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6

第三章形意拳的特征与技击原则

形意拳源自军旅是不争的事实,动作简单,朴实无华,没有观赏性,在中华武林中没有 比形意拳更简练的拳法。形意五行拳,只有五个动作,一个动作往返连续打到底就是一趟 拳。看起来这几个动作平淡无奇,十分简单,但要式式到位,合乎规范,出手能用,却又比 其它拳法要难得多。所有动作的设计与编排,从不考虑好看与否,只考虑有无实用价值。 从起式到收式,每一拳路中的过渡动作都要保持高度的技击性,凡属于装饰性的动作一概 不取,所以被国家定为一类拳法是有道理的。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我国武术各大门派的表演水平大大地提高了, 技击水平却传丢了!形意拳也不例外,为了好看把实用动作改的不能用了!据说有一位 全国武术全能冠军,碰见了劫匪,竟然不知如何出手,乖乖地把身上的财物交给人家!实 在是传承上的悲哀!如果仅仅为了健身,大可不必学武术,因为能健身的运动太多了,而 武术的初衷就是为了实战,健身是副产品。学武先要懂拳理,没有理论的指导,拳是学不 出水平的;其次要懂法,不论套路和实用,方法要正确。就和生产一种产品要有正确的工 艺一样,工艺不正确,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再要懂拳术,方法正确了技术还要跟上。武术 是技术性的搏击,所以才会有以小制大,以弱制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是死拼硬打,以 力降人;最后才是拳功,功是日积月累,各个方面都达到十分娴熟,以至举手投足,无心无 意,皆可成拳的境界,谓之拳功。不可以把拳和功分开讲,俗云“拳打千遍,出手如神”,拳 即是功,功即是拳,理、法、术、功缺~不可。

体育院校也设武术课,也教形意拳,但学院教学法把武术量化,模式化、规范化了。要 求集体表演,整齐划一,像体操一样,所以只能看不能用,因为把武术的灵魂“技击”丢掉 了,只剩下一个好看的外壳。这同用西医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中医有异曲同工之处。笔 者的学生里也有体校的,由于先入为主的学院理念主导,对必须口传心授、举一反三、可意 会不可言传的武功内涵,理解较难,还不如原来什么都没学过的悟性更好一些。内家拳法 传承必须是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在实战教学中,对身材高大者,应教导他 们如何发挥手臂修长,取敌上三路的优势;对身材矮小者应教他们如何贴地而起攻敌下三 路的优势;对身材魁伟、孔武有力者,应教以不变应万变,一招制敌之术;对身材清灌者, 应教如何以轻灵快捷的身法和步法,用四两拨千斤克敌制胜;对文化程度高、理解力强、肢 体协调T生好者,应教以万变应不变,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充实,以达到不战而屈之较高层次; 对动作不灵活,理解能力又差者,宜耐心疏导,套路少而精,用法简练朴实无华,理论只教 口诀,不言过深遂之理,一样可以成材o如各方面条件比较优秀、为人心无曲私、品行端正、 尊师重道、和睦同窗、热心带动后学者,则可以重点培养,成为衣钵传人。

形意有三不练。第一,有进攻而无防御功能的动作,不练;第二,仅有防御功能,而无 反击功能的动作,也不练;第三,虽然攻防兼备,但不利于身体健康者,更不练;至于中看 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就更不在此列了!这就是为什么形意拳动作如此简捷的原因。李洛能 先生将心意六合拳演化

