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诱反击法,是在搏击者引诱对手攻击时给予反击的方 法。此种反击方法是智慧的技战术,它有助于搏击者项知对手 要攻击哪个部位,将会采取何种攻击方式(来自对对手习惯攻 击方式的监察),这样搏击者就极易反击对手所以,引诱反击 法旨在主动调动对手,然后利用对手攻击的破绽而予以反击。 实际上,引诱反击法包括所有的反击打法在内。采用任何反击

打法,均可先运用引诱法来诱骗对手先攻。

诱骗有[种基本的方式:

“露白”诱脂:这在对抗中相当容易做到,就是搏击者 故意暴露-个身体空当,诱使对手采取待定的技术(即习惯方 式)来攻击0搏击者立即补漏或移开位置,然后看清对手攻击 时的空当,顺势反击。例如,搏击者有意鲜出头部空当,诱对手 以直拳攻击.搏击者就可采取截击或躲闪反击等各种适宜的 打法进行反击.当然在向对手空当进行反击时,搏击者必须保 持好自己并随时对对手的攻击进行有效的防御。要做到这些’ 搏击者需要有良好的洞察力和反击意识。有时,搏击者亦可IS 出特定风格的姿势来诱骗对手攻击,因为任何姿势都有漏洞, 这些漏洞对对手自然具有相应的诱惑性。如能很好利用这一 点,并洞悉对手可能的攻击,则对搏击者的反击成功大有益 处•

逼迪诱骑:即在对手攻击范围内利用经过精确计算的 步法忽进忽出,或利用变节奏的结巴式”的步法以及各种假 动作,逼迫轻易不攻的对手失去冷静地进攻。在逼迫对手时, 必须密切监察对手,并不可逼得太近,以免来不及应变。在进 入对手攻击范围时,博击者要作好对手一移动就退出的准备。 总之要采取一切适当手段,来触怒对手,逼迫其攻击.不过搏 击者必须同时要清楚对手的拿手攻击技术和习惯的站位.这 样,确实使对手一旦动作,博击者就可料其攻击时机.以便 组织反击。

后引诱骗,在对抗中碰到、遇到虚招和其它攻击性动 作时习惯后退的对手,或者对付一位难以攻近的对手时,就可 以采取进退,特别是后退的办法,实实在在地引诱对手上前, 或一直在对手有效攻击范围外近远地站着与其对峙,直到对 手沉不住气,主动地全力越过单位距离向前攻击时,搏击者就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闪开反击或直接反击。这就要求搏击者要 具备灵活的身步法,天衣无缝的防御手段,敏锐的洞察力以及 熟练的反击技能。

概括来讲,引诱对手具有方向上的规律,即向前移动一- 逼迫对手;保持原位——露白诱敌;后移一一引动对手向前。 对抗中,搏击者可根据不同的对手特点,将上述方法进行变化 和交替使用,以便得出最合适的对付对手的办法。这样,在戏 手中计的瞬间,利用反击使其就范。必须强调的是:不论利用 主动攻击或防御反击打法,搏击者都必须全力以赴,以保证正 常甚至超水平的发挥。而相应的特长和绝招技术,更是搏击者 应付不利局面的不可或缺的后盾。

甲主动大跨步前移逼迫乙,乙向前后手直拳攻击/甲立 即前脚后退转趾脚同时上撩踢反击乙下段。(图900,901, 902)

图片26

甲前手下移露出上段空当,乙进孝前手直拳攻击,甲原 地截击乙下段’(图903、904、905)

甲保持原距离对峙或采用后退方法引乙猛进步攻击, 甲后脚前垫侧踹乙中段截击。(图906,907,908

图片27图片28 图片29

 

)二次反击(攻击法)

前面分绍的主动攻击或防御反击方法都是从单一的战术 打法角度来阐述的,其实,高水平的自由搏击是双方交替使用 防御反击的不断变换的过程,亦即搏击者在对抗中,绝非只是 单一地进行攻击或防御反击,而是要在反击(攻击)之同时随 时应付对手的防御反击,然后再进行二次的防御反击,如此转 换交替,方构成了搏击对抗的整个过程。因此,在攻击(反击)

