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太极剑健身方法指导
一、太极剑的概述
(一)太极剑的形成
在我国古代,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兵器,剑术产生、演变至今,历经几千年,剑术也相应地源 远流长。
太极剑是在太极拳的基础上,配合剑术的特点发展而来的,因此,其形成的时间比较晚一些。 目前流行的太极剑有很多形式,并且有着不同的内容。这是由于各式太极剑的产生大多是近百 年太极拳形成流派以后,在古代剑术的基础上,分别吸收了其他拳派的剑术内容,改造发展而形 成的。太极剑以它特有魅力和风采,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喜爱。
(二)太极剑的特点
太极剑的技法特点
太极剑的技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意领剑行,剑身合一
太极剑与太极拳基本相同,都具有心静体松、神态自然、以意运身、重意不重力的特点。不同 之处在于太极剑用意的对象更多的是集中在剑体上,是通过用意导剑,在身体的配合下完成各种 剑法。在练习太极剑时,切忌剑与身离、剑与意离。
圈化圈发,避实击虚
这主要体现的是太极剑技击特点,由剑体双刃轻薄形制所决定。太极剑不能死打硬拼,它除 保留了其他剑术避实击虚、轻敏灵巧的特点外,更揉进了太极拳的思想,讲求圈化圈发。剑法多 表现出剑圈,此圈上半圈黏化对方,下半圈用于化而发之,符合太极拳“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拳理。 和其他剑术比,太极剑更注重粘连、化发技法。
手空剑活,剑法灵巧
这主要体现的是太极剑把法的特点,也是太极剑持剑、运剑的要求。剑论《心空歌》云:“手心 空,使剑活。”太极剑突出强调剑是手臂的延长,剑与身相合,持剑的方法是关键,千变万化的剑法 都要通过手的灵活运使体现,所以握法至关重要。太极剑把法要求手心空,手的力度适中,既不 能太松,太松则剑与臂分离,劲力传不到剑上,如果技击易被对方击掉手中剑;也不能太紧,太紧 则死把变化不活,僵直死板,同样,劲不能传到剑身更不能贯于剑尖,应该细心体会手的用力度, 以确感手与剑似胶如漆相合最佳,这样剑法才能灵活多变。同时,在练习太极剑时,为了更好地 掌握太极剑的技法,需要注意在手心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多种握法的变化。
以腰带剑,劲透剑身
这主要体现的是太极剑的劲力特点。太极拳术有“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由腿而腰,由腰 而手,由手而形于手指”,“总需完整一气”的劲力要求,太极剑由于持剑后手臂“加长”,不仅要使 劲形于手指,而且要劲贯剑尖及全部剑体,传统要求叫作“透三关”,即指腰、臂和剑一贯。腰是全 身的枢纽,腰为主宰,太极拳理要求所谓“丹田内转”,“两肾抽提”,实质是腰的运动,因此要抓住 全身主要部位,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由手而剑,一动俱动,用腰带剑运行,发剑时,从脚上起劲,透 过腰,将内劲节节传到剑身,作用于对方,剑理称之为“发于腰脊,透过臂腕,达于剑尖”。
先大后小,弧圈相连
这主要体现的是太极剑练法的特点。太极剑练习开始时,剑走的路线以大为好,表现为剑圈 先大后小,随着技法的提高适当缩小圈,这主要是因太极剑技击的需要。但大圈与小圈也是相对 的,大剑圈运行路线长而显速度慢,但其转动半径大惯量大,力度强;小剑圈则正好相反,所以要 注意统一。另外,太极剑的剑法之间、动作之间多以弧形与圆圈相连,没有直角的进击,练习上要 体会通过弧线、圈形来衔接动作,一势即完通过手腕的翻旋以腰身带动,使剑走圆势,自然合顺相 接,给人以圆活自然之感,达到圆妙境界。
太极剑的运动特点
太极剑采用抽、带、撩、击、挂、点、劈、截、托、扫、抹等主要剑法、身法和步法。可以单人练习, 也可以集体练习。从健身的效果来看,太极剑对大脑、经络、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肌肉关节具 有良好的调节功能。经常进行太极剑的演练,能够调整身体诸系统的功能,使其逐渐趋于正常。 因此,太极剑不仅有调节疲劳、改善弱体质、亚健康状态的功效,还有医治神经衰弱、失眠、神经 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症的作用。在练习形式方面,太极剑不仅可以单独练,而且还能够以集体 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初级太极剑健身方法指导
(一)起势
身体正直,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左手持剑,剑尖向 上,剑身竖直。目视前方(图11-1)。
