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进步起后脚攻击甲,甲前脚正蹬其腰腹部截击(图 834)
乙进步前手拳攻击甲,甲重心移至后脚,原地前脚侧弹 踢(横扫踢)乙上段截击。(图833)
乙进步后手摆拳攻击甲,甲原地前手长直拳(肩向前 探)直击乙上段裁击。(图832)
对手攻击时,搏击者在防御上有三个方向的选择:一是向 前迎进;二是保持原位;三是躲闪移开,在双方连接线上截击 对手攻击,除向前外,另一有效方式就是保持原位(有时略作 角度和姿势调整,但位置不变),在对手向前攻击进入范围时 截击。此种截击方式相对迎进裁击要简便易行,因此,深为搏 击者所喜爱。为增加原位截击成功率,搏击者常需与对手保持 •段距离,这样对手必须通过较多的身体运动和动作时间来 全力穿过这段距离攻击,如此,搏击者当可以逸待劳充分监 察,同时以较少的身体动作、合理的姿势从容地就地发出直 接、简捷、快速有力的截击.后来而居上,一击奏效,这就是自 由搏击原位截击法,以快速的小动作战胜大动作的后发先至 的道理所在。另外.还有两点要素是进行成功截击必须把握 的.其一是原位截击必须要和对手的全力攻击同时进行,以保 证在对手攻进有效范围前截击其攻势。其二是必须能随时保 持可以原位截击的姿势和位置.身体重心转换轻灵快速.以求 能尽量节省时间,直接干脆地截击。实践中,利用原位转趾脚 发出截击,是原位截击距离较近,动作快速而突然地攻击的• 种安全措施。因为转趾脚动势可以造成败退之象,引对手大 意,同时亦可使搏击者身体远离攻击焦点,并带动前脚顺势截 踢。切记:站在直接出击的位置上,原位同步重击进入范围的 攻击者是原位截击成功要诀。
原位截击法
乙进步后手直拳欲攻,甲略垫步提前膝以快速侧弹踢 截击乙中段软肋.(图830,831)
乙进步后手摆拳攻甲上段,甲垫步提前膝正蹬乙中段 截击,上身略后仰助力并避开攻击焦点,双手保持防御位置. (图 828,829)
乙垫步前膝欲踢击甲,甲几乎同时垫步提膝,低段侧踢 乙下段膝关节截击,顺势落步旋踢重击乙上段。(图825、826、 827)
乙快速进步欲以后手宜拳攻击甲中段,甲猛进步前手 直拳半途截击乙上段,后手保持防御(图823,824)
乙猛进步欲出拳攻击甲,甲垫步迎进提前膝,中段侧踹 乙前侧腰幌腹部半途技击,顺势落步后手直拳重击乙中段。 (图 820,821,822)
乙猛进步以大幅度后手摆拳欲攻击甲上段,甲立即后 脚垫步前脚侧踢乙中段截击。(图818、819)
还可以令对手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防御措施,因为他的注意 针对点仍是搏击者的原来位置,这样大多数搏击者对距离的 突然变化往往应变不快。如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这就好象对 手是主动地送上门来挨揍一般,但要成功地运用此法实属不 易:第一,搏击者必须迅速地洞察和判明对手攻击的范围和用 于攻击的部位,以决定自我截击手段。第二,搏击者必须明察 对手移动速度,计算好时间,以保证自己在到达五个单位距离 的中点时能准确地截击。因为在对手运动中途打击他,对手正 处于“旧力未发,新力未生”的状态,有效地攻击足以破坏其力 度、速度,并使其失去攻击目标。第三,搏击者必须在穿过范围 迎进的同时攻击,以使前移和截击溶为一体,争取时间,保证 后发先至,第四,在穿过范围反击同时,搏击者仍要保持警惕, 遮护好对手攻击目标,以防万一.以上要领,必须完全贯彻到 战术执行中,方可能成功。
此法是自由搏击中最有效的反击手段之一,它与其它反 击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主动地向前迎进反击。这看上去有些鲁 葬,但实际上充分利用了对手的心理和身体惯性,达到出其不 意的截击效果。因为对手攻击时,其心理和动作均指向五个单 位距离范围后才发力攻击的,而当搏击者在其攻击时主动进 入范围,发动截击,就可以利用对方穿入的范围在中途击中对 手。不仅可以利用对手已穿过的距离在中途就可以击中对手,
(1)穿过范围(迎进)截击法 这里“范围”的意思,就是指在双方对峙 的距离里,平均分出数 个单位距离,来衡量双 方进入攻击所必须穿过 的基本范围及分析每个 单位距离内的可能的基 本情形。在截击法中,搏 击者一般与对手保持安 金的中等距离,这样可 个单位距离的范围方可击中目标。(图817)所谓穿过范围 (迎进)截击法.就是指在对手穿过五个距离单位趋前攻击时, 搏击者亦向前直接迎上去,主动缩小双方间距(范围),进行截 击的方法。
