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董公其人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 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 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生有神力,幼以武勇名乡里,弱冠 后技益精。”
说明董公少年时就生有神力,喜练武术,在乡里间很有名 气。喜欢打猎,不会种庄稼,是一位行侠仗义、济困扶危而不遗 余力的侠义人物。
“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 险搜奇,以壮襟怀。”目的是寻师访友,以壮襟怀,实现自己的 伟大志向和抱负。终于“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于 是技艺大长,得偿夙愿。
“黄冠”者是谁呢?“师候汝久矣”。董公的师父是一位“童 颜鹤发”的道士。说明董公是有老师的。有的理论家说董公没有 老师,八卦掌为董公所创。我认为是错误的,因为凭董公一人之 力不可能创出如此卓越高超的八卦掌法来。1883年的墓碑是董 公56位弟子所立,他们也不敢众口一词地给董公造出一位老师。 董公一定跟弟子们说过自己的老师是位道士,没有说及道士的名 讳,何况这位道士是世外高人,已经出家,隐居山林了,何必再 显露名号呢。所以才对董公说“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 使出”不再问世了。
“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嫉恶如仇,时
【租氏八釙掌】
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隶肃邸。”董公为什么当了“宦官”? 有人说:董公学艺时,“黄冠”曾多次劝他出家当道士,日隐山 林,但董公不肯,因其“嫉恶如仇”,总想有所作为。下山时 “黄冠”叮嘱说:“你早晚会出家,遇事后不要忘了我的话。”果 然,董公因抱打不平,杀赃官惹下杀身之祸,这时想起了恩师的 话(当时人们把净身做宦官也叫出家),于是自宫入肃王府,既 可以免罪罚,更可以等待机会,把终身得之不易的八卦掌法留传 后世,不负自己一身所学。也有人说:董公是受洪秀全派遣,充 宦官,以便刺杀清朝皇帝。此说乃无稽之谈。
总之,众说不一,但都没有什么说服力。在那个时代,董公 不说,弟子们谁也不敢去问,如问此事将是大逆不道、欺师灭祖 的行为。所以董公何以充当宦官,至今仍然是个谜。但是董公充 宦官与否,丝毫不影响八卦掌的传播与发展,丝毫不影响董公是 八卦掌祖师爷的地位,更不影响我们对董公的崇敬之情,不影响 八卦掌的弘扬光大,走向全世界。
“尝游塞外,会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 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黄冠“遂授以击刺进退之 法,练神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平日所未闻未睹者。” “力大 貌奇,方腰骈肋,素好技击,勇武过人……十数勇士围攻,所到 皆疲。尤有奇者,屋顶黄鸟群噪,公纵身上跳,连擒其三。更有 剑击专家,特与公赛,公则赤手空拳,夺其械踏其足,赛者皆 靡。董公手长过膝数寸,故拳掌出人意外,皆难防范,有异相因 有异术,名噪一时,争相师事,前后门徒不啻千百。”说明董公 练的是“击刺进退之法,练神导气之功”,平日所未闻未睹之术。 “四面迎拒,捷如旋风”,即指今日以走为主的八卦掌。因董公神 勇盖世,名噪一时,所以前后门徒不少于千百,于是把八卦掌留 传后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所以说,董公是一代伟大的武术宗师,是八卦掌的首传人。
论其功绩和所为,就是八卦掌的创始人。
三、董公的轶闻轶事
