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号涵斋(1861〜1932),河北定县人。先从郭 云深弟子李奎垣学形意拳,后拜程廷华先生学习八卦掌。五 十余岁与郝为贞相遇,成为知己,遂习太极拳。孙先生精研 三派拳艺,得其精微,融汇贯通,南北驰名,曾任中央国术 馆教务长,著作有《拳意述真》、《形意拳学》、《八卦掌学》、 《太极拳学》、《八卦剑》留传后世,是为一代武术大师。

程有功:字湘亭,程廷华先生的侄子。程有功的八卦掌 为程先生亲传,他练功艰苦勤力,寒暑不綴,所以功力特别深厚。初练八卦掌时,在眼镜程督导下,只准睡眼镜店柜 台,鸡鸣即起,只身苦练,夜晚仍需练习,经数年功力大 进。中年后任职奉天探访局时,已负盛誉,但仍坚持练功, 经常手托数十斤铁棍转掌,不使少怠。有功先生于青年艺成 时,曾代替其叔到北京某宗贵府第护院。初为府中其他武师 嘲弄,先生忍耐,只一塌掌,犯者跌出丈余。此后,武师等 坚欲拜师,先生以自己年幼,遂推荐为眼镜程之记名弟子。 先生于探访局办案辑盗,屡建大功,一时盗匪无不闻名而丧 胆,而百姓愈加称颂。后曾在张作霖府供职,传授过张学良 八卦掌。

程有龙:字海亭,生于1872年,程廷华先生长子。幼 年承家学,丧父后练习拳技更为勤奋。他曾随杨健侯习太极 拳,融汇两家之长,创“八卦太极拳”。有龙先生貌白皙, 性慷爽,善书画,能文章,有儒者之风,精八卦掌,为时人 所称道。经常教育后学要遵古学,勿使拳术流于花假。先生 精研拳理,对八卦掌学及八卦器械“子午鸳鸯钺”等皆研究 精微,为后学楷模。1929年故于天津。

程有信:字寿亭,程廷华先生之次子,虽未得到乃父亲 传,但程老先生的弟子们,哪一个也不敢不教,无不给尽心 传授,故程先生非常博学。因个子矮小,更加狠下功夫,功 力深厚,擅长下盘掌,人称“矬爷”。

郭同德:卖馒头为业,人称“馒头郭”;杨明山:开始 学制眼镜,后拜师学八卦掌;刘斌:是程先生最小的徒弟, 但他们都是程先生亲传,功夫精纯,在京城享有盛名。

其他八卦掌著名传人

马维祺:生于1857年,卒于1886年。他自幼习武,拜 董海川先生为师后,功力大进,武艺超群,声名赫赫。马先 生祖居北京,在北京东城设有维记德煤铺,故人称“煤马”。 先生脾气暴烈,好与人斗,经常伤人,仇家较多。一日醉后 回家,在黑暗中被人暗算致伤,后不治而死,去世时年仅 29岁,身后没有传人。马维祺功力高超为同门交口称道, 历世不衰,有“煤马”的功夫超过尹、程之说。

史计栋:字振邦,为董海川先生著名弟子,也是义女 婿。生于1837年,卒于1909年,享年73岁,人称“贼腿史 六”。史先生最著名的弟子是韩福顺,再传弟子吴俊山,均 享有盛名。

梁振蒲:字照庭,河北冀县人。生于1863年,卒于 1932年,享年69岁3梁先生15岁入京学估衣行,故人称 “估衣梁”。幼年曾随秦凤仪老拳师学弹腿,16岁时拜董海 川先生为师。董先生1882年谢世,所以梁先生真正受教董 先生不过2年有余,其掌法多学自尹福和程廷华二位先生, 因而他的八卦掌的风格没有超出尹、程二人的规范。梁先生 深得八卦掌精髓,功夫深厚,曾因马家堡械斗打死20多人 入狱。1900年随炸狱人逃出,回家隐居。晚’年在河北省立 十四中学教拳术,弟子中学生很多,最著名的有田秀峰、郭 古民、李少庵等人。

