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如今已成为深受大众喜受的拳种,其不只是具有强身 健体的作用,在实用技击、防身方面确是非常实用的拳种,并适 合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练习。咏春拳经历历代前辈的继承和发 展,在咏春拳的拳理概念上更加完善,在练法、技术上有了进一 步的、更加科学的发展。

咏春拳表面看上去学练并不难,但要真正精通咏春拳,却需 要深入地了解它。咏春拳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既有一整套完 善的理论,又有很强的技击内涵,并具有养生的功效,是一门非 常精深的拳术。咏春拳学会容易,但练精很难。为此,这里将与 咏春拳有关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使练习者可以更加科学地有明 确的学练目的,树立一个符合自己客观实际的目标,运用正确的 学练方法,认识咏春拳自身的运动规律,了解它的技术特点,遵 循咏春拳锻炼的原则,获取学练的功效。

第一节中线理论

中线是虚设于人体中央的虚线。在咏春拳中,中线原理得到 广泛的应用。诸如,在咏春拳训练中,要求练习者训练时须注意 自身中线,以利于掌握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掌握平衡,提高动作 速度与招式劲道等,特别是在桩马、步法、技术动作中,中线作

用更是表现得非常重要。例如,在防守中,咏春拳认为防守线越 长越难防守。即不须照顾双腿,防守线只需由头顶算起至下阴即 可。咏春拳这样做将防守线缩至最短,更利于防守,以便采取密 集中线的攻防办法,使双手可以在最短的距离内互相照应,在防 守上更加使双手及时地缩短距离快速变化配合。

咏春拳中有将双手分一前一后同置中线位置的姿势,其就等 于占据了敌我之间最短的直线范围,这不仅对于搏击者本身占尽 中路优势,就算对手由自己上路或下路攻击,也因搏击者本身占 据了最短路线,而使对手不自觉地较远点的路线。如此,可更使 搏击者双手比起对手可在更短时间内达到防守线任何一处以阴截 对手的攻势。这也是咏春拳中走弓弦的道理。

在人体虚设的中线上,人体的要害部位(面部、咽喉、心 脏、小腹等)与人体基本重心均位于中线附近。如果对中线上 的几个部位进行击打,都会使受击者遭到伤害。因此,在咏春拳 中提倡攻击对方中线时,也同时强调防护好自身中线部位。

咏春拳强调在学练咏春时,必须先认识中线理论。咏春拳中 线理论将人体分为两部分,即身躯和四肢。身躯是最重要的,如 果身躯的任何部分被斩去,整个人则会立即死亡。如果是对四肢 的任何部分、甚至将其切去,躯体仍可生存。因此,四肢的作 用,实际上就是负责保护整个身躯。

有关中线在各方面的运用,可参阅各章节中内容介绍。

第二节练咏春拳的基本要求

咏春拳对全身的要求,就是对练习者所要求学练咏春拳的规 矩、要领。咏春拳中的桩马、进退、开合、吞吐等,都离不开人 体的四肢百骸、肌肉皮肤、经络气血、骨務关节、经筋韧带的运 动,手、眼、身、法、步以及劲力的运动,这些之所以能够在运

动中相互配合得协调、紧凑、严密,都是由于人的大脑中枢神的 意念、意识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的结果。而意念和意识指挥和调 动全体,则是根据咏春拳中的规矩和要领,在咏春拳中每一个动 作、每个姿势和转换的过程,都包含着内与外、上与下、左与 右、前与后,以及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开合、尺寸、角 度、运转等方法,这就是规矩、要领。因此,可以说咏春拳就是 要通过规矩出艺术,通过要领出技巧。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学练 咏春拳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踏实地严于循规蹈矩,即使其是练 上数年,也难成其气候。

在学练咏春拳时,只求得其外形肢体上的相似,那只是一个 样子,并不是咏春拳的实质,咏春拳真正的实质,还在内气和内 劲的锻炼上,外形肢体只是一个运动的条件,并不是咏春拳运动 和变化的根据,变化的根据在内不在外。因此,学练咏春拳时, 还得从求内着眼,从求形上着手,直到练得内外、上下、左右相 合为一的时候,才算是把咏春拳练习到家了。如果练习者在学练 咏春时,既不懂得拳理,又不懂其中道理,不明每一个动作的规 矩、尺寸、角度,那就很难练好咏春拳。理论是指导咏春拳实践 的,反过来说实践又能出真知,更加充实和完善理论,所以特别 是初学者还得从这些方面开始学起,然后使自己的咏春拳技逐步 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咏春拳对全身的基本要求。

—、头部

头部包括眼、口、面、颈等部位。

(一)头

头可为一身之主,又可为六阳之首。头若前低,则身必前 俯;头若高抬,则身必后仰;头若左斜,身必左倾;头若右斜,身必右倾。因此,头部的前俯后仰,左歪右斜,不仅在咏春拳中 为病态,就是在其它拳术中也是为病态。头部的病态出现,会严 重地影响到身体重心的稳固,同时也会影响移动和变化的速度, 以及爆发劲力的效果。所以,在练习咏春拳时要始终保持头部的 中正,只有在进攻时的一刹那间,头部才可以配合攻击的动作有 向前的领劲和顶劲。除此之外,在练习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动 作,均要保持头部的中正不偏,不可养成摇头晃脑,前低后仰, 左右歪斜的毛病。

(二}

口,即是嘴。咏春拳对于口的要求,主要是指上下嘴唇要自 然闭合,俞口(即嘴的两侧口角处,称为地仑穴)要有微向内 收之意。这样做有利于保护牙齿,还可以有利于气的下降,同时 也能够促使气沉丹田;而且在冬季练拳时,并可以防止冷空气直 接从口中吸人,使肺部的空气不至于过低,这对于保障肺脏的健 康也是有好处的;同时也可以闭嘴时,用鼻呼吸,减少或防止了 空气中飘浮的细菌和尘物直接进人内脏;并对于运动中减少对体 内热量的消耗,减少口中津液的挥发都有较好的作用。

