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尾闾正中,下颊微向后收,两肩放松(沉 肩),口自然闭合,以鼻呼吸,舌舐上腭,两眼 平视正南方;胸部不可挺起,要含胸拔背,平心 静气呼吸自然。

推磨势(左势)说明:

半面向右转45° - 60°,上身保持不变。

身体下沉,屈膝,两膝靠拢,重心置于右腿 上,左脚跟微微虚起;在下蹲的同时极力向右转 腰,右掌外旋(掌心向上)上托(与须同高),同时左 掌亦外旋(掌心向上)顺腰腹向右胁下插。眼看左 方。

上动不停,复向左转腰,与此同时左掌(掌 心向上)向上、向前、向右横出,右掌亦随左转腰势 向左划;当两掌均对向圆圈的圆心时,两掌同时内 旋,左掌塌腕,掌心旋对圆圈的心(大指内扣,虎口 要圆,掌心要空,余指要直),掌心向上,食、中两指 高度与鼻齐;而右掌同时内旋,沉肩坠肘,塌腕,置 于左肘内侧下端(掌心斜对圆心),两臂均撑圆。在 左掌横出时,左脚同时向前沿圈线踏(趟)出,两腿 半屈蹲,重心微偏于右腿,身体姿势高矮保持不 变,极力向左拧腰,背要圆,左掌与右脚跟要上下 相照,眼看左掌中、食二指尖。这个姿势传统称之图片3

第一掌单换掌

一、动作说左推磨势沿圈线转到北面左脚在前时停 步,右脚沿圈线上一步,脚尖内扣成八字步,两膝靠 拢合住;在上右脚时向左转身,左掌外旋(掌心向 上),用大拇指侧腕向左后方横挂,同时右掌亦微向 外旋,使掌心亦向上,眼看左手,如图I -2所示。

继上动不停,右脚不动,左脚直迈成错 纵八字步,身向左转。而右脚沿圈线向前上一■步 (脚中心线顺圈线)同时右掌向前上从左臂肘下穿 出,掌指侧向前方,大拇指微扣,虎口向上,成 侧立掌;而左掌亦同时内旋,翻腕下落成侧立掌 置于右肘下方,此时面部胸部与原左推磨势方向 成相背,如图1-3所示。单换掌由左推磨掌势起,向左转行,如图片4

图1 - 1所示。图片5

继而向右转腰,右掌随右转腰势向上向 右微向下划弧落于右方(掌心对圆心,沉肩坠 肘,塌腕,指尖与眉同高),而左掌亦随势转 腰,微内旋置于右肘内侧下(掌心斜对圆心),眼 看右掌成右推磨势,如图1-4所示。

此势亦可以练为继右穿掌后边转行,边向右 转身成右推磨势。以后各掌均同此。

以上为左推磨掌转换成右推磨掌势(单换 掌)的练法。八卦掌有左必有右,练了左势即练 右势。

为节约篇幅,避免重复起见,所有动作说明 均介绍左转势变势演练为主,而右转势练法省 略。惟左势与右势动作相对称,方向相反,图示亦 相反,学者可以自行演练,以后各势均同此。

二、要点

梁 1.整个动作都要协调,六合为一。

派 2.左掌横挂与右掌前穿及转身时,都要

八沉肩坠肘,臂圆屈不可伸直或屈得过分,虎 卦

学 口要撑圆。

收臀提肛,拢膝屈腿,含胸拔背,气下 沉丹田,注意眼神随主导动作。

摆扣步要分清,移步时脚掌不可在地上 磨转。

一、动作说明

双换掌,又名盖掌。由单换掌左推磨势 开始向左转行。如图2-1所示。左推磨势沿圈线转到北面,左脚在前时 停步。右脚沿圈线向前上一步,右手和上身保持 不变,重心移向右腿;继而左脚向右前方踢(高 不过腰,脚面绷平)而左掌在上右脚的同时向下 落,不停,继下落势向左向后向上前抡一圆圈, 恰在左脚上踢时用左掌拍向左脚面,如图2-2 所示。图片8