刘凤春:字茂斋,河北省涿州人。生于1853年,卒于

1922年,享年69岁。刘先生10余岁时到北京前门打磨厂吉 祥胡同学做翠花手艺,故人称“翠花刘”。打磨厂与程廷华 先生所在的花市四条相距不过200米,故二人交往甚密,遂 引荐拜于董先生门下。谱载:“刘凤春人董门晚,受董教浅。 程廷华强教之,刘亦力学不倦,终成一代高手,刘先生曾 说过:“我一个单换掌就练了3年,程先生亲自按着我的头 转……。”刘先生身不满五尺,但功夫十分纯厚,动作快捷, 一个单换掌未逢过敌手。刘先生传人很少,著名的有傅剑 秋、李剑华、许禹生与刘文华等人。

张占魁:字兆东,河北省河间府人。生于1865年,卒 于1938年,享年73岁。张先生与李存义先生从师刘奇兰学 形意拳,他与程廷华先生是结义兄弟,于是由程先生代师传 艺(牌位帖),亲授二人八卦掌。二位先生已精形意拳,又 习八卦掌,于是技艺大成,深得八卦掌之精奥。因张先生当 过捕快,故人称“快马张”,其八卦掌风格与程氏无异。著 名弟子有王俊臣、韩慕侠、姚馥春、赵道新、裘稚和、姜容 樵、钱树乔等人。

刘宝珍.•字聘卿,河北固安县人。生于1861年,卒于 1920年,享年61岁。在光绪九年的《董先生墓志》碑阴铭 文众弟子名单中列39名,即刘宝贞。著名传人有肖海波、 任致城等人。关于八卦掌种种

《董先生墓志铭》中写道:“因老气骸,始得寓外舍……

各授一艺。”可见,董先生是因为“老”了,才离开了肃王 府,住在徒弟家,授徒度日。董先生教徒不循旧规,而是 “各授一艺”。虽然徒弟学的不多,但经董先生一点拨,拳理 一明,发挥出了各自的聪明才智,与自己过去所学融汇贯 通,形成各自的不同风格,丰富多姿,各放异彩,终能大 成。但董先生的八卦掌为了开门授徒,留传后世,不得不逐 步地丰富完善。孙锡堃先生在1939年所著《八卦拳真传》 中精辟地论述了这个道理:“集成拳术,复按易理,定八卦, 合五行,加添招术,代代传流,先哲屡益,此道逐益形完 备。”

董海川先生的八卦掌是什么样子呢?我们都没见过。但 根据老前辈的回忆和总观尹、程两位先生八卦掌不同的风格 特点,不难得出下列结论:

除了反背捶用拳外,都用掌,以掌法为主(尹、程 都有反背捶,打法练法一样)。

原始掌形应是龙爪掌。因为马维祺先生、程廷华先 生、刘凤春先生、梁振圃先生、史计栋先生、刘宝珍先生等 都是虎口圆撑的五指自然分开,或四、五指自然贴拢的龙爪 掌,唯尹福先生是牛舌掌(这与他早期所习罗汉拳是分不开 的),但掌型上仍然虎口圆撑,以满掌力。

