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说明:

“蹩肘折臂外夺匕首法”,是针对乙方直握匕首冲刺腹部的一种夺取方法, 实为肘部拿法中的“顺水推舟”式。这种夺法的特点,是以右手下采,直取乙方持匕 首之右手腕,并以左手瞥住其右肘,用右手反折其右臂,使身躯从正面进逼,从而将用右手在腹前抓拿分年个持匕首之右手腕,应在匕首刺来的瞬间,迅即含 胸收腹,乘势下抓,不难得手。抓腕后要迅速外牵,使匕首锋刃偏开;同时,用左手其右手及所持匕首反折在右侧外,配合蹩腿动作,上拿下跌,迫其失重,然后即可顺 势轻取匕首,又可将其擒获,这种夺匕首的方法,还可用于夺取各种短小凶器。

控肘,利于进身使法。

进身的蹩肘折臂动作,是制伏对手的关键招法,此动需要两手的紧密配合, 动作较为复杂,当右手拿住乙右腕反折前推时,要用左手小臂压住其右肘弯;当右 手推近乙右肩头时,要使左手乘势搭在自己的右小臂上,即形成对乙方右臂肘锁腕 之势。乘此时机,右脚上步蹩腿,两手继续前推下压,即制伏对手。

捆腕折臂后的方向,应向其右肩外侧斜向推压;同时,身躯朝左拧腰微转, 就给对方右肘增加了强烈的扭挫力,对方因右手被扭反折,匕首握式早松,身不能 支,怎顾匕首,故可轻易取之。

(三)缠颈捆臂后夺法

动作分析:

乙方,位处西侧,面向东北,右脚横开,侧对甲方,右手横握匕首,使锋刃朝 外,手背朝上,以向右后回转身躯之势,将右臂向右横摆,用匕首平锋反刺甲方胸 膛,目视甲胸部;甲方匕首横刺迫胸,速将身躯左闪,含胸收腹,避其锋芒,目注视乙 方持匕首之右手,准备还招。参考图6-5-70。

2•甲方,接上式,在左闪身的同时,左脚朝乙方右侧前进,迅即使左手变仰掌 前伸,手心向上,虎口朝前,用左手指头相扣,拿住乙的右肘,并就势朝上托起,使匕 首向上偏开。目视左手。参考图6_5-71。

3•甲方,接上动,左手托住乙右肘不松,左腿独立,右腿由后向前提起,悬于乙 方身躯右侧,准备进身,目视乙方右肩。参考图6-5-72。

甲方,上动未停,右脚朝乙方右腿后插进,瞥住其右腿,与此同时,右手由后 朝前,从乙方右臂下向其左颈侧后环抱,用右臂将乙方的右肩腋及前颈全部缠紧, 头部向右靠挤,封住其右肘,以左手封其右肩,从而使乙右手及所持之匕首被控在 头部上方,不能屈肘而失去作用。目视乙方面部。参考图6-5-73。

图片8

甲方,接上动,右手抱住其肩颈不松,使左手顺乙举起之右臂上伸,手心向 上,虎口朝后,用左手反抓住乙方持匕首之右手腕部。参考图6-5-74。

甲方,紧接上动,左手抓着乙右腕由上向下反扳至左颈侧后,使其右臂反捆 于颈部,并使所持之匕首,倒向其头部后方,目俯视乙面部。参考图6-5-75。

甲方,接上动,势法至此,已将乙方右臂及头颈捆锁,接着再将右腿提起,用 右脚向后踩在乙的后退膝弯处,迫使乙方跪腿,仰身后跌,从而轻取匕首,就地擒

伏。参考图6-5-76。

图片9

要领说明:

“缠颈捆臂后夺匕首法”,是针对地方横握匕首反手刺胸的一种夺取方法。 本式动作复杂,势法巧妙,制敌效应强烈,是一种奇特的擒拿招法。运用这种拿法 夺取横刺之匕首,先以左手截住对方右肘,以阻住横刺之匕首,疾速进身,缠颈蹩 腿,捆臂夺械,制伏敌手。这种方法,可用于夺取一切短小凶器。

当对方用匕首反手横刺,还击的第一招不拿腕而截肘,其理在于,制其“中 节”,控制全臂。对方横握匕首摆臂横刺,目标虽是刺胸,但横扫弧面较宽,拿腕不 顺势法,而闪身截肘,可避开锋芒,且克肘即是控腕,利于进身使法。