上动不停,左脚踢向后,回落于右脚后 方,两脚成倒八字步,同时左掌亦随左脚后落时 向下向左向上用掌与小指侧反撩,眼视左前方, 右掌亦与左掌同时展开,两手大拇指均向下。 胸、面旋向圆心,如图2-3所示

 

图片9

继上动,右脚先内扣,左脚外摆,重心 移向左脚,右脚向前上一步;在上步的同时左掌 微内旋,掌心向下,继而向前向右向回扣捋;与 此同时右掌由胸前边外旋边向前,从左前臂下穿 j出,女日图2 - 4所示

 

图片10

继刖势右脚内扣(内转),向左转身,再 摆左脚,同时右掌外旋使掌心向上;继而右脚向 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继前动从头顶向后 扣转,向前方盖压。此时右掌心斜■向下,左掌心 向下,左掌置于右腋侧,眼看右手,如图2-5 所示。图片11

继上动,左脚外摆沿圈线踏实,同时左 掌边外旋边向左前方上成侧立掌(指尖对左前 方),右掌收于右腰侧,如图2-6所示。

上动不停,右脚向前迈一空,同时左掌 内旋翻腕,右掌从左前臂肘下向前方穿出成侧

图片12

掌,掌指斜对前方,左掌继前下落成侧立掌,置 于■右肘下方,如图2-7所示。

继前动不停,向右转腰,右掌随右转腰 势向上向右微向下划弧落于右方(掌心对圆心), 沉肩坠肘,塌腕,指尖与鼻同高,而左掌亦随转 势微向内旋,置于右肘近处,掌心斜对圆心,图片13眼随右掌成右推磨式,如图2-8。

以上动作为左势,如换右势则动作与左势动 作相对称,惟方向相反。

二、要点

踢左脚时,力点在脚尖或脚面,腿微 屈,脚不可高,一般与腰同高。

撩掌时两臂左右伸展,臂要圆屈不可
勘动作要协调,其"阅第一掌有关机。直;两手力点在掌小指侧外缘。图片14

勘动作要协调,其"阅第一掌有关机。

第三掌背身掌

一、动作说明

背身掌也叫转身掌。由左推磨势开始向 左转行,如图3 - 1所示。图片15
左推磨势沿圈线转到北面左脚在前时停 步。上身向左拧腰姿势不变。右脚向前上一步, 且极力外旋摆步成错综八字步;向右转身,右掌 顺势插于左腋下(掌心向下),而左掌亦随右转身 向下向前向右划弧至右肘上(掌心向下),眼随左 手,两膝相拢,身微下蹲。如图3-2所示。

上动不停,继而左脚从右脚前方绕到右脚 后方(原右图片16

脚处,并极力内扣),身随步转360。(面向 西北),同时两掌从胸前往上并向左右分开,向下收 至小腹前,两手各划一个360。圆圈,直径约65厘 米,使左右两掌的掌根相抵对,掌心向前,大拇指向 前成双叉掌势。此时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沿圈线摆 直。继上势不停,右脚向前进一大步,左脚跟进,同 时两掌随右脚进时向前方撞出(高于腹脐)o眼随手 势,两腿稍屈,重心在左腿上,含胸沉肩坠肘收臂。 如图3-3(过渡动作)和图3-4所示。图片17

继上动,右脚外摆,左脚从右脚前绕向 右脚后方,极力内扣,两脚成错综八字步;继而 向右转身270。(面向圆心),右脚外转两脚成倒八 字步。在右转身的同时,两掌手型不变,向上捧 j托(置于下须前方,成白猿托桃势(掌心向上、大 i指向己),身微下沉,眼注双托掌,如图3-5所 i

