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念头是咏春拳最基本的练习,动作简单,规矩严谨,左右 式反复练习。初学者应通过小念头的练习,打好基础。

小念头练习的原意,是使练习者了解正确的肘部位置,中线 的防御要领,以及攻守动作简而精的方法。

小念头的练习,要求首先胸背横张下坠,沉腰开胯,泔膝扣 马,全身蓄势绷张,达到全身协调贯注,用意导其松坠,去其自 身的杀力和僵硬,意气力合一,特别体现其力量、体能的持久 性。整个小念头练习,要全身贯注,松而不脱,连绵不断,用意 调动内里的力量。

第一节小念头套路

―、二字柑阳马

预备势——收拳——沉身——马开半步——二字柑阳马

 

第二章 /卜念头套路

二、 梗手

交叉摊手——交叉梗手——交叉摊手——滚手收拳

三、 日字冲拳

日字冲拳——摊手——圈手——收拳

四、 护手

摊手——半圈手——护手——伏手半圈手——护手 侧掌——正掌——圈手——收拳

五、 揿手

左右揿手——后揿手——前揿手——双拦手——双拂手 双拦手——双扰手

六、 躐手

双高摊手——双窒手一双标指手——长桥揿手一双提手 ——收拳

七、 企手

侧掌一横掌——摊手一圈手收拳

八、 摊手

摊手——扰手——刮手——捞手——上路摊手——底掌—— 圈手——收拳

〔1〕梗:读耕音,为栏、削、搅之意。

咏表秦术 小念其

九、膀手

膀手——摊手——昂掌——摊手——圈手——收拳

十、脱手

脱手——连环冲拳——圈手——收势

第二节小念头套路图解

―、二字柑阳马

预备势——收拳——沉身——马开半步——二字柑阳马

(一)动作

1.预备势:两脚并拢成立正姿势,两手分别自然下垂两腿 侧,两眼向前平视,呼吸自然,精神集中。(图1)

图片1

2.收拳:两手同时握拳,分别收于两胸侧(即两腋底),

两拳与胸乳持平。(图2)

图片2

3.沉身:两膝同时弯曲,上身稍往下沉。(图3)

图片3

咏春拳 4、念美

4.马开半步:以两脚脚跟为轴,两脚同时向两侧外旋成

人”字形。(图4)

图片4

5.二字柑阳马:随即以两脚尖为轴,将两脚跟向外旋转半

步,成二字拊阳马势。(图5)

图片5

图片6

开始做预备势动作时,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头要端 正;眼向前平看;精神要集中,面部要自然,口要合闭,牙齿轻 扣,下颏略向内收;舌尖可抵住上腭;挺胸、直背;两肩向下松 垂,肩窝处略有向后缩之意;全身任何部分都不可紧张,要适度 放松。

(三)说明

开始学练小念头,或其他套路动作,可以在不熟悉动作的情 况下,先大概了解所要学的动作,然后一势一势地进行练习。分 解练习掌握后,必须要连贯、一气呵成的地完成所学练的动作。 练习时,除了要求姿势正确,还要适度放松身体,尽可能地避免 精神、肉体紧张,并时刻保持警觉之心,要随时准备向对手发动 攻势和对对手动作做出迅速反应。

二字拊阳马是叶问系流传的咏春拳人门姿势。在练习时务必 要安排好各个练习要求。二字柑阳马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入门桩马 姿势,这个姿势对于培养练习者的内在力量,调节呼吸很有帮 助。更重要的是,它集中体现了咏春拳的基本要求和特点,练习 者可以从这里直接体会到练习的要点,打好基本功,为以后的练 习作好准备。即使是有一定基础的练习者,也要经常做这种粧马 练习,以便进一步掌握咏春拳法要领,巩固桩步根基。

二字柑阳马也是咏春的基本站粧手段。中国的武术向有 “南拳北腿”之称。南方人之所以多练手上功夫,是因为南方地 理环境造成的自古多水也多船,南方人大部分功夫练习讲究实 用,必须考虑到水上的战斗力。而在船上攻战,下盘必须扎稳。 咏春拳属于南拳派系,自然对此也有要求。具体而言,咏春拳的 桩马讲究身体重心下沉,两脚脚尖稍微朝内,此可随攻击灵活旋

转,要做到“手到脚到,手脚一致”。

对于练习者来说,拊阳马势的妙用和细微之处,还须通过反 复正确的练习实践方可领悟,方可感到自身肉体的均整轻灵、身 体内部(内气、意念力)质的流动,直至身心合一,有感即发 境界。