当然,在练拳或搏击中也并不是绝对不可以将嘴张开,例如 在需要快速换气时,单纯地依靠鼻孔来呼吸,就显得进气量太小 了,不能满足体内的的需要,此时就需要将嘴微微张开吸气,来 完成快速的换气。另外,就是在爆发劲力时,往往需要声气同 发,以声助力,有时这样做也是有必要的。

(三)牙

牙,在咏春拳中要求要轻扣。轻扣,即在平时练习中,上下 牙齿须轻轻地扣合,不可把牙齿咬得太紧,或者有呲牙咧嘴的坏 习惯,或故意将牙齿左右挫动。

另外,如果是在爆发劲力时,可以在爆发劲力的一刹那之 间,上下牙齿则必须咬得紧而再紧,在随着劲力缓和而缓和,仍 应恢复到原有轻扣的状态。上下牙齿在爆发劲力时咬紧,可以增 大全身的力量,并可使打击目标的劲气和气力更加集中,增强冲 击的力量。其如同每当把牙齿咬紧的时候,就会觉得全身是胆, 浑身是劲,有蔑视一切敌,消灭敌人,压会一切的气概。

(四)舌

舌头是人体中的肉梢,有催齿之功,因此在练拳进,对舌头 基本上要求,是舌头要有松有紧,有抵有催。

有松有紧,有抵有催,是指在练拳走架时,舌头要轻抵牙 龈,如果是在爆发劲力时,舌头就必须要变得紧抵而有齿催之 劲。抵为阳而催属阴,在运用时主要是使用阴劲打人,所以,在 舌头将牙龄催的紧而再紧时,正是在爆发劲力时需要具备的一种 情景。当然,在平时的练拳中,则没有必要将舌头催的太紧,而 只是轻轻地抵住牙龈就行了。

(五)面

面,是指面部肌肉及表情。在咏春拳中对于面部的肌肉和表 情也分为松紧自然和激愤两种情况。

平时的练习中,面部的肌肉要放松,表情也是自然的,但精 神必须是要高度集中,不可以飞神走思,胡思乱想,不可以在面 部表情上故意做出一些喜怒之色。

如果是与敌人搏斗时,一旦有机会可乘,有空可钻时,在需 要爆发劲力时,分外眼红,面部自然就会有所变化,面部表情的 突变和肌肉的紧缩,绝不是故意的做作,而是在怒发冲冠眦裂目 突,咬牙切齿,舌尖催顶,四梢警起的一瞬间所自然形成的。当 然,决不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始终把四梢警起,变其常态,那

样一趟拳打下来,是会让人受不了的,因为大脑神经始终绷得太 紧了,就会增大精、气、力的消耗,大脑皮层及中枢神经处于极 度紧张的状态,会使练习者表现的太累。因此,在平时练习中要 本着心平静气,慢慢地练,以收功效。

(六)目

目,就是眼睛。眼在人的五官之中是心灵的窗户,它能体现 出一个人的神态,同时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聪明与愚昧。聪明的 人眼睛里能聚集一种说不出来的光,同时又能体现出人用语言说 不清的那种“神”。而愚昧的人眼睛里面,既没有那种聚集在一 起的光,也体现不出人具备的那种“神”。咏春拳中对于眼的要 求,不仅是观察,且要通过练习以后,使得眼中既能聚光,又能 使两眼炯炯有神。

平时练习时,应做到凝神于目,手随眼,眼随手,足随眼, 眼随足,并要互相配合默契,眼睛注视到哪里,手足打向哪里, 手足走到哪里,眼神也必须注视到哪里,如此才能做到全神贯 注,全力以赴。因此,在平时练习中,要锻炼手眼的相合,即眼 随手走,手随眼去,不可手打向正前方,而眼睛却看着左侧或右 侧。头一偏,眼睛就能正视前方了,如此久了就会养成瞟眇斜视 或眼不注手的坏习惯。眼不注手,就是手眼不合;神不聚目,就 是目不视物,也是心意不合的表现,心与意不合,则劲气也随之 而分散相离,整劲也就无法发出。

如果是在搏击时,在爆发劲力的一刹那眼神的变化,多是眦 裂目突的状态,同时还要将眉头紧骤,上下眼帘绷紧,神光全部 集中在两眼,要从眼睛里发出一种咄咄逼人透体的神光,可令敌 望而生畏,此也就是拳术中所说的“神攻”之妙法。

(七)

耳为灵性之门,在五官中凡是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则由耳朵 的听觉来辅之,听其动静,辨其方位,闻其声音,判其器物。此 正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表现。

提高耳的听觉功能,主要也是通过增强肾脏的锻炼。因为, 耳是贤脏强弱虚实的代表。两耳的听力好,说明此人的肾功能也 好,相反则亦然。另外,肾脏功能的强弱,对于骨质的影响也同 样很大。

在咏春拳中关于增强肾脏功能的锻炼方法,主要可以通过柑 阳马锻炼。即在柑阳马中注意桥、腰、马的配合,可以增强肾脏 的功能。事实上,咏春拳每一拳套练习对于增强肾脏都是有益 的,只要肾脏健壮了,听力也就自然会得到改善。

(八)

指脖颈。咏春拳对颈部的要求,主要是以竖颈和挺颈为主。

平时的练习中,对颈部的要求只是一个竖起。竖颈,是在一 定思想意识的控制之下来完成的,与爆发劲力时的挺颈要求相 比,可谓是虚的表现。练拳中,颈部的竖起可使头部始弹賛保持 中正不偏,同时也可以保持头颈部在运动中的灵活性,以利于左 顾右盼,且不易造成颈部的僵直之状。

挺颈,是指在爆发劲力的一刹间,颈部的颈椎必须都使劲向 上拉直,使颈部实现首领的作用,爆发出去的劲力才能有巨大的 冲击劲力。颈部的一经挺起,还可提起精神,体现出精神百倍、 信念坚定的神态。如果颈部松软,没有一点挺拔的劲力,会给人 一种看起来像似有病态的表现,无精打采,如此岂能爆发出咏春 拳的劲力。