成形意拳时,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而作了大量的取舍。

虽然形意拳的创编是以实用技击为第一宗旨,但其养生健身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身体瘦弱,精神怠倦者,只要把形意拳的三种桩功,每天站上十五分钟,坚持三四个月,就 食欲增加,身体就会逐步健壮起来。女弟子灵珊,初学时,弱不禁风,两年之后,气色红润, 身体丰满健壮,能与男孩子对练对手。身体过胖,脂肪堆积,身心不堪重负者,练形意拳也 有明显的减肥效果。弟子周雨辰初学时体重一百零五公斤,稍动即心跳气喘,书本掉地上 都弯不下腰去捡,练形意拳三个月体重减了二十公斤。内家拳法的健身机理,是疏通经络、 平衡五脏六腑的动态运行,提高人体组织的质量,增加免疫能力,使身体保持在相对稳定 的健康常态。练习形意拳可以感到累,可以出汗,但不会心跳气喘。就像飞行器上的陀螺 仪,不论飞行器在天上作任何的回旋,翻滚的表演,陀螺仪却始终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工 作。人在母体成型后,心脏就开始工作,由生到死心脏是不休息的,但是每个人的心跳指 数是额定的,指数用完了,生命也随之结束。所以凡是挑战极限的运动,无一例外都是以 牺牲生命周期为代价的,举重、拳击、健美、各种田径运动和球类竞技者B是如此。一个五十 公斤体重的人练习健美,体重可以增加到一百公斤,那结实的肌肉确实令人羡慕。然而虽 然体重可以增加一倍,心脏却不能成倍地增长,这不堪重负的心脏,如何能令人健康长寿? 笔者曾见过一位年轻时很不错的拳击手,肌肉发达孔武有力,不到十年,退下拳坛,年纪不 到四十五岁,面部犹如冻僵了的软柿子,体态臃肿,步履蹒跚,什么美都没有了。还有相扑 运动员,胖得叫人看了揪心,哪有美可言。凡属追求极限的运动员,一入中年各种伤病相 伴而来,不少人会出现腰肌劳损、局部骨伤反复发作、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等。泰拳手由 于那种魔鬼式的训练,很少活过四十五岁的,真正实战起来也并非天下无敌。还有如香港 的李小龙虽名噪一时,也是由于锻炼方式出现偏差,早早地就入了六道轮回。如果他接受 了内家拳法的学习理念,肯定至今还健在,而技击水平则更高一筹。乒乓球运动与足球比 应该是轻量级的,然而二十五岁的运动员即算老将,一般三十五岁也就该退役了。如果学 习内家拳,二十五岁的运动员却是最佳入学年令,八十岁照样可以下场演练,而且越老功 夫越深。笔者有幸经历一次恩师钱松龄先生与一位年约三十七八岁、身体精壮来访的拳 师比手场面。其时先生已年过花甲,场中站立,气定神闲,未作任何预备架式,身穿藏蓝蜀 罗大褂,手握两枚核桃随指转动有声,衣褶飘动,宛若玉树临风,不怒自威。来人进步出 掌,声如裂帛当胸击来,先生并未接手,仅长袖一挥,势若罡风,噗地一声,这位拳师便似秋 叶离枝般地飘出一丈开外,先生随即一个箭步赶上,在那人尚未完全倒下之时,又轻轻地 把他提了起来,既没摔伤,也没打疼人。此人已心神俱颓,斗志全无,好一会才缓过劲来, 既赞其技,更服其德,长揖拜谢而去。追求极限的运动中,这样的年龄差距是绝对不会出 现如此场面的。前辈们的轶事繁多,不再一一细述。20世纪90年代至今,竞技运动解禁, 先是拳击,后是散打,以至外国的柔道、跆拳道、泰拳等纷沓而来。传统武术的竞技近几年 也开展较快,如武林风、武林大会,也取得一定成绩,遗憾的是都没有打出传统武术的韵味 来。不管是少林棍僧还是武当全真,从表演上看都是真传实学,是俗家弟子们远远不及的, 不知为何一打起来就乱了阵法,实在令人不解。以形意拳竞技为例,没有一名选手把五行 拳的应用动作显示出来的,更没有人能再现当年郭云深半步搠拳打遍天下一招制敌地的 情景。太极拳也没有一位选手能再现当年杨露禅空拳打人,击前胸而伤于背后的穿透力 来。八卦掌本以转步换掌,侧后进击,拧翻走转,劈、挂、斩、削制敌于无形之中,如今竞技 则正面抱摔,拼力撕打,完全没有董公当年宛如游龙、翩若惊鸿、如蜻蜓点水、似彩蝶穿花, 半步转掌解决战斗的气势。至于三十六路翻身,七十二路截腿,一式也没用上,惜乎悲哉!