练功时都是走圈,分上、中、下三盘,都是趟泥步 “转掌如拧绳”,因而步眼、掌法、腰身特别灵活,善长拧 劲、横劲、螺旋劲。

都用腿,但以暗腿为主。

注重劲力,讲究刚柔相济,虚实分清;讲究三节四 梢,讲究提肛溜臀、舌抵上腭、气沉丹田、六合归一,特别 以内劲即“寸劲”、“爆炸劲”克敌制胜。

都以“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斜出正入、脱身换影” 为技击特点。

董海川先生授徒时是“各授一艺”,因而弟子们学得掌 势都不多,但却功夫深厚,加之各自结合自己原来所学,融 汇贯通,社会上这才出现了各种流派的八卦掌。三代、四代 授徒时,仅仅老三掌不够用了,于是“复按易理,增添招 术,代代流传”。但因名八卦掌,故所有套路都不能离开 “八”字,什么“八大掌”、“八形掌”、“八八六十四掌”、 “八八六十四手”陆续产生,甚而走圈时不能走七步更不能 走九步,而必须走“八步”,以暗合八卦之“乾、坎、艮、 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孙锡堃先生把八大掌定为 八卦拳真传;尹玉璋先生把八卦掌定为八个大式;曹钟升先 生在《曹氏八卦掌谱》一书中把八卦掌改为掌分八路,每路 八势,共计六十四势;吴峻山先生在南京国术馆任教时把八 卦掌增改为六十四掌等等,不一而足。

孙禄堂先生在《八卦掌学》的自序中写道:“余自幼年 研究拳术,每欲阐《易》之义蕴,一一形之于拳术,如是者 有年。嗣来京,获见程先生廷华,始知有‘八卦掌’,因从 而受业焉。”(孙先生)“近取诸身法言之,则头为乾,腹为 坤,足为震,股为巽,耳为坎,目为离,手为艮,口为兑。 若在拳中则头为乾,腹为坤,肾为坎,心为离,尾闾第一节至第七节大椎为巽,项上大椎为艮,腹左为震,腹右为兑。 此身体八卦之名也。自四肢言之,腹为无极,脐为太极,两 肾为两仪,两胳膊两腿为四象,两胳膊两腿各两节为八卦。 两手两足共二十指也,以手足四拇指皆是两节,共合八节, 其余十六指,每指皆三节,共合四十八节,加两胳膊两腿/v 节,与四大栂指八节,共合六十四节,合六十四卦也。此谓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 生六十四卦之数也。此四肢八卦之名称。以上近取诸身也。 若远取诸物,则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 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拳中则乾为狮,坤为麟,震 为龙,巽为凤,坎为蛇,离为鹞,艮为熊,兑为猴,以上皆 远取诸物也。以身体八卦属内,本也。四肢八卦属外,用 也。内者先天,外者后天。故天地生物,皆有本源,先后天 而成也。……”孙先生把从程廷华先生处学来的八卦拳法加 添招术,重新进行了安排。《周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 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孙先生把起势的立正姿势 定为无极,左走圈为阳,右走圈为阴,左转右转定为太极。 把单换掌定两仪,双换掌定为四象。以狮子张口为主定成狮 形,以顺势掌的盖掌为主定成蛇形,以背身掌的白蛇吐信为 主定成熊形等等,即乾为狮形,坤为麟形,坎为蛇形,离为 鹞形,震为龙形,艮为熊形,巽为风形,兑为猴形,于是八 形掌产生了。

孙先生在武林中影响很大,功不可泯。八形之说一开先 例,多人仿效。高义盛先生也编了八形掌,他把乾为猴形,

坤为蛇形,坎为龙形,离为熊形,震为燕形,艮为虎形,巽 为鹰形,兑为狮形,与孙先生的大不相同,各执一词。刘斌 先生是孙先生的师弟,他的八形掌只有离卦与其师兄有所区 别,孙先生为鹞形,刘先生为鸡形,个中道理,不得而知。 尹福先生的徒弟门宝珍,没有文化,不知求何人也编了一套 八形掌,与刘斌先生的名称一样。尹氏八卦掌与程氏八卦掌 风格不同,为什么能与刘先生的八形相似呢?尹福之子尹玉 淳先生也把人身配置了八卦,即“乾为首,坤为股,震为 足,坎为腹,巽为腰,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又乾三连为掌肘肩,坎中满为气沉丹田,艮震腕为脑骨圆形 如碗复于顶端也,震仰盂之蓄水也,巽下断即腿部也,巽为 风为走如风之意,离中虚为含胸,便于呼吸之流通,坤六断 为两肩两胯两膝为六数,亦有互助之功能也,兑上缺为挺颈 也有直字之取意义为人之上部也,故以是名,但尹玉璋先 生似乎对此并不完全确定,故在自己所著的《八卦掌总论》 中又写道:“此项传说,弗获实证,抑或师生授受,便于记 忆全身之部分耳。”