 

(四)作用

二字拊阳马,拊阳,“动则生阳“阳”是指人体中的阳 经、气,肾阳、心阳、肝阳;督脉,阳跷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 有凡带柑阳的都要用些力,含蓄阳经脉紧些,使阴经畅通,练以 达阴阳平衡,故名柑阳马。

泔阳马势,是咏春拳最重要的基本功。它把人体各部按照咏 春拳的要领安排成一个完整合理的姿势,所有的咏春拳动作都离 不开这个姿势的基本法则。咏春各路拳法尽管变化万端,但原理 和要领与柑阳势是一致的。

在搏击运用上,二字柑阳马除了具备咏春拳的桩马攻守作 用,单独指这个动作搏击运用时,可在双手变拳向后收的同时, 用双肘向后顶击身后对手的腰肋部位。

二、梗手

交叉摊手——交叉梗手——交叉摊手——滚手收拳

(—)动作


  • 交叉摊手:接上势,动作不停,两手由拳同时变掌置于 胸前,以左手叠放在右手之上,两手腕内侧为力点向前上顶出, 两手成交叉摊手。(图6)图片7交叉梗手:随即以两手腕外侧为力点,由胸前成斜直线 迅速向下削击出,成交叉梗手。(图7)交叉摊手:动作不停,两手贴身滚上,以两手腕内侧为 力点向前上顶出,再变成交叉摊手。(图8、9、10)  图片8图片9图片10

  • 滚手收拳:动作不停,两手同时握拳以肘向后顶之意, 分别收于两胸侧腋下,成二字拊阳马势。(图11)图片11(二) 要领从上势接着做动作时,动作衔接要快速,不间断。交叉摊手 时,两手要同时由拳变掌,以两手腕内侧为力点向前上顶出,手 指伸直,两手归肘。交叉梗手时,以两手腕外侧为力点,向腹前 削击出,削击时两手臂下垂(落膊,广东音意),两手微归肘, 两手距腹部约18厘米。由交叉梗手变势交叉摊手时,动作要灵 活、紧凑。滚手收拳时,两手同样同时由掌变拳收回。此为精神 与机体融合为一的动作。(三) 说明交叉梗手,是由交叉摊手、交叉梗手、交叉摊手、滚手收拳 四个动作组成。

    做这些动作时,与之后所有的动作要求一样,必须在身体适 度放松的状态完成。身体上的放松,不只是可减少能量消耗,最 重要的是有益于动作的速度和动作的机动、灵活,并可使练习者 体会用意念引导动作的作用。当然,这些要求对于初学者是较难 体会出来的,需经一段时间正确的耐心练习后,才能感受到其中 真意。

    与咏春拳所有的拳法动作练习一样,练习者欲使学练的动作 协调配合,达到轻松自如的练习效果,就必须进行无数次的重复 练习,这也是加强神经系统与肌肉的协调能力,使所学练的动作 连贯、协调、流畅所必须的。

    练习者在学练咏春拳时,会发现每一组小念头衔接中,均是 由二字柑阳马开始或结束,因此练习者必须保持正确的二字拊阳 马势。

    练习时,应由慢到快进行,力求先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在 练习时,明确动作路线、动作步骤、着力部位,利于以后运用所

    学的各个动作。

    动作练习可先进行分解练习,再综合练习,克服急于求成的 心理

    (四)作用

    交叉摊手,主要以两手腕内侧为力点,向前顶击对手颈部, 或用两手腕内侧逼击对手胸部。交叉摊手,用于防守时,以两手 腕内侧为力点向上顶剪对手攻击的手臂或拳臂,消解或顶挡开对 手的手法攻击。

    交叉梗手,主要以两手腕外侧为力点,向前下削击对手攻击 的手腕臂或腿脚。交叉梗手,用于防守时,以两手腕外侧为力点 随着落膊向下削挡对手攻击的手腕臂或腿脚。

    滚手收拳,可以在双手握拳成二字拊阳马势瞬间,以两手肘 部向后顶击对手。因此,这个动作可作攻守之用。

    三、日字冲拳

    日字冲拳——摊手——圈手——收拳

    (一)动作

    左式曰字冲拳——摊手——圈手——收拳

    左式日字冲拳:接上势,动作不停,左拳微靠胸侧贴身 而出,成“日”字形置于胸前,以肘部发力沿着中线(子午线) 全速向前打出,至全臂打尽伸直时止,拳眼朝上。(图12、13)