取何种技术,从而使截击(反击)更为主动和具有预见性.面 常,半途截击法对付不采取防御而一味猛攻或站得过近的对 手,是最好的防街手段。
当对手攻击动作运行到半途时,或者在对手做假动作或 处于复杂的复合攻击的动作转换前的瞬间,予以截击的打法. 称为半途截击法。有时,亦可在对手脱离接触、反脱离或者闪 避时,超前截打对方运动中预经的目标空当干半途。例如:估 计对方闪左,以拳或脚在对手运动轨迹略前方截击,往往成 功。半途截击法可以分为穿过范围(迎进)截击法和原地截击 法两种基本方式。较之前进截击法,半途截击法对-般习者来 说,可操作性最强,也较易掌握。因为它给予搏击者反.应判断 和准备的时间相对要长,而对手动作时的预兆和攻击意图亦 相对明显得多(在对手动作至半途或四分之三路程前的这段 长的时间里都可供搏击者判断和准备)。搏击者倘擅长引诱手 段,诱骗对手发动对己有利的攻击,则半途截击(包括任何反 击)就更加容易奏效。因搏击者知道对手会攻向何处,可能采
半途截击法
②对峙中,甲密切监察乙.当乙前手后引欲攻时,甲立即 猛进步侧踹截击乙中段
当乙欲改变距离,卜意识后滑步时,甲如被对手动作牵 动般自然以快速步法上步接近乙,并在乙动作过程中后脚侧 弹踢截踢乙上段.(图812.813,814)
本能截击法实例,
要善于观察对手失误,这要求平时必须苦练敏锐的截击意识, 以增强自我对周围的敏感性和一触即发的反应能力。同时亦 应懂得隐蔽自我截击客图,如利用移动来掩饰初始动作等,待 机而动,一般而言,本能截击法都是采用直接的攻击方式来完 成截击。
任何攻击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进行的,在对手无法及 时应变的时间里,节省哪怕百分之一秒的时间,都可能创造出 更多的攻击时机,增加攻击成功率。通常攻击(反击)行动的产 生总是在视觉的“审敌”或脸觉的“听劲”之后,按“感觉f筛选 f决策-传递-行动”这样一个反射行动模式来达成。这样的 一个反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因此依靠本能作战,即依靠 把一些信号处理的工作从低速的大脑高级系统的理性判断 移交给了快速的低级系统的条件反射”来作战,是大大加快信 号加工过程,并最大限度地赢得时间去截击(攻击 >的唯一途 径。这就是比不可捉换的直觉截击相对要容易掌握的本能截 击法.当然,它不可能排除的具有直觉的成份在内,但它仍是 建立在对对手现行动作最细微的观察习惯上的,经长期有计 划且专注地反复训练截击各种攻击,而在神经系统中造成的 --种反应和行动模式,它能在对抗中,因对方的特定刺激而产 生特定的瞬间的本能反应和自动化而正确的动作。这一原理 适用于任何本能的自动化攻防技能的解释.技能本能的自动 化的程度越高,则运用效率越高,本能截击法可谓其中最高难 的.对抗中,运用此法的要领是在对手表露形迹的过程中予以 截击,比如对手放卜手臂或手臂后拉欲攻时等等,因此搏击者
本能(直觉)截击法,是指在对于准备攻击之时,即依靠本 能甚至直觉行动予以裁击的高深打法。这可以再细分为两种 攻击时机:一是对手攻击意念将蓄未蓄之际,亦即在对手产生 攻击意向(心理或身体瞬间出现虚隙)时;二是对手有迹象暴 露但未出击时,亦即不论对手是要攻击还是稍稍地移动,只要 其先动之时。能把握前种时机进行截击就是直觉截击法,它是 搏击者功夫臻于化境的表征。因为对对手意念和节奏以及即 来行动的适应和洞察,不是依靠对对手现行动作的监察.而是 建筑在搏击者敏锐的直觉预感上的。换言之,搏击者在与对手 对峙或攻防中,身体和心灵能有意或无意地感受到对手针对 自己的意向,从而能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超前预感和紧随行 动在对手刚要攻击甚至来不及攻击时,就突然发出令对手意 想不到的截击。此种打法足以使任何对手失去自信,并令其窒 息,无法防范地遭受攻击和重创。而搏击者•本人事后亦无法说 明截击的过程。直觉的截击,是不受自然规律约束的,完全是 一种第六感觉的力量在其中发挥着作用.这并非神秘,李小龙 宗师曾谈及他的见地说“我未动,它已经动了”,就深刻地说明 了此种直觉只是大脑神经反射过程达到了无意识的意向活动 的境地。这也就是所谓“心快打心慢”、“心身合一”的神奇所 在,反应了自由搏击本能搏击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 搏击家要随时能将自我身心在对抗中升华到极至,并能将自 己的姿势保持在任何时候都能攻击的状态,而平时反复磨练 监察对手.揣测对方的心理和攻击心意的能力,以及通过相应 的截击练习和专项练习来训练出众的爆发力和矫健的身手亦 是掌握直觉截击的台阶.
