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臂与腰的练习

一、肩臂练习

肩臂练习主要是增进肩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发展臂部力量,提高上 肢运动的敏捷、松长、转环等能力。主要练习方法有压肩、绕环、抡臂等。

(一)压肩

预备姿势.•面对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站立,距离一大步,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或稍宽。 动作说明: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挺胸、塌腰、收髋)并做下振压肩动作。利用肋木压肩 时,也可由另一人骑坐在练习者背上,随着练习人的下振动作,有节奏地给以助力;也可以两人对面 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屈的振动压肩动作(图3-31)。

要求与要点:两臂、两腿要伸直,振幅应逐步加大,压点集中于肩部。增加阻力时应由小到大。

(二)握棍转肩

预备姿势:并步站立,两手正握小棍于体前,两手相距一定距离。

动作说明:以肩关节为轴,两臂由体前经头顶绕至背后,然后再由背后一经头顶绕至体前(图 3-32、图3-33)。

要求与要点:两臂始终保持直臂姿势,两手持棍的距离要保持不变。

图片18

(三)俯撑

预备姿势:两腿并拢伸直,两手距离同肩宽,手指朝前直臂撑地,成俯卧(图3-34)。

动作说明:臀部凸起,上体从前向后移动,随即两臂屈肘,上体从后向下、向前移动,至两臂伸 直,然后再从前向上、向后移动(图3-35、图3-36)。

要求与要点:两腿必须始终伸直,上体贴近地面前移;身体前后移动幅度要大。初练时可慢 些,以后逐渐加快练习速度。

图片19

(四)倒立

预备姿势:对墙前后站立(图3-37)。

动作说明:两臂伸直,两手距离同肩宽撑地,左腿蹬地,右腿摆动,靠墙做手倒立(图3-38)。 初练时也可由助手帮助完成倒立。

要求与要点:挺胸、抬头、立腰,两腿并拢伸直;静止时间可逐渐增加,熟练后可不靠墙做。

图片20

单臂绕环

预备姿势: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按于左膝上(也可两脚开立,左手叉腰),右臂于体侧上举,掌 心向内(图3-39)。

动作说明:右臂由上向后、向下、向前绕环,为向后绕环(图3-40、图3-41);右臂由上向前、向 下、向后绕环,为向前绕环。练习时,左右交替进行。做左臂绕环时,换右弓步站立。

要求与要点:臂伸直,肩放松,画立圆,逐渐加速。

注:绕环的方向以动作开始时的位置为准,如开始时臂向后运动即为向后绕环,开始时臂向前 运动即为向前绕行。

图片21

二、腰的练习

腰是贯通上下肢体的枢纽,是较集中反映身法技巧的关键。俗话说:“练拳不练腰,终究艺不 高。”练腰的主要方法有俯腰和下腰两种。

(一)前俯腰

预备姿势:并步站立,两臂上举,两手手指交叉,手心朝上(图3-42)。

动作说明:上体前俯,两手尽量贴地(图3-43)。然后两手松开,抱住两脚跟腱,逐渐使胸部贴 近腿部,持续一定的时间再起立(图3-44)。

要求与要点:两腿挺膝伸直,挺胸、塌腰、收腹,并向前折体。

图片22

(二)侧俯腰

预备姿势:并步站立,身体向左转体,两臂上举,两手手指交叉,手心朝上(图3-45)。 动作说明:上体向左侧下屈,两手掌心贴地。持续一定时间后,再起身做另一侧(图3-46)。 要求与要点:两腿挺膝伸直,两脚不能移动,上体尽量下屈。