二、上肢

上肢包括肩、膀、肘、大臂、小臂、腕、手部位,它们在咏 春拳中各有不同的要求和作用。

(一) 肩

肩,主要指的是两肩最顶端的高骨处和肩关节,同时其也包 括肩后的肩胛骨。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将肩与膀合在一起,而 称为肩膀,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部位,也就是有两个概 念了。

在咏春拳中对于肩部的要求,是要松、沉。松肩以通气,沉 肩以贯劲。

松肩以通气,是指在站立通行气血的柑阳马势时,无论是前 肩还是后肩,都必须彻底放松,全身各部都不可以有一点含劲力 的地方,只有放松以后,才有利于在意念的导引之下,气血在全 身上下左右的通行。因此,练习者在练拳时,开始时必须要将肩 顶骨松开,让肩关节的活动量增大,才有利于下一步沉肩功夫的 锻炼。

沉肩以贯劲,是指在练功时,必须要真正把肩顶骨落下来。 这与松肩是有区别的。沉肩,主要是为了充实劲力,并使劲力互 相团聚在一起,不令其分散。沉肩的劲气是一种保持中正的劲, 因此,在柑阳马势进,即主要是为了将功夫练到自己的身上来, 所以一定要有这种站法,才能使自己的功力得到快速的增长,否 则功力就可以要增长的慢些。为什么咏春拳要求练习者注重拊阳 马的练习,因为它是增长功力最接近、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二) 膀

膀(大臂),从肌肉上来说,主要是指肩三角肌、肱二头肌 和肱三头。从骨骼上来说,主要指肱骨的上端和肩部的髁骨 部分。

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是上肢集聚劲力的重要部 位。咏春拳虽然并不追求要拥有高高隆起的肌峰,但是对于它们 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为了快速提高练习的效果,运用 杠铃、哑铃等器械来进行专项的锻炼是有必要的。

肱骨,也称为大臂骨,在整个上肢中,它对上肢支撑劲力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更由于它的上端半球形的肤骨头与肩胛骨相连 接,因此向前、向下按动肩胛骨时,即可以将后背的劲力传送到 大臂上面。这也是按膊发力的技巧方法。

肩作为上肢的三节中的根节,但是在前手发放劲力时,肩部 有时还是需要放松的,不能含劲,这样则更有利于前手劲力的快 速前送。

(三)肘

肘在上肢中是连接根节、操纵梢节的中间环节,因此被称为 中节。咏春拳对于肘的要求主要以垂坠和归中。

根节主要作为劲力的发源之处,中节则是劲力的转换之所, 梢节是劲力的终放之点。因此,劲力是由根所发,由中节转换过 渡,最后则由梢节而发出。例如在柑阳马势时,颈力含藏在根 节,是为了使根节劲力锻炼的更加坚强厚实,这种根节劲力既可 以催逼使它向前发送,同时也可以领其气而回转,所以是一种源 头的劲力;劲力含藏在中节,既不属于往出去的劲力,也不属于 往回走的劲力,而是一种保持中正不偏的劲力;颈力放在梢节上 时,则属于一种向外发放的劲力,具有一种攻击性的劲力。

垂肘,是为了求中正。垂,就是一定要有向下垂的意思,就 是无论是用掌或拳,肘必须有向下垂坠的劲力。肘向下垂坠,使 肘部含有一定的劲力。

归中,是指将肘尽量归向自身中线,此是咏春拳特有的要 求。归中,可利用肘部这个中节转换劲力,且还可以对于自身的 中线实施合理的防护。且有助于肘底力的运用。

(四)臂

臂,在这里也主要指前小臂,即从肘关节以下至腕关节以上 的一段。肘是前小臂的操纵者,小臂又是腕的主宰者。

小臂在咏春拳中的运用,主要是尺骨与桡骨的运用。尺骨与 桡骨的阴阳变化,也是上肢在咏春拳技击中技巧变化的关键,更 是促使手法运动的灵巧和快速敏捷的根本。因此,尺桡二骨虽然 看起来并不粗壮,但是它在咏春拳中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练 习者在学练咏春拳时要注意此方面。

(五)

腕,在上肢中虽是属于梢节,如果是对于整个手来说,其又 处于根节的地位,因此腕关节在咏春拳中的作用,主要是主宰手 的转动变化,并且是连接臂与手的关节。腕不仅能操纵手的转动 变化,还可以把背、膊、肩、肘、臂来的劲力传送到掌根、掌心 和手指上去。所以,练习者在练习中一定要随着各种不同技击的 用法,腕部也要随之有刚柔的变换,如果只是一味地求刚,则会 僵滞不活;当然,如果一味地求柔,则又会使腕力不够,所以咏 春拳腕的练习必须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才为正确。

(六)

手,是由手指、手掌和掌根三个部分组成。手在咏春拳中的 运用是极其广泛的,诸如打、刁、拿、抓、切等等,都离不开手 的功能。

手在咏春拳中的运用大体可分为拳、掌、指、勾四大类,具

体可以参见基本动作内容。

无论是用拳,还是用掌,或者指,都是咏春拳中最常用的手 型,它们之间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诸如,在用拳击时,它的 冲击力是掌与指无法比量的,但在尺寸上,拳就不如掌伸的远, 在打击的深度上也没有指点的深,且在回手刁拿对手时,还得首 先将手指伸开,然后才能再抓回来,因此在变化的速度上就比较 慢一些。掌的变化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且探打的尺寸也较狠, 比较锐利,它可使被击的对手皮开肉绽,故咏春拳中的掌多称为 刀手,但掌的冲击力却没有拳的冲击力大。指的运用虽能达到深 人对手的骨缝中,在点穴打法中也是不可离异的手法,但它又有 梢节脆弱、容易折伤的缺陷,且在被对手刁拿住以手,是较容易 被折断的,因此,在咏春拳技击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手指的作 用,强调快速敏捷地运用指法。

关于勾,在咏春拳并没有专练的方法,多是配合其它手法运 用。因此,勾,多用于引进落空和刁拿或圈手中等。

三、躯干

躯干是人体的五脏六腑的所在之处,同时也是人体运动时进 行呼吸、运气、发劲的主宰部位。因此,咏春拳对躯干部的各种 姿势、要求、锻炼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视的。这里仅就和躯干有 关的胸、肋、脊、背、腹、腰、臀的部位对其功用及要求作 介绍。