董公授徒只是口传心授,没有任何著作留传于世。现在 的许多理论拳经都是出自三代、四代之手,其中比较著名的 有以下几部著作。

孙禄堂先生著《八卦拳学》

高义盛先生著《八卦掌》

黄柏年先生著《龙形八卦掌》

尹玉璋先生著《尹氏八卦掌》

曹钟升先生著《曹氏八卦掌谱》

孙锡堃先生著《八卦拳真传》

姜容樵先生著《八卦掌》

另外还有许多功理拳经拳歌,如“交手歌”、“八卦拳 歌”,尹福弟子曾省三著的“三十六歌”、“四十八法”等等, 都为八卦掌推广、发展、光大做出了贡献。我们珍惜它,可 资借鉴,也可取其精华为己所用,为八卦掌进一步发扬光大 贡献力量。

八卦门的兵器套路很多,基本都是历代先贤们逐步增益 或入门时带进来的。

八卦刀是八卦门中真正的、也是最根本的主要兵器。原 来只有转刀,与八卦掌的转圈一样,左旋右转。现在有了许 多套路:指路刀、滚手刀、群拦刀、十八截刀、转刀、对刀 等等,它们都具有八卦刀法的风格和特色,刀法在走中运 用,奥妙无穷。

董海川先生的碑文中记有“力大貌奇,方腰骈肋,素好 技击,勇武过人”,“手长过膝数寸,故拳掌多出人意外,皆 难防范”。八卦刀身长四尺二寸,加之董先生双手过膝,就 有七尺多长了,可见董海川先生一刀在手时,是何等的威风 神勇。

八卦掌是以掌法和走转为主的拳术,交手时忽前忽后, 忽左忽右,贴身而进,脱身而走。《拳意述真》便有“程廷 华先生所用之游身八卦,或粘或走,或开或合,或离或即, 或顶或丢,忽隐忽现,或忽然一离,相去一丈余远,忽然而

回,即在目前。或用全体之力,或用一手,或二指,或一指 之一节,忽虚忽实,忽刚忽柔,无有定形,变化不测”的记 载。程氏擅用八卦子午鸳鸯钺,尹氏擅长状元笔、护手钩, 如同长了一双铁手,出手成招,随心所用,变化无穷。现在 练的八卦阴阳锐、风火枪等都是由钺和笔演变而来。

八卦门中没有剑,听老前辈讲:只要分清剑为两面刃, 刀有刀背,会刀就会剑,刀剑一样能在走转中使用,出奇而 制胜,奥妙而无穷。八卦剑都是从刀发展而来的,而八卦门 中的“纯阳剑”等套路大都是从其它门引进来的。

八卦门中有棍,但很简单。程氏的风魔棍、花子棍等都 是从其他门拳术中引进来的。尹氏有七星杆。尹玉璋先生是 在走中练,也是走中用。现在的七星杆套路是尹福弟子金毓 慧(S卩曾省三)所传,走的势子少了,但仍为八卦掌爱好者 所喜爱。

八卦门中原来的枪法也很少,只是转几下,大多练的是 两头都有枪尖的“双头蛇”。程氏八卦中枪的套路很多,这 要功归于大枪刘德宽。刘先生是程廷华的师弟,程先生代师 收徒代师传艺。刘先生枪法髙超,戟法更是超群。枪的套路 有四式枪、八面战身枪,对练有八枪(大杆子)、小鹞子和 黑白鹞子。还有六路戟,也有人说是十二路戟,可惜已基本 失传了。