图片23

(三)甩腰

预备姿势:幵步站立,两臂上举,掌心向前(图3-47)。

动作说明:以腰、髋关节为轴,上体做前后屈和甩腰动作,两臂也跟着甩动,两腿伸直(图 3-48、图3-49)。

要求与要点:前后甩腰速度要快,两腿保持直立姿势,动作紧凑而有弹性。

图片24

(四)下腰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略宽于肩,两臂自然下垂(图3-50)。

动作说明:两臂伸直上举,腰向后弯,抬头,挺腰,两手撑地呈桥形(图3-51)。 要求与要点:挺膝、挺髋,腰向上顶。桥弓要大,脚跟不得离地。

图片25

【知识拓展】

蹲墙功

蹲墙,又叫面壁蹲墙,原来是内家拳用来松腰的秘法,后来由气功、武术学者庞明先生传出。

蹲墙的健身原理是通过蹲墙对任督二脉的锻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 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軔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 应异常灵敏,从而使肌肉、骨骼坚韧有弹性。

中医认为,腰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腰部放松、灵活,则气血流通。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 能,使人元气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另一方面,可保证腰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故 古人又有“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说法。

基本要领是:面壁而立,两脚并拢,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内,周身中正,脚 尖顶着墙根,会阴上提,两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松,安静片刻,让思绪平和。然后腰向后放松, 身体缓缓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要放松地下蹲,腰后突下蹲。可守下丹田,肩部放松前 扣(向墙的方向前扣);尾闾前扣,命门后突。注意后背脊柱要一节节卷着柱逐节放松往下蹲,像猫 一样,弓着后背下蹲,膝盖尽量不要超出脚尖等,同时注意全身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闾部; 彻底蹲下后尾闾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后再缓缓上起;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百会处好像有一根细 线向上轻轻拽着脊柱逐节升起、抻动、拉直,如此为一次。练功时只要使精神专一于形体动作,使之 合度即可,无其他特殊意念活动。初学者可以先在脚后跟望本厚书,这样可降低蹲墙的难度。可以每 天把书撕掉几页,渐至撕完,蹲墙就慢慢合度了。

诀云:

面壁蹲墙功法妙,能松四肢能松腰;首先组场开关窍,两眉外展面带笑。上提顶、尾不翘,命门 后突裆要吊;预备活动先做好,事半功倍方有靠。开始练功把腰松,意注脊柱上下通;六种韧带神光 照,八个窍点意念中。整个脊柱象气道,通天彻地至虚空;向下蹲,尾闾抻,百会上提莫放松。往上引, 百会领,尾闾下坐根要生;上弹下落要收气,命门始终往后弓。天天引,勤做功,神清气爽乐融融;练 完功,要收场,收收气,养一养;两脚轻轻离开墙,俯身躬腰松一松。转腰涮胯晃一晃,抖钥心宁四末 齐,混元灵通长大功。

腿法与跌仆滚翻练习

腿法练习

腿法练习主要是发展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练习方法有压腿、搬腿、劈腿和踢腿等。

(一)正压腿

压腿的主要作用是拉长腿部的肌肉和韧带,加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

预备姿势:面对把杆、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并步站立(图3-52)。

动作说明:左腿提起,脚跟放在肋木上,脚尖勾起,踝关节屈紧,两手扶按膝上。两腿伸直, 立腰,收髋,上体前屈,并向前、向下做压振动作(图3-53)。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

要求与要点:直体向前、向下压振,逐渐加大振幅,先以前额、鼻尖触及脚尖,然后过渡到下 颏触及脚尖。

(二)劈腿

劈腿主要是加大髋关节的活动幅度,增进腿部的柔靭性。劈腿练习可结合压腿和搬腿进行。 两手左右扶地或两臂侧平举,两腿前后分开成直线。左腿后侧着地,脚尖勾起。右腿的内侧 或前侧着地(图3-54、图3-55)。

