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黏手,笔者曾经专门请教过叶准师傅,他说咏春拳中最科学的内 容之一就是“黏手”,因为它既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使我们的 动作更加接近于实战对抗,而且又不至于像西洋拳击那样相互间打得鼻青 脸肿;同时,还因为它拥有一定的对抗意识在里面,所以可使得所有练习 者不至于觉得这种训练手段枯燥。但仅就笔者个人的体验来说,一旦咏春 拳练习者沉浸于黏手中时,就很难放弃对这种核心技术的练习,或者说它 很容易让人“上瘾”,每天不练习半小时或1小时就觉得不过瘾。因此,黏手向来被称为“咏春的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培养敏锐的手感
黏手的作用可以用来提高与磨练对对手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特别是手感。
李小龙说:
“一旦从本能上提 高了这种能使潜 意识迅速做出正 确反应的能力,则 对手的每一个攻 击动作都会被你 破坏掉。这是一种 磨练你的近战武 器的最佳方法。”
李小龙生前极为推崇黏手的练习 (图1-1),这张图 片是他当年跟叶 问宗师进行黏手训练的过程。
尽管在李小 龙的后期曾经一 度停止了黏手练 习,那是因为他已 经进行了差不多 20年的系统练习,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事实上,在他自己家中,李小龙还是与自己的嫡传弟子黄锦铭师 傅进行了严格而系统的练习(图1-2)。作为咏春拳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 组成部分,没有学习过以及没有进行过严格的黏手练习者,是不能认为真 正掌握了咏春拳的,因为未进行严格的黏手训练,就意味着咏春拳中最核 心的部分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只有通过黏手练习,才可以极大提升练 习者的反应速度与应变能力,进而牢牢控制住对手,不使其有脱身的机 会。
二,训练我们的“昕劲”
大多种武术的格斗模式是:先看到对方攻来的招式,然后自己再快速 做出应变行动。但事实上是,我们根本无法“看到”对方的发力,原因是 我们的眼睛没有透视功能,但是通过我们与对方将双手相互“搭”在了一 起时,就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发力与攻防动作。而且这里的“听”字并不能 单纯从字面上理解为用耳朵去“听”,而是当手部的末梢神经在与对方的 肢体接触时,去敏锐地感觉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等,故称“听劲”。
持续、系统地练习过黏手的人,手上的触觉与反应会异常敏锐,能及 时感觉到对方劲力的来路与去向,这会使自己的技击能力获得极大的提 升,因为己方可以预洞先机。通过与对手进行“手搭手”的接触,我不用 眼睛去看,便已“听”出或感觉到对手的劲力与变化了,它比用眼睛观察后再做出反应的那种习惯定势又高超了许多。尤其当面对一个高手时,由 于他的动作极为隐蔽,以至于你用眼睛是根本无法及时看出的,而此刻, 本文所讲的“听劲”将会对你大有裨益。
三、训练与提升我们的防护能力
咏春拳给人们的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就是近战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其 迅猛的连环冲拳将会是对方的梦魇。同时咏春拳的严密防护能力也是其特 色之一,咏春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防护最为严密的武术之一。
作为咏春拳中的核心技术与训练体系之一,“黏手”具有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系统训练过“黏手”的习武者,除了自身反应敏锐之外,还会 极大提升自身的防护能力,尤其是对自身上盘的防护水平。即通过训练你 的直觉、反应和手感,来建立一道严密的屏障,去密实地保护自己的中、 上盘要害处,由于上盘是对方的主要攻击目标,所以当我能将对方的所有
攻击动作都消解与无 形之中时,不 但会削弱对方的信心, 同时也能消耗其体力。 它更像一张蜘蛛网在 等待蚊蝇飞来,它们一 旦触到这张网,便如同 掉人了泥潭中一样,无 法挣扎与自拔。
四、训练牢牢控制对手的能力
黏手是提升我们的条件反射能力的绝佳手段之一,通过不懈地练习, 可以磨练我们敏锐的“手感”,特别是于近距离去牢牢控制对手的能力。首 先是控制对手不让他自如地发起攻击,其次是不让他有抽手脱身的机会, 要将对方的进退与攻防牢牢操控于己方的手中(图1-4),使他既不敢贸 然发起攻击,也无法在攻击之后进行有效地回防。
有些习武者对黏手的作用缺乏足够地了解,他们或许会认为“在格斗 中,对方不会与你进行纠缠,或对方的攻击动作极快,我们没有与对方进 行手臂相互接触的机会”。但事实上,只要双方进行格斗,就必然会有肢 体接触的机会,因为对方如果想用其重拳打倒你,他就必须出拳进行攻 击,很自然地,我们就必然会出手进行格挡,此时双方的手臂就必然会进 行接触,这个时候我通过黏手所训练出来的敏捷反应与快速度就会发挥出 极大的效用。也可以这样说,格斗中并不一定要黏手,但是一旦双方进人 近距离的格斗,则黏手是少不了的,因为我们不可能“隔空”去决定胜负。或者说,只要对手与你进 行了接触,他便想跑也跑不了 了,我们必须将这种敏锐的反 应与控制能力逐步演变成一种 不经思维的本能反应,从而能 够处处制敌机先。当然,这种 “黏”的份量是比较轻、比较柔 的,避免动作变得僵滞,并通过 “黏着点”去探寻对方的重心 点,并进去有效地控制住对方, 使其无法自如的行动,这与太 极拳中的“我顺人背,谓之黏” 是一脉相通的。
当然,黏手只是一个重要的训练手段,它是从基本格斗技术到实战搏 击之间的一个桥梁,通过黏手这种对抗性的训练手段,我们可以把之前所 学到的很多打击技术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例如冲拳、掌击、标指、肘在众多武术门派中,很多练习者都比较畏惧近身搏击,因为在这种近 距离的格斗中,我虽然有机会能够打中对手,但是对方也拥有同等的机会 打中自己。而咏春拳就是一种典型的近身格斗体系,它是以严密的防护体 系以及高密度打击技术去与对手进行近体战的。换言之,对方所惧怕的近击等等。黏手虽然本身不是一种搏击技术,但是很多实用的搏击技术却是 通过黏手得以充分发挥有效的格斗潜力的。
体战,又恰恰是咏春拳的格斗风格所擅长的。所以我们不懈地进行黏手训 练,就是在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别人拥有的东西我们也有, 而我们所擅长的独特近战技术则是对方所没有的,这就是差距。
浏览9,1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