(一)胸

胸为心肺之墙,肋为呼吸之宰,腰为劲力之源,腹为储气之 海,脊为人身这柱,背为换劲之处,臀为转抖之根。

胸在咏春拳中要求收胸,即胸部自然内含。具体做法是,在 肩沉下来时,再将胸合回来,胸部就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了含。

 

要使胸部做到收胸内含,就要使胸部彻底地放松,就是在柑阳马 势中,需要将胸部彻底放松,不能有提胸或有向上挺拔的劲力, 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气血的畅通。

收胸(含胸)在咏春拳中来说,它不属于通行气血的方法, 也不属于进攻时起、发出的劲,而是一种保持自身中正的劲,因 此,练习咏春拳需先使胸部姿势要求做到正确。

(二)肋

肋,包括胸肋和腰肋。肋在人体中是对五脏六腑起着周边的 保护作用,使它们不易受到外界的直接伤害,而且对于肺脏的伸 缩开合,以及肺呼吸吞吐量的大小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主宰作用。

对于肋部的要求,一般来说只要胸部和腰部动作正确,肋顺 着胸腰保持自然动作即可。

(三)脊

脊,是指脊椎骨。其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三节。

颈椎上胸椎是两肩向左右运动的中心轴,并且又是头部向前 后和纵向运动的主要支撑部位。

胸椎,即第十二胸椎以下,直到尾椎之上的五节是腰椎。腰 椎是主宰上体左右运动的中轴,同时也是全身上下连接的桥梁和 枢纽,更是转换全身劲力的产宰。拳术有言,一身之主在于头, 一身之劲在于腰,一身之气在于丹田。因此,腰健壮则劲力雄 厚,腰如果一旦有了病痛,就会使身全的劲力松散,故咏春拳是 非常重视腰马练习的拳术。

由腰椎的最下一节至尾骨的尽端为尾椎。尾椎在整个脊柱中 应属于根节(即颈椎与胸椎为梢节,腰椎为中节),根节是劲力 发放之源,中节是劲力的转换之处,梢节是劲力发放的点,因此 在咏春拳中对于尾椎的作用和锻炼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在爆发

劲力的时候,总是脱离不了尾椎的转抖。因此,咏春拳这种内外 兼练的拳术都把收臀做为一个重要的要求,此也正是为了更好地 使劲力储的足,发的猛。即使是在柑阳马势时,向样离不开尾椎 的收敛。

(四)背

背,是指脊椎的两侧,上至左右两肩,下至腰部左右两侧的 上部为背。除了背肌以外,还有背产的肋骨,它们在咏春拳中, 无论是练功,还是运用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是一个 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背在咏春拳多得保持自然姿势即可,其姿势是以沉肩落膊, 摊腰顺其自然动作,使脊椎保持正直,不至于形成驼背或猫腰的 毛病,如此可使背肌得到坚軔的锻炼,这对于以手通行血脉,调 整阴阳,都是非常有益的。练习者可以从柑阳马中细心体会。

(五)腹

腹,有腹部和小腹部之分。腹部指的部位是以肚脐以上至心 口(鸠尾穴处)以下的部分,称为肚腹;小腹则是指肚脐以下 至耻骨以上的部分,也就是所谓下丹田所在的位置。此正是咏春 拳所着重的气沉丹田,即着意于下丹田所必须了解的。

咏春拳练内的功法中,并不是非追求所谓的“丹”,而是在 初步练习中,要使气聚小腹(即下丹田),深沉海底,以增大爆 发劲力,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咏春拳之所以要求其气沉丹田,纳气归根,主要是可以使呼 吸之气在体内运行的距离增长,使呼吸易短为长,易浅为深,易 促为缓,不至于在剧烈的运动中发生喘气,也不会使自己感到气 不够用。可以通过深而长的呼吸,改善人体中的气质,增大氧气 与水谷精气混合与化合的机会,使新鲜的血液得到较多的产生。

 

气沉丹田,还可以降低身体的重心,增强下肢的支撑力量,更好 地稳固和增加下盘的功夫,并可以使腹肌增强柔軔性,在腹部气 聚充足的情况下使小腹部逐渐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坚韧,并富有 弹性。

(六)腰

腰是人一身的中节之中,同时又是一身的根节之根,即是上 体与下体连接、转动的枢纽,又是一身劲力的发源地。腰部在咏 春拳中对于全身的转动、变化、调节身体重心的稳固,以及主宰 劲力的储发,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腰部,其实包括命门和左右两侧的肾脏,同进也包括左腰、 右腰和前腰(即腹部)。咏春拳中对腰中的要求主要是摊腰,即 腰部要自然沉塌。就是在柑阳马势时,向下沉塌,使气沉丹田时 沉得更加充分,身体的重心也真正得到下移,达到坚根稳步的 目的。

对于腰部的做法,在咏春拳中要求练习在做到沉肩落膊时, 两肋放松,腰部自然下摊即可。

(七)

臀部,在咏春拳中的.要求主要是做到收尾闾和合胯与调胯。 收尾闾能够使尾椎/腰椎、胸椎以至于颈椎之间产生上下互 拔的争衡劲力,并对整个脊椎体的伸长性、柔钿性和弹性是一个 较好的锻炼,使脊椎体始比利时保持舒展而又柔韧的状态。

收臀能使尾椎、腰椎、胸椎之间保持一个完整的中正劲,不 至于在咏春拳的运动中出现左右歪斜、前俯后仰的毛病。收臀还 有助于重心下移,稳固根基的作用。

收臀在坩阳马势中,可以促使大腿内侧的肌腱及筋腱、骨骼 得到坚軔的锻炼,增大下肢对上体的支撑力,稳固全体的重心和
根基,这一点在咏春拳中非常重要。因此,站柑阳马势时,咏春 前辈们总是要求不仅在外形的体现上要美观、舒展、舒适,更重 要的是劲力的内含要分清阴阳轻重。