要求与要点:挺胸、立腰、沉髋、挺膝。

图片26 图片27

(三)控腿

控腿主要是发展腿部力量,提高腿支撑和上举的控制能力,练习方法有前控、侧控、后控三种。

前控腿

预备姿势:右手扶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左手叉腰,侧向并步站立(图3-56)。

动作说明.•左腿屈膝前提,脚尖绷直或勾紧,徐徐向前上伸出(图3-57、图3-58)。练习时,左右 交替进行。

要求与要点:挺胸、直背、挺膝。腿要缓缓伸出,伸出后要静止片刻再还原。控腿的高度可逐 渐增高。

图片28

侧控腿

预备姿势:右手扶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左手叉腰,侧向并步站立(图3-59)。

动作说明:左腿屈膝侧提,脚尖绷直或勾紧,向外侧前上伸出(图3-60、图3-61)。练习时,左 右交替进行。

要求与要点:同前控腿。

图片29

后控腿

预备姿势:左手扶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右手叉腰,侧向并步站立(图3-62)。

动作说明.•右腿屈膝前提,脚尖绷直。向后上伸出(图3-63、图3-64)练习时,左右交替进行。

要求与要点:同前控腿。

图片30

(四)弹腿

预备姿势:两腿开立,两手叉腰。

动作说明:右腿屈膝提起,大腿与腰平,右脚绷直(图3-65)。弹出时,要迅速猛力挺膝,向 前平踢(弹击),力达脚尖;大腿与小腿成一直线,高与腰平。左腿伸直或微屈支撑。两眼平视 (图3-66)。

要求与要点:挺胸、立腰、脚面绷直、收髋。弹击要有寸劲(即爆发力)。

(五)蹬腿

预备姿势:与弹腿同。

动作说明:与弹踢同,唯脚尖勾起,力点达于脚跟(图3-65、图3-67)。 要求与要点:与弹腿同,唯强调勾脚尖。

图片31

(六)恻踹腿

预备姿势:右脚向左脚盖步,稍屈膝,两掌交叉,右掌在下,左掌在上,掌心向前。目视左前方 (图3-68)。

动作说明:右腿伸直支撑,左腿屈膝提起,左脚里扣,脚跟用力向左侧上方踹出,高于肩平, 上体向右侧倒,两掌向身体两侧推出,掌指向前。眼视左侧方(图3-69)。练习时,左右可交替进行。 要求与要点:挺膝、开髋、猛踹,脚外侧朝上,力达脚跟。

图片32

(七)扫腿

扫腿属于扫转性腿法,包括直身前扫腿和伏地后扫腿两种。

直身前扫腿

预备姿势:左脚向右腿后插步,同时两手由下向左、向上、向右弧形摆掌。右臂伸直,高与肩 平,成侧立掌;左掌附于右上臂内侧,掌指向上。目视右方(图3-70)。

上体左后转180°,左臂随体转向左后方平搂至体左侧,稍高于肩;右臂随体转自然平移至体右 侧,掌心朝前,掌指朝右下方。重心坐于左腿,成右仆步(图3-71)。上体继续左转,左脚尖外撇。 在左脚尖外撇的同时,左脚跟抬起,以左脚前掌碾地,右腿平铺,脚尖内扣,脚掌着地,直腿向前 扫转一周(图3-72)。

动作要点:头部上顶,眼睛随体转平视前方,上体正直。在扫转时,始终保持右仆步姿势,保 持身体重心平衡,右膝不要弯曲。

图片33

伏地后扫腿

预备姿势:左脚向前开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胸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掌从腰侧向前平 直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看两掌尖(图3-73)。

左脚尖内扣,左腿屈膝全蹲,成右仆步姿势;同时上体右转并前俯。两掌随体转在右膝内侧 扶地,右手在前。随着两手撑地,上体向右后拧转的惯性力量,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贴地向后扫 转一周。左臂直臂向前推掌,掌心向前;右臂经头向上、向后摆动,右掌变勾手,勾尖朝下。目视左 掌(图3-73—图3-75)。

要求与要点:转体、俯身、撑地用力要连贯紧凑,一气呵成,上下肢动作不能脱节。

图片34

二、跌仆滚翻练习

跌仆滚翻练习,对于培养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协调、录巧、速度力量等素质,都起着 良好的作用。