八卦掌四十八法中讲到“八卦之手不讲拿,我拿人兮我 亦差”。如果现在的八卦掌有了擒拿,也要归功于刘德宽先 生,基本上都是他留传下来的。他为了教军队,曾编有直趟练法的六十四手,其中就有一些擒拿动作。有些老前辈原来 练过擒拿带进来,丰富了八卦掌,也不足为奇,但擒拿不是 董海川先生所传。八卦门也有太极拳,这要归功于程有龙和 刘德宽先生。因程有龙从杨建侯学过太极,刘先生也会太 极,于是八卦中就有了太极拳。我见过程有信先生练太极 拳,但此拳要走底盘,以老杨式太极拳为主体,多是八卦掌 的手法,很吃功夫。如果不走底盘,恐怕就失其真了。

解放后,国家的体育方针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 体质”,武术运动也是如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不允许 擂台赛,也不讲“打”,比赛也是为了表演。于是八卦掌家、 拳家们编出了各式各样的连环套路,为“八卦游身连环掌”, 更加丰富、完善了八卦掌,对八卦掌的传流和发展起到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

图片3

各种拳术都有各自的风格和技击特点,风格与技击特点 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内家拳术。由于 练习八卦掌时要走圈,每圈走八步,恰合八卦的乾、坎、 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故名“八卦掌”。

练习八卦掌要一掌前伸一掌护后,头颈拧、手臂手腕 拧,腰拧,拧成一个整劲。围绕小树而转,通过拧裹钻翻八 大掌、八八六十四掌等练习,掌握八卦掌的各种掌法、身 法、步法和劲力。

练习八卦掌时要讲“三形三势”:三形者“行走如龙, 动转若猴,换势似鹰”;三势者“步如趟泥,手如拧绳,转 如磨磨”。如此才能达到掌法多变、腰如轴立、脚步灵活、 周身和顺,一动无有不动,以意领气、以气领力、以意领 气、气沉丹田,劲力沉实、刚柔相济、内外合一的目的。掌 法纯熟后,可直行、可斜插,可左旋、可右转,掌随身动, 步随掌变,意动身随,处处有变;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忽 疾忽徐,忽隐忽现,有如鹞子之穿林,矫捷轻灵;恰似苍龙 之入海,见首不见尾。


  • 以拳为法


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八卦掌以掌当先,因为掌比 拳优越。它不仅比拳长出了一指,而且掌心、掌根、掌沿、 掌腕、掌背皆可用,手掌五指,各有各的用处。八卦掌有 推、带、领、穿、截、切、托、拦,劈、撞、塌、捋、搬、

探、撩、缠等诸般变化,奥妙莫测。所以八卦“以掌为法”。

八卦掌的掌法很多,有点、削、云、探、穿、拨、截、 拦、推、托、带、领、搬、扣、刁、钻、粘、黏、连、随、 开、合、劈、按、抄、挂、掖、撞、钩、挑、撩、缠等等。

穿五指向前,掌心向上、向后、向左、向右伸出之 掌都叫“穿掌”。穿掌的用处特别多,交手时,常常与对方 相对而立,双方互相搭腕,互相礼让,请对方先进手,名曰 “搭手”。如果对方不搭手,突然向我打来,我则出穿掌迎 之,名曰“移花接木”3如果我出穿掌,亮开门户,请对方 进手,则名曰“老僧托钵”。还可以上穿下插,名曰“指天 插地”,也叫“上下立桩”。

云掌心向上,以肘为轴,划一圆弧,用小指外沿向 前片击,如空中的一片云团,因而得名“云掌”。例如对方 推我或托我肘部,我则以肘为轴,掌心向上,向对方颈部片 击;如被拦截,则可掌心翻下,用小指外沿沿原路片回,回 切对方颈部,名曰“片旋两门”。程氏多用此掌,又名曰 “片旋掌