3-直觉和本能截击法
这里,我们将按截击两个不同时机来解析图说截击法两 种不同的具体技故术°
(6) 截击失误时,要有相应补救手段。例如以正蹬截击对 手肋部擦过,就应先注意对手迎击拳,同时以前手推挡对方身 体,破坏对方动作.再寻机反击.简言之.要根据双方体势不同 来相应地补救攻击手段,这要求平时有所研习,
(5) 要隐蔽意图,放松果断地动作.
(4) 要准确把握时机。
在做截击动作时,还必须灵活运用步、身体协调动作,以 保证避开攻击焦点,同时流畅自如地抢先截击。另外,诱使对 方攻击,然后顺势截击(反击)是增加成功率的要诀。
——李小龙
因此可以说,阻止打击是用来在对方距离较•远、对手移步 超进准备攻击时,予以防止之方法。
(3) 必须要掌握高质量的简捷技术,具有极快的动作速 度,而同时又懂得利用角度、距离、空间和相应预防手段使自 己更安全,同时又有利于截击。对付敏捷的对手,必须学会保 持安全距离待政,以使对手在动作时需穿过相当距离,而自己 又有足够的反应和准备时间。
(2) 必须要有以攻止攻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强烈的意识。
(1) 必须具备敏锐灵动的本能般洞察和判断力,甚至是直 接预察力。这是截击成功的前提和决定要素之…。因为任何 外在动作的快慢无非是心理动机快慢的外观。“心快打心慢" 方为截击真义。
截击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在实践中,严格地讲,截击法可用来贯彻两种战术意图, 一是作为反击,以攻为守直接重创对手,速战速决;一是专门 在某个时候用来阻拦对手攻击,破坏其动作和平衡,以为后续 攻击创造条件,此种截击动作往往是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当 然,采用何种截击方式,达到何种效果,应是局势支配反应的 结果。在截击技术的选择上,各种技术结构简练快速的直线中 远程手法和脚法均为首选“武器”,其中尤以前手前脚实施的 宜线快招技术为最佳,而这基本又以速度、力量和长度兼具的 脚法(中低段侧;8、正暖)运用最多,效果最好。运用熟练的话, 几乎可以用来截击对手任何攻势。这其中的科学依据和原理 就是:第,因为截击是搏击者在双方连接直线上对付对手直 线进入的各种攻击的最有效反击手段.所以,从对手攻击路线 的正面直接截击时,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且前手前脚位于最前 线,加匕相应的快招战术、敏锐的洞察,就可以使后发先至的 截击成功率大大增加。这亦是所谓以快制慢、以小动破大动、 以直破弧的原理所在。同时,由于搏击者截击力点与对手攻击 方向是呈迎面相对状态,所以,更可借两力相撞产生的极强杀 伤力,造成一击致胜的截击效果。第二,以远比手法距离长的 长兵-一脚法实施截击,就可以起到利用一寸长,一寸强”的 长度优势,以长制短的截击效应。即使有所失误,亦可将对手 拒于外围,有利进一步应变。同时,脚法劲力远超手法,逐用于 截击,杀伤力更强。一般,截击经常针对的目标包括对手上、 中、下三段。上段目标主要有眼睛、太阳穴、面部三角区、咽喉、 两侧颈动脉等部位;中段则是心窝、腹肋、腰甑(臀)部位;下段 以对手档部、大腿和膝胫部为主要目标。在实践中,以脚法戳 击对手中段和下段目标效果最好,理由是对手中段目标大、不 灵活,同时又是力的传递枢纽。而F段被截•就无异在对手前 进路上设置了一道障碍,除非他绕过去,否则就无法进入攻击 范围。