右手握成剑指,两臂慢慢向前平举,高与肩平,手心向下。H视前方(图11-2)。
上体略向右转,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屈膝下蹲,然后再向左转体,左腿提起向左侧前方迈 出,成左弓步。左手持剑随即经体前向左下方搂出,停于左跨旁,剑立于左臂后,剑尖向上;同时 右手剑指下落转成掌心向上,由右后方屈肘上举经耳旁随转动方向向前指出,高于眼平。先向右 目视,然后向前目视右剑指(图11-3、图11-4)。
左臂屈肘上提,左手持剑(手心向下)经胸前从右手上穿出,右剑指翻转(手心向上),并慢 慢下落撤至右后方(手心向上),两臂前后展平,身体后转。同时右腿提起向前横落,脚尖外撇,两 腿交叉,膝部弯曲,左脚脚跟离地,身体稍向下坐,成半坐盘势。目视右手(图11-5)。
左手持剑和右脚的位置不动,左脚前进一步,成左弓步;同时身体向左扭转,右手剑指随 之经头部右上方向前落于剑把之上,准备接剑。目视前方(图11-6)。
在练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上体要自然,不要故意挺胸、收腹。剑身在左臂后不要触及身 体。两肩自然松沉。两臂上起时,不要用力,两手宽度不超过两肩。剑身在左臂下要平,剑尖不
可下垂。左臂向体前划弧时,身体要先微向右转。转体、迈步和两臂动作要协调柔和。两手必须 在体前交错分开,右手后撤与身体右转动作要协调。做动作时应先提腿和向左转头,然后再举右 臂向前下落。两臂不要硬直,两肩要松。上体保持自然。
(二)第一段
并步点剑
左手食指向中指一侧靠拢,右手剑指松开,虎口对着护手,将剑接换过,并使剑在身体左 侧划一立圆,然后剑尖向前下点,剑尖略下垂,右臂要平直。
左手变成剑指,附于右手腕部。
同时右脚前进向左脚靠拢并齐,脚尖向前,身体略下蹲。目视剑尖(图11-7)。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剑身向前绕环时,两臂不可高举。右手握剑划圆以腕绕环;点 剑时,肩要下沉,上体正直,力达剑尖。
独立反刺
右脚向右后方撤一步,随即身体右后转,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手持剑经 体前下方撤至右后方,右腕翻转,剑尖上挑;左剑指随剑回撤,停于右肩旁,B视剑尖(图11-8、 图 11-9)。
上体左转,左腿屈膝提起,脚尖下垂,成独立式;同时右手渐渐上举,使剑经头部前上方向 前刺出(拇指向下,做反手立剑),剑尖略低,力达剑尖;左剑指经下颏处随转体向前指出,高与眼平。目视剑指(图11-10)。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分解动作之间不要间断。
仆步横扫
上体右后转,剑随转体向右后方劈下,右臂与剑平直,左剑指落于右手腕部。
在转体的同时,右膝前弓,左腿向左横落撤步,膝部伸直。目视剑尖(图11-11)。
身体向左转,左剑指经体前顺左肋反插,向后、向左上方划弧举起至左额前上方,手心斜 向上;右手持剑翻掌,手心向上,使剑由下向左上方平扫,力达剑刃中部,剑高与胸平。
在转体的同时,右膝弯曲成半仆步;此势不停,接着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左脚尖外撇,左腿 屈膝,右脚尖里扣,右腿自然伸直,变成左弓步。冃视剑尖(图11-12)。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个分解动作,要连贯进行;弓步时,身体保持正直。
向右平带
右腿提起经左腿内侧向右前方跨出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剑向前引伸,然后翻转手心向下,将剑向右斜方慢慢冋带,屈肘,握剑手带至右 肋前方,力达右剑刃,剑尖略高于手;左剑指下落附于右手腕部。目视剑尖(图11-13)。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剑的回带和弓步屈膝动作要一致。
向左平带
右手剑向前引伸,并慢慢翻掌将剑向左斜方回带,屈肘握剑手带至左肋前方,力达左 剑刃。
左剑指经体前左肋向左上方划弧举起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
同时左脚经右腿内侧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目视剑尖(图11-14)。
独立抡劈
右脚前进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左剑指由头部左上方落至右腕部。
、2)然后身体左转,右手抽剑由前向下、向后划弧,经身体左下方旋臂翻腕上举,向前下方正 手立剑劈下,力达剑下刃。
左剑指由身体左侧向下、向后绕至头左上方,掌心斜向上。
在抡劈剑的同时,右脚向前一步,左腿屈膝提起,成独立步。