各种竞技都有一定的临场规则,犯规将被罚。如拳击不能用腿、散打不能用肘、传统 武术不能击打头部等规定,有了这些限制,运动员就发挥不了真实的技击实力。例如八卦 掌运动员戴上拳套,就完全不能打了。由于这些规则的制约,就出现了红方击倒黑方,裁 判认定红方犯规,黑方反胜的合法却不合理的现象。这种结果黑方胜的没底气,红方输的 也窝囊。本书叙述的是形意拳的自然技击法则,不受各种比赛现则的制约。

练拳传艺,先要得“理”,就是要传承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上升为拳理的内容;二要得 “功”,即站桩、套路的正确熟练和行气运劲的有机结合。得功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日积月 累,功到自成;三要得“法”,就是用法,功夫再好不会用等于白学。而方法有时却是一层窗 户纸,混沌者点而不透,开悟者一点即透。方法对了就具备克敌制胜的条件;四要得“术”, 就是如何把“功”和“法”融为一体,运用得娴熟灵活,得心应手,发挥极致的技术和技巧, 最后达到随心所欲、无形无意的自在境界,则出手必胜矣!以下讲形意拳的“功”。

一、形意拳的三步“劲”。形意拳的教练都会讲,形意拳先练明劲,再练暗劲,后炼化 劲,所有的拳经上也是这么讲的,但少有人见过形意拳的暗劲和化劲是怎个练法。有的学 生问教练,教练也做不了示范,于是就含混地讲你们练到一定程度上暗劲自然就有了!话 是没错,实际上不少“名家”练了一辈子,暗劲、化劲也没练出来,甚至练明劲也没练对,所 以就不会实战,与人交手僵直不舒,动作机械呆板,看似孔武有力,实则不分阴阳,没有开 合虚实,不明刚柔转换,全凭一气之勇,与一般的花拳绣腿毫无二致,会被人晒笑形意拳不 过如此尔!顾名思义,所谓明劲应该就是一种刚猛迅捷有爆发力的劲道。但由于传承上 的偏差,不少习者对形意拳明劲的理解并没有到位,演练起来用的是臂膀肌肉之力,行步 进退,顿足有声。有的还口中高喊哼哼哈哈,以壮其威。一趟拳走下来汗流泱背,气喘吁 吁。这种明劲毫无用处,与人竞技一触即溃。一九四八年戊子之秋,钱松龄老师给笔者写 过一篇短文,详细阐述了形意拳明劲之真谛,其文曰:“现诸一般练拳者,皆怒目皱眉,顿足 有声,先闭其气,后发其力,继而长吁一口 ,以缓其势,自以为得之矣!殊不知已大伤其元 气也!形意拳法贯通经络,力发丹田,内气激荡,聚劲末梢,出手如听裂帛破空之音,行步 不闻顿足踏地之声,看似刚烈并不费力,乃一气之馀烈,可使六根震动,以致无坚不摧。此 为形意拳之明劲,望汝细思之。”老先生的教诲是丹田气充于内,心意一动,迅速传递,聚焦 于梢节(如指尖、拳尖、肘等处)以极强的爆发、穿透之力而现于外。内外同步着手成拳,使 敌方阴阳不测,虚实难辨,绝无招架回旋,反击之余地,这才是真正的“气如火药拳如弹,灵 机一动鸟难腾”的“明劲”。这和打沙包、磕木桩、举杠铃从肌肉里发出的“本力”完全不是 一回事。如果你和一位把太极十三式运用得得心应手的朋友切磋,他化不掉你的劲,那么 你的明劲,才算是合格了!可见要掌握这第一步功夫也是很不容易的。形意拳由站桩到 套路都是丹田气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从腹式呼吸而得到的,由积累到存储,从量变到质变, 就能发出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带有强大穿透力的明劲。

在中医针灸学的图谱中没有丹田这个穴位,它是道家修炼“内丹”时指定在一个能够 结丹的部位,称为丹田。周易参同契中说“其地在坤,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 龟之上,乃天地逐日所生,气根产丹之地”。可见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不论是动功 还是静功,当意念沿着经路运行大小周天时,会感到有一粒滚珠似的物体随经络在全身流 动。初学者没有这种感觉,甚至会意不守舍,心不宁静。练上一段时间就会进入状态,感 觉到有一粒小球若隐若现,断断绪绪,似有似无地在滚动。随着锻炼的持久和深化,小球 会明显地存在,随经络路线自然流动了。这个小球就是所谓的“内丹”。道家炼丹以求长 生不老,与天地同春,自然是不会兑现,但炼出“内丹”能强身健体,神清气爽,延年益寿却 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身体不适,只要将“内丹”按经络转上几圈就会很快缓解。当转至 某一部分不通或内丹消失了,则这一部分出现失调。“内丹”是经过锻炼、修持,达到内气 充沛而凝聚的真实物质,存在于奇经八脉之中,可聚可散,是内家拳法内劲发动的源泉。 形意拳的明劲看似刚猛乃是表象,演练时是有节奏的瞬间发动,一松一紧刚柔相间,并不 费力。应用时接手要轻灵飘逸,发手时丹田迅速鼓荡一下,“丹田力”立即到达掌沿指尖, 瞬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就能沾手将敌方打出去。应注意身不可前倾,臂不可直伸,以步 催手,力不可尽,以发七留三为度。还要姿势准确,进退有序,阴阳相迭,刚柔相济,手脚同 步,呼吸自然,开合回旋,吞吐自如,绝不给敌方有任何反击的余地。身手齐到,拳发一寸 之先机,能把明劲用到常说的寸劲,那就可以向暗劲求进了!