在防御反击中,捕捉的时机不同,反击效果就大不一样。 截击法(又称阻止打击)就是在对手蓄意攻击或刚起势时和在 对手攻击力点运行至半途时进行反击的战术打法。一般是在 对手直线攻击或踢击时才采用。此种打法简单讲,就是“要在 对手打中你之前打中对手”,其以攻为守,攻守寓于一体,有一 招致胜,制敌机先的最佳反击效果。因为在上述两个时机里, 对方处于专注攻击(心理和身体均难及时应变),防御最为薄 弱,空当最大之时,且搏击者截击力点与对手攻击方向总是呈 面相对或十字交叉状态,所以,截击不仅易于成功,亦往往可 以利用两力相撞成倍增加的杀伤力,达到重击致胜,速战速决 的反击效果。因此,简捷、直接的拦截或反击对手攻击性动作 (意向),一动手就使对手攻击受挫是截击的风格和特征。在李 小龙截拳道中,截击法是李小龙宗师创造的无敌奇迹的决定 性“武器”。不过,运用截击法,必须具备极高的洞察力(甚至是 直觉),优秀的时机、距离和空间感,以及高质量的截击技巧。 因此,截击法又是自由搏击最高难的战术,其简单直接中蕴含 了搏击最深的道理,一般非高手,不可能自如运用。
截击的原理
截击法
所谓“置后防御,攻击纵深”原理,是指采取防御时,第一 道防御线〈前手前脚防线)来不及以攻为守的话,就可以让开 对手攻击拳脚,使对手攻击更加深入接近,亦即将自身防御线 拉向第二道防御线,采用后手(腿)防御。这样不仅可以空出自 由的前手(腿),而且,双方距离亦必然靠近,防御一旦成功,则 可迅速地在适当的范围直接转入反攻(或攻守同时),而对于 及时应变或躲开的机会就相应减少.例如,对手进步前手直拳 攻击,若以前手格挡防御,则搏击者防御面在第一防御线偏前 (图810),反击时,拳(脚)就必竺穿过偏前的防御面方可够 及,既相对费时耗力,对手也容易'闪开。若采取“防御置后”方 法,后手在第二道防御线高内区格挡防御,则前手可以顺势同 时进行纵深反击〈图811).这里“纵深”反击之意,还包含着反 击尽量向对手身体后(站立位置后方)延伸的意识,以打出透 劲或保证在对手退让时亦可击中。从这两种防反技术对比来 看,“防御置后,反击纵深”法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当然运用 此种技术原理于防反中,对初学者来说有很大难度,所以,实 际运用时应以适合自我为最佳选择,比如采取“同侧防御”原 理等。但无论如何,防反一体化的转换效率必须时刻体现在实 践中。总而言之,防御反击技术水平高低,关健还在于搏击者 防反效率的高低以及对具有决定意义的反击时机把握能力.
置后防御,攻击纵深”的防反原理
最后,再次强调防御和反击无论是训练和实战都必须作 为一个整体来执行.防御必须要为反击创造最佳的距离、角度 和时机,防反动作转换亦必须连贯快速.这要求习者要多从防 护路线、位置和角度以及技术选择上加以研究,以最大限度地 提高防反效率。
反击时,要注意善用复合攻击的对手,防止其引诱之 后方作真实攻击。所以第二意图的再防御与再反击应是训练 中的一大课题。
—旦反击,必须全力以赴、不容对手喘息,直至取胜。
'(4)准确把握适当的时机和距离采取相应的防反战术和 技术.