  • 图片13 图片14


    摊手:动作不停,左拳随即变掌摊手,手臂伸直不变, 左手成摊手。(图14)

图片15

  1. 圈手:动作不停,左掌全掌翻起成钩形,以左腕外侧 为力点由上向内圈出,成左手圈手。(图15、16)图片16

    1. 收拳:动作不停,左手随即由钩形握拳,将左手收回 左胸侧腋底。(图17、18)

    2. 图片17以上为左式日字冲拳动作,右式日字冲拳与左式动作方法相 同,唯改为右手动作。右式日字冲拳——摊手——圈手——收拳(图19 ~25)

    3.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图片24 图片19图片25保持正确的二字泔阳马势,以备下一势灵活、快速、紧凑的 动作。日字冲拳时,要靠胸贴身向中线前直接发拳,以拳面为力 点向前打出,注意拳眼朝上。摊手时,由拳变掌,直接变势。圈 手时,手型自然成钩形用力。收拳时,以钩形变握拳,拳握八 分,后撤自然有力。(三)说明日字冲拳,是由日字冲拳、摊手、圈手、收拳组成,并分为 左、右式动作。

      日字冲拳的意思是拳头出击时是直立的,拳形如同一个日字 一样。整个拳面打到对方最好。如果非要用指根打人,很容易把 自己的手腕挫伤。拳面与目标垂直才是最佳状态的日字冲拳。这 种手法练习时,出拳时拳不要握紧,但到击中目标的瞬间握紧拳 头,这时对目标产生的攻击力是最大的。

      练习时,把手由胸侧置于胸口半握状态,放松冲出,在目标 点前一掌距离发劲成拳,虎口朝上拳面呈“日”字。高级日字 冲拳手法是手在胸口掌心朝上,发劲过程中手臂旋转,最后定形 为“日”字。

      刚开始练习日字冲拳是肘部、臂部发力,练到一定程度就是 腰马配合发力,最后是全身都在发力。发力前,身体要放松,然 后在一瞬间爆发出力量。日字冲拳的拳路是直接的,打快了看起 来好像是绕圈。主要还是要加强肌肉的训练,肌肉要练到一定程 度,发拳凶猛。

      日字冲拳练习,是进一步训练练习者身体各部位的良好控制 和协调配合,以及训练练习者对日字冲拳出击速度控制,时机距 离和出击力量的把握能力。

      摊手,在日字冲拳中仅为一个变化手形。摊手是叶问系咏春 拳小念头中日字冲拳后的第一个手法,也是咏春拳中配合使用最 多的手法。在一定意义来说,摊手就是松手放手之意。而咏春拳 中的摊手,则是指摊开对方攻击的拳或脚。摊手运用时,应是顺 应对方的攻击而变化的。因此,摊手在咏春拳中属于被动手法之 一,而不是主动的。摊手手法形成的过程,是在二字柑阳马的基 础上,手肘由自身中心线向前缓慢摊出的。而在日字冲拳随后的 动作中,可以是直接由握拳变掌形成摊手动作。注意正确的摊手 动作,手掌应是平的。

      圈手,在小念头中是摊手后形成的一种手法,也是咏春中以 腕部运动为主的手法。在一定意义上,圈手之意就是在四周加上 限制。而在咏春中圈手是指绕过对方攻击的手脚,在小念头中圈 手是以肘部为力点,以腕部为轴心,目的在于强化腕部韧性与灵 活协调性。圈手在咏春中是以巧力对拙力变向转化的一种手法, 在摊手、拍手、护手中得以实施转变,因此圈手不是主动形成的 手法而是在被动中转换的一种手法。其主要转化方式体现于腕部 的圈转。

      圈手可以练习腕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咏春拳的招式变化大 多表现在腕部。

      收拳与所有的小念头中出现的收拳动作方法相同,起到衔接 上下势动作的作用。

      练习这组动作时,要保持精神集中和身体适度放松。并需要 大量的反复练习来培养神经与肌肉的高度协调,以促使所练的动 作自然、优雅、流畅。当各个势练习熟练后,要做一气呵成完成 整个动作。

      (四)作用

      咏春拳术的攻击的宗旨,就是“寻找最近的距离然后发起

      第二章 念头套路

      最直接的攻击”。日字冲拳(日字冲拳)的攻击路线,就是以进 攻对方中线为原则的攻击拳法。进攻时直截了当,并且在极短的 距离内快速发力(当然拳法威力的大小还要看练习者个人的功 力,一般都是用寸劲),并且双拳交替的速度非常快。