目视剑尖(图 11-15、图 11-16、图 11-17)。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劈剑时,身体和头部先向左转,然后随剑的抡劈方向再转向前 方;提膝和劈剑要协调一致;整个动作过程要连贯不停。
退步回抽
U)左脚向后落下,屈膝,右脚随之撤回半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
同时右手剑回抽,剑把靠近左肋旁,手心向里,剑面与身体平行,剑尖斜向上;左剑指下落 附于剑把上。
目视剑尖(图11-18)。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右脚回撤与剑的回抽动作要一致,上体要正直。
独立上刺
身体微向右转,面向前方,右脚前进一步,左腿屈膝提起,成独立步。
同时右手剑向前上方刺出(手心向上),力达剑尖,剑尖高与眼平;左手仍附于右手腕部。目视剑尖(图11-19)。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身体微向前倾,但不要故意挺胸;独立式要平衡稳定。
(三)第二段
虚步下截
左脚向左后方落步,右脚随即微向后撤,脚尖点地,成右虚步。
同时右手持剑先随身体左转再随身体右转,经体前向右、向下按(截),力达剑刃,剑尖略 下垂,高与膝平;左剑指由左后方绕行至左额上方(掌心斜向上)。目视右前方(图11-20)。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右脚变虚步与剑向下截要协调一致。如面向南起势,此式虚步 方向正东偏北(约30°),上体右转,面向东南。
左弓步刺
右脚向右后方回撤一步,左脚收至右腿内侧后再向左前方迈出,成左弓步,面向左前方。
同时,右手剑随身体转动经面前向后向下抽卷,再向左前方刺出,手心向上,力达剑尖。
左手剑指向右、向下落,经体前再向左、向上绕行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臂要撑圆。目 视剑尖(图11-21、图11-22)。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右手回撤时,前臂先外旋再内旋(手心先转向外,再向下,再转 向上),从右腰部将剑刺出;左剑指绕行时要先落在右手腕部再分开转向头上方。弓步方向为东 偏北(约30°)。
转身斜带
身体重心后移,左脚尖里扣,上体右转,随后身体重心又移至左脚上,右腿提起,贴于左腿 内侧。
同时右手剑收回横置胸前,掌心仍向上;左剑指落于右腕部。目视左方。
上势不停,向右后方转体,右脚向右侧方迈出,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剑随转体翻腕,掌心向下并向身体右侧外带(剑尖略高),力达剑刃外侧;左剑指 仍附于右手腕部。B视剑尖(图11-23、图11-24)。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身体重心移动、向右侧方迈出做右弓步,须与向右后转的动作 一致,力求平稳、协调;转身斜带弓步方向应转为正西偏北。
缩身斜带
左腿提起后再向原位置落下,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撤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
同时右手翻掌手心向上并使剑向左侧回带(剑尖略高),力达剑刃外侧;左手剑指随即由 体前向下反插,再向后、向上绕行划弧落于右手腕部。目视剑尖(图11-25)。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剑回带时,身体也随着向左扭转;身体后坐时,臀部不要凸起。
提膝捧剑
右脚后退一步;左脚也微向后撤,脚尖着地。
同时两手平行分开,手心均向下,剑身斜置于身体右侧,剑尖位于体前,左剑指置于身体 左侧(图11-26)。
左脚略向前进,右膝向前提起成独立式。
同时右手剑把与左手(剑指变掌)在胸前相合,左手捧托在右手背下,两臂微屈,剑在胸 前,剑身指向前方,剑尖略高。
目视前方(图11-27)。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个分解动作要连贯不停;独立步左腿自然蹬直,右腿提 膝,脚尖下垂。上体保持自然。
跳步平刺
右脚向前落下,身体重心前移,然后右脚尖用力蹬地,左脚随即前进一步踏实,右脚在左 脚将落未落地时,迅速向左腿靠拢(脚不落地)。
同时两手捧剑先微向回收,紧接随右脚落地再直向前伸刺,然后随左脚落地两手分开撤 回身体两侧,两手手心向下,左手再变剑指。目视前方(图11-28、图11-29)。