削掌心向下,利用小指外沿向对方颈部片击,名曰 “削掌”。例如对方向我胸部打来,我可用左掌下扣对方之 肘,同时右掌掌心向下自左臂上向对方削击。削掌要冷、 脆、硬、快。尹氏多用此掌。

推掌心向前,向对方胸部击打或推出,名曰“推 掌”。推掌可前推也可横推。推出之时,沉肩坠肘,腕部下 塌,又名曰“塌掌”。李文彪先生在墙壁前立着3寸厚的木板,操此掌3年,掌心凸了起来,其塌掌的功夫为所有同门 交口称赞,啧啧称奇。

撞双掌腕部贴拢,掌心向前推打对方的掌法,名曰 “撞掌”或“双撞掌”。如果双掌掌指相对,掌心向前推打对 方的掌法,也叫“双撞掌”,又名“怀中抱月”。此掌法用处 最多,凡练八卦掌者无不善用。

截用掌指外沿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拦截对方来 手,名曰“截掌”。如果对方的右手向我面部打来,我以右 掌小指外沿向左横拦,随后以拇指外沿向对方面部回击,名 曰“左截掌”;如对方左手向我面部打来,我以右掌拇指外 沿向右横拦,随后用小指外沿向对方面部回击,名曰“右截 掌”;如对方向我面部击来,我出掌以拇指外沿向对上崩击 对方肘尖,名曰“前截掌”;当地对方用手或用腿和我腹部 打来,我掌指向下用小指或大拇指外沿向下拦截,名曰“下 截掌'截不是挡架,而是顺着对方来手的劲力方向,顺势 拦截。

带顺着对方来手方向加大力,猛烈捋带,名曰“带 掌”。如果对方向我胸部打来,我可出穿掌迎击,在敌不备 的情况下猛力捋带,使对方跌扑在地,此招名曰“顺手牵 羊”。如向地面捋带则名曰“千斤坠地”。在捋带时突然添加 向左或向右横向的力,名曰“横带”。

图片4

领利用对方来手,顺其劲力加以引导,使其改变进 攻的方向,劲力落空,为我所乘,仿佛领着来手走动,名E3 “领掌”。如程氏八卦掌的“行步撩衣”

缠以腕为轴,小指变钩向上或向下缠绕对方来手, 乘隙进攻,名曰“缠掌”。如程氏八卦掌中的“懒龙缩尾”、 “乌云摆尾”、“磨肋掌”等等。

刁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对方腕部或肘部或小臂,又猛 又冷又脆又快地向左、向右、向斜下的带动,名曰“刁手”。 如果拇指食指无力就不能用刁,只有“铁镯子”的劲力,才 能成功。很多八卦掌老前辈都有这种劲力。

粘接到对方来手,用粘黏连随贴之,卸化其力,造 成敌背我顺的局面,为我所用和打击对方,名曰“粘掌”。 粘黏连随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练习八卦掌的人经常练习单推 手,练习粘黏连随的吸化之力,名曰“吸化掌”。

探四指并拢,用掌指插击对方,名曰“探掌”。向前 插击胸、肋、面部为“前探掌”;突然向身后插击敌人腹部, 名曰“后探掌”。尹氏多用此掌,因为四指并拢的牛舌掌指 力集中,善于穿透,卓有成效。如果单用食指或食、中二指 向前插击,则为“点”或“指”。

合掌心向上,小臂向身体外侧方横开的掌,名曰 “开掌”。有开就有合,如果开出之掌突然向里合闭,则名曰 “合掌”。如我小臂和掌腕的背面贴在对方臂肘上,然后用自 己另一掌心向小臂和腕击打,也叫“合掌”,又称“合字 掌'