对手以后,对于对手的防御反击动作所做的再次防御反击方 法.就是所谓二次反击(攻击)法。

1.攻击f对手防御反击f防御反击模式

甲主动以前手直拳攻击乙上段,乙侧身配合后手拍挡防 御/不停,乙前脚割踢甲中下段反击,甲提膝阻挡防御/甲落步 前手翻背拳佯攻上段,后手重拳反击乙中段。(图909,910, 911,912)图片30 图片31

防御反击一对手防御反击一防御反击模式

乙中段横扫踢攻击甲,甲后手肘臂阻挡防守/甲前手直拳 反击乙上段。乙后仰闪配合拍击防御/乙前手直拳反击甲上 段,甲侧身后手拍挡防御/甲后脚横扫踢反击乙中段如(图 913、914、915、916)图片32 图片33

专门防御反击要诀

自由搏击拥有威力巨大的攻击武器和自由无限的攻击范 围,因此,相应的自由搏击防御技法,亦全面紧密.滴水不漏。 这里,我们从能有效应付自由搏击主要攻击技术的专项防御 技法角度简介对拳、对肘、对脚、对膝、对摔的主要防御技法和 有效的反击手段及其要诀。

(―)对拳法的全面防御和反击

对拳法的防御,自由搏击•可采用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有金 面阻挡«拍)持臂^皂承迎婴攻以及它们地缝g槌用技 芝。而破星反畚方法亦有彩,基本的可以分为外围截羸 内 腐反击•对付重拳手,最好的方法麝楚适当里号,在外围高」 举双拳臂,耸肩收颌,运用灵活步法不停地移动,细时运用拳 击、脚踢和脚蹬截击或反击,这其中以直料法甚吏整迎I 手攻击.的侧弹踢或横迥整段圭:以谿莓ii荏云优 富,以长制敌。在内围的破拳法则通用肘击和藤撞。用肘破拳! 的最基本方昨是逼肘截击法。以膝破拳反击,要以双臂插护前 迎并防御,同站伺机发膝冲撞对手胸腹、腰肋等部。

(二)对脚法的全面防御和反击

脚法作为自由搏击主要制敌武器,搏击者对脚法的训练 和实际运用都十分钻研和重视。这样脚法不仅应用很广,且有 很大的威胁性,因此,对脚法的防御反击亦成为搏击者必须研 究的问题。特别是对直线的蹬踹以及侧击型的横扫踢,更是苦

心钻研防范的对象。一般,对于脚法较好的对手,搏击者必须 四甄史wt盘螂御。对脚法的防御反击往往是在运用格挡、 画挡理截、躲闪、抄抱等防御动作后施以脚和膝的区击忐用 0瓯诵智依籁于臂、肘或膝部亩坚埋甄位,以抵挡消卸对手 甬攻击亓而1睡祢痴必有力,防御横石踢时运用双臂同时 格挡较为理想,即一臂屈肘挡格对手动腿,另一臂配合按压对 手脚胫消劲,而在嬖触驱壁16以反击,就可起到一连消 带打效果。对付蹬踹,除用垂;•垫璧使其改向外,还颉移 枣塾塑让幽Bb裾以脚蠲击=闪反击破脚攻.则是利甬 奇i或低闪使.对手来腿落空,随即乘虚而入以脚反击对手头 部或支撑脚。以用阻截防御反击,是较常见的破脚方法,-般 采用提膝或屈肘相迎,以肘膝力点顶撞对手膝关节、大腿内侧 或脚胫部,使对手疼痛难忍,战斗力大失。不过,切记不可以胫 骨相碰,以免两败俱伤夕运用费抱来腿的防御反击破脚攻,是 自由搏击中特有的破解商攻法门,成功运用,攻效非凡。要领 是在对手出脚重但回收慢时,闪身夹抱施摔或踢打。

(三)对膝法的全面防御和反击

膝撞在自由搏击攻击武器中攻击力最大,以拳臂去防御 将无济于事,因此,对付膝法应采用外围截击战术,保持一定 的距离,运用步法或以手推膝,在外围以脚法和拳法交替击 打,控制范围,不让对手靠近,必获主动。若对手强攻,可以踹 腿扼制,亦可以向两侧变角度闪开避其锋芒.如XT手已然逼 近,以手臂抱颈或施膝击时,可发摆肘、砸肘砍其下须和额角, 或以挑肘、短拳攻击其腹肋、下颁等反击。另外,以膝破膝亦为 高效方法,如穿膝破冲膝等。对膝法的全面防御反击从技术上