柑阳马势时收臀、提肛、缩阴、摊腰、合胯是同时进行的, 也是同时完成的,此做法也是为了蓄劲。为爆发刚粹猛烈的寸劲 打下基础。

四、下肢

下肢,在咏春拳中也主要指对胯、膝、足三个部位的要求。

(一)

胯在人体中来说属于根节。在咏春拳中对于胯的要求要做到 缩胯。诸如在柑阳马势练习时,先放松胯部,在以后的练习时, 要逐步做到缩胯,就是使臀部肌肉相交,并逐步向胶聚合一地方 向来做。胯部的缩也是随着摊腰和下肢的动作自然形成。就是左 右髋骨相合,可使此部位肌肉自然相交结聚,合成一个完整的劲 力。诸如,在柑阳马势中,由于两胯骨与尾骨均向内收敛,自然 就使跨、尾椎与丹田形居一个三角形聚合的劲力,成为三点合一 的整体,如此才能达到稳固根基的目的。缩跨是以固根,敛臀是 以聚气,是柑阳马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功法。

(二)

膝,即膝关节,是人体所有的关节中负荷最大,活动量最强 的关节。这个部位也是决定练习者在实战运动中能否取胜的重要 环节,同时又是一个最易遭受损坏的部位。

咏春拳中,膝除了作起落、进退,扭转以外,在实战中还可 以起到开拓障碍、顶扣擒拿对方下肢和打击对方的作用。

咏春拳对于膝的要求,主要是柑膝,如此可防对手突然暗袭下盘,而双腿亦不会因马步松散而一下跌倒。而且,两膝的习惯 紧扣,并能以最快的速度移动马步,并因两腿互扣的凝聚力,不 致因双腿松散,致使身体重心不稳发生倾跌。

(三)足

足,包括足趾、足掌和足踵三个部位。在咏春拳中,足是决 定步型、步法的主宰者,也是咏春下肢运动的根本。

有关足的要求及运用可以参阅基本动作一节内容。

第三节整体合一法

整体合一法,即在咏春拳中对人体的三节、六合的整体理解 和运用。做到这些,练习者会做到咏春拳中所要求的耕拦摊膀、 黐摸荡持、推托拉按、短桥相接、连消带打、来留去送、甩手直 冲等法。

一、三节

咏春拳吸取了传统武术中所重视的“三节”理论。三节, 即拳术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节(或者梢、中、根三节),各 节又分为三节。了解三节的分法和各自具有的作用,可更好地将 咏春拳的风格特点表现出来。

将人体三节分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头为上节,躯干和手臂 为中节,腿足为下节。另一种,是以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 下肢为根节。如此分法,须明确下节或根节是全身的根基,具有 载负身体移动、支撑完成动作、催促劲力发放的作用。中节是全 身的枢纽,具有联系两端、顺达劲力、使全身协调运动的作用。 上节是全身的首脑,具有顶领全身、驾驭动作的作用。梢节是人 体灵活度最大的部位,具有表现内意内和,完成攻防目的的

作用。

当练习者明白了人体三节各自具有的作用,才能有意识地采 取咏春拳相应的技法,通过各节的协调运动,体现出四肢百骸为 一节的整体性来。

(一)头部三节

头部被作为人体的上节。要求有顶拔之力,端正之态。头部 分为三节,以头顶百会部为上节,鼻为中节,下额为下节。要求 ^ 百会部有悬顶之感,则头有顶劲;鼻梁中正不歪,下颏微微内  收,则头部端正。这样做头才有顶劲,做咏春拳的动作时才不致  于身体软塌,头部端正,才能保证动作无前倾后仰,左右歪斜的  弊病。

(二)上肢三节

上肢被作为人体的梢节。上肢又为分三节,即肩为根节,肘 为中节,手为梢节。在咏春拳中要求沉肩、垂肘、归中,使上肢 肌肉依次节节放松沉垂,出现肩向下松沉的松肩,肘向下松沉的 沉肘,腕向前松沉的塌腕,以上肢三节的节节引导,打通人体内 气、内劲通肩、经肘、过腕、达手的通道。

上肢在咏春拳运动中,要求做到梢节(手)起,要对准目 标出击;中节(肘)随,要自然顺随梢节运动方向,不能偏离 其轨迹;根节(肩)催,通过顺肩送膀,催动全身的意气劲力 至臂,再经肘催,腕催,达于手发放出去。这也是咏春拳多用手 法的重点要求。

(三)躯干三节

躯干被作为人体的中节。躯干分为三节,即胸为上节,腰为 中节,小腹为下节。若是以脊柱来分,腰椎为中节,腰椎以上为上节,腰椎以下为下节。

咏春拳一般要求运动时,躯干应做到下节(小腹)稳,中 节(腰)活,上节(胸)顺。下节狠稳,其似为腰胸筑成活顺 动转的基础,此还有利于气归丹田,也有利于气由丹田贯达四 梢。中节活,其似在躯干正中装一转轴,使上下节连为一气、圆 活运转。上节顺,要顺随腰动而动,随顺腰的俯仰、扭转来完成 各种身法动作。总的来说,在咏春拳中以畅胸、直腰、实腹 为主。

(四)下肢三节

下肢被作为人体的根节。下肢三节,分为跨为根节,膝为中 节,足为梢节。当以柑阳马定式时,下肢应做到胯坠膝扣,使下 肢肌肉依次节节松沉,加强步型的稳固。下肢在运动过程中,要 求梢节(足)起,要对准目标出击;中节(膝)随,要自然顺 随梢节运动方向,不能偏离其轨迹;根节(胯)催,要以髋胯 (大腿)部的大肌群发力,依次催动膝、足,并在运动中逐渐增 加下肢梢端(小腿与足)肌群的力量,使下肢力量聚达于足部 发放出去。

咏春拳是一种讲究内外兼练,刚柔相济的拳法。因此,在耕 拦摊膀…甩手直冲等要求,其实也是讲究六合的锻炼,即内三合 和外三合的锻炼。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 合。外三合,是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六合,也是咏春拳运用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法法则。内三合与 外三合相合,称为六合。