J示。图片18

继上动,左脚从右脚前绕向右脚后方极 力扣步,两脚成错综八字步,向右转360。(面向 圆心),继而右脚向右侧迈步成马步势,同时两 掌分别向左、右按击(掌心斜向下),如图3-6 所示。图片19

上势,右脚向右后方撤一步,左脚随 向右脚前挪一步,脚尖点地成前虚步,身体下蹲 (面向圆心),重心在右腿;与此同时右掌略向下 收回,左掌边外旋边向前方划弧掩手至胸前方 ;(手心向上),左手与左脚上下相照,眼视左手, j如图3 -7所示。图片20

上动不停,左手继续内旋向下向左胯侧 划弧(掌心向下);同时左脚向左后方撤一步,脚亦随势向左脚前揶一步,脚尖点地成右前虚 步,身体下蹲(面向圆心),重心在左腿;与此同 时左掌略向下收回,而右掌边外旋边向前方划弧 掩手至胸前方(手心向上)。右手与右脚上下相 照,眼视右手,如图3-8所示。图片21

上动不停,右手继续内旋向下向右胯侧 划弧(掌心向下),同时右脚向右后方撤一步,左 脚随向右脚前挪一步,脚尖点地,身体下蹲(面 向圆心),重心在右腿;与此同时右掌略向下收 回,左掌边外旋边向前方划弧掩手至胸前(手心 I向上),如图3 -9所示。图片22

上动不停,左脚向左沿圈线迈进一步, 右脚跟进,左掌在上左脚的同时边内旋边向下向 左前方反撩(力点在掌外缘),眼视左手,如图 3-10所示。图片23

继上动,右脚沿圈线向前迈上一步,同 时左掌先外旋复内旋翻腕,右掌随上右步的同时 从左臂肘下向前方穿出成侧立掌(掌指对前方, 左掌继前下落成侧立掌,置于右肘下方),如图图片24

继刖动,向右转腰,右掌随右转腰势向 上向右微向下划弧落于右方(掌心对圆心),沉肩 坠肘,塌腕,指尖与鼻同高;而左掌亦随转腰势 微内旋,置于右肘内侧近处(掌心斜对圆心),眼 随右掌成右推磨势,如图3 - 12o

以上动作为左势,如换右势则动作对称,,推 方向相反。

二、要点

整个转身掌为转身双撞、转身双托、转 身双按和左右掩手等动作所组成。所有转身步法 都要清楚而稳健。

双撞掌时须沉肩坠肘,两掌对叉,力点 在掌心和掌根。撞掌、托掌、按掌、掩手等动 作,都须六合为一,协调一致。

左右掩手是在胸前连续划三个圈,两手 梁 掩截拨拿,要与手、足、身型配合协调。

派 4.动作要开展大方,其余要点参阅第一章有关

八 Wo



第四掌劈手掌

一、动作说明

劈手掌即风轮掌。由左推磨势向左转 行。如图4 - 1所示。

左推磨掌沿圈线走转到北面左脚在前时 «停步。上身向左拧腰姿势不变。右脚沿圈线上前 |一步,脚尖内扣成正八字步,继而向左转身,左掌外旋使掌心向 上,用大拇指侧腕 部向左后方横挂; 同时右掌亦微外旋 使掌心向上,眼看 左手,如图4 一 2 所示。图片25 图片26

j 3.上动不停,右脚不动,左脚外摆,身向

1左转;继而右脚沿圈线向前上一步;同时右掌向

;前向上从左臂肘下穿出,掌指向前方成侧立掌;

「而左掌亦同时内旋翻腕向下,置于右肘下方成侧 :立掌。此时面、胸与原左推磨势方向相背,如图 i 4 - 3所示。图片27

继而右脚内扣,左脚沿圈线向后退一 步,向左后转身180。,同时左手随转身势舒掌, 由前向上向左向右劈击(掌成侧立掌),右手在扣 右脚时向下经右胯侧不停,继转身劈掌势向前置 于胸左前,眼看左掌,如图4-4所示。图片28

j 5.上动完成后,左脚微进而外摆,右脚沿 圈线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左掌内旋翻腕,右掌向 上从左臂肘下向前穿出成侧立掌(掌指向前),左 掌继续下落置于右肘下,眼视右掌,如图4-5 ]所示。图片29