截肘不是硬接对方摆动之肘,以实力论,肘比手粗大壮实,手肘相撞,肘必 胜手,用手截肘,全在于化劲变劲。甲方以左手截拿乙方横摆之右肘,始动不宜硬 抓,只需以虎口掐住对方肘关节及肢骨凹头,顺其劲力趁势加以引化,使其劲消减, 即可控制其肘。引化动作,是在接肘时,顺其外摆前伸之劲力,向后向下牵带,使其 失去势头,接着,向右向上弧形托起,从而使其右肱部敞开,便可乘势攻人。接肘引 化时,对方匕首仍在前冲,自身含胸转体至关重要。

进身缠颈蹩腿动作,是制伏敌手的关键招法,一定要在对方右肘刚被抬起, 尚来不及变势的刹那间,迅即使右手右脚同时切进,上面抱住肩和颈,下面瞥住腿 和身,方为得势。

缠颈蹩腿之后,对方身与脚已全被封住,肩肘关节被控,故欲动不能,只需 左手上伸,便可轻易地抓住对方高悬之右腕。左手上伸抓腕一动,最重要的是右手

五、巧夺单刀法跌伏。缠颈和头部封肘之势一点不能松动,待抓住对方右腕向下扳压,反捆于颈后,势即 得手。至此,对方已完全失去反抗能力,虽有凶器,反成包袱,随手可取下,任意可

单刀俗称柳叶刀,是一种武术运动器械。属于短兵器一类,刀身连柄,长约三 尺,有刃有背,片身较窄,刀尖并不太尖,刃口二尺开外,耍弄时一手持柄,也有两手 持柄者。刀刃、刀尖、刀背皆可使用。单刀的用法,就持刀对徒手而言,不外乎劈、 刺、撩、抹、斩、磕等动作。单刀是一种比较凶猛的兵器,有“刀如猛虎”之称,挥起来 可威胁“一大片”。徒手夺刀,擒拿法具有巧妙的招数,出刀必须伸手,见手即可用 刀,熟练地掌握技法是非常关键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勇气和谋略,尤其是对歹徒行 凶,不可胆怯,不可逃避。从技击角度论,越是逃避,越是被动,也不可莽撞,要善于 闪避锋刃,勇敢钻进,一逼进对方身躯,刀将失去作用。本节特选巧夺单刀法二式。

(一)搓腕燈膝夺刀法

动作分解:

乙方,位处西侧向东,面对甲方,右脚上前,右手持单刀高举,用刀刃朝甲方 头部劈下,目视刀刃;甲方,当乙方举刀刚下,速将头部右闪,右脚朝前上步,准备接 招。目视乙方持刀之右手。参考图6-5-77。

甲方,接上式,在右闪上步的同时,速以左手屈肘向上,伸在乙方右腕之上, 屈腕使虎口朝下,拿住乙方持刀之右手的虎口,使左手虎口对着单刀上护手盘,四 指头扣住其拇指侧掌心,用左手拇指扣住其右掌背;紧接着,使左手内旋,将乙方的 右腕外扭,使其刀刃偏转,目仍视乙方持刀之右手。参考图6-5-78。

甲方,上动不停,右手迅即跟上,手心向上,抓住乙方右手卷曲的掌指及刀 柄,紧接着用双手将乙方持刀之右手向其外侧搓转下压,使其所持单刀扭向其右侧 身后,与此同时,左脚跟进半步,右腿提起,准备使法。目视乙方。参考图6-5-79。

4•甲方,紧接上动,身躯拧腰左转,并随转身之势,用双手将乙方持刀之右手 连同所持单刀,继续朝其身后扭转牵带,使其身躯后仰,失去重心;同时,用右脚朝

乙的右腿后膝弯处反蹬,从而将乙方反跌倒地,乙方所持之单 刀随即离手。参考图6-5-80。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要领说明:

“搓腕蹬膝夺刀法”,实为腕部拿法中“搓背反掌”式,本 式法是在对方当头劈刀的险势下,迎刃闪进,用双手拿住乙方 持刀之右手,向外搓扭其掌腕.从而使对方后仰失重,再加蹬 膝反跌,夺刀擒敌,实为势险法捷。此法可用于夺取多种短兵器。