分,有破坏远距离飞膝和破解近距冲膝两大类。对付前者可采 用拳掌的阻挡、击打和脚的横扫、蹬踹,对付后者则可采取横. 扫踢和膝撞

(四) 对肘法的全面防御和反击

由于肘攻击部位较高(常以头面部上段目标为主)且力量 又大,因此,用拳或身体去接触都是危险的同时因肘法距短 速快,有时躲闪都来不及,所以对于肘攻的防御最常用的是以 前臂阻挡和以前臂中途封截法来防御,要求动作不宜过大,快 速准确护住攻击目标即可.同时肌肉紧张,裹肩固肘,就可稳 固防御。采用躲闪破肘,有低闪和撤步两种,而尤以撤步躲闪 为上佳方法,因距离一开,肘击便无用武之地,躲闪后可以立 即运用脚或拳反击。对抗中,对手逼入内围发肘时,以肘破肘 较为常见,而最有效的是以膝法冲撞其中盘(如腰腹部)破之. 因对手挥肘时,其中盘必然空虚,当然同时还必须注意配合双 皆格挡或挟制其肘。一般情况下搏击者则应采用移步调距,在 外围保持严密防御同时,以远踢、拳击对手上、中、下盘,特别 是多用低侧踹来阻止对手近身为最佳防肘战术策略。切记;以 短制长、以长胜短是其中不变的要诀。

(五) 对捧法的全面防御和反击

运用摔法必须近身才可施摔,因此,当已知对手善捧时, 可以在外围以远程攻击武器来控制距离,不与对手接近。若对 手抢入内围欲施摔法时,搏击者就可采用近程肘膝和勾拳等 拳法,无情地攻击对手上、下目标,使之顾此失彼,无法完成动 作反遭重击。例如,对手俯身前冲进行抱摔时,搏击者可以直 •356 接提膝前撞其头,一击制胜。但是如果已被对手E手形成摔的 态势时,搏击者应迅速应变,降低重心身体下压,紧贴对乒双 迅速挟压缠抱其上体或脖颈或肩膀,限制其动作,破坏其发 力。有时可配合相应的顺势的滑躲和逃腿动作,避开对手-手或 脚的抹扫和勾挑,使其捧法失败,然后再以凌厉的肘、膝或拳 法反击。(图917)为搏击者双手挟压对F两肩,支撑卿跳起防 开对手接腿后绊摔的技术例。(图918)为对手接腿后,搏击者 被接腿速屈顶其上体,同时双手抱其颈卜压,使对手不易完成 动作。(图919)为上体前倾下压,双手抱住乙腰双腿用力后挣 伸破抱单腿枕摔技术例。另外,倘若攻击腿被对手抄抱时,搏 右者亦可采取三种方法解危反击:一是腿被挟持后,立即以被 抱腿的同侧拳、肘反击;二是被挟持腿用力屈膝伸腿蹬伸,使 对手无法接近,反复数次可以迫使对手松手或自行解脱;三是 破抱腿向下压撑,重心置于被抱腿,同时上体前扑,双手抱对 手颈部。另一腿屈膝冲顶对手上段,以守为攻,迫使对手松手 护头而解圈。

图片34

本式系顺势缠颈锁喉法,动作简练,缠颈牢固,制敌效应强烈,易于得势上 手,凡对方顺步出手击来,皆可如法克制。然而凡是缠颈动作,势法皆凶狠,容易损

伤咽喉,使用此法应掌握力度,视情而用。

本式法是从远距离进身,见招时的封肘动作,手法和劲力都要掌握准确,对 方右手前伸,必须闪身截肘,只有闪身才能逼进;拿肘的手法,一定是手心朝上,虎 口朝前,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可扣在对方右肘关节两面的“曲池”、“少海”两穴上。扣 住了穴位,是突破防线,进身使法。拿肘后,只可稍向外推,以控肘为主,进身时还 得将对方右肘既封又带,左手封肘与右手进身,两动应紧密相连,不可间歇,这些动 势变化,都需要左手善于运劲掌握。如未封住对方右肘,切不可莽撞进身,免遭对 方以肘击肋。