暗劲是三步功夫中最难练、最消耗体力但最长功夫的一步。如果说明劲是中学课程, 暗劲即本科课程,而化劲则是博士课程了。丹田气不足者不可练暗劲,否则会损害身体。 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近,不温不凉,才有收获。暗劲的运动速度类似太极拳,动作 连绵不断,不同的是丹田气要始终充满,贯穿于全过程,不能有一丝松懈。是将明劲中的 突变爆发力转化为渐变伸长的劲,缓慢地释放到将近极限之时,又缓缓地收缩回去。犹如 手拉百石弓弦,缓缓拉满,又缓缓送回。如此反复演练,不可性急,不可过载,以身体能承 受为宜。暗劲练习以五行拳、十二行中的龙形、虎形、蛇形、寡形、始形等单式动作就足以练 出功夫并要配合经络大小周天的运行,贯通奇经八脉,将暗劲炼成如胶似漆,挥之不去, 如暗流涌动不可堵塞,如雪崩山移,无兆无息。至于组合式套路不适合练暗劲就没有必要 去下这种功夫了。用暗劲与人交手如蜘蛛张网,来了你就回不去了。不求把人打出去,而 是结结实实地把人按在那里。让他“软着陆”。暗劲与人交手容易掌握分寸,可轻可重。 轻者能使敌方毫发无损,只起到心理震摄作用,也可让他疼上两天,不治自愈;重击会致气 血淤积,形成内伤,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甚至能穿透护具,伤及内腑。故以武会友切磋技艺, 万不可以暗劲伤人而有悖武德。在没有练好明劲的基础上,急功近利去练暗劲,不仅不长 功力,反而损伤身体。只有循序渐进平滑过渡,不留痕迹,功到自成,方为得之。用形意拳 单式练暗劲,从起势到转身最多不超过五式,回身后再练五式,再转身归原地即可收势,休 息三分钟再接着练,以免过分消耗内气,造成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的结果。炼成暗劲后 自感内气充沛,精力旺盛,心胸豁达,宠辱不惊,即使年过花甲,古稀耄耋之年,犹不知老之 将至也!

明暗皆备,含元抱真,逐渐进入无形无意,松灵空静,随心所欲的自在阶段,动作已不 受套路限制,步法任意而行,举手投足,言谈笑语皆可成拳。旁观者看不出是何种拳法,哪 门功夫,似乎什么都有,又什么都不是。起手飘忽不定,身形如云如烟,行步轻若鸿毛,举 止神定气娴,如剥茧抽丝,似绵里藏针,如千年寒冰入温泉不溶自化,如丹桂飘香,蜂蝶不 招自来。其气浩渺,其道深邃。静观天地,超然物外。敌与化劲交手如秋叶遇罡风,不知 所止。如金蟾见灵蛇,骨粉神销。直至无形、无意、无功、无法、无敌、无我,不战而屈之,方 为“大家”。前辈能至此境界者,以刘奇藤、卓毅斋二位为最。不下十年苦功,不会入此意境。 必得名师传授,还要自心开悟。须知武功还要建立在文化的底蕴上,功夫向拳外去探求, 采百家之长,融会贯通,不拘泥前人已有的成果,在不违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百尺竿头更 进一步,有所创新和发展。最忌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刻舟求剑。按图索骥,虽可登堂终难 入室。

二、形意拳四步内功法。与佛道内功精修一致,一曰炼精化气;二曰炼气化神;三曰 炼神还虚;四曰炼虚合道。仅形式上一动一静之分。达到了四层次才算真正学到了内家 拳法的精微。前人著作中对此都有表述,究竟怎样练这四步内功,具体怎么操作,感觉效 果如何,却都未交代清楚。笔者不吝笔墨,谨承师尊传授,将此四步功法分述如下:

何谓炼精化气?此处所讲的精是指后天生化之精,以此生儿育女涎性接命。三体式 桩和五行拳中之劈拳,是一静一动的两种形式,但又是合二为一的整体,锻炼时配合经络 运行,接通任督二脉,即可达到炼精化气的效果。以劈拳为例,掠手出拳时“内丹”起于龟 尾,沿督脉上行,经命门、夹脊、风府、玉枕至百汇“泥丸”。拳亦同步到位;由拳变掌上步 向前下劈出时,内丹行百汇经印堂、人中、过鹊桥,沿任脉下行经承浆、天突、膻中、中胱、关 元、气海、复回至龟尾。内外同步即完成一小周天循环。印堂为元神之府,丹田为真气之库, 故医学称之为气海。“内丹”从督脉上冲过命门时,带动左右肾豚此处为后天精囊所在, 满而则溢,女子性腺亦在此处,乃生命之源。内丹冲开命门时将后天之精雾化,升至百汇, 与呼吸自然之气汇合化为真气,沿任脉下行存于丹田,如此反复循环,行功日久,气海充 沛,坚如磐石,即为炼精化气。常人不知养护,中年之后精血亏损,形神俱疲,面容槁枯,非 药石可补。如此时入我法门,习武健身,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要言技击,那毕竟不如童身 练功所得之纯正也。中医学认为,命门属火,两肾腌属水,气冲火旺而温肾之水,阴阳平 衡,以达水火既济,仅此一步之得,便可使真阳盈而不溢,纯阴满而不泻,实为得通天大道, 性命双修之圭旨也!

真气逐渐聚集从量变到质变,就可以向炼气化神的阶段进修。练搦拳时,出拳左右交 递,内丹于带脉之中左右回旋,形如钟摆,总束诸经,培木平肝,以增定慧。习钻拳时内丹 由下而上,气行左右冲脉,牵动肾St,以足肾水之不竭。习炮拳时内丹气行阴维阳维,疏导 心经,使火常温不熄。习横拳时内丹行气阴跷阳跷,以培厚土,健胃强脾,促生万物。五行 拳练至暗劲时大周天就畅通无阻了。从针灸穴位图上看,百汇穴向下垂直线,与印堂穴向 后的水平线交汇点是左右半脑中间的松果体,是人体生命时空的开关,通常是沿着时间顺 流的波运行,于是就有由幼到老,由壮而衰,无人能逃出生关死劫。但造物主也会忙中出 错,有亿万分之一的例外。有一例报道某女其生命开关突然在二十多岁停摆了,其子女都 已苍颜白发而她却仍在妙龄青春,由此例可以印证道家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也并非完 全痴人说梦。历史人物、笔者家乡的彭祖寿过八百,华山陈希夷、吕岩、张三丰都是内外兼 修寿过百岁以上的老人。练习内家拳可至守中不尽,转神入定,将生命开关运行放缓,停 滞甚至逆行。通过这种调节,将免疫T细胞的代谢周期延长,必然延年益寿。经络周天贯 通,内气充盈,二目神光如电,太阳微凸,完成了精气神的转换。面敌而立,使其不寒而栗, 心神颓丧,如豺狼遇狮虎,魂飞魄散,如雉鸡见鹰鸥,犹避不及,至此炼气化神得之矣。

何谓炼神还虚?虚者并非虚无一物之意,乃是至清至纯,晶莹剔透,无尘无垢,色相俱 寂,大自然的代名词。将炼成之元神、真气再予以升华,使太和一元之气,运乎四时,与天 地运行同步。以大定之至玄至妙,超出无色之界,乃得上药三品。例如站混元桩功,左右 拇指与百汇似三炷香上通天穹,涌泉下透地壳,心守一念中正,将己身与自然融为一体,有 天地万物皆备于我之感。乾阳在天,坤阴在地,天地运行一周为大周天。乾首在上,坤腹 在下,人身经络运行一周为小周天。所谓神游归太虚,周身行六虚,即炼至神还太虚之境, 此时太阳平复,元神内敛,阴阳明辨,身心俱寂。数往者逆,知来者顺,三才动变,可以前知。 气透三关,尽通泥丸,弥伦天地,浑然一体。