      任何的拳法都是在特定的状况下配合相应的攻防招式才能比 较好地发挥作用,日字冲拳的应用一般都是在打开对方中路空挡 之后快速地配合步法连续进攻,此时的杀伤力是相当可观的,也 是可想而知的。

      摊手,是让对方的拳力沿着小臂偏离我中线,从而达到卸力 的效果的被动手法。

      圈手,是以有限的空间来规范练习者出手的角度,方位和力 量,增加肩,肘,腕三个关节和钿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强双 手配合使用的流畅协调性。运用时,可通过圈手和桥手间的相互 作用提高桥手的听劲能力。圈手的练习,可为以后练习小念头、 沉桥、标指、木人粧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圈手动作的掌 握,有助于在近身搏击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收拳,此势和前面动作中的收拳作用是相同的。

      四、护手

      摊手——半圈手——护手——伏手——半圈手—护手 侧掌——正掌——圈手——收拳

      (一)动作

      左势摊手——半圈手——护手伏手——半圈手——护手 —-侧掌——正掌——圈手——收拳

      1. 左势摊手:接上势,动作不停,左手臂稍下落同时变掌 (落膊),左手掌心朝上,左腕微有外旋之意,腕外侧向上挺起, 紧贴胸侧出至胸前、归肘,随即左手掌向中线前推出,至肘部位


      离身体约一拳距离时止。(图26、27、28)

      图片26 图片27

      1. 半圈手:动作不停,左摊手屈起成钩形,变成圈手以左 腕外侧为力点由内向外圈出。(图29、30).图片28图片29

        1. 护手:动作不停,当圈手至中线时立即翻上变成护手 (图31),腕内侧极力向内收,然后缓缓以肘力将护手拉回胸前 约一掌的位置。(图32)












图片30

伏手:动作不停,当护手拉回至胸前瞬间,掌心缓缓 放下,以腕内侧为力点,左手随即变成伏手。(图33)        图片34

半圈手:动作不停,将左手伏手以腕背为力点沿中线缓 缓向前推出,至肘部离身体约一拳距离时止。(图34、35)图片35

  1. 护手:动作不停,然后,再将手由外向内圈,变成护 手后腕内侧极力向内收,再缓缓拉回胸前。(图36、37)


图片36

注意,以上伏手——半圈手一护手为第一次动作,接着做 第二次伏手——半圈手——护手动作。

  1. 伏手:接上势,动作不停,当护手拉回胸前时,掌心 缓缓放下,以腕内侧为力点,左手第二次变成伏手。(图38)


图片39

  1. 半圈手:动作不停,第二次变成伏手以腕背为力点沿中 线缓缓向前推出;然后,将手向下一圈变成半圈手。(图39、 40)图片40图片41

    1. 护手:动作不停,由半圈手变护手后腕内侧极力向内 收,缓缓拉回胸前。(图41、42) 图片42图片43注意,以上伏手——半圈手——护手为第二次动作,接着做 第三次伏手——半圈手——护手动作。

      1. 伏手:接上势,动作不停,当护手拉回至胸前,掌心 随即缓缓放下,以腕内侧为力点,左手第三次成伏手。(图43)图片44

        1. 半圈手:动作不停,将手向下一圈变成半圈手。(图 44、 45) 图片45图片46

          1. 护手:动作不停,由半圈手变护手后腕内侧极力向内收,缓缓拉回胸前。(图46)图片1注意,以上共做了三次伏手——半圈手——护手动作。13.侧掌:接上势,动作不停,当护手缓缓拉回胸前瞬 间,即以左腕内侧为力点向右拍横平拍打出,至与右肩成同线止。(图47) 图片2

            正掌:动作不停,紧接将左掌拉回中线,以左腕内侧 (左掌心)为力点向胸前直线打出(印出)。(图48、49)










摊手:动作不停,左掌随即向前摊开,成摊手。(图50)图片1

圈手:动作不停,左掌成钩形变成圈手以左腕外侧为 力点由内向外圈出。(图51)图片2

拳:动作不停,随即左手圈手变成握拳后,向后收 回左胸侧腋下。(图52、53)

金具

右式摊手——半圈手——护手一伏手——半圈手——护手 侧掌——正掌——圈手——收拳(图54〜81)

图片18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图片24 图片25 图片26 图片27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浏览4,08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