后在东长安街体育场进行全市的最后选拔。经 过角逐,我和赵大元被选人代表队。这次观摩交流大会是文 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最隆重最大规模的盛会,许多在文化大 革命中惨遭迫害而仍健在的老武术前辈们也都参加了角逐。 经过表演比赛,我不负北京市人民的重托,荣幸地获得了八 卦掌金牌。1980年在山西太原市举办了全国第二届武术观 摩交流大会,我作为北京市代表队成员,又一次荣幸地获得 了金牌。1981年在沈阳举办的第三届武术观摩交流大会, 北京市体委范宝元女士劝我不要参加了。结果在这次大会 上,我的学生付春梅获得了八卦掌金牌,为市里争了光,让 我感到很欣慰。

1980年,在北京市东城区体委的领导下,由唐永江和 我、李秉慈、刘鸿池、马长勋、王怀6人创立了“东城武术 馆”。这是文革后的全国第一家武术馆,开始我们担心招不 到学生,没想到报名学习的人潮涌而来。我们只得多组织 班,聘请许多新教练,为全国开办武术学校带了个头。随后 全国各地的武术馆校,如雨后春齊般地纷纷出现,也算我们 为武术的发展做了一份贡献。

1981年我被聘为北京武术队的八卦掌教练,专门传授 八卦掌技艺。断断续续在该队任教的10多年里,我的学生 戈春燕曾先后获全国武术比赛的5次八卦掌金牌,张宏梅及 后来的壮晖、商钰也获得了全国八卦掌金牌。

1981年北京市成立文革后全国第一个武术协会,我是 委员,刘哲先生为会长,范宝云女士为秘书长。1982年在

北京武协领导下成立了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从参与大会的 八卦掌同门100多人中选出了 17位组成了常委会。大家公 推王文奎先生任会长,但老先生非常谦虚,说什么也不当, 只好由范宝云女士指定李子鸣先生为会长。为了研究工作的 方便,范宝云女士提议让李子鸣的弟子赵大元任秘书长,让 我任副秘书长,又推选高文亮、潘学植同为副秘书长。这 样,全国第一个八卦掌研究会就诞生了。

开始,八卦掌研究会举办了一些活动,很活跃,受到八 卦掌同门和武术界人士的欢迎,后来活动就不多了。12年 后李先生去世了,进行了改选。1992北京武术院成立,戳 脚翻子专家、武协副会长刘学勃先生招呼我,让我和马传旭 组织八卦掌研究会的第二次改选工作,这次改选我被选为副 会长。

1987年我和师兄马有清先生合作,由友谊出版社出版 了《程氏八卦掌》一书,因草草而就,内容太简单^ 1994 年11月在北京武术院吴彬先生率领下,组织代表队在香港 参加“国际武术观摩大会”的表演,受到香港同胞的热烈欢 迎。在香港时,时任中国武术院副院长的张山先生跟我谈: 要搞10个传统武术拳种的整理工作,组织全国武术专家创 编全国的统一套路,便于保留、推广、发展。于是,回来后 我就在张先生领导下具体组织这一工作,与全国一部分武术 专家在一起参加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八卦掌》一书的统 编、审定、定稿工作。该书由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北京体 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外发行,我作为第一副主编,为

八卦掌的发扬贡献了一份力量。这个套路是由国内部分八卦 掌专家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和心血创编的,体现了八卦掌的精 华。但遗憾的是缺少八卦掌的技击部分,不够全面。后来, 我又应中央电视台等单位邀请,录制了一些讲座和教学片, 但内容也嫌太少。所以我现在克服各种困难,不遗余力地写 出了这本书,把我从许多老前辈老先生处千辛万苦学来的东 西,和我这40年来的心得体会,全面系统地整理出来,奉 献给大家,奉献给社会。为八卦掌的发扬光大,推广发展, 做点承前启后的工作;为武术走向世界为人类造福,贡献自 己应尽的力量。

八卦掌是中国武坛上最著名的内家拳术之一。它以独特 的练功方法和卓绝的掌法誉满武林。自董海川先生传世以 来,经过历代的发展,已成为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 珠,深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本书先从理论人题,首先阐述了八卦掌的传承与发展、 风格与技击特点、健身作用、功法特点及练习方法和步骤, 使有志于八卦掌的朋友们,先对所要学练的内容建立初步的 认识。而后,按照八卦趟泥步、八卦掌功法、操守的顺序, 由浅人深讲解八卦掌的基本技术,让大家熟悉动作,更重要 的是练出功夫。要说明的是,八卦掌只是一个总称,其包括 的掌法套路很多,如八大掌、八八六十四掌、八卦九宫掌、 八卦游身连环掌等等。在本书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八卦九宫 掌和八卦游身连环掌这两套影响较大的套路,来丰富学习内 容,提高演练水平。