进身动作,手和脚要同时前进,若上下不一致,很难得势;右手前伸,右肘不 可外扬,当右手伸过对方右颈侧,就要使右手内旋朝对方左颈侧缠绕,这是连续动 作,不能间歇。

右手的缠颈动作,肩肘腕关节都要放松,动作要快速、灵活、连续,缠住前颈 后,应使右小臂桡骨朝上,锁住乙方前颈,右手能抓住对方右臂,锁颈势更牢,若不 能抓住,就使右手握拳,左手抱住右拳,仍然得劲。

(二)死手封喉

(后缠颈法)

动作分解:

1•乙方,位处西侧,面西背东而立;甲方,位处东侧向西,面对乙方背后,右脚 上前,右侧身抵住乙方后腰背,与此同时,右手从乙方右颈侧前伸,屈肘挽臂,用右 臂之肘弯缠住乙的前颈;用左手抵住乙后腰,预防转身回击,目视乙后脑。参考图 6-5-51。

2•甲方,接上动,左手屈肘上举,横挡在乙方脑后,小指侧朝上,拇指朝下,手 心朝則;用左手掌向則,按住乙方后脑勺,目视左手。参考图6-5-52。图片1

甲方,紧接上动,左手按住乙后脑不变,左肘微向下落,吐肩前送,按腕之手 腕背屈使小臂向前绷撑,与此同时,将缠在乙方左颈侧的右手背屈腕,使掌指朝上, 搭在左小臂向里的桡骨背上,从而形成对乙方头颈的前后夹击捆锁之势;以右手搭 在左臂作为支点,右肘后收,以箍其前颈,左手前按以压其后脑,两手前后交错用 力,重勒其颈喉,目前视右手。参考图6-5-53。

甲方,承上式,当捆锁乙方颈喉之后,为不伤害其身,又得将 其擒伏,随即将左手放下,按住其左背,同时使左脚尖外摆,左腿屈膝 半蹲,身躯随势左转,并使重心向左倾斜,右手仍反箍住乙前颈向后 掳带,使其身躯后仰;接着,将右脚提起,用脚底朝后蹬向乙左腿后膝 弯,此既可将乙方反跌于地,目向后斜视乙方。参考图6-5-54。

要领说明:

本式系身后缠颈,双手捆脖锁喉法,是颈部拿法中最凶狠的一种方法,非特 殊情况,一般不宜使用,本式手法复杂,操练时注意掌握要领,控制力度,避免造成 损伤。

右手的缠颈动作,要求右臂肩肘腕关节尽量伸展,使手尽量缠向乙方左颈 后,利于随后同左手的搭结形成捆锁式;本式法注意自身胸腹不宜与对方背部正 对,免遭对方用屈身背摔倒,应以右脚插进乙方后裆,使身躯右侧紧贴乙方背部,左 脚后立稳定重心。

左手横按对方后脑,要使五指分开按在对方的后脑勺上,而不是按在后颈 脖上,按后脑得劲,按后颈则无力。

本式的关键手法在于使缠颈之右手能顺当地搭在按脑的左手小臂上,搭结 合势,缠脖得劲,否则势法松弛,对方易变。然而,人们的胳膊偏长偏短,长者易得 手,短者难搭结。此动须知,除上已说明右手应尽量向左延展外,左手的按脑动作, 可以稍向左移,但仍然要按住对方后脑偏左部位,应使左小臂尽可能前就,只要右 手四指头搭住左臂,势法顿显威力甲方紧接上动,右脚绕过左脚朝前上步,进至乙方左脚后,克住其左腿,身 躯随之进逼乙方左后侧;与此同时,左手抓住乙左腕继续朝后牵带,右手拿住杆头 朝前向下推压,使杆身压住乙方左肩后位关节,并相应地使杆把由下向后,挑打乙 的前裆,目俯视乙方左肩。参考图6-5-61。锁颈势法一经得手,要立即松手,缠颈时间绝对不可多停,避免造成事故, 不论对方是否就范,还有最后一招,即使用左转身右反背招法将其跌倒。对方颈被 重锁,神情昏然,再用反背后跌,对方难以反被为主。

脑后摘盔

(反缠颈法)

动作分解:

乙方,位处西侧向西,并腿直立,双手持长杆横端胸前,目视远方,成守卫 式;甲方,位处东侧向西,面对乙方背后,以身躯右侧朝前接近乙方,右脚在前,屈腿 藏身,右手屈肘贴身向上,掌外旋举于右肩头,左手附于右肘里侧,成摸哨式,目向