继前势,右脚内扣,左脚沿圈线向后退 一步,向左转身180。;同时左手随转身势舒掌, 由前向下向左向后劈击(成侧立掌),右手自然下 落,经右胯侧不停,继转身劈身掌势向前置于胸 左前,眼看左掌,如图4-6o图片30


  • 上动完成后,左脚微进而外摆,右脚沿 圈线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左掌内旋翻腕,右掌向 上从左前臂下向前穿出成侧立掌(掌指向前),左 掌继前下落置于右肘下,眼视右掌,如图4-7 所示。图片31继前势,右脚内扣,左脚沿圈线向后退 一步,向左转身180°;同时左手随转身势舒掌, 由前向上向左向后劈击(成侧立掌),右掌自然下 落,经右胯侧不停,继转身劈掌势向前置于胸左 前,眼看左掌,如图4-8o图片32

    上动完成后,左脚微进外摆,右脚沿圈 |线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左掌内旋翻腕,右掌向上 :从左前臂下向前穿出,成侧立掌,左掌继前下落 置于右肘下,眼视右掌,如图4-9所示图片33

    以上连续三劈三穿掌后,于是向右转 腰,右掌随右转腰势向上向右微向下划弧落于右 方(掌心对圆心),沉肩坠肘塌腕,指尖高与鼻 齐。而左掌亦随转腰势微内旋置于右肘近处(掌 心对圆心),眼随右掌而视,成右推磨势,如图 4-10所示。

    以上动作为左势,如换右势则动作与左势动 作对称,惟方向相反,此略。

    二、要点


上步穿掌和退转身劈掌,要手足齐到, 动作协调,六合为一。

上步与退步,均沿圈线,不要出圈。

剪掌时手臂要圆曲,不可伸直,要沉肩坠 肘,力点在小指侧掌外缘,劈手与穿手高与鼻齐。

身形的其他要求,参阅第一掌有关部分。

  • 第五掌顺势掌

    一、动作说明


』赐掌由空幡掌向左段行,如图5-1所示。

左推磨势沿圈线走转到北面左脚在前时 停步,上身向左拧腰姿势不变。右脚沿线向前上 一步,脚尖内扣成正八字形步。继而向左转身, 左掌外旋使掌心向上,用大拇指侧、腕圈部向左 后方横挂,同时右掌亦外旋使掌心向上,眼看左 手,如图5-2所Z5。图片34 图片35

前动不停,左脚微进,右脚沿圈线向前上 一大步,重心移于右腿,屈膝,身下沉,左脚微提悬 于右脚旁成右独立上穿掌(亦可练为右弓步式上 穿掌),在上右脚的同时左掌内旋向下扣捋(掌心 向下),而右掌从左手下(外边)向上穿出(掌心向 己,高过头顶),眼视右掌,如图5-3o图片36

继上势,左脚向后微移,脚掌着地,右 脚内扣,左脚再向后撤一大步,落于圈线上,向 左后转身(面向圆心),身下沉,重心在右脚成右 仆步势。右掌不变,而左掌向下沿顺时针向左腿 下插掌(左掌极力内旋使掌心向上),向左伸展, 如图5 -4所示。图片37

一继上势,继而重心逐渐移向左腿,成左 弓步势,在重心过渡的同时,左手臂外旋360。, 边向前翻掌,使掌心向上,而右掌则随之内旋 360。,使掌心反向上,两掌都平伸展开,眼注视 左手,如图5—5所图片38

.继上势,转身同时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 步,两掌同时动作,即右掌外旋360。,左掌内旋 360°,使右掌掌心正向上,左掌掌心反向上,两 臂平伸展开,眼注视右掌,如图5 -6所示。图片39