鲤鱼打挺

预备姿势:仰卧(图3-76)。

动作说明:屈体使两腿上摆,两手扶按两膝。两腿下打,挺腹,振摆而起(图3-77、图3-78)。 要求与要点:鲤鱼打挺时身体要折叠,腿的振摆要快速有力,两脚落地时不得超过肩宽。

图片35 图片36

【本章小结】

武术基本功是发展武术专项身体素质,进一步学习武术套路、格斗 实践,提高运动水平的基础。基本动作,是指武术各项目中,简单的、不可 缺少的、典型的各种动作,是发展高难度动作的基础,并对学习同类动作 起着重要引导作用。

本章对武术的手形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跳跃、平衡、跌仆滚翻等 基本动作以及动作组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拳术和不同器械动作组 合练习过程中的练习技巧进行了阐述。

【回顾与练习】

1.请写出五种武术运动中的基本步型 。

2.请写出至少五种武术运动中的基本手法

3.请结合动作练习,简单说明武术基本动作“鲤鱼打挺”的动作要点

【推荐阅读】

(武术运动基本训练),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从基本功入手,主要包括腿部、腰部、裆部、桩功等训练。 在基本功之后,介绍了基本动作训练、基本拳术训练和基本技法。最 后附有人体肌肉图,让习练者了解人体的肌肉结构,从而在练习过程 中更加科学、有效。

 

第四章

武术学习与竞赛

【学习目标】

充分了解武术教学的特点,掌握武术教学原则及不同的武术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 到实际活动中;了解武术套路比赛、散打比赛、武术功力比赛的竞赛规则、组织工作流 程、每个裁判的工作职能、场地要求及其运动员分组等比赛相关事宜。

【学习任务I

了解武术教学的特点并熟练掌握运用教学原则及方法。

熟练掌握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3 )熟练掌握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熟练掌握武术功力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学习地图】

图片37 图片38

武术学习的特点

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从而 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武术套路教学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 点,即教师明确地、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各种技术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身体反复练习与思维活动 相结合,掌握这些技术与技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但是,武术套路作为一种特殊的 体育运动,其学习也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

一、讲求武德学习与技术学习的融合

武术除了具有一般体育的健身功能外,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武术长期受到以儒家 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的熏陶和影响,武术本身维护着最本源的文化信仰和天人合一的 文化生态系统,它所包含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记忆的丰厚深刻性,远远超过了外人对它的界定(一 种体育)。武德是一个习武者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强调习武要“仁爱”“守礼”“信义” “谦让”, 讲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厚、包容,以求人际和谐。在当代和谐社会的目标下,武德中丰富的精神 内涵更是得到进一步发扬,尊师爱友、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品德,已成为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重要元素,武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应予以继承和发扬。千百年来,武 术与武德相伴而行,习武者依其修养身心、规范举止、品评善恶。武术学习与武德学习历来就水乳 交融,两者互为依存和促进。如今,我们更要注重武德学习与技术学习的有机融合,通过武礼、武 技、武理等方式将武德渗透于武术套路学习的全过程,以成为武德高尚、武艺精湛的新时代武术 人才为目标,为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注重动作规范性,突出不同项目的风格与特色

在武术套路学习中,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应作为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武术套路内容丰富,各个 项目独具特色。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动作的规范性,避免因动作的不规范而造成无项目 特色的缺憾。如武术套路中少林拳与太极拳项目的运动特点就各有不同:少林拳要求刚健有力、 动作迅猛,即所谓“起手连珠炮,拳打一气连”;而太极拳则讲求柔和缓慢、绵绵不断。因此,在练 习中,注重动作的规范性,突出不同项目的风格与特色,是学习、掌握和领悟武术套路的又一学习 特点。

 