心与意合,是指思维活动和意识活动相合。拳理认为,有思 才能产生意识的活动。如果思绪杂乱,意就不专注,因此,思维

的的内容要集中于练拳,以产生专注的意识活动去支配练拳。意 与气合,是指意念与气的运转相合。即以意念引导内气的运转, 支配呼吸的频率。气与力合,是指气的运转与力的运使相合。通 常是吸气配合蓄劲,以呼气催动发力。如果将内三合的含义合起 来讲,就是以中枢神经活动主导动作,以意识引导气息,以气息 配合发力。

手与足合,是指动作时手脚起落的形合,定式时手与足的相 合。肘与膝合,是指顺势动作时,肘和膝上下相合;肘的垂劲和 膝的内扣劲相合。肩与胯合,是指肩关节放松,肱骨头向下沉劲 和髋关节放松内收,股骨头(胯根)向下沉劲相合。

内三合与外三合统一一体,贯穿于咏春拳任一动作中,即为 六合俱备,内外相合,此也是练习者学练咏春拳追求的最高 水平。

第四节三层功夫

中国的咏春拳现状可谓琳瑯满目,各有说法,当为正宗的是 由佛山传出去的咏春拳系列,并分为几个支系。咏春拳在大陆或 海外的传播,总的来说还是乐观的。许多不方便随师学咏春拳 者,从零开始,从现有掌握咏春拳的资料开始,去学习,去研究 咏春拳,走了自习或者自修的道路。如果一个咏春拳自修者,能 够在了解了一些基本常识后,自己去摸索,去思考和修习咏春 拳,排解困难,虽然进步很慢,但是一步一个脚印,量变自然引 起质变。当这种慢慢地进步的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上之后,它后 来的变化将是惊人的、不可估量的。

咏春拳修习者要具备什么条件,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自修,修 什么,怎么修?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当然,这种自修 的思想绝对不是仅仅对于自学阶段的练习者适用,同样,如果你

 

在跟着老师进行学习,这更需要你的自修了。因为老师的某种肢 体表达方式是在他自身身体素质的条件下做的一种选择,未必适 合你。对于老师的理论,也要落实于实践,自己做出来,自己去 摸索,自己去打打看,只有这样反复的认反复的改进,才能 接近和得到那种所谓的“真理”。

咏春拳不只是拳术,更是用于搏击的一种艺术,它之所以如 此特别,是因为它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它仅仅只是靠最少的招式 和力量来直接表达一个人的情感。咏春拳用于搏击的明智,并不 意味着增加更多的东西,而是要祛除过分复杂的装饰的东西,简 简单单就好。这就如同雕塑家在雕刻塑像的时候,雕塑家不能在 塑像上添砖加瓦,而是一开始就把非本质的东西凿掉了,这样本 质才可毫无阻碍地再现在观者面前。咏春拳用于搏击时,只要两 只手两只脚,不需要那些花哨的装饰和手法,因为它们只会阻碍 手脚的正常功能。咏春拳修养境界越高,越趋于质朴无华。而修 养未达到那种境界时,习咏春拳至半吊子的人就越趋于装饰 自己。

因此,在这里我们将习咏春拳分为三个阶段,以透视习武者 在习咏春拳至某个境界时,去自我发现,深知自我习咏春拳的 水平。

习咏春拳三个阶段:盲目期、机械期、自然期。

—、言目期

盲目期,也称为初始阶段,即一个人对咏春拳一无所知的阶 段。在此阶段,初学者往往未加思考,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 就本能地去学练套路或攻守的动作。初学者虽然不懂咏春拳,但 他的反应是自然和灵活的,即出自本能的。然而,因为练习者缺 乏必要的咏春拳知识和技能,他的反应和行为并不恰如其份。 初学者拜师学艺,只懂得生吞活剥地演练招式,越多越好,

不求甚解,以为懂得越多招式就等于功夫越好,对招式的来源、 出处和用法一无所知。

二、机械期

机械期,也称为富有经验阶段或机械阶段。此始于一个人开 始他的训练,学咏春拳的拳套、防御、拳打、踢击、站桩、呼吸 和战术思考等。毫无疑问,练习已掌握了咏春拳科学的知识,然 而是失去了自然和迷失了自由的要义。练习者的行动不能自如, 其思想凝固在不同运动的计算和分析,甚至更糟的是,会因为此 种“精神上的束缚”而置于真实之外。

第二阶段,所学的技巧不是因老师或教练说过是正确的就正 确,而是因为它与一定的真实的普遍原则相一致——就如它适用 于你的特殊的原则。当在第二阶段达到熟练程度,练习者就为第 三个阶段——最髙级的阶段一切发展作好了准备。

三、自然期

自然期,亦称为无形的自发阶段——发生在经过数年的严格 和艰苦的训练之后。练习意识到咏春拳并没有什么特殊,不是要 把什么到强加于自己,而应像流水渗隙一样将咏春拳去适应对 手,随形势变化自然流动,并不要努力去做什么,就如水一样无 形无法。练习者所有的咏春拳传统技艺和形式都已融汇贯通,练 习者是自然反应,在无意识状态下去完成咏春拳用于搏击的动 作,其再也不受限制了。

此阶段需要回到无知的初始阶段——即重回你真实的自我。 回到自由天地,懂得反省,检视自我,发现自我,忠于表达自 我,去芜存菁,如雕刻家把没有用的东西剔去,内在的真我慢慢 浮现,此时跳出形式枷锁,得到自由,拥有自己的风格,不再做 招式的奴隶,咏春拳的拳击踢腿完全表达自己而已。

事实上,咏春拳三个阶段的获得,可以从咏春拳步法学练过 程中得知。首先,在开始阶段时,步法很难去完成,而后会变得 容易,最后步法变得无需费神,如流水般的简单。在咏春拳的最 后阶段,无需再去努力,练习者的技艺,练习者的对手,甚至于 自己,都统统忘却了,所有的事只是简单地融于和谐整体中。