7.继上势,转身同时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 步,两掌同时动作,即左掌外旋360。,右掌内旋 360。,使左掌掌心正向上,右掌掌心反向上,两 臂平伸开,眼注视左掌,如图5-7所示。图片40图片41

8.继上动左弓步伸展势,左脚微外摆,右 脚沿圈线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左掌边内旋边翻 腕,右掌则向上从左前臂肘下向前穿出成侧立 掌(掌指向前),左掌继前下落置于右肋下,眼注 视右掌,如图5-8所示。

9.继上势,两脚不动,向右转腰,右掌随 右转腰势向上向右微向下划弧落于右方(掌心对 圆心),沉肩坠肘塌腕,指尖约与鼻同高,而左 掌亦随转腰势微内旋置于右肘内侧近处(掌心斜 向圆心),眼随右掌成推磨势,如图5-9所示。

以上动作的方式,换右势与左势相对称,惟 方向相反。

—、要点

整个动作,都要“吸胯” “收臀”,重

心左右移动时动作要配合协调。图片42

两臂左旋右转要伸展,用腰腿劲,两臂 微伸直仍要保持沉肩坠肘。心左右移动时动作要配合协调。

身形的其他要求,参阅第一掌有关部分。

第六掌顺步掌

一、动作说明图片43

左推磨势沿圈线走转到北面左脚在前时 停步。上身向左拧腰姿势不变。右脚沿圈线向前 上一步,脚尖内扣成八字步,继而向左转身,左 掌外旋使掌心向上,用大拇指侧腕部向左后方横 挂。同时右掌亦外旋,使掌心亦向上,眼看左 掌,如图6-2所示。图片44

前动不停,右脚不动,左脚外摆微进, 身向左转,继而右脚沿圈线前上一步,同时右掌 向前向上从左前臂肘下穿出,掌指向前成侧立 掌,而左手亦同时内旋翻腕,置于右腕内侧(掌 心沉于右前臂下),如图6-3所示。图片45

继上势,右脚内扣,左脚向后方撤一大 :步,落于圆线上,同时向左转身下蹲成低半马 ;步;同时右掌顺时针方向外转小圈,作刁拿动 ;作,并随转身势两手下捋至右脚面处,眼看两 '手,如图6-4所示。图片46

继上动,向左转腰,重心移向左腿,两 手抓起成左弓步,如图6 — 5所TKo

继而右脚向前上一步成鸡腿步势;在向 左转腰的同时,两手由下向上经小腹向左向上向图片47

右各划一圆形弧圈(手心向圆心)成右推磨势,如 图6-6所示。

以上动作为左势,如换右势,则动作与左势 相同对称,惟方向相反,从略。

二、要点

做下捋的半马势动作时要收臀。


  • 其余要点参阅第一章有关部分。转身下捋要随后撤步转身动作,手、 身、步法要合一,方为有效。


第七掌下塌掌

一、动作说明

由左推磨势向左转行,如图7-1所示。图片48图片49

上动不停,向左转身,左脚外摆,右手 不动,左掌在左脚极力外摆时,先外旋(掌心向 上),继而向左腋下旋转(顺时针方向,掌心向 上),女口图7 - 3所示。图片50

 

当左掌旋至左胯的左前方时,右脚向左 脚的左侧绕上一步,脚尖内扣成错综八字步,随 之向左转腰(此时面向圈外,背向圆心);此动不 停,左掌继前旋转向上反托(掌心仍朝上,大拇 指向左,余指向外);同时重心落于右腿,而右 掌从左腋下穿出。继而向左转腰,左肘上抬,头 从左肘下钻过,而左掌(掌心朝上)向上向后过头 从左划圈,继而面向圆心,如图7-4所示。图片51