右脚再向則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剑向目!J平刺(手心向上),力达剑尖;左剑指由左 后方上举,绕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目视剑尖(图11-30)。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两手先略回收,再与右脚落地同时向前伸;左脚落地要与两手 回撤动作一致;刺出后,剑要平稳。
左虚步僚
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上,上体左转,右脚回收再向前垫步,脚尖外撇,再向右转体,身体重 心前移至右腿,左脚随即前进一步,脚尖着地,成左虚步。
同时右手剑随身体转动经左上方向后、向下立剑向前撩出(前臂内旋,手心向外),力达剑 刃前部,剑把停于头前,剑尖略低。
左手剑指在上体左转时即下落附于右腕部,随右手绕转。目视前方(图11-31、图11-32)。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撩剑的路线必须划一个整圆;剑指须下落到左肋侧再与右手 相合。
右弓步撩
身体先向右转,剑由上向后绕环,掌心向外,剑指随剑绕行附于右臂内侧。
随之左脚向前垫步,右脚继而前进一步,成右弓步。
右手剑随着上右步由下向前立剑撩出(前臂外旋,手心向外),剑与肩平,剑尖略低,力达 剑刃前部;剑指则由下向上绕行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目视前方(图11-33、图11-34)。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剑向后绕环时,身体和眼神随着向后转;整个动作要连贯。
(四)第三段
转身回抽
身体左转,重心后移,右脚脚尖里扣,左脚脚尖稍外展,腿蹬直,成侧弓步。
同时右手将剑柄收引到胸前,剑身平直,尖向右后,剑指仍附于右腕h。
然后身体再向左转,随转体剑左前方劈下,力达剑刃(剑身要平),左手剑指附于右腕部。 目视剑尖(图11-35、图11-36)。
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右膝稍屈,左脚回撤,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剑抽回至身体右侧 (剑尖略低);左剑指收回再经胸前、下颏处向前指出,高与眼齐。目视剑指(图11-37)。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动,向左转体时,要先扣右脚,再展左脚;右臂先屈回胸前 再向左劈。第二动,剑指必须随右手收到腹前,再向上、向前指出。全部动作要协调。如果面向 南起势,此势方向则为东偏南。
18.并步平刺
左脚略向左移,右脚向左脚靠拢成并步,面向前方,身体直立。
同时剑指向左转并向右下方划弧,反转变掌捧托在右手下。
然后两手捧剑向前平刺,手心向上,力达剑尖,高与胸平。目视前方(图11-38)。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剑刺出后两臂要微屈,并步和刺剑要一致。身体直立要自然, 不要故意挺胸。如果面向南起势,刺剑的方向为正东。
左弓步拦
右手翻腕后抽,随身体右转由前向右转动,再随身体左转经右后方向下、向左前方托起拦 出,力达剑刃,剑身与头平,前臂外旋,手心斜向里。
剑指则向右、向下、向上绕行,停于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
在身体左转时,左脚向左前方进一步,左腿屈膝,成左弓步。
眼先随剑向右后视,后平视前方(图11-39、图11-40)。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身体应随剑先向右转再向左转。右腿先微屈;然后上左脚。左 手剑指随右手绕行,到右上方之后再分开。
右弓步拦
身体重心微向后移,左脚尖外撇,身体先向左转再向右转。
在转体的同时,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右前方进一步,成右弓步。
右手剑由左后方划一整圆向右前托起拦出(前臂内旋,手心向外),力达剑刃,剑身与头 平;左剑指附于右手腕部。B视前方(图11-41)。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动要连贯,剑须走一大圆,视线随剑移动。
左弓步拦
身体重心微向后移,右脚尖外撇,其余动作与要点与前“右弓步拦”相同,唯方向相反。
右手剑拦出时,右臂外旋,手心斜向内。目视剑尖(图11-42)。
进步反刺
身体向右转,右脚向前横落盖步,脚尖外撇,左脚跟离地成半坐盘势。
同时剑尖下落,剑指下落到右腕部,然后剑向后方立剑刺出,剑指向前方指出,手心向下, 两臂伸平,右手手心向体前。目视剑尖(图11-43)。