要始终保持对心理及身体的良好控制。
要严密监察对手.并应主动地刺激或引诱对手攻击, 如此,当可使反击胸有成竹
目由搏击主动攻击打法均可运用于反击,较有代表性 的是采用直接攻击或组合攻击。但对搏击者来讲,战局支配反 应.必须随机应变采取自己最合适的防御和反击技术。
b防御反击法运用要诀
级的截击法。这三种方式,主要是从防御和反击的结合时机上 所进行的总体划分,后者依次较前者主动和有效,特别是二、 三种方式能联得最佳的反击时机,取得良好的后发先至的反 击效果,是自由搏击“攻势防御”原理的象征。这三大形式可以 分化出许多具体的战术打法,主要有截击法、引诱反击法、躲 闪反击法、格挡反击法和二次反击法五种方式。在对抗中,这 几种方式是综合运用的。
自由搏击防御反击打法是积极主动的,因此,对抗中始终 要将防御和攻击作为一体来执行,不可割裂,亦即每-次防御 必须伴随反击至少也要为立即转入反击创造条件.切记:无论 如何,都必须以坚决的反击来表达反攻意念,以取得行动和精 神上的优势.而以攻击来防街,防御动作本身就是攻击动作. 更是自由搏击大力提倡的积极主动的打法.所以,每个自由搏 击者都必须克服害怕对抗之心,树立这样一个反攻意念,即对 手攻击受挫时,正是其防御最薄弱之时,亦正是最有利的攻击 时机。牢牢把握此等“黄金机会”,乃保持主动,克敌制胜的关 键•总体上,防御反击有三大形式:其一是先防御,后反击。这 是自由搏击防御反击的初级方式,比较保守.其二是同时进行 防御和反击,亦即“连消带打,其三是以攻为守,也就是最高
采取防御反击法可以借着对方因攻击而暴露的空当达到 绝佳的反击效果,它对防反者来讲是十分安全的,而对主动攻 击者却具有极大伤害力,深刻地反映出“后发制人”思想的精 妙所在.而且,进行防御反击必须精通所有的攻防技术,实质 上它是一神更高形式的攻击.实践中对付攻击有多种防御反 击方法,但搏击者应能立即选择最有效的一种.只有长期不断 地苦练,才能具有这种类似本能的条件反射,亦即及时正确反 应的能力•所以,对于每--个自由搏击者来说,勤奋练习防御 反击技战术是培养实战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李小龙
两个努均力敌的拳手,占优势的常是做反击动作的一方。 因为一个人率先攻击,所泰露的空门自较保特对敌槌歹时来 得大,且任何的出拳或踢脚亦可能影响自己的平衡。
防御反击是在对手先攻的情况下的反应,故动作必须及 时准确。既要使对手攻击失效,又要能及时(甚至直接)反击, 因此,防御反击实质上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攻击,必须在多种防 御(攻击)技术都能熟练运用的基础上方可自由发挥,且对搏 击者监察判断反应力要求较高。进行自由搏击,一般应根据对 手的体力、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技战术。实践表 明:除非搏击者明显强于对手,否则,采取防御反击或以防御 反击为主要战术应是最明智最适宜的搏击之道.
(―)防御反击原理
从理论上讲,自由搏击技术可以分为攻击技术和防御技 术两大部分,但实际上,二者重要性无分轻重,以攻求胜,克守 不败,是自由搏击不易至理。在自由搏击中,最能体现此种攻 击和防御紧密结合关系的技战术,就是防御反击法•具体而 言,凡结合防御(包括以攻为守)的后发攻击,均属自由搏击防 御反击法,它是除主动攻击法之外,自由搏击最重要的致胜宗 法。由于防御与反击在战术执行中不可分离,且防御乃攻击 (反击)成功的前提条件,所以,自由搏击大都将防御和反击技 术融合在一起练习。
乙滑步向前起后脚欲踢,甲同步起动,前脚以轻灵的低 侧踹封截其动腿脚胫,落步后脚横扫踢重击乙上段。(图835、 836、837)
乙猛进前手拳攻击甲,甲原地转趾脚调整姿势,重心后 移,同时前脚中段侧端重击乙中段截击,(图839)
乙有攻击意向,甲速作好准备。当乙进步前手拳攻击, 甲原地侧身低侧踹截击乙前腿膝关节。(图840,841)
格挡反击法
格挡反击法,是指在对手拳击脚踢时,运用各种格挡防御 技术,或以格挡防御为主,配合其它防御技术防开对手攻击时 的反击方法。根据格挡防御和反击结合的时机不同,可以划分 为:格挡同时反击(连消带打)和格挡后反击两种反击方式。果 用格挡防御时•要注意把握技术的使用条件,即以何种技术防 御对手何种攻击手段,对不同的对手防御技术应有不同的选 择.同时,要注意技木的步法配合和手法的规范动作,这是格 挡防御的关键环节,是格挡防御有无实际效益的决定因素,而 由防御转入反击自是越快越好。
1-格挡同时反击法(连消带打)