继上势不停,两掌各自向左右伸展平托 (两掌心均向上),在两掌伸展时的同时,左脚微 外摆,身下沉。如图7-5所示。

继上势,向左转身,左脚外摆,左掌在 左脚外摆同时向前向右向左腋下旋转(掌心始终 向上),而右掌同时收于右腰侧;当左掌旋至左胯 的左前方时,右脚向左脚的左侧绕上一步,脚尖极 力内扣成错八字步,随之向左转腰(此时面向圈心,图片52

背向圆心);此动不停,左掌继续旋转,向上反托(掌 心朝上,大拇指向左,余指向外);同时重心落于右 腿,而右掌仍掌心向上从左腋下穿出,继而向左转 腰,左肘上抬,头从左肘下穿过,而左掌(掌心朝上) 向上向后过头从右向左划圈,继而面向圆心,两掌各 自向左右伸展平托(两掌心均向上),在两掌伸展的 同时,左脚微外摆,身下沉,如图7 - 6所示。注①

1.按上面的动作再重复做一次,即向左转身,左 脚夕澳,左掌在左脚夕贸时向前向右向左腋下旋转(掌图片53

心始终向上),而右掌同时收于右腰侧。当左掌旋至左 胯的时,右脚向的左侧一步,力 内扣成错综八字步,随之向左向转(此时面向圈夕卜,背 向圆心);此动不停,左掌继前旋^向上反托(掌心朝上, 饷指向左,余指向外)洞时重心落于右腿,而右掌(掌 心朝上)从左腋F穿出,继而向左转腰,左肘上抬,头从 左肘下钻过,而左掌(掌心朝上)向上向后过头从右向 左划圈,继而面向圆心,两掌各自向左右伸展平托(两 掌心均向上)在两掌伸展的同时,左脚微向外摆,身下 沉,女口图7—7所示。通图片54

8.继上动,左脚微外摆,右脚沿圈线向前 上迈一步,同时左掌内旋翻腕,右掌随上右步势 从左臂肘下向前方穿掌,成侧立掌(掌指对前 方),左掌继前下落,置于右肘下近处眼看右 掌,如图7-8所示。图片55

9.继前动,向右转腰,右掌随右转腰势向 上向右微向下划弧落于右方(掌心对圆心),沉肩 坠肘塌腕,指尖约与鼻同高。而左掌亦随转腰势 微内旋置于右肘内侧近处(掌心斜对圆心),眼随 右掌成右推磨势,如图7-9所示。

! 以上动作为左势,如换右势,则动作相同对

!称,惟方向相反,此略。

二、要点

i I

! 1.左掌旋转运动时,掌心终始向上,两臂

1左右伸展时,要圆曲,不可伸直,保持沉肩坠 肘。

! 2.右脚绕于左脚外侧时,要极力内扣,右

;脚绕弧约270°,两膝相拢。

梁: 3.连续三个旋转伸展平托动作脚步都是沿

派;圈线,不可出界。

八 4.运动时,手、脚、身体、身形都要协调

* 一致,其余要求参阅第一掌有关部分。

; 注①:图7-3,图7-4,图7-5的动作线

:路是下塌掌主体动作轨迹的分解图,在以后图

J 7-6,图7-7,重复动作时仅采用一幅连续线

,路如图7-5所示。图片56

一、动作说明

图片57

左推磨势沿圈线走转到北面,左脚在前 时停步。上身向左拧腰姿势不变。右脚沿圈线向 前上一步,脚尖内扣成正八字步;继而向左转 身,左掌外旋(掌心向上)用大拇指侧、腕部向左 后方横挂,同时右掌亦微外旋使掌心向上,眼看 左手°女口图8 - 2所7K o图片58

上动不停,右脚不动,左脚外摆,身向 左转;继而右脚沿圈线向前直上一步,同时右掌 向前从左前臂肘下俯掌穿出(掌指向前,掌心向 下),而左掌亦同时内旋翻腕下落,置于右肘下 方成侧俯掌;此为右穿掌势(面与胸与原左推磨 势方向相背)。如图8-3所示。