武术套路项目繁多,内容丰富,特点也不尽相同。套路方向路线变化多、往返折叠。学生可以 通过教师直观、形象地演示建立动作的表象,在反复模仿练习的基础上,能够较快地掌握动作, 进而完成对组合动作或套路的学习。同时,武术套路具有鲜明的“内外合一”的特点,不仅强调 手、眼、身、步等外在形体活动,也注重精神、心志、意向等内在的心智活动和气息的运行。

结合攻防含义进行练习

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鲜明标志。无论何时,攻防技击含义、内外兼修,始终 是武术经久不衰的生命线。武术套路的学习与练习都必须以体现武术的本质特征为前提,失去了 武术的技击含义,丢掉了武术所特有的精、气、神,再精美的动作也会失去武术的精髓,而不能称 其为武术。因此,在武术套路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老师结合武术动作攻防含义进行的讲解示范, 了解动作的攻防意义,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力求正确掌握动作。

武术学习的原则

武术自身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使武术有别于其他的体育项目,因此,武术学习 除遵循体育运动训练的一般原则以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则。

内外兼顾原则

内外兼顾原则指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要注重外形动作的表现与内在气质结合的特点,达到 神形兼备、内外统一的训练目的。武术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内外合一”的特点, 不仅强调手、眼、身、步等外在形体活动,也注重精神、心志、意向等内在的心智活动和气息的运 行。通过武术动作的表现,反映武术的劲力意识、攻守意识、运动节奏和风骨神韵,内与外,形与 神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无论武术动作姿势做得如何工整端直,但只求“形似”还不能称之为 真正的武术。因此,在训练时要注重外在形与内在神的统一,做到两者兼顾。

二、突出风格原腳

武术是一种隐含艺术的体育运动,如武术套路长拳的舒展大方、刀的勇猛泼辣、剑的轻快潇 洒、太极拳的稳重柔和、少林拳的刚健有力等,不同的运动项目都有其显著的风格特点。无论是表现雄浑、奔放的阳刚之美,还是体现含意绵绵、烟云舒卷般的阴柔之美,都应该风格突出,给人 以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武术学习中不仅要表现出不同武术项目的风格特点,还必须从自己的个体特征出发。每个人 的身体形态、训练水平、技术风格均有差异性。所以套路风格要与自身风格相互融合,在训练时 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套路动作,以凸显个性魅力。例如,弹跳力好、灵活性强的运动员就要以 跳跃、技巧性动作为优势进行展示,而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应在腿法与平衡动作方面独占风采。总 之,武术动作的演练要与运动员的技术特长相融合,扬长避短,形成运动员独具特色的技术 风格。

三、系统的不间断性原则

系统的不间断性原则是指,训练全过程从初期训练到出现优异运动成绩,直至运动寿命的终 结,都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持续地进行训练。

武术的技术有其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的体系,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是逐渐由低到高的渐进积累的过程。运动员掌握的技术实质上是暂时性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条 件反射、动力定型的形成,训练中断就会使建立起的暂时性神经联系逐步减弱中断,条件反射消 退,已掌握了的技术、战术就会生疏,以致产生各种错误。只有通过系统、持续地训练,运动员的 训练水平,才能逐渐得到提高和巩固。因此,贯彻系统的不间断性原则,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 获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武术学习方法

武术学习方法是指在武术套路学习过程中为实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 的总称。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教学引导下,掌握武术套路的基本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常规的 武术套路学习法主要包括学习中常用的语言法、观摩法、完整法、分解法和纠正法等。

一、语法

语言法是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各种表达方式的语言教学,掌握学习内容和进行练习的 一种方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大量信息传递是靠语言来完成的。因此,语言法是武术套路学习中 广泛被运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形式有默念和自我暗示等。

二、观摩法

观摩法是指在体育学习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借助视觉、听觉、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等感 觉器官来感知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完成方法以及时间与空间等,从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的 一种方法。武术套路学习中常用的观摩法包括观看动作示范、多媒体等。