这本书是我练习八卦掌40余年的心血结晶,但因为八 卦掌的内涵博大精深,故书中一定还难免错误和不足之处, 还请广大武术爱好者批评指正,在此感镇t所有的朋友们。

八卦掌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中著名的内家拳法,自清朝 末年董海川先生将其传世至今,以其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卓绝 的掌法而享誉武林,并日益受到国内外众多武术爱好者的喜 爰。有关董海川先生的生平与八卦掌的早期源流,由于缺乏 详尽的记述,历来众说纷纭,真伪难辨,而董海川先生也没 有谈过此拳的确切来源和师承,在此也就不多谈了。

尹氏八卦掌

尹福先生,字德安,号寿鹏,河北冀县人。生于1840 年,卒于1909年,享年69岁。

尹先生早年曾学过罗汉拳和弹腿,20岁后拜在董海川 先生门下,受教颇多。由于天资聪慧,深得八卦掌之神髓, 为董公大弟子◦先生身材痩长,面貌清秀,故人称“瘦尹'

尹先生早年曾以卖油条、烧饼为业,后供职于宫中,曾 先后教过总管太监和光绪皇帝八卦掌。

尹先生将罗汉拳、弹腿之精华融汇到八卦掌中,对八卦 掌加以充实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世人称道的尹 氏八卦掌。

尹氏八卦掌的特点:

牛舌掌。四指并拢,栂指内扣,掌指向前,掌心含 空,掌背形似瓦垅,以虎口一侧为上方。与罗汉拳出掌之区 别在于虎口,八卦掌的虎口必须圆撑,这样掌力才能丰满。

练功时要走圈,走小步,走的圈比程氏八卦掌要小 些。步子迈的快,趋于急行。换势时有摆扣步,但不像程式

掌以摆扣步为主。可以以足碾转,随意变化,以求步眼的快 速和灵活。

出手时比较直接,讲究冷、脆、硬、快。善爆发劲、 顿挫劲,富弹抖力,人们称之为硬掌。掌法以穿、搬、截、 拦、削、撞、劈、砸为主。

身法简捷灵活,以走为用,多以吸、合、抽、扭、 撤的卸化为主。

尹先生学过弹腿,故善用腿法。

练功时有上、中、下三盘走法。

套路以八个大式为主。尹福之子尹玉璋的套路是: 第一式:换掌

第二式:搭掌、开掌

第三式:穿掌、扑掌、托掌、镇掌

第四式:挑掌、震掌、掖掌、撩掌

第五式:冲掌、切掌、推掌

第六式:截掌、削掌、砸掌、摔掌、劈掌、抱掌

第七式:闭掌、探掌、靠掌

第八式:挤掌、撞掌

尹福先生的弟子很多,最著名的有马贵、宫宝田、何金 魁、尹玉璋、杨俊峰、尹金璋、尹金玉、门宝珍、金毓慧, 等等。

马贵:字世卿(1857〜1941),祖居北京。他身材矮小, 体态宽厚,以开永义木器厂为业,人称“木马”。18岁拜尹 福为师,并得到董海川先生亲自指点,造诣颇深,深受同门

推崇,但不肯授人,未有门徒。马贵一生嗜武,不治生产, 终至家业败落,晚年生活孤苦。世人对他颇多叹息,叹其技 艺精,叹其守秘不传。

宫宝田:字子瑛(1871 ~ 1943),山东牟平县人。为尹 福得意弟子,功夫深厚,动作精悍,矫健异常,故有“猴 宫”之美称。

何金魁:字云轩(1885 ~ 1965),幼时过继给太监何得 寿为子。何得寿在宫中任寿膳房总管,掌管宫庭秘术科。何 金魁承其衣钵,又人尹福门下,技艺大精。他娶尹先生之女 尹金玉为妻,可谓尹氏门中显赫。其子何忠祺,得其真传, 并得到马贵、尹玉璋等传授,称得上尹氏家传正宗之正宗。

尹玉璋:字佩瑶(1890〜1950),尹福先生次子。尹玉 璋得尹福先生亲传,颇有声望,1932年在青岛编著有《八 卦掌简编》一书传世。

杨俊峰:人称“磁器杨”;门宝珍,卖水为业,人称 “门大个子” •,居庆元、李永庆、金毓慧(又名曾增启,字省 三),都是尹先生的著名弟子。金毓慧著有“三十六歌、四 十八法”和“七星杆”套路留传于世,为同门所传习和称 道