右注视乙方。参考图6-5-55。

甲方,接上式,趁乙方尚未察觉,速将右手从右肩向后,朝乙方左颈侧前伸, 并使手腕内旋,屈肘反绕,用右手反缠住乙方的前颈;同时,身躯随势伸腰左转,左 脚后移,使肩背向后贴住乙的后肩背。参考图6-5-56。

甲方,紧接上动,速将左手从左肩上方朝后屈肘反伸,拇指朝下,与右手相

配合,用左手反抱住乙方前颈,接着屈腿勾腰,反背住乙方身躯,目向右后斜视,警

乙方,当前颈被甲方从身后用双手反抱,身将被背起之际,迅即使右脚前 移,身躯拧腰左转,右手握杆把上举,左手握杆身头向左转向身后,朝着甲方右腿肚 戳击,以迫使甲方松手下顾,头部就势朝左转动,使被反抱之前颈稍松。参考

5•甲方,承上式,当乙方转身以杆戳腿,速将右脚前移避让,摆步着地,并将反 缠乙方头颈的双手松开,由上向下,格拦戳腿之长杆,先使上体绞步右转,右手外旋 沿杆下滑,反手抓住杆头前段,虎口朝下,左手落下经身前朝右,手心向下,抓住乙 方持杆之左手腕部,虎口朝前,目视左手。参考图

甲方,接上动,左脚沿右脚绕步环转一周,摆步落于乙方左脚外侧后,身躯 随势右转;在绕步转身的同时,左手抓住乙持杆之左手腕外推,右手抓住杆头下压, 迫使乙方脱开持杆之左手;当杆手分离,仍以左手抓住乙左腕牵带在下,右手抓住 杆头顺着乙的左臂下面朝上推起,使杆身瞥住乙的左肩腋,并借助杠杆作用,相应 地使杆把连同乙方握把之右手下垂于其前裆。目向左注视乙方。参考图6-5-60。

本式系擒拿组合动作,包含两组招式,前面是“脑后摘盔”反缠颈法,这是一 种少见的颈部拿法。要领说明:


  1. 使用“脑后摘盔”式反缠对方前颈,需要肩肘腕掌指诸关节非常灵活,右手 反缠颈一动,要手领腰动,腰催手转,伸展回旋,反手得势,全身都不可僵硬。身手 不灵,难用此法。

  2. 右手反缠颈的手型,应是小指在上,拇指在下,手背朝外,以右手小臂缠住 乙的前颈,右手掌反扣住乙方的右腮帮,方能得势得劲,手法位置不当,既不得势, 又易滑脱;左手的反缠动作,既可反抓住乙方下巴骨,又可反手从脑后抓住对方头 发,也可反扣住对方鼻孔。一经得手,就要蹲身弓腰,使自身重心下沉,将对方头部 扳仰,即可将对方背走,此即反缠颈法之用意。

  3. 乙方当头颈刚被反缠,身躯尚未被背起之际,运用所持长杆左转腰以杆戳 腿,十分顺势得法。而且腰身一转动,被反缠之头颈,也可因左转而稍得松动,势法 就可能变活。

  4. 甲方是在连续变势条件下,转身夺杆,而不是拼力抢夺。本式“夺杆法”首 先腰夺杆取手,要靠技艺制胜,故必须用右手顺杆下滑,这既可拦住杆身,又可就势接 住杆头,其作用是便于随后得夺杆动作顺手,以左手取乙方持杆之左手腕,虎口要朝 前,同样是便于下步动作顺手,接杆取手得手法若不当,随后得变化将非常别扭。

  5. 脱杆法看来简单,右手压杆左手推乙左腕即可脱开,其实并不尽然,倘若对 方握力强,握杆之左手僵持不松,该怎么脱?可改用“拿指法”取之。那就不是以左 手抓对方左腕,而是用左手顺杆拿取乙方握杆之左手拇指,即以左手掌向下顺杆抓 住其拇指前节,连握带扭挫前推,对方握杆之左手必然当即松脱,随即抓住其栂指 连手掌,乘势见招,照样使法。当对方左手与杆脱开后,一定是左臂在上,杆子在 下,方为得法。反之则失势失法。