图片59

继上动,左脚微外摆,右脚沿圈线向前 上扣一步,同时左掌向前向上从右前臂肘下俯掌 穿出(掌指向前,掌心向下),而右掌亦同时内旋 翻腕下落,置于左肘下方成侧立掌,此又为左穿 掌势。如图8-4所示。

平穿掌,由左推磨势向左转行,如图8- 1所示。图片60

继上动,左脚微外摆,右脚沿圈线向前

上一步。同时右掌向前向上从左前臂肘下俯掌穿 出(掌指向前,掌心向下),而左掌亦同时内旋翻 腕下落,置于右肘下方,成侧俯掌,此又为右穿 掌式。如图8-5所示。图片61

继上动,右脚内转极力扣步,同时右掌 边内旋边收回至右肋侧部(掌心向下),向左后转 身,左脚随左后转身势沿圈线向左后方迈出一 步;在转身上步的同时,左手顺腹向下向左侧向 上反撩(力点在掌外缘小指侧),高约与下须齐。 如图8-6所示。图片62

7.上动不停,右脚向前迈一步,同时左掌 先外旋90。,继而内旋翻腕,而右掌从左前臂肘 下向前穿出成侧立掌(掌指向前),左掌继续下 落,置于右肘下方,眼随右掌。图8-7所示。图片63

8.继前动,向右转腰,右掌随右转腰势向 上向右微向下,划瓠落于右方(掌心对圆心),沉 肩坠肘塌腕;指尖约与鼻同高,而左掌亦随转腰 势微内旋置于右肘近处(掌心斜对圆心),眼随右 掌成右推磨势。如图8-8所示。

以上动作为左势,如换右势则动作相同对 称,惟方向相反,此略。

二、要点

连续三个(左、右、左)穿掌,都是沿圈 线上进行的,但亦可以练成向前直穿,熟练后可 不拘形式。

穿掌、撩掌等动作,手臂均不伸得太 直,要沉肩坠肘;穿掌时力点在指尖。

整个动作,如上步摆步和穿掌撩掌等动 作,都须动作清楚而协调,并发力整齐。

其余要求可参阅第一掌有关部分。

收势

身体左转,退右步至左脚旁,同时两手向两 侧分开,掌心向上,由下至上,举至前上方,掌 心向前,两臂下落至身体两侧(以上各掌均以此 方法收势)。

自由搏击是全面综合实战的搏击术,其攻防兼备,立体作 战,招法凌厉,攻击勇猛,讲究简捷直接。无论拳法、腿法、肘 法、膝法,摔法都以经济实用为主旨,进攻芟求发挥最大威力• 防守要求严密,比赛时可以手足并用,自由发挥,其决胜的条 件是技艺、体能、战术和精神力量完美的统一.一切围绕实故, 一切以战胜对手为目的,是自由搏击的拳学依据。从其起源到 现在,经数十年的擂台锤炼,自由搏击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武坛 最强的实战武道。其实战指导原则和总体特征无不体现出现 代实战武道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整体组织,立体攻防,无所不用,全面发挥

自由搏击不同于西方传统拳击、摔跤的主要特征,在于其 建立了以全身为武器、上下兼顾、四肢齐出的立体式攻防技故 术体系,表现出•种紧凑严密、凶猛强悍、攻防兼备的整体武 道风格,显示了现代国际武坛武道实践的总体发展趋势。