以上三阶段适用于咏春拳甚至其它拳术的训练。但要记住, 习武不要把自己束缚在别人预想的拳套招式之中。毫无疑问,他 的方法适合他,但却不一不适合你,你自己是要展现技巧而非 “做”技巧。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做者”,而只有行为本身。 当有人袭击你时,你所使用的并非特定的咏春拳招式,而是当你 察觉到对手的袭击时,你轻轻一动,如影随形,像回声般自然而 然地随意将咏春拳的动作就做到了,就像我叫你时你会答应一 样,或是我扔东西,你会接住,说的都是一个道理,仅此而已。

讲到这里,我们的目的就是引导咏春拳练习者去走科学、正 确的道路,学练咏春拳,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节学练咏春拳常识

学练咏春拳常识,主要介绍练拳时要注意的一些要求,以期 更加科学的学练咏春拳。

—、训练着装

学练咏春拳,一般对于服装要求不高,运动服装或质地松 软、穿着合身、运动方便的便装均可。

如果选用运动服,要以吸汗性能好、弹性好的棉毛运动服为 优。如果是便装,着装要宽松一点。

较为讲究的服装,是用于咏春拳竞赛或表演的武术服。这类 服装既要首先考虑到利于充分发挥运动技能,表现所练项目的运

动特点,又要考虑到借助服装增添艺术效果,还要考虑到利用服 装显示体形特长、掩盖或减弱体态弱点,使观者多获得一些美的

享受。

对于穿鞋方面,主要是布料纳帮抓地的薄底鞋。一般训练 时,多是穿矮帮平底中式布鞋。当然,对于咏春拳的训练,在穿 鞋方面不十分讲究,只要求鞋的质地较柔软、穿着舒适、活动方 便即可。

二、训练与饮食时间安排

目前,许多咏春拳爱好者大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练习,时间 十分宝贵。因此,总是想尽量缩短训练与吃饭的前后间隔时间。 实际上这样做是不科学、不可取的。

如何安排训练与吃饭的时间才算合理。一般来说,在饭前、 饭后半~1小时内不宜进行剧烈的训练。在正常情况下,饭前的 半~1小时,人已逐渐进入饥饿状态,食欲很强,这时如果进行 训练,体内的血液就必须比较集中于运动器官,这样肠胃系统就 要处在相对缺血和抑制状态,刚刚产生的食欲信号随之消失,消 化系统的正常规律也会受到影响。如此长期的话,就会产生胃痛 等疾患。

如果是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练习活动,不但会使已经聚集到 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血液,必须抽调一部分出来支援运动系统, 这样就会使充满食物的胃肠道得不到更多的能量。同时,四肢肌 肉运动时交感神经的兴奋会抑制消化器官的活动,从而影响到消 化。经常这样做就会引起胃病及消化不良等病患。

当然,训练与吃饭的时间间隔安排也不是刻守死板、千篇一 律的。如果是个人的体质不太好,肠胃功能较差,可以将间隔的 时间适当长一些。如果个人的体质较好,肠胃也好,训练的运动 量不大,或只做一些放松、准备活动,间隔的时间则可稍短具体如何安排,练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决定。

三、练武与饮食营养

练习咏春拳,可以促进体内代谢机能加快、加强,有利于营 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就必须及 时补充营养,否则就会出现休机能下降和疲劳,影响到练习的效 果和身体的健康。当然,如果只单纯地重视营养而忽视练习,人 体只会外貌肥胖、机体松弛无力,甚M可能引起其它疾患。所 以,可以通过练习咏春拳或其他的体育锻炼形式,促使食物进一 步充分得到消化,营养得到充分的吸收,过剩的营养消耗于运动 之中。

咏春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练习起来有一定的强度。同 时,又因练习者的身体条件、生活习惯以及练习的时间长短和所 在地区的生活情况不同,练习的饮食营养要因人、因地而异,根 据练习者的各自实际情况适当补充饮食营养。特别是对于青少年 练习者来说,因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本身的生长发育正 需要丰富的营养,再加练武的运动量,增加营养就更需要了。

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是人 体的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是组成细胞、肌肉、 血液、骨和软骨等重要原料,占细胞内固成分的80%以上。它 对于提高神经系统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蛋白质被充不 足,练武时就是会感到乏力,容易疲劳。蛋白质在练习者的总膳 食中约占供能的13% -17%。

脂肪是体内含能量最多的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后能产 生9千卡的热能,它所产生的能量为同量糖和蛋白质的1 ~2倍。 同时还是供给人体组织再生和修补的重要原料,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可以补充练武时能量的消耗。脂肪在练习 者的总膳食中约占供能的34% ~ 36%。

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物质。它被称为人体的燃料。如果练习 者在缺糖的情况下练武,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就会发生障碍,练 习者就会感到头晕、恶心;甚至严重者还会引起运动能力下降, 发生晕厥,心绞痛等症状。糖在练习者的总膳食中约占供能的 53% ~47%。

维生素在体内虽不能合成,不能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但 对人的生长发育和调节人体物质代谢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 物质。维生素对于练习者来说更为重要,它不仅是保证身体健康 所必需的,且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活动能力。

一日三餐中,每餐食物应按如下分配比例较为合理。

早餐应占全天总热量的30% ~ 35%,午餐应占全天总热量 的35% ~40%,晚餐应占全天总热量的25% ~30%。

四、夏练三伏与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是在长期练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三伏 酷热,暑气逼人,对于练习者来说正是锻炼意志,提高机体能的 重要练功时机。进行夏练时,由于肌肉不断收缩,体内氧气过程 加强,产生了大量热能,通过体温调节系统,皮肤温度升高皮下 毛细血管进一步扩张,汗管开放,汗液分泌迅速增加,加快散 热,体温得以保持恒定。因此,在夏练时,练习者经常觉得热不 可耐,挥汗如雨。如果练习者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确实是难以 坚持的。夏练对于练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必须持之以恒,练习不 懈。夏练三伏需要注意防中暑和防虚脱。练习时间最好是在早 晨,下午可在4时以后练习。练习场地应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 方。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不要使自己显得过累,并适当增加 训练中休息的次数。练习时,由于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因随汗排出而减少。如果水与盐分失量过多,就会使 练习者出现虚脱或抽筋等现象。因此,练习者要在间歇时喝少量 的冷盐开水以补充体内失去的盐分和水分,这样做可以降低体 温,制止水分的大量排出。要注意的是,切忌在练习后立刻暴饮 大量的水,这样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同时也不宜痛饮冷饮 或用凉水冲洗,更不要立即迎着风扇吹风,这些都是对人体非常 不利的。一般来说,练习之后,应休息片刻,再用温水冲洗身体 为佳,这样既可以清洗汗污,又可以消除疲劳,起到精神舒畅的 作用。