黄庭经云:“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为之器。”道就是理论,是精神,器就是器皿,是物 质。道与器是一种事物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如果说设计是精神方面的活动,就是道,是 形而上,那么制造则是物质方面的实践,是器,是形而下。这是只有人类才能感知和说清 楚的事。批判形而上学,是把人和动物等同,人类将不会直立行走,永远也别想从原始森 林里走出来。所以说精神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人体丹田有三, 神在上丹,气在中丹,精在下丹。得下丹移至中丹,中丹移至上丹,上丹之元神冲开泥丸, 即为三迁功成。所谓“尾闾中正神灌顶,气透三关走泥丸”,即此意也。泥丸即是百汇,亦 名天门。下丹田之先天真气名曰“人元金丹”;中丹田气化之神名曰“地元神丹”;上丹田 之元神冲开天门名曰“天元大丹”。元神周行太虚,通无极之大果,探虚无之气,得所证之 实相。拳法是器,是形而下存在的实体。闻鸡起舞,勤学不辍,日久必有所得。能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总结出系统的有条理堪为经典,以付后学的理论即为之道。所谓练虚合道即此 意也。这四步功法,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一步中间都是平滑完整的过渡。习者应具有一定 的天赋和执着,并通过积累和领会,在渐悟和顿悟中交替升华。

三、形意拳的六合之力。形意拳以极为简练的形式,朴实无华的动作,成为中国四大 名拳之一,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劲力运动和变幻莫测的阴阳转换。在技击实战中能瞬间发 出六种不同的综合之力,使敌方无法用常规的攻、防、招、架、闪、展、腾、挪去应变化解。用 所谓的见招拆招、见式拆式的方法对付形意拳,无异以卵击石。即使习形意拳不久,只要 懂得其中原理,能发出两三种合力也足以使敌方茫然不解,知难而退。

何为六合之力?

一曰:惊弹。如双手用力将一根钢锯条弯曲至两端相接,突然松手锯条会急速弹出不 知所止。又如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伏案假寐,有鼠走动,其声极细微,忽然觉醒,疾起而击 之,出自本能,毫不迟疑,此即为惊弹。与敌交手,不论其出拳、起腿,我即迎敌而上,抖动 丹田,吞其一寸,吐其一丈,应用娴熟一击制敌。

二曰:崩炸。如爆竹炸响,振聋发麝 如雷霆乍惊,地动山摇;如火山喷发,声震长空, 谓之崩炸。实用时要势炸、气炸、神炸,使敌如触强流电击,必然落荒而逃矣!

三曰:钻翻。起为钻,落为翻,如敌出手直击我胸,我由下向上旋转垂直起手,使敌之 水平进击改变方向,斜上击空,即起为钻;我手又突然垂直下翻掳敌腕,向侧后带去敌必失 重前倾,如向侧前送出,敌又必失重仰跌,此即是落为翻。用时出其不意,快而且准,敌再 强悍也无法施展,犹如被鹰捉之小鸡也!

四曰:拧裹。如布裹物,如巨蟒缠身,如竹叶包粽子,紧缠力裹,如蚱蠕为蛛丝所困,欲 脱身不能也!此谓之拧裹。实用时手要轻微,臂要柔活。当敌感到走不脱,推不掉,又无 法还击时,即为得势。习者必练出暗劲,方能用出拧裹之力也。

五曰:抖擞。鸭游水中不能过久,否则羽毛湿透亦会沉溺。上岸之后振翅抖翎,滴水 尽失。鸡卧沙土之中,爪划身翻是为沙浴,起立抖身摇翎沙土尽落,即为抖擞之力也。与 敌交手现抖擞之力有震慑敌人心智之功,使其不敢冒然抓、掳、擒、拿,实为捷取之要。此 劲要在常年的实战训练中逐渐产生,非朝夕可得者。