身体左转,左脚前进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右前臂向上弯曲,剑尖向上挑挂,继而向前剌出 (前臂内旋,手心向外,成反立剑),力达剑尖,剑尖略低;剑指附于右腕部。目视剑尖(图11-44)。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个动作要连贯;弓步刺剑时身体不可太前俯。
反身回劈
身体重心先移至右腿,左脚脚尖里扣,然后再移至左腿上。
右脚提起收回(不停),身体向右后转,右脚随即向前迈出成右弓步,面向中线右前方。
同时剑随转体由上向右后方劈下,力达剑刃。
剑指由体前经左下方转架在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目视剑尖(图11-45)。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劈剑、转体和迈右脚成弓步要协调一致。弓步和劈剑方向为正 西偏北(约30°)。
虚步点剑
左脚提起,上体左转,左脚向起势方向垫步,脚尖外撇,随即右脚提起落在左脚前,脚尖点 地,成右虚步。
同时剑随转体划弧h举向前下方点出,右臂平直,剑尖下垂,力达剑尖。
剑指下落经身体左侧向上绕行,在体前与右手相合,附于右腕部。目视剑尖(图11-46)。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点剑时,腕部用力,力达剑尖。点剑与右脚落地要协调一致;身
体保持正直。虚步和点剑方向与起势方向相同。
(五)第四段
25.独立平托
右脚向左脚的左后方倒插步,两脚以脚掌为轴向右转体(面向前方),随即左膝提起成右独立步。
在转体的同时,剑由体前先向左、向下绕环,然后随右转体动作向右上方托起,剑身略平, 稍高于头,力达剑刃上侧;剑指仍附于右腕部。目视前方(图11-47)。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撤右腿时,右脚掌先落地,然后再以脚掌为轴向右转体;上体不 要前俯后仰。提膝和向上托剑动作要一致。右腿自然伸直。
弓步挂劈
左脚向前横落,身体左转,两腿交叉成半坐盘式,右脚跟离地。
同时右手剑向身体左后方穿挂,剑尖向后;左剑指仍附于右腕上。目向后视剑尖(图11-48)
右手剑由左侧翻腕向上再向前劈下,剑身要平,力达剑刃;左剑指则经左后方上绕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
同时,右脚前进一步,成右弓步。目视剑尖(图11-49)。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身体要先左转再右转,视线随剑移动。
虚步抡劈
重心略后移,身体右转,右脚脚尖外撇,左脚脚跟离地成交叉步。
同时剑由右侧下方向后反手撩平,左剑指落于右肩前。目视剑尖(图11-50)。
左脚向前垫一步,脚尖外撇,身体左转,随即右脚向前一步,脚尖着地,成右虚步。
同时剑由右后翻臂上举再向前劈下,剑尖与膝同高,力达剑刃;左剑指自右肩前下落经体 前向左上划圆再落于右前臂内侧。目视前下方(图11-51)。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个分解动作要连贯,中间不要停顿。
撤步反击
上体右转,右脚提起向右后方撤一大步,左脚跟外转,左腿蹬直,成右侧弓步。
同时剑向右后上方斜削击出,力达剑刃前端,手心斜向上,剑尖斜向上,高与头平。
剑指向左下方分开平展,剑指略低于肩,手心向下。目视剑尖(图11-52)。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右脚先向后撤,再蹬左脚;两手分开要与弓腿、转体动作一致; 撤步和击剑方向为东北。
进步平刺
身体微向右后转,左脚提起贴靠于右腿内侧。
同时右手翻掌向下,剑身收回于右肩前,剑尖斜向左前;左剑指向上绕行向前落在右肩 前。目视前方(图11-53)。
身体向左后转,左脚垫步,脚尖外撇,继而右脚前进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剑随转体动作向前方刺出,力贯剑尖,手心向上;剑指经体前顺左肋反插,向后再向 左上绕至左额上方,手心斜向上。目视剑尖(图11-54)。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左腿提起时要靠近右腿后再转身落步,待左腿稳定后再进右 步,上下须协调一致。
丁步回抽
身体重心后移,右脚撤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成右丁步。
同时右手持剑屈肘回抽(手心向里),剑把置于左肋部,剑身斜立,剑尖斜向上,剑面与身 体平行,左剑指落于剑把之上。0视剑尖(图ll_55h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右脚回收和剑回抽要一致,上体须正直。
旋转平抹
右脚提起向前落步外摆(两脚成八字形);同时上体稍右转,右手翻掌向下,剑身横置胸 前。目视剑尖(图11-56)。