1.攻防武器长短兼备,全面多样,以应万变。自由搏击者 的身体就是自由搏击者的攻防武器,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攻 防效用以及与之适应的攻防状态。在干变万化的搏击中,或远 战近搏或纠缠摔跌,战况非人所能预料,欲随机应变,控制战 局,就必须有全面丰富的攻防武器为基础。自由搏击充分吸取 借鉴了世界武道踢、打、捧、拿全面实用技艺的精华,建立起了 “远以踢打,近加肘膝,贴身摔跌锁拿”的长短兼备、全面多样、 全能攻防的技术体系,以适应现代的自由博击无所不用的万 变之需。自由搏击的拳法既保留了西方拳击精简高效的主要 拳法,同时又吸取了东方武道中,拳法运用不限制攻击部位和 丰富多变的技术长处,采用了如翻背拳、锤拳等实用技术.使 拳法更加丰富、细腻,战斗力更强。对于各种肘、膝、脚法,特别 是对脚法技术的高度重视和应用,是自由搏击凌厉凶狠的保 证。自由搏击脚法运用和变化很多,完全以东万武道技艺为源 泉,择其革华为我所用。概括来说,主要是孽的蹬、踹,侧线 学)勾、扫两类脚法运箜多、威力最瘟畏。肘膝法作为 百同击§建天衰无乏二,在现代擂台竞技中日益受到重视, 它使自由搏击者攻击更为犀利、短程,攻防水平有了实质性地 提高,是自由搏击更加成熟的标志。自由搏击肘膝法攻击凶 狠,变化莫测,短险难防,应用于近程内围搏击时能予对手极 大威胁,不论是攻击还是反击或防守,都有相当的价值和效 果,其最基本的技术有冲膝、弯膝、摆肘、逼肘等十余种。另外, 摔跌锁法更是自由搏击广采博取的结晶,别具-格,实战性颇 强。此种技巧不仅对于近身内围决战有很大功效,对于抑制对 *槌法发挥亦效用非凡,它充分利用固锁扭缠控制关节并破 坏直心的方法施技,打中有摔、摔中有打,以柔克刚、刚柔并 济。它之听以有效I在于它能在非常状况下为捍卫自我而迅速 制服对方,它使自由搏击者在擂台上或生活中更为自信。

2.全身皆攻.攻击路线立体多样.自由搏击乃全接触搏 击术,比赛除禁止以任何动作击裆外,其余部位均可直接攻 击,手脚肘膝摔跌并用,使攻击路线变得多样化和立体化•在 攻击武器“势力"范围内,对手的一切部位,上至额头,低至足 踝,前至胸,后至背,均是可能的攻击点。有时自由搏击高手甚 至能同时对对手上下左右不同区域发起攻击,上打下踢、左攻 右击,立体施为,往往令对手难辨真伪,防不胜防。

(二)连消带打,攻防合壁,简捷直接,进退如一

有攻必有防,有防必有攻,能否把握与处理好攻与防这对 矛盾,是衡量一种实战武道的攻防效率和整体技战术水平的 重要标准和主要因素.现代实战武道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就 是“攻守合…,偏重进攻”,所以自由搏击攻防基本指导原则就 是“攻即为防,防也要攻,攻防合壁.进退如一” •

1.防中寓攻,连消带打,讲究攻防转换效率。现代自由搏 击自由奔放,技战术实施始终以攻击取胜为目的。因此在自由 搏击中,搏击者的每一防御动作必然同时伴随反攻动作。即使 是在暂时不利作战术性后撤或变角度闪躲的情况下,亦得保 留随时反攻的余地,甚至在后撤或闪躲中依然反攻。因为,其 在对抗中“进冬才是最好的防御”,单纯的消极的技术性防 御,只能助长好镉气势,以致被羯挨打。只有防中寓攻、连消 带打,积极主动地反客为主,方可迅速地实现攻防转换,提高 防御实效;其二,对方进攻之时或者攻击受挫瞬间,必伴随相 应的空当出现,即是“旧力已过,新力未发”防御最薄弱之时, 抢抓这些有利时机反攻,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并可将战局牢 牢控制在手中如(图1)即为一手护身,-脚贴身前蹬,反击 拳攻的战例。(图2)则为在对手追击时,突起后蹬脚反击的战 例。

 

 

 

 

 

 

 

 

 

 

 

 

 

 

浏览2,1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