六曰:螺旋。有些硬质木材,如果用木工拉钻去钻孔非常费力,以至钻头发热冒烟也 钻不了很深。而用麻花钻头只要轻轻地转动,不用费力便可成孔。因为麻花钻杆上刻有 螺旋槽,有排屑和自动跟进的作用。拉钻的钻头是没有螺旋槽的直杆扁钻,俗称“笨钻”, 钻松木、桐木没有问题,钻橡木、檀木就不灵了。用在拳法上道理是一样的。直出直入用 臂膀之力的拳,没有穿透力,打击效果差,也可以叫做“笨拳”。形意拳的螺旋力,与麻花钻 头的原理一致,但钻头的直径是通身一致的,螺旋是等距的,只有切削钻进功能。形意拳 的螺旋力,直径由大到小,螺距由宽变窄,即是由大圈到小圈,小圈到没圈,在不等距螺旋 的挤压下变成一个仍在转动的点,就会出现由强大的单位压强形成的冲击波,穿体而过。 这种既有径向螺旋,又有轴向冲击的螺旋力,造就了郭云深先生半步搦拳打遍天下的一世 英名。螺旋力应用起来,快捷如电光火石瞬间即到,绝不可观望迟疑,也不给敌方任何反 制之机。是要掌握阴阳转换、冈揉交替、力度适中、急如鹰隼、炉火纯青的一种功力。拳经 云:“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难躲,遇敌好似弓断弦。”以上六种劲 力与敌交手,要同时展现出来,方为得之。根据敌情变化应有一种力作主导,其余的力道 配合,如众星拱月,随机调整转移主导中心。意动神活,变幻不定,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也。

四、形意拳五字诀:踩、扑、表、束、决。是提高心理素质的战略性训练法则。

踩:地上有一毒物向你翘尾而来,你必然马上用脚踩死他,毫不犹豫,绝不心软。如路 遇歹人或抢或劫,生死攸关,就必须具备这种刚强的心理素质,不要考虑后果,出手必杀, 制敌于死地,所谓狭路勇者生是也!至于以武会友,切磋技艺,却不可心存此念,以点到为 止,免失武德。

扑:如猛虎扑食,鸥子捉雀,必须一蹴而就,先发制人,不可迟延,坐失良机。与敌交手, 设己为虎为鹰,视敌如羊似兔,必欲扑而食之。

裹:如旋风龙卷,摧屋拔木,如漫天撒网,罩定敌身,如青藤缠树,由根及梢,使敌打不 出,走不脱,摔不了,拿不及,直至全无招架之力是为裹。

束:如鸥子束身,双翅抿于背上如离弦之箭,穿林捉雀,势不可挡。又如灵猫扑鼠,必 先缩身如圆球,待鼠出洞,纵身暴涨,当头扑下,此即束展二字之用也。与敌交手沉气束身, 稳定下盘,敌欲动,我即低空突防,进步出击,骤然长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制敌于一瞬之 间。

决:如水决堤,一泻千里;如雪峰崩塌,劈头盖顶;如银河倒悬,飞流直下。有束必有 决,与敌交手迫其失中,随即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发手,不给敌以任何回旋的余地。如巨 浪吞舟,顷刻覆没,心硬手狠,绝不留情是为决。

习武者也许一生也碰不到生死决斗的场面,但谁也不能保证一次也碰不到这种场面。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仍是多事之秋,一旦需要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将士们会不会武功效果 就大不一样。也许有人说现在是信息化战争,敌我双方人员见不着面,单兵对垒的几率极 小,士兵习武与否意义不大!笔者却不以为然,从理论上讲单兵对垒是大战的单元和缩 影,大战是单兵作战的延伸和组集。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人。三军将士都具备 形意拳五字诀的心理素质,就有各自为战的能力,即使在失去指挥的条件下,仍能把握战 机出奇制胜。古今我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赤壁之 战、)肥水之战,近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都是在敌我力量悬殊很大的条 件下取胜的,其中将士的素质和士气占主要地位。南宋初,金兀术精心打造的铁甲拐子马, 相当于今天的坦克车,大举南侵,势如破竹锐不可挡。而岳飞仅在原有长枪的基础上加了 一片钩镰刀,就轻而易举地大破拐子马,从而保住了南宋政权的偏安局面。形意拳是在武 穆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岳飞军事思想的总结和延伸,至今仍保留浓厚军体拳法的 痕迹。未来战争在有指挥的条件下统一协调,由组织负责,失去指挥联络的条件下由个人 负责,此时士官们有良好的武功,其优势就显现出来。往往会当机立断,潜入敌军腹地,打 他个措手不及,端掉敌指挥所,而出奇制胜。特种部队的战士武功尤为重要,如习形意拳 要比练其它擒拿格斗更胜一筹,可具有无畏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一招制敌本领,战场生存 率得大大提高。

浏览67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