冬练三九,也是在长期练武锻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 验。咏春拳在北方有众多的练习者,冬练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增 强肌肉,提高心肺功能,改善中枢神经对皮肤、血管的收缩和舒 张的调节能力,促进新陈代谢,且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 使练习者不畏严寒,不怕艰苦,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样做还 可以帮助练习者巩固和提高咏春拳技艺,增长功夫。在冬练三九 时,要注意预防冻伤、预防创伤、注意气候的骤变,准确掌握运 动量。人体在寒冷空气的刺激下,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和皮下毛细 血管收缩,皮脂分泌减少,使组织产生缺血、缺氧和皮肤干燥现 象,使耳、鼻、手、足等部位较易冻伤。为了预防冻伤或创伤, 在清晨或于严寒的条件下练习,开始时应做些准备活动,例如慢 跑或做些腰、腿的基本功法,或适当多穿点衣服。练习时运动量 不宜太大,不宜出现大汗淋漓的现象。如果停练时,要擦去汗 水,换上干衣。练习时,注意气温的突然大幅度下降,风势猛然 增大时,或大雾时,不宜在室外练功。特别是对于年幼体弱和锻 炼基础较差的练习者,更应注意,因为人的耐受能力和抗御能力 是有限度的。练功时,要经常进行自我医务监督,即在练习后全 身感到舒畅,精神愉快,体力充沛,睡眠良好,食欲增加,肢体 有力,都说明了冬练得法,已经得益;如果练习者出现了头晕、

心慌、恶心、厌食、疲劳无力、失眼等症状,说明冬练运动量过 大,需要适当休息调整。练习者应根据自身的脉搏数来测量自己 的练习量大小,以决定合理的运动量。

五、训练场地选择

咏春拳练习一般不受场地限制,对于场地的要求也不高,只 要有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就可以了。

训练的场地一般选择质地比较松软平坦的泥地或草地。专业 的运动训练队或咏春拳正规比赛多在室内铺有地毯的地板上进 行。在较硬的场地上(例如水泥地)练武,会增加下肢关节的 负担,地面越硬,对人体的反作用力就越大,甚至对练习者会造 成创伤。

六、女子练习注意事项

咏春拳从过去到现在都有众多的女子学练。但女子的身体结 构和生理机能,与男子相比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即使是咏春拳 练习,也要考虑到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方 法和手段来进行咏春拳训练,以提高练习的水平。

如果从生理角度上讲,在童年期7 ~11岁时男女的生长发育 不是直线上升,他们的体力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到了青春期时, 女子开始出现月经,在月经期间往往会使女子出现腹胀、腰酸、 头痛、头晕、乏力、胃口差、情绪不稳等现象,这都属于正常的 生理反应。女子在月经期,一般不宜练习剧烈的咏春拳套路,但 也没有必要停练,因为适当的活动可以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减 轻盆腔充血,并能有助于调整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减速少不 舒适感。

女子在月经期间练习咏春拳时,要注意适当减轻运动量,练 习时间不宜过长,对于月经初潮的少女,运动量更不宜过大。练

习时,要循序渐进,逐步养成在经期锻炼的习惯。如果出现月经 紊乱或痛经等现象,可在经期停练。经期时不宜做腹压过大的或 力量性的练习,避免引起精神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经血过多或及子 宫变位等情况。如果是出现了由练武量安排不当,或因练武环境 不适应引起的月经紊乱,只要调整练习量或变换环境,过一段时 期月经就会恢复正常。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女子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较男 子差,心脏和心腔较男子小,心跳频率和呼吸频率较男子快,呼 吸的深度较男子浅等,因此练武的量相对就要比男子小些。练习 中要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加强肩带肌、腰背肌、腹肌和骨盆底肌

等的练习。

七、训练后消除疲劳的方法

在咏春拳运动训练后,首先要进行主动放松。一般可以通过 缓慢地伸展、转拧肢体、摇摆、抖动肢体等方法,主动使肌肉得 到放松。或者采用长呼气和和吸气的方法,来消除训练负荷造成 的急促呼吸,主动使呼吸恢复正常。

进行被动放松时,可以采取由同伴帮助,进行按、捏、揉、 搓的手法,对运动负荷较大的部位进行放松。

此外,练习要注意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睡眠充中,营养 跟得上。

八、预防练习时受伤

咏春拳训练的损伤,一般多发生在臀、大腿、膝、腰骶、 踝、小腿、脚等部位。

常见的损伤,可分为肌肉拉伤、关节和韧带扭伤及劳损性损 伤三种类型。

肌肉拉伤。多是因练习者在做压腿、踢腿和劈叉等动作时操之过急,用力过猛而拉伤大腿后群肌和内收肌群等,还有部分练 习者在做腰部动作时,出现的拉伤口腰肌等。

关节和韧带拉伤。多是因练习者做一些动作的方法不当而造 成,例如场地不合要求、技术动作错误等。常见的有膝关节扭 伤、踝关节扭伤、跟腱扭伤等。

劳损性损伤。受伤部位多发生在膝关节或腰部,是因练习者 长期只注意某一动作过量练习,动作又不符合要领,使局部肌肉 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或受伤后未能及时治愈而造成的。

为了预防出现损伤,练武时应当做准备活动或做些专项的柔 韧性练习,特别是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具体练习咏春拳时姿势动 作要正确,一式一招都必须严守动作要领。因此很多训练损伤, 除了意外损伤,多是因姿势动作的错误而引起的。训练后进行 放松。

浏览2,1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