  6. 利用对方所持之长杆,反蹩对方左肩关节并撬裆,这是制胜对方的关键招 法。在推杆向上时,必须注意到使杆把压向其前裆,由于对方所持杆棍或长或短, 此动一定要掌握准确,只要使长杆上抵肩腋,下垂裆间,即已得势,上可蹩压其肩, 下可挑打其裆,这就是本式法利用杠杆原理所产生的反制作用。


8•从接杆取手到压肩挑裆,运杆手法是一个螺旋的立圆圈;步法变化又两个 大绕步动作,这些动作都要注意腰的拧转和身法的运用,要注意动作的协调连贯, 力求轻巧地制服对手。

四、巧夺匕首法

匕首是一种锋利的短小兵器,一尖双刃,长不及尺,可随身携带,使用时一手持

柄,可直握,使锋刃朝前;可垂握,使锋刃朝下。垂握手内旋变横握,可使锋刃朝外; 也还有另外的握刺方法。战士携带匕首,可以卫民护身;而作恶行凶者持有匕首, 将给人们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为了提供防身自卫的技能知识,本节特介绍几种 巧夺匕首的擒拿招式。

使用擒拿法夺取匕首之类的凶器,有着非常独到的克敌效果。这里所谓“夺”, 并非拼力抢夺,而是以巧妙的擒拿招式,先克敌而后轻取凶器。对方持匕首行凶, 必须出手亮势,擒拿法以其后发制人的技巧,乘势取手,施以妙招,就势擒敌并夺取 匕首,或利用其所持凶器反制其身。本节特选巧夺匕首法三式,这三种势法,还可 用于夺取其他短小凶器。

(一)抓腕夬肘前夺法

动作分解:

  1. 乙方,位处东侧向西,面对甲方,右脚上前;同时,右手垂握匕首,使锋刃向 下,虎口向上抬臂高举,用匕首尖朝甲方面部插刺。左手置于腹前,目视甲面部;甲 方,当乙方举匕首对面部刺来,速将头部后闪避让其锋芒,右脚后退半步,目注视乙 方刺面之匕首,准备还招。参考图6-5-62。

  2. 甲方,接上动,在头部刚闪的同时,迅速使左手变掌上迎,掌心向外,虎口朝 上,用左手从乙方右腕外侧由下向上,乘势抓住持匕首之右手的背腕部位,掌心贴 住其腕背,虎口对这小指侧尺腕关节,目注视乙方所持之匕首。参考图6-5-63。

  3. 甲方,紧接上动,左手抓住乙右腕继续向内拧扭,并朝上端提;同时使左肩 下沉,运用身体重力压制乙的右臂肘;左腿在下跪压其右小腿,从而迫使乙方身躯 继续下伏,并使其所持之匕首尖反转过来,对着乙方自己的面部,形成强烈的反制 之势;接着,再用右手掌曲肘向上,抓住乙方被反扭着的右手虎口及其所持之匕首


甲方,紧接上动,左脚向前,进至乙方右脚跟后,扣步关腿,身躯随势右转进 逼;在上步转身的同时,左手抓住乙方持匕首之右手腕外旋下带,向内拧扭其右腕, 使其匕首锋刃随右腕被拧扭而翻转,失去势头;在抓腕旋扭的同时,使左肘拐臂就 势向下,夹住乙的右臂肘关节,以控制其右臂,使乙身躯开始下伏,目向左侧视乙 方。参考图6-5-64。

柄把,顺着匕首尖朝乙方面部折腕推按;此动既可使匕首反制乙 方面部,有时重挫乙的右腕关节,从而迫使乙方放开匕首,伏地就 擒。目俯视乙方。参考图6-5-65。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要领说明:

  1. “抓腕夹肘前夺匕首法”。使针对敌方高举匕首由上向下 当头刺面的一种夺取方法,实为腕部拿法中的“倒抓犁把”式。这 图6-S-6S 种夺法的特点,是以左手上迎,到抓住乙方右腕,运用扭腕动作,


将其右手及所持匕首控在身前;同时,使自身闪至对方右外侧,处于安全有利的位 置,运用控肘扭腕法重挫其右腕,从而擒敌取械。这种夺匕首的方法,凡遇手持短 小凶器行凶者,皆可如法克制。

但凡持械逞凶,其势必然险恶。夺取凶器,一定要沉着冷静,身手敏捷,迎敌进 取,切不可惊慌失措,畏缩退避,自乱章法,反助敌威。制伏行凶者,既要有熟练的 克敌技巧,更要有无畏的盖敌勇气,以正压邪,以技克敌,大义凛然,必将更有效地 发挥技艺之威力。