(一) 观看动作示范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指定的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习动作的形象、结 构、技术要领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练的方法,是武术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方法。武术套路内容 丰富,各个项目的技术动作也较复杂。如武术套路的教学,一套徒手套路的组成就有几十个动作, 而且每个动作又包含有许多个分解动作。因此,通过观看示范把所学的内容变为直观的形象,教 师做一个正确的动作示范,学生马上就能对所学的动作进行模仿练习,便于学生建立动作的表 象。同时,高质量的动作示范,不仅能使学生从直观的感性认识获得正确的动作全貌,形成完整的 概念,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建立学习和练习的兴趣。

动作示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突出示范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行动 作示范时应注意示范位置的选择、示范与讲解和启发的有机结合、示范面的运用和领做示范等。 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和队形来决定,以尽量让全体学生看得见为原则;教学中 经常采用的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四种;教师可以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选择慢速示范、 常速示范和快速示范三种示范速度;同时教师要将示范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武术教学多采用 边讲解、边示范,先讲解、后示范或先示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

(二) 教具或模型演示

教具或模型演示是指学习中利用挂图、图表、照片及其他学习工具等直观方式再现动作的方 式。它可以使学生生动、具体地了解动作的形象、技术结构和细节以及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如武 术教学中的“旋子转体720° ”和“空翻转体”等高难度动作,示范难以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 程、重点时,就可以采用挂图、照片等学习工具演示进行学习。在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时,要有明确 的目的性,并注意演示的时间和顺序。

(三) 多媒体演示法

多媒体演示法是以现代媒介为手段,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知和提高积极性的一种现代学习模 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等手段与途径的辅助学习已经广泛应用于体育学 习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完整、准确地再现和重复动作,同时对一些复杂的技术动作,可以采取 慢放,甚至定格于某个环节,使学生更加生动、深刻地认识动作结构和掌握技术特点。通过多媒体 学习,不仅改变了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的模式,而且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有积极的作用。

完整与分解学习法是体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既是教师教授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也是学 生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的练习方法。

(一) 完整法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的幵始到动作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传授动作和技术的一种方 法。完整法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不至于破坏动作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易于形成动作的整 体概念。其不足之处是影响学生对复杂动作中要素和环节的掌握。完整法一般在动作比较简单, 容易掌握的情况下,或者动作比较复杂、难度较大,但是又不易分解进行学习的情况下采用。如 “马步冲拳” “并步推掌”等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完整学习法。

(二) 分解法

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几段,按部分逐次、逐段进行学 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分解法有利于简化教学过程,减低学生对难度动作的 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但是采用分解法容易割裂动作技术, 破坏动作的结构,影响正确动作的形成。分解法一般是在动作技术较为复杂,或是对动作技术的 某一环节需要着重说明的情况下采用,如长拳中的“虚步亮掌”动作,要求虚步脚尖的虚点地、摆 头以及抖腕亮掌动作同时完成,上下肢协调配合,学生往往很难掌握,而采用分解法对手脚的动 作分别进行教学,则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

完整法与分解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紧密配合的,在实际 学习中一般采用完整一分解一完整的方法,使学生既掌握动作的细节,又掌握动作的全貌。

四、预防和纠正法

预防和纠正法是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或可能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教师选择有效的手段及时 纠正的方法。预防和纠正法包括错误动作的预防和纠正两个方面。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由于 各自的基础程度、接受能力等因素有所不同,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因此教师应主动、深 入地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错误,而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有效手段。纠正错误具有改造性, 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动作过程所表现出的错误进行及时、准确地纠正。及时地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 是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保证。此外,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抓住主要的错 误,及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给予热情和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动作错误。

【推荐阅读】

《中国武术教程》(上册),中国武术教程编写委员会,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武术教程》是根据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逐步建立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21世纪能反映当代体育科学技术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材体系的 精神组织编写的。这本教材从武术运动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教学实践出发,着重于学生专业素质教育 和能力培养,努力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图全面地反映我国武术运动教学训练 的理论与实践。

浏览2,95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