劈用小指外沿自上而下劈砸对方,名曰“劈掌'只 劈一下叫“单劈掌' 如果双手互换连续劈击为“风轮劈 掌”。八卦掌中经常有用掌背自上而下劈击的,则名曰“反

背劈掌”。

托用单手或双手的掌心向上托住对方来手的肘部, 使其不得击我,名曰“托掌”,是防守的用法。如果双掌掌 心向上,掌指向前,向对方腹部托打也叫“托掌”,这是进 攻的用法。形意拳中称为“虎托”,八卦掌中叫做“双托 掌”,向上托打对方下颏称为“白猿献桃”。

掖单手掌指向下,掌心向前向对方腹部或肋部塞打, 名曰“掖掌”。如果是拇指向下,掌心向外,自体侧向对方 腹部、肋部塞打也叫“掖掌”。

由于八卦掌练功时拧着走,拧着练,讲究滚钻争裹,于 是就产生了一些别具风格的劲力。拧劲、滚劲、横劲、螺旋 劲等更丰富了八卦掌的掌法,使八卦掌的掌法更具特色。

螺旋掌由于双臂的滚钻争裹动作,自然会产生螺旋 力。如枪弹射出枪膛,改锥拧动螺丝钉一样。虽然用力很 少,但产生的力量却很大,令对手受到极大的威胁和压力, 以致很难防守。穿掌、探掌、开掌、合掌、缠掌等掌法都具 备这种螺旋劲。八卦掌法不许挡架,如何来接对方之手呢? 最好的方法是用穿掌。因为穿出之时,小指向上拧动,就会 产生一股强大的螺旋劲,能把来手的劲力卸化掉,而且使来 手产生一种离心力,偏离它原来的进攻方向,处在被动挨打 的局面,也就不用挡挡架架了,不是很妙吗!此时的穿掌, 可名曰“螺旋掌'

吸化掌由于拧着腰转掌、换势,腰自然会圆活自如, 即腰如轴立。假如对手已贴身封住了我的双手、双臂和双

脚,使我非常被动。但是,只要向左或向右稍一拧腰,对手 就落空了。我可用粘黏连随趁机趁势打击。“人来制我已贴 身,此时手脚不赢人。左右吸收用扭法,化险为夷把人擒。” 这种巧妙的、运用腰的拧和吸化来制胜的掌法,名曰“吸化

掌”。

滚掌如果对方用右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可以不穿不 拦、不截不切,只要右臂向里一拧,用肘部一贴对方的臂 部,来手就落空了。我则可乘机进步贴身,打其胸部,或用 扑肘、肩撞、胯打。仿佛我的右臂是根木棍,稍加滚动,就 可以巧妙地封住对方的手。这种利用手臂的滚动来封闭对方 来手的掌法,被称为“滚掌'

总之,八卦掌法变化多端,不胜枚举。

图片5 图片6

以走为用

八卦掌是以走转为主的拳术。练功时要转圈,“功夫本 从弯步来”;交手时要走转,“站住即为落地花”。“走”是八 卦掌的灵魂。但是八卦中的“走”,不是一走了之,逃之夭 夭,而是要“以走为用”。我们平时绕大树而走,就是在练 习“以走为用”的攻防意识和攻防技术。没有“走”,就失 去了八卦掌的风格和特色。

绕之环转当遇到对手时,我可在对手面前忽左忽右 的走,也可以忽前忽后的穿插而行,也可以绕之而环转。一 掌前伸,一掌护后,穿穿走走,不但可以观察情况,还可以 扰乱对手,使对手无从捉摸,从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我

则可乘机展开全面的进攻。尹玉璋先生曾说过:“凡遇敌人 则绕之环转,取隙乘机而出击。”就是此种用法。

忽左忽右在对手面前忽儿左忽儿右的打法即是“忽 左忽右”。但要真正的“忽左忽右”的进攻,必须在掌法、 步法的协调一致下方能成功c

例如对方上右步用右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则马上向左闪 身,在对方身体右侧斜上左步、右步,向右拧腰转体,出右 掌迎击;如果对方换左手,我则向右闪身、撤右步、左步, 再斜上左步出左掌迎击;如果对方换右手,我则向左闪身, 撤左步、右步再斜上右步,用右掌迎击,这是典型的忽左忽 右的闪身打法,即著名的“三穿掌”。此掌非常重要,它不 但快速而且巧妙,所谓“天下精术怕三穿,不走外门亦枉 然'