  1. 夺取凶器,先要控住对方持凶器之手,然而锋刃迫面,威胁身躯,如何得手, 接招的手法与时机至为关键。本式乙方用右手手持匕首刺甲面部,甲方以左手上 迎抓拿乙方右手腕,此动不可挺身硬抓,先要头部左闪避开匕首锋芒,闪身与出左 手上抓腕动作要同时进行;抓腕的时机,应在匕首逼近身躯的瞬间,趁其右手伸出 在前,迎险进招,乘势抓住其腕擒拿法之谓“近拿”理即在此。倘若对方举起匕首还 未刺来,就急忙出手等着抓,对方一变势,不但抓不着,而且必然吃亏;反之,对方匕 首已来,若出手缓慢,又将被刺。

  2. 为什么要用左手上抓而不用右手去抓,因为对方是右手握匕首锋刃向下直 逼面部,势法凶险,用左手上迎抓腕,头面身躯可随势左闪避开匕首锋芒,也避开了 对方左手的攻击,一经得手,即可就势扭挫其腕关节;若用右手上抓,及时抓住对方 右腕,对方还可屈腕使匕首锋刃回勾,势必被刺伤右小臂,且身躯将受到对方左手 的攻击。因此,右手上抓,既不得势,又不得法,充其量只能是以手伤为代价,拼力 互争而已。

  3. 本式法抓即是拿,并无多的变势,因此,抓腕的方位一定要准确,要是左手 掌拿住对方右手的背腕部位,虎口对准小指侧尺腕关节,这样才可增大扭腕幅度, 增强扭挫力。当左手抓住对方的右腕后,要立即使左手内旋以拧扭其腕;并同时上 步进身,用左肘拐臂夹住对方右肘臂。只有上克住其右肘,下克住其右脚.才能彻 底制服对手。

  4. 在使左手外旋拧扭对方持匕首之右腕时,要注意使身躯含胸右转,让开空 间,以免被匕首尖挂伤胸腹;当对方右腕一经扭转,其身躯自然被迫下伏,匕首尖必


然转而对着乙方自己的面部,至此,对方右腕被扭右手自松;接着,再用右手将其被 反扭着的右手虎口及匕首把朝乙的面部推压,其掌腕关节必然剧痛欲裂,哪能顾及 匕首,这时,既可轻取其匕首,又可就势一推,使匕首反刺其面部。这就是“倒抓犁” 夺匕首的妙用。

(二)蹩肘折臂外夺法

动作分解:

  1. 乙方,位处西侧向东,面对甲方,右脚成弓步上前;同时,右手直握匕首,使 锋刃朝前,用匕首尖对着甲方腹部直刺,左手翻掌架于头顶上方,目视甲方腹部;甲 方,当乙方持匕首对腹部刺来,左脚退开半步,含胸收腹以避其锋芒,目注视乙方持 匕首之右手,准备还招。参考图6-5-66。

  2. 甲方,接上动,右手变掌使掌心向下,虎口朝前,迅即用右手由上向下抓住 乙方持匕首之右手的背腕部位,接着转腕上提,使匕首锋刃偏开;左手紧随前伸,手 心向上,虎口朝前,用左手指头指头对扣,拿住乙方右肘关节,以控制其右臂,并使 身躯逼进,右脚随势前移,目视左手。参考图6-5-67。


3•甲方,紧接上动,右手拿住乙右腕不变,左脚上步进至乙方右脚旁;同时,左 手顺着乙的右肘弯朝里插进,用小臂压住乙的右肘,准备使法。目视左手。参考图 6-5-68。

4甲方,上动不停,左手压住乙右肘不松,右脚从乙方右腿外侧插至其身后, 蹩住其右腿;在上步蹩腿的同时,左手仍压住其右肘,右手抓住乙右腕朝前、朝下向 乙方右肩头后位反折,使匕首倒向其身后;同时,用左手掌指搭在自己的右手小臂 上,从而形成对乙方右臂肘的反锁捆瞥之势,再将上体微左转,迫使乙方身躯朝后 反跌,目视乙方面部。至此,乙方已全无反抗能力,所持之匕首已松脱,顺手即下。 参考图6-5-69。

图片7

 

浏览82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