2.本式夺刀法,关键在于闪身进逼,接获对方持刀之右手,此动要在对方举刀 下劈时,迅速闪身接手要同时动作,接手动作要用两手同时进行,左手拿住对方右 手的拇指一侧,右手拿住对方右手的小指一侧,紧接着使两手同时将其右手向外搓 扭,即可将乙方右手及所持之刀当即扭转于身后,从而挫伤持刀之手腕。

反蹬膝动作,是跌倒对手的重要一招,此动作要同搓腕反牵动作同时进行, 上面搓扭其持刀之手腕,下面反蹬其膝弯,不难轻取单刀擒伏对手。

(二)折腕切颈夺刀法

动作分解:

1.乙方,位处东侧向西,面对甲方,右脚上前成弓步,右手持单刀,朝甲方腹部 直刺,目视刀尖;甲方,当乙方刀尖近身,迅即收腹左闪,左脚从乙方右侧大上一步, 使身躯避开刀尖进逼,在上步的同时,速用左手向下,虎口朝里,拿住乙方持刀之右 手虎口的一侧,使左手虎口对着护手盘,并将其单刀控在身前,目视左手。参考图 6-5-81。

2.甲方,紧接上动,左手拿住乙右手卷腕反折,使其刀刃回转;同时,右手虎口 朝前,就势拿住乙的右手掌及刀把,使虎口贴住其单刀的外侧护手盘,以控制其右 手腕,并使刀刃转向乙方自身,便于使法,目视乙方。参考图6-5-82。

3•甲方,上动不停,右腿提起,使右脚切人乙方右腿后,蹩住其右腿;在上步 的同时,双手将乙方持刀之右手继续卷腕反折,使刀刃朝向乙方前颈左侧横切, 以折挫其右腕,反胁其颈喉,迫使乙方松手放刀,引颈就擒。目俯视乙面。参考 图 6-5-83。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

八卦掌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拳术

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家拳的突出特点是 动静结合。八卦掌第四个特点是在运动时,肩、 腰、跨、膝、脚是动的,不停地走转;前手伸后 手送,肩、肘、腕随掌而动,上体不动,而在运 掌变招换势时则是动的。在与对手作战时,要根 据对方的来势,既可以正取斜,又可以斜取正, 没有固定的招势,而是设法引对方人空,从而取 得胜利。无论何招何势,动作的同时内心却始终 心静似水,神清气爽。这是外动而内静。由于心 静而使视觉灵活,行动敏捷,无论怎样的激烈战 斗,自己绝不会头晕眼花,而能稳如泰山。从健 身意义方面讲,由于心静气和,全身松弛,动静 结合,气血调和,使血液循环能通行四肢而无滞 阻,锻炼者专心一致,心情爽畅,一般爱好者均 愿持之以恒地锻炼,从而使练习者的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骨骼系 统、肌肉系统等各方面都得到补益,增进健康。 八卦掌拳谱上说:“动为静之机,静为动之 伏。”其原理即基于此。

八卦掌是内家拳之一,它的创造是根据太极 1八卦变易之理而发明的。因此,它必须要讲阴阳 虚实,五行生克,刚柔相济,矛盾对立与统一。

刚柔的变换从神气上说是通过蓄和发来表现 的。蓄劲时则显得柔和,发劲和使力显得刚硬。

一切招势在转换过程中都要求转换灵活,用柔 ;劲。但在发招时的落点力要刚劲。刚柔不济,则 ;不足以击倒敌人。若不讲刚柔相济,一味纯用刚 丨劲则气铺全身,对转动不利,力到达落点时便不 梁能表现出坚刚。若纯用柔劲刚气散不聚,没有归 派者,到达落点时也不能表现出坚刚。应用刚时而  用柔,则气应聚而不能聚,应用柔时而用刚,刚 ^:气应散而不散,都是不懂得刚柔相济的妙用。只 1有善于用柔的人,到达落点时用刚,如蜻蜓点 水,一沾即起,这是表现“刚”的正确现象。在 一切转换变招时运用柔劲,如车轮旋转滚走不 停,这是表现柔劲的正确形象。必须如此方能得 到刚柔相济的妙用。

此外,阴阳虚实、五行生克的道理与八卦图 动变的原理相合,已在第一章总论中详述,这里 从略。

八卦掌的八反

八卦掌的第五个特点是八反。八卦掌,也叫 八反掌。由于八卦掌的发明创造晚于其他拳术, 它采取了所有拳术的精华而弃其所短,又根据运 动规律和作战兵法而形成,因此,八卦掌有与众 不同的方法来战胜对方。下面是八反的特点:

第一反:是进步先进前步,退步先退后步。 第二反:是人则直步,出则弯步;跨则横 步,回则倒步。

第三反:是入则五花八门,而我则以静待动。

第四反:是人则拳打脚踢,我则穿掌掩肘。 第五反:是人则使指,我则使梢先使根。 第六反:是入则用拳变之掌,我则用直伸出掌。

第七反:是人则回拳身方能对后,我则动步 便按八方。

第八反:是人则挺身直进,我则掌到步随。 以上八反是根据长期锻炼和实践经验总结出 来的。董海川先生曾讲:“转掌之功夫,为学八

卦掌入门之基础。故锻炼必固其根本。任何人皆 直步以为进退,我刚弯步以为出人;人则握掌以 为攻守,我则直掌以为取避。此中道理有为研究 拳术技击不可不知道,故为反复说明之。”

大凡对敌之事,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 路即四方上下;八方即四正方四斜角),以一人 而顾盼多方,稍一疏神,就难以应付。即使能应 付得了,而对方的拳械出我不意,也不定来自何 方,若凭直步周旋,势必顾此失彼,夺走也来不

及了。转掌之步法为制人之上策,转掌之腰势为 自己之方便,转掌之前步作后步,前手作后手, 后步可变化前步,后手可穿作前手,此乃变异之 理也。主其左旋右转、右旋左转,前掩为后、后 穿为前,旋转千遭穿掩万变而终归一致,理有左 右而体则同,是又有不可更易之义存焉,推究其 中动静和方向的复原,各有真理,各有实用。

根据以上所说,转掌是八卦掌的独特形式, 也确有其独特的作用。如进步先进前步,退步先 退后步,这是进攻和退却快速的方法。这是战术 的需要:避开敌人正面,向敌人侧面进攻的方 法,也是使自己动转灵活,使敌难于应付的方 法。其他拳术使用时进退都有直步、跨步、倒

步。一般拳术森是拳打脚踢,窜奔跳跃,看来五 花八门,而我却始终守住以静待动的方针,也就 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一般拳术总是将手握成 拳不知用腰腿之整劲,是用局部的力,所以是使 用了根梢部;而八卦掌却使用的是直掌穿打腕 击,这点比较一般拳略胜一筹,因掌和拳相较, 掌较拳要长若干寸;在劲力使用上必须是由脚而 腿而腰而手,使用整体劲力击人,其威力就要大 得多。一般拳术与人对敌只能对付面前的对手, 要对付背后来的人则必须回转身体以后才能应 付;而八卦掌的锻炼者由于步法灵活多变,只要 稍一动步,便能应付任何方向来的对手。这是由 八卦掌的灵活善战,故能做到步到掌到,掌到步 随,但克敌制胜的关键还在于动静结合和灵活多 变的步法。总结以上五个特点,董海川先生明确 规定对敌作战时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人来我解,而后还击,叫做互进法。

第二种:人来我接,同时还击,叫做堵截 法。也就是破和攻同时并进。

第二种:人来我以法化之,叫做脱身化影法。

他的结论是:“三法之中一法胜过一法,只 有第三法最深奥,非功夫练到炉火纯青时才能用 好此法。”为了要达到这一技击法则的目的,八 卦掌创造者深知人务必击其中心,当敌方击来时 必须避开自己的中心,避他之法只在一转而已, 在拳法上谓之避其实而就其虚。根据这一原理而 发明了以走转为形式的八卦掌术。这种走转的形 式在战术上确实产生着变化无穷的妙用。因此, 八卦掌的走,并不是一走了之,而是通过“走” 来保护自己,来观察敌人的动静,通过“走”来 避开与敌人发生正面冲突而转到敌人的侧面或背 后而攻其之。通过“走”来缓冲敌人的锋芒,拖 住敌人,使敌人穷于应付,而我可以静待动,以逸 待劳,寻找对方的破绽而击之,从而取得胜利。因 此,八卦掌的理论是强调一个“走”字,所以有“百 练不如一走,走为百练之祖”的说法。

谨防三害

第一个要点是谨防三害:八卦是内家拳之 一,在锻炼八卦掌时必须顺乎生理的自然规律, 才能起到健壮身体和增进内劲的目的。所谓“三 害”,第一是“努气”;第二是“努力”,或称 “拙力”;第三是颠胸提腹(或叫挺胸收腹)。其 所以要防止这三种情况的道理在于:

一、 “努气”是有意提气或憋气。容易造成 胸满气拥而伤肺气。

二、 “努力”也容易鼓气憋气,并且使用之 力是手足局部之力,不是整劲,因此,它影响血 脉流通,使气血憋在局部地方。

三、 颠胸提腹容易使气滞留肺部而不能气沉 丹田。由于气道不舒不畅而不能周流全身。也由于

气上浮而使重心向上升,影响两脚不稳而无根。

三害是违反生理自然原则的,必须谨防。但 在锻炼时往往容易“努气”“努力”,那是出于 心急而不知放松的缘故,变成僵劲。关于腆胸提 腹,经过锻炼可以逐步改变,锻炼者在日常生活 中,行住坐卧时始终要保持虚领顶劲,沉肩垂 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跨,而且还养成一种逆呼吸的习惯,使气始终沉于丹田。这样在锻炼时便 容易做到心平气和,心神舒泰。既不努气,又不

梁努力,气守丹田,胸空腹实,平稳自然地走转,悠然

派;自得地运动。只有这种合乎自然规律的运动,才会增进身体健康,才能使练功者内劲逐渐增长卦:掌

技击与艺术相结合

第二个特点是技击与艺术相结合。拳术是武 术的基础,既是对抗斗争攻防的方式方法,又是 锻炼身体健身的好方法,因此,它既要有战斗技 术技巧,又要有舞蹈艺术的优美形象。八卦掌可 以说是两者兼而有之。八卦掌的动作要讲究轻灵 敏捷,圆转如意,上下相随,所使用的是整劲,

:以求实际运用拳法时能运用自如。同时它的很多

动作是采取各种动物的特性模仿之而组成,这些 动作较为复杂,在锻炼时必须表现出这些动物的 形象和特征,如“狮子滚球、白蛇吐信、鹞子钻 天、白猴献果、青龙翻身、狮子摇头、麒麟吐 珠、燕子抄水、大癖翻身、大鹏展翅、黑熊反 背”等等动作,而且这些动作都要在不断地走转 中表现出来。例如“行走如龙,换势似鹰,动转 若猴”,或者说“动如龙、坐如虎、动转如狮子 滚球”。在技击作用上还要求“走如风、站如 钉”。但要达到上面所说的并不是容易的,必须 通过刻苦的长期锻炼才能取得,一旦功夫纯熟便 能进退自如,能化敌招,能生己招,刚而不滞, 柔而不散,静若泰山,动若江河,螺丝拧动,层 出不穷,圈中有圈,招中套招。在对敌斗争中便 能应变自如,因势制宜。达到这种境界后,自己 便会感到趣味无穷,神清体舒,百脉舒畅,从而 使全身得到很好的休息。另外,在与对手斗争时 能使对手目迷神乱而遭到失败,这就是八卦掌的 技击方法与艺术形象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效 果。

此外,现在有些人不论练拳还是教拳,都不 讲技击,只讲健壮身体。我认为这是对拳术认知

不足的一种偏向。因为拳术是武术的组成部分, 而所谓武术就是对敌斗争的攻防方法,因此,练 拳、练掌必须讲究技击。否则就是把拳术的精髓 丢去了,丢掉了武术的意义,而成为武舞或武操 了。为了保持武术的原有宗旨,必须要求锻炼者 研究技击,为了使锻炼的姿势正确,也必须要求 锻炼者掌握技击。研究技击也就是研究拳理,既 明白了攻守之理,又可使势子正确,从而更有益 于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讲究技击。也可能有人会 梁误解技击是恃勇好斗,持这种偏见的人并不了解 派内家拳的一条法规,即与人争吵时决不会先打第 2 —拳,即使受到对方攻击,如不是万不得已时, 丨也不会轻易还击的。

目前在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国很重视我国 武术,成立了八卦掌协会组织,深入地加以研 究。作为发源地中国,如果不加强技击研究,实 在是不应该的。我们一定要把祖先苦心创造发明 的具有很高造诣的八卦掌全面系统的继承下来, 发扬光大,永远流传。

第四章八卦掌理论辑录

我国古代的学术,为了便于己忆和使用方便, 每每编成歌诀,如算数中的九九歌诀、中医学中的 汤头歌诀等。武术中内家拳和外家拳都各有一套 锻炼歌诀。过去由于流派之分、门户之见是不轻易 传人的。现在为了使八卦掌蓬勃发展,增进人民的 健康,特将老前辈各位先生所传口诀辑录如下:

一、八卦掌的十六字诀

第一种说法: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截拦, 沾连粘随。

第二种说法:穿搬截拦,拧翻走转,推托带领,

缠刁扣钻。

以上十六字即十六种劲的分别。

二'手'眼'身'法'步的口诀

各种拳术都讲究手、眼、身、法、步,八卦掌对

此尤为重视。前辈曾经写成口诀,以教后学,现在 辑录出来供学者参考。

起势口诀

竖形立势掌如拳,当按阴阳次第间。

审势分明知躲闪,防身斜侧识端偏。

进功推托步偷半,插打劈穿学贵全。

欲免临场心手乱,闲居发愤读斯篇。

手的口诀

撑拳托掌若风烟,劈穿抓拿势贵偏。

挺去牵来脚管硬,勾搬裹挽削劈连。

三盘内外须纯练,前后高低混打全。

一曰无间三岁满,保能发手倒山巅。

眼的口诀

两眼圆睁若朗星,头端审势更分明。

瞻前顾后疾如电,展动周旋似转轮n 觑定敌人身手脚,乘虚攻击莫留情。

临场对敌人难进,全在双眸一团神。

身的口诀

头端面正手平分,直竖身昂腿护阴。

斜立足分丁八字,势如跨马弯弓形。 脚腿不浮身便稳,落脚须平移动灵。 足动脚跟同进退,肩投腰趁臀齐行。 翻身腹缩随舒卷,偏闪腾挪势势承。 练习如常寡敌众,横冲直撞莫停留。

法的口诀

个中奥妙在深玄,掌在师传学在专。 掌法千般学不尽,机关百种卒难言。 水到渠成三载力,钢须而炼始削坚。 总之熟便能生巧,处处相承节节连。

步的口诀

两膝弯步力自然,屈前直后练成坚。

之从顺闪腾挪步,玄经斜击反回圈。

翻覆旋风肩平硬,膝雄跟端带勾臁。

注:“之”和“玄”都是步法的名称,因其形状像之玄二

三、八卦掌转掌歌

八卦转掌论阴阳,五行六合内中藏。 七星八步九宫定,两仪三才见柔刚。

混元一气培根本, 落步三盘掰扣步, 前掌虚实牛舌样, 进步有门退有法, 屈直横竖斜正面, 内讲五行分四梢, 内讲气道分三节, 步法走转分八字, 柔身转换不定势, 腰法要合行四梢, 手法要合情变化, 膀法要合阴阳变, 胯法要合挨身使, 步法要合进退快, 头打去意随腰使, 脚弄中门奇地位, 掌打起落头手挡, 背紧胸空缩谷道, 身法全凭盖世气, 推托带领随身劲, 八势八母总由转, 文知八卦明道理,

四正四隅按八方。 发行四梢弯转强。 后手埋伏肘下藏。 变化反正掌阴阳。 翻转盘旋腰主张。 外有五行眼法强。 外有手法分阴阳。 身法意气仔细详。 高低远近无限量。 眼法要合定八方。 用法要合左右防。 身法要合扭转强。 膝法要合进身旁。 闪展腾挪腰偏强。 起落总须站中央。 掌行直穿上下忙。 財打去意点胸膛。 肩打胯打并阴阳。 两手只在胸前藏。 搬扣劈进上下忙。 以掌为母悟刀枪。 武晓易理亦生光。

先师掌法传至今, 莫说前人多保守, 说明道理揆用意, 八卦先从转掌起, 头顶肩垂行气下, 臂间要分三节用, 步走圆圈分八字, 元气须在肛门提, 二人对手腕中求, 上下前后左右使, 腿法出腿不见腿, 前后左右二十六, 进退勾卦明暗腿, 蹬踹蹁踩屈搓绊, 武术虽精教凭法, 学习武艺功夫到, 艺如出众人尊敬,

四、八卦掌转圈歌

八卦连环分五行, 六合归一真根本, 乾出巽入离与坎,

世人鲜有得其真。 只怨己身功未深。 树茂枝圆根必深。 精研其法乃得真。 真到丹田出入匀。 身法要停四梢均。 跟随身手一团神。 猿臂熊膀龙虎身。 动手制胜步法分。 肩肘膝胯里外轮。 八卦起首腿为根。 横腿顺提又切真。 连环阴阳并转身。 习三熟纯使无心。 徒弗心机枉劳神。 得了艺业不压身。 学间高强自超群。