在自由搏击中,格挡防御常被运用到,但如何尽可能快地 由格挡转入反击是问题的关槌所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格 挡和反击同时进行,也就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所谓的连消带
打”战术。此种方法的合理性在于:第一,格挡和反击没有任何 空隙,亦即在对手攻击时,搏击者在完成格挡同时亦完成了反 击•并且击中了目标.第二,每个攻击者在他出击时总是大开 门户的.这样对手根本没有应变反击的机会和时间,换言之, 能熟练运用格挡同时反击法,其反击成功率必定很高。
成功运用格挡同时反击法,确定和把握时机是至关重要 的。搏击者首先要通过监察,确定出对手攻击方向和攻击方 式,在对手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完成攻击,防御最为薄弱的 瞬间,搏击者必须开始格挡并同步进行反击,这就要求搏击者 的判断必须精确,而且防御和反击动作必须协调到位.当然, 从理论上讲,格挡和反击同时完成的技巧其实很简单,那就是 在做动作时尽可能放松,以求整体上的顺达、流惕和准确.在 战势需要情况下,在做完同步格挡反击动作后,应紧随•个 (数个)强有力的后续攻击,以充分把握攻击主动权,扩大故 果•在这里,双臂和单臂的格挡技术运用效果较好。最后强调: 在反击的同时必须格挡对手攻击,保护住身体,或在格挡同时 必须进行反击,是格挡同时反击法不可分割的关系和要诀。
乙低段割踢攻击,甲前腿提膝阻挡同时后手刺拳反击 乙上段,不停,甲顺势前脚割踢乙支撑脚再反击。(图844、 845)
乙滑步后手直拳攻甲上段,甲以前手置后格挡防御,同 时后手直拳反击乙上段。(图846)
乙以上段横扫踢攻甲,甲扭身以后脚低段割踢乙支撑 脚反击,同时顺扭身之势后手肘皆格护于头侧。(图847)
乙前手-翻背拳攻甲上段,甲后手异侧拍护,同时前手中 段直拳反击。(图848,849)
乙前手直拳攻甲,甲双臂配合格挡防御,同时后脚截踢 乙前腿膝关节。(图850)
乙前腿侧弹踢攻甲,甲同时起脚,后手单臂格阻同时前 脚前踢乙下段反击。(图851.852)
挡后反击
在格挡开或制住了对方攻击后,趁对手动拳(或动脚)回 收,“旧力已发,新力未出”之机紧随反击的方法叫格挡后反 击。此种格挡防御反击法(包括其后介绍的躲闪后反击法)的
运用宗旨是:首先瓦解对方攻势使其落空,然后再借势迅速反 击。这在自由搏击中属初级防御反击方式.是一开始就应掌握 的。实际运用时,防御准确及时并为反击创造有利条件是其成 功的基本前提,而把握好反击时机.将格挡和反击两个动作做 为--个大动作来执行则是成功的决定要素。换言之,在有利反 击的瞬间,由格挡转入反击的动作在整体应是流畅、连贯而不 间断的,这样格挡和反击之间就不存在时间差,两个动作紧密 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反招法。另外,实践表明:格挡防御时 或侧前跨出步.或后退半步,致使对手须经-定延伸,方能 触及到自己,是运用格挡后反击技术的有效配合步法(通常是 采取原地格挡防御〉,此种打法在时间上和技战术意识上不如 前述诸法积极主动,换言之,对手防御或再反击的机率较前者 为大,但它在对抗中运用的机会却很多,是自由搏击不可或缺 的防御反击方法。
①乙后腿割踢攻甲,甲前腿抛膝防开/甲腾身咻起后脚横 扫踢攻乙上段。(图853,854)
乙后手直拳攻甲中段,甲前手向外勾拨其动臂腕部/甲 前滑半步重心前移进身瞬间,前肘斜下砍击乙上段反击。(图 855,856,857)
乙后脚侧踢甲中段,甲前脚掌里合格挡/甲前脚落步为 轴,后脚旋踢反击乙上段。(图858,859)
乙以后手直拳攻甲上段,甲侧闪身同时前手掌拍按格 挡对手动臂/甲后手平勾拳反击乙上段。(图860,861)
躲闪反击法(不接手反击法)
对方攻击时,搏击者不挡不架,仅利用步法和身法的空间 和角度变化(当然,有时也配合相应的格挡以保证安全)来避 其锐气,闪开攻击,并抢占有利位置相机反击的方法,就是躲 闪反击法。相对直出直入的攻防,躲闪反击法可以避免对抗中 双方浪费体力,拼狠斗力的乱打,又可使技战术打法灵活全 面、多变。因此,躲闪反击法在自由搏击中备受技术型高手的 重视,此种打法的特点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实击虚,击奇 巧胜,特别是在与强壮的攻击型对手搏击时,躲闪反击法更是 避免与对手正面冲突,而以灵活巧变制胜的重要武器.它可以 在对抗中连续使用,亦可与其它反击方法交叉起来使用,其反 击效果更佳。
对抗中运用此种打法时,需注意两点:其一,仍然是要密 切监察对手,以便确定对手的攻击,迅速地策划自己的防御方 法和反击行动。这也是避免消极躲闪,不能及时反击的要点. 其二,躲闪时既要通过移位避免攻击,又要能充分接近对手.