再如对方上右步出右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则上右步右手 穿掌迎门,突然向对方身体左侧上右步、上左步,用左手推 打其胸,对方刚要防守,我又突然向对方身体右侧上左步、 上右步用右掌推打其胸,无不克敌制胜,此着名曰“抽梁換 柱

忽前忽后这种打法最能出人意料之外,充分体现了 八卦掌的风格和技击特色。但它需要手、足的密切配合,才 能快速制胜。

例如对方上右步出右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则马上上右步 出右穿掌迎上;在对方来不及换掌之前,我马上在右足前上 左步,向右拧腰转体,随之右掌内旋向对方手臂拧动。此时

我早绕到对方身后,非常快速而巧妙。孙禄堂所著《八卦拳 学》中称此为“青龙回首”。如果对方迅速右转身进行还击, 我则突然撤右步打击对方胸部,看!又回来了,因为对方已 经把胸膛送到我的面前了。如果对方出右步右手打我胸部, 我则出右步右穿掌迎上,随着右掌变勾,勾对方肘尖,同时 向对方身后上左步,就到了对方身后。如果对方转身防守, 我则抽身换步而回,再在对方面前展开进攻,或掌或肩或肘 或胯或膝或足或手击打,名曰“懒龙缩尾”。

倏而就回八大掌法中的回身掌,是专门练习回身打 法的。此掌走法有三:一是一触即走,倏而就回,仿佛逃 走,实为主动进攻的方法;二是逢强敌我进不了手,只得撤 走,倏而就回,是一种败中取胜的方法。这种打法给对方以 假象,仿佛已败了,哪知瞬间又回来打击;三是真走,对方 不追我就走了,如果对方追来,我再回身打击,这是弓I敌深 入的打法。总之,“倏而就回”充分体现了八卦掌“以走为 用”的风格和技击特点。

例如我突然出手拍打对方面部,对方正要防守时,我已 回身而走;对方追来,我就返身用“风轮劈掌”自上而下连 续打来,对方则手忙脚乱了。

再如我上右步右手向对方进攻,对方力大无穷,我不能 进手,只好撤走。对方不追来,我则真走;如果对方追来, 我就立即回身。如果对方来的是腿,踢我臀部,我就回摆右 足,用右手下搂,乘机进身进步进手打击,来个败中取胜, 此招名曰“走马回头”。程廷华先生曾总结此法说:“与敌较

手时,或粘或走,或开或合,或即或离,或顶或丢,忽隐忽 现,或忽然一离相去一丈余远,忽然而回即在目前……忽虚 忽实,忽刚忽柔,无有定势,变化不测也。”

斜出正入

“斜出正入”是先“斜出”,避开对手进攻之实,不与其 正面对抗,然后再进身进步,用“正入”的方法打击。这样 既巧妙又省力,如果运用得当还能起到“一星管二”的作 用。

“斜出”要动步,“正人”也要动步,如果两足不会动,, 则不能“正入”,也不能“斜出”了。“斜出正入”的关键是 步法,在掌法、步法、腰身密切配合下,一气呵成D八卦掌 的步法很多,有上步、撤步、进步、退步、插步、闪步、仆 步、跟步、摆步、扣步等,都非常灵活巧妙。步子大了不 行,跟不上不行,双重不行,讲究虚实分明;慢了不行,要 轻灵敏捷,一起一落,一举一动,极有尺寸,仿佛双足长着 眼睛一样,所以在八卦掌中又称步法为“步眼”

浏览3,76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