程氏八卦掌

程廷华,字应芳,河北深县人。生于1848年,卒于 1900年,享年52岁。

程先生早年练过摔跤和少林拳,经人引荐,拜在董海川

先生门下,深得八卦掌之精奥。程先生身长力大,以制卖眼 镜为业,武林人称“神力眼镜程”。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一天,他在回家的途中, 为救护被德军欺侮之平民,惨遭乱枪杀害。他死时年仅52 岁,正当日上中天之时,实为八卦掌门中重大损失。其抗敌 之高节,一直受世人称赞,称得上民族英雄。已故武术理论 家徐哲东先生编著的《国技论略》中写道:“凡言八卦掌, 几无不知有眼镜程也。”而前辈们多言:凡会练单换掌、双 换掌的无一不得到程先生的传授,可见程氏八卦掌影响之广 泛和深远。

程先生将摔跤等技艺融汇人八卦掌中,充实完善,形成 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武林中人人称道的程氏八卦掌。

程氏八卦掌的特点:

龙爪掌。拇指外展,食指伸直,虎口圆撑,中指指 天,四、五指可自然弯曲;或拇指外展,食指伸直,虎口圆 撑,三、四、五指微微贴拢;掌心含空,掌背形似瓦垅,掌 心向前,掌根顶出,名曰“龙爪掌”。基本继承了董先生之 掌型。

练功时走圈,步子较尹氏为大,走的圈也比尹氏稍 大。速度适中,也有上、中、下三盘之分。转身换势讲究摆 步、扣步,这与他曾经练过摔跤是分不开的,摆、扣乃绊子 的变形。

劲力沉实,拧裹圆活,多螺旋劲。讲究刚柔相济, 以爆发劲为主,善用“寸劲”。时时又讲究粘黏连随,吸化

发放,一气呵成

讲究斜出正入,以走为用,脱身换影。掌法以推、 托、带、领、搬、扣、劈、进为主,更有掖、撞、云、穿 等。

讲究三形兼备: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形似鹰。 拧裹钻翻,展放收紧,舒展大方。

腿法多为暗腿,并以点腿为主。

套路以八个大掌为主。程廷华之子程有信的套路是: 第一掌:单换掌

第二掌:双换掌 第三掌:顺势掌 第四掌:背身掌 第五掌:转身掌 第六掌:磨身掌 第七掌:翻身掌 第八掌:回身掌

程先生的弟子也很多,最著名的有冯俊义、张玉魁、阚 龄峰、李文厳、孙禄堂、张永德、周祥、程有功、程有龙、 程有信、杨明山、刘斌,等等。

冯俊义:人称“飞腿”;张玉魁:磨面粉出身,人称 “磨倌张”;阚龄峰:人称“阚八爷”•,张永德:卖靴子出身, 人称“靴子张”,给人写信时不会签名,而是画一个“靴 子”,因此出名;周祥:人称“周麻子”。他们的功夫都异常 深厚,为八卦掌的传世、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文彪:字光普,程廷华先生的著名弟子之一。李先生 身材魁梧,阔目宽额,气势非凡。他虽形彪力巨,但武学却 精奥高深。先随徐世昌去东北,在奉天任探访局局长,故人 称“大令”。当时许多武术名家如程有功、霸州李、神跤计 四、劈挂李宝荣等都是其部下。在奉天时,遇道士李风九。 李精技击,擅长剑术,曾书一匾额“天下无敌手”悬道观 外,自命不凡。文彪拟微惩之,以挫其傲气。一日,与程有 功前往,二李相遇,文彪初以理相教,道士怒,连进数拳, 文彪不慌不忙,连化带走,突起一掌,道士跌出丈余。再比 试剑术,文彪施展八卦剑法,左驰右骋,疾若闪电,道士惊 悸间,文彪抽身捧剑走出圈外说:“你看看自己受伤了吗?” 道士检视周身上下,始知衫袖已被剑挑碎,遂甘服而去其匾 额,不复狂妄。后二李友善,交往甚密。李文彪后在曹琨部 下任职,冯玉祥倒戈时,不幸在北京直隶桥被魏忠霖的军队 乱枪所杀。李先生功力超群,有口皆碑,他的许多轶事一直 为武林人士津津乐道。

 

浏览3,2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