占据最佳空间和角度以利反击。另外,始终清楚自己手脚位 置,保持清醒头脑,亦是重要的。躲闪反击法常用常效的主要 原因是多数攻击者在全力攻击时,其注意力分配不适当。所 以,攻击者对目标的变化的应变往往落后半拍,亦即搏击者突 然的躲闪已经造成了目标(节奏)的改变,而攻击者却仍然按 原目标(原有节奏)进行攻击,这当然会使攻击落空,并陷入困 境。所以,无论何时,无论是对攻击者或是对防御反击者为说, 始终清醒地认识对手及其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躲闪反击法原理
为便于习者从技理技法上更加清楚了解躲闪反击法,这 里我们引入两个基本概念,空间差和角度差。
(1)空间差:所谓空间差,是指对 抗时,双方攻防动作在空间上的差 数。无论如何动作,人的一举一动均 有在上下左右的空间联系,而自由搏 击是全面立体化的运动,因此在对抗 中,双方上、中、下三段空间均有可能 拳来脚往,这样每一出招必然会相应 地苫领某一空间层次〈图862)。躲闪 反击时,让开对手抢占的空间,反击 其暴露的空间,避免乱打,提高成功 率,就是“空间差”概念引入其中的含 义所在,例如对手以低腿攻击,他就抢占了下段空间,作为防 御者采用防御技法时,只要原地提膝让开下段空间,或是连接 线上直接后退,拉开距离,离开对手攻击所及空间范围,就可 成功地达到防御目的。相对地,对手上中空间同时亦处于空虚
状态,也就成为防御者相机反击的可能空间当然,当对手动 腿回收瞬间,其下段空间亦处于空虚状态,换言之,空间的虚 实与时机紧密相联,是个变数。因此,准确把握空间,是躲闪反 击(亦可运用到其它方面)成功的重要因素。
(2)南度差:就是指通过步法和身体运动,使对手攻击偏 离目标的差数。在正常情况下,双方都是在连接线上进行攻防 的,也就是说运动的路线是在一条直线上;角度为180。,变角 度躲闪的目的,就是移动自己脱离无形的连接线,改变自己目 标角度,造成对手攻击偏离,使自己恰在对手攻击角度范围之 外.并尽可能地保持在反击的位置上伺机反击。倘在变角度躲 闪时,移向对手不易变化的“死角",如对手攻击拳腿的外侧 等,更可以造成人背我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良好反击效 果。此法尤其适于避免与强壮的攻击型对手进行正面交锋.且 在对抗中的成功率很高。例如,对手以剌拳或重拳直线攻入 时,搏击者后脚向右侧侧跨步躲闪同时以前手摆拳反击往往 可一举命中。因为侧跨步完全改变了搏击者身体角度.即与对 手形成135。角,这既使对手的拳击打击范围在135。之外,又 可保证搏击者在135。的任意一个角度上反击对手(图863). 但是运用变角度躲闪反击时,手脚身法配合必须默契,动作幅 度要恰当,步法的移动长度应取决于实际需要和可能性。换言 之,必须尽可能使自己接近对手,并保持在随时反击范围之 内。
浏览1,7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