相生相克变无穷。 阴阳二字二分明。 艮往坤来震兑同。

八门反正直斜走,横冲直撞任纵横。 掌法九宫步下取,左右转身变化精。 出手顺逆随身起,落步开合四梢行。 脚踢对面不见腿,掌打敌人莫知情。 翻转身形势无定,四门八腿使无穷。 远功长拳近短打,五行步法显奇能。 三十六招走为上,不招不架却使空。 打法须从身上起,手足齐到方为功。 身似强弓手比箭,消息只在后足蹬。 走时无形落无影,去意好似卷地风。 手起万般凭空起,脚落不要枉落空。 侧闪两边防左右,高低相随功妙生。 往来横顺依身变,脚打七分手三成。 硬打硬进快招胜,柔者软化占上风。 拳出三节为能手,现见形影万莫停。 转身活动势不定,左右横顺任意行。 退如狸猫进如虎,脚打踩意不落空。 上步对面人不见,掌拳打去不见形。 手脚起落人莫觉,犹如做梦在心中。 二人比手无虚招,前进后退一寸争。 掌打须知出入步,去意如水进如风。 窜纵跳跃无非步,闪展腾挪手法清。

寸垫过快剪步转,七步打法要分明。 踏偏身探病在腿,前俯后仰也是空。 手脚齐到莫现形,没见形影不为能。 蛰龙夫起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倾。 内要提防外要稳,虚实见景便生情。 一手分为八手用,紧连不断是真功。 千招不如一招妙,万招不如不落空。 两手变成多手用,招至使肘方显能。 有人解开无极法,保证到处得成功。

五、八卦掌用法歌

掌分八势转为根,左旋右转要缩身。 二人相战腕中求,动手取胜步法分。 八卦奥妙要学真,走穿拧翻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旋转变化到彼身。 八卦八形阴阳生,六十四掌藏真情。 练至筋骨通灵处,周身贯气纵横行。 先天之气要练习,刚柔相并细推寻。 八卦掌法留意记,不怕猛汉力千斤。 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根。 升降开合练内功,丹田有宝妙无穷。 哼哈意合吞吐妙,霹雳一声使人惊。

乾坤艮巽分四隅, 练功须明三步妙, 八卦掌法贵三盘, 三盘功夫全在腿, 上下三丹水火济, 练艺精心求其妙,坎离震兑八卦成。 上下二气不离中。 三盘三节各分三。 趟泥步法意存丹。 掌中力从涌泉行。 证悟斯道得长生

软中求硬好,缩小绵软巧,要讲九节劲,言明 得知晓。掌拳肘和腕,肩腰胯膝脚,手眼身法步,此 是武艺招。周身要整劲,慢慢往里找。左右变化广, 动肘赛猴猫,旋转稳健步,站住泰山牢,蝇虫不能 落,轻时如鹅毛。学会八卦掌,比人招法高。

六、八卦掌歌

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走即还,变中虚实步 中参。走如风,站如钉,摆扣穿翻步法精。腰如轴, 气如旗,眼观路,手足先。行如龙,坐如虎,动如江 河,静如山。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要 六合,勿散乱,气遍周身得自然。扣摆步,要仔细, 转换进退在腰间。手打三,脚打七,手脚齐进莫迟 疑。胯打走,肩打撞,周身挤靠暗打膝。高不挡,低 不拦。迎风接近最为先。数语妙诀拳中要,不用纯

功也枉然。

七、八卦掌的八拳之法

一头:头打之法进中央,靠山探穴两肋旁。

乳上乳下如风市,此头乃是掌中王。 二肩:肩打一阴反一阳,上臂引手先去商。

手换肩下要靠准,头来肩打命必亡。 三手:抓打擒拿把手伸,脚手齐到方为真。

拳似炮形龙折身,手似劈山向前抡。 四肘:肘打三节不见形,直横斜打用皆准。

虎豹头法意在肘,穿林交叉顶后心。 五胯:跨打中节肩相连,阴阳相合力摧山。

外胯去时里胯走,回身如鹰变势还。 六膝:膝打几处人不明,若用膝顶命必倾。

斜打胯兮加肋力,形似猛虎出了笼。 七足:脚打去意刮地风,消息全凭后脚蹬。

踩住敌人脚下落,功夫不到全是空。 八腿:腿法原有七二变,扣摆之中把敌算。 下扫上击各含意,点心点意手法先

浏览2,3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