身体重心移于右腿,上体继续右转,左脚随即向右脚前扣步,两脚尖斜相对(成内八字 形),然后以左脚掌为轴向右后转身,右脚随转体向中线侧后方后撤一步,左脚随之稍后收,脚尖 点地,成左虚步。
同时剑随转体由左向右平抹,力达剑刃外侧,然后在变左虚步的同时,两手向左右分开, 置于两胯旁,手心都向下,剑身斜置身体右侧,剑尖位于体前,身体恢复起势方向。目视前方 (图 11-57、图 11-58)。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移步转身要平稳自然,不要低头弯腰,速度要均匀。由“丁步回 抽”到“旋转平抹”完成,转体约360度,身体仍回归起势方向。
弓步直刺
左脚向前进半步,成左弓步。
同时立剑直向前刺出,高与胸平,力达剑尖;剑指附在右手腕部。B视前方(图11-59)。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弓步、刺剑动作要一致。
(六)收势
身体重心后移,随即身体向右转。
同时,剑向右后方回抽,手心仍向内;左手也随即屈肘回收(两手心内外相对),接握剑的护手。目视剑身(图11-60)。
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到左腿,右脚向前跟进半步,与左脚成开立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同时左手接剑(反握),经体前下落垂于身体左侧;右手变成剑指向下、向右后方划弧上 举,再向前、向下落于身体右侧;全身放松。目视前方(图11-61)。
第二节八卦掌健身方法指导
一、八卦掌的概述
“八卦”最早见于《易经》:“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这一点来说,八卦掌与中同古代哲学 中的八卦学说有直接关系。所谓八卦,就是用两种符号,阳爻(一)和阴爻(——)组成的八种基 本图形,每个图形有一定的方位,分别叫作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种图形,互相之间有 一定的对应关系和变化规律。八卦掌就是按照将八卦的这些基本图形与阴阳鱼结合在一起的八
卦图来进行演练的。因此八卦掌也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八卦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断 地在弧线上走圈,左旋右转,右旋左转。故八卦掌又称“转掌”、“游身八卦掌”、“阴阳八卦拳”等 等。八卦掌的走圈用术语来讲,叫做“行桩”,是八卦掌的基本功。
在内家拳种中,八卦掌算是一个后起之秀,虽然自问世以来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以简 单新颖的运动形式、独特神奇的技击效果、快速显著的健身作用、古老神秘的拳术理论、精彩迷人 的神功轶事享誉武林,成为中华武林中不可缺少的拳种之一,引起世人瞩目。如今,八卦掌的传 人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程派八卦掌、尹派八卦掌、史派八卦掌、梁派八 卦掌、张派八卦掌因流传面广、传人较多而成为八卦掌的主要流派。
二、八卦掌健身方法指导
八卦掌最早形成的套路是“先天八卦掌”,也称“老八掌”其套路在不断的传习中又衍化出“后 天八卦掌”,即一掌生八式,八掌共生64种掌法。在一定程度上,“后天八卦掌”的出现大大丰富 了八卦掌的套路和练习内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八卦掌中几项基本的健身练习方法。
(一)单换掌
(1)起势。健身者立正,两脚尖外展。两臂垂于两腿侧,头颈正直,两肩下松。口自然闭合, 呼吸自然。眼平视前方。随后两膝略蹲,两手由两侧向腹前交叉(左下右上),手心均向上。右手 顺左前臂外侧上穿,两手指尖均向上。在右肘起到略高于肩部、左手约与头顶齐平时(两手右高 左低),身体渐渐向右转。随着身体右转,两前臂内旋拧转下落,两掌随转随向外推,手心均向外, 右掌高与眉齐,虎口圆撑,食指挺直,拇指、小指、无名指微向里扣;左掌落到右肘下方,虎口对右 肘尖,右掌对圆圈的中心。同时右脚向前迈一步,膝部微屈,脚尖向里扣,两脚跟前后相对,重心 偏于左腿。眼神随右掌移动,然后注视右掌食指指尖(图11-62)。
(2)摆步右推掌(右青龙反首)。由起势(右脚在前)开始,右脚前进半步,左脚沿着圆形路线 继续前进,向右旋转(右脚为里脚,左脚为外脚)。右脚迈步要直,左脚要微向里扣。走到右脚在 前时(步子多少均可),左脚尖向右脚尖处内扣上步,两脚尖距离约10厘米,两脚跟向外撑(成八 字形)。同时身体向右转,两掌不动。随后,右脚向右方摆步(沿圆圈路线),脚尖外撇。同时身体 右转,右前臂内旋,掌心向外推,拇指侧向下;左掌仍停在右肘下方。眼看右掌(图11-63)。
浏览6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