董公因避祸而净身,辗转千里来到肃王府。刚来时只干一些 地位低下的粗杂活。当时无人知道董公会武。肃王是一位武王 爷,嗜武如命。一次,他得知京城来了一对沙姓回族夫妇,人称 “沙回回”。因其夫妇二人武艺超群,远近驰名,王爷便出重金聘 来王府为护院总管。王爷为了炫耀自己请来的两位武术高手,请 来了众多达官贵人、亲朋好友,观看二人当众献艺。
这一天,大殿前的庭院里围满了看客,聚精会神地观看沙回 回夫妻演练。人群中不时有人点头赞叹,啧啧有声,不时地掌声 雷动。王爷看得兴奋,忽觉口干舌燥,吩咐一声“茶”。这时董 公正是司茶之人。不敢丝毫怠慢,急冲冲端茶而来,但见院内人 群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进不去,王爷口渴又催得很 紧。董公心中焦急,忘了自己的身份,一手端茶壶,一手托茶 盘,纵身而起,从人群头顶越过,轻轻地落在场内,壶中茶水滴 水未洒,轻轻地走到王爷身前献茶。王爷大吃一惊,张口结舌, 半晌讲不出话来。暗自思量,我府之中竟然有这样能人。王爷问 道:“你会武吗?”董公回答“略知一二。”王爷开怀大笑,遂命 董公当场演练。董公遂至场中,从容行步,左旋右转,灵活敏 捷,掌法神出鬼没,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像云中蚊龙游戏人 间。人们目瞪口呆,居然忘了喝彩,仿佛呼吸都要停止了。演练 完毕,王爷惊呼:“此乃神人神术也。”站起身问道:“此术何 名?”董公脱口而出:“八卦掌。”王爷赏董公七品首领职,任王 府管家总教习。
自董公得到王爷青睐,沙回回夫妇非常嫉妒,怀恨在心。商 议暗算董公。一日沙回回夫妇在庭院中练武,恰逢董公路过。沙
回回急忙向前行礼,假意寒暄后说:“我用枪扎你,你能破解 吗?”董公不假思索:“好,我赤手空拳来破你。”沙回回暗喜, 这可是天赐机缘,恨不得一枪刺死董公才甘心。忙手持大枪,双 把一拧,“刷”地一枪向董公胸前扎去。董公从容后退一步,出 掌拨枪,沙回回将枪抽回,又一枪连接一枪刺出,董公只是连连 退步化解,眼见退到宫墙脚下,已无退路。沙回回一见,乐得心 花怒放,暗想,这次你可死定了。他使出吃奶力气又剌出一枪, 只听耳中“当”的一声大响,眼前尘土飞扬。待烟尘散去,沙回 回定睛观看,不由得倒吸凉气,原来大枪已深深地扎进大墙里。 董公却端坐在墙头上,冲沙回回微微一笑说:“你用力太猛了。” 然后跳下墙来,扬长而去。
从此,沙回回夫妇更加仇恨董公,恨不能马上拔去这个眼中 钉,肉中刺。夫妇二人商议,明的不成就来暗的。一天夜晚,外 边伸手不见五指,夜渐渐深了。王府内寂静无声,冷风瑟瑟,一 片肃杀景象。沙回回夫妇蹑手蹑脚地溜到董公住所窗下,伏下身 来侧耳偷听室内动静。室内静悄悄的,遂站起身,手指沾唾液, 轻轻捅破窗户纸,单限吊线向室内窥探。只见董公在一张太师椅 上安然端坐,仿佛一个入定的老僧。沙回回忙端起枪,对准董公 的身躯猛地扣动扳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窗户被炸碎,室内 布满浓烟。沙回回心想“董公必死无疑”。二人忙推门进屋查看, 室内一派狼藉,太师椅已变一片木渣,可没见董公身影。二人惊 愕间,忽觉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沙回回吃了一惊,暗道:“有鬼 了。”转身一看,原来董公已站在身后,不由吓得双腿打战,冷 汗直流。董公向二人说:“你们走吧,再不要做这种下流事了, 不然没有好结果。”沙回回夫妇二人转身抱头鼠窜,狼狈奔逃。 不等天亮,王府内已不见二人身影。
在王府的日子里,董公深得王爷器重。有时待王爷人寝后, 董公在外殿静坐守护。白天经常与王爷讲武论道。一日,二人在 花园内喝茶聊天,谈兴正浓,忽然一群麻雀喳喳飞来,扰人心 烦。董公一见忙腾身跃起,双手连抓,眨眼间连抓其三,轻轻地 落在地上。王爷非常高兴,重重赏赐董公。
—次,董公被王爷某宗亲迎居府中。一日,宗亲夫妇二人在 室内闲话,忽闻外面有孩童嬉笑之声,仿佛是自己孩子从屋顶发 出的笑声。急忙推窗观看。“啊!”原来是董公背着自己的公子 在房顶上飞跑跳跃。因而惹得小孩子大笑不已。夫妇忙奔出房门 招呼董公下来,跪求“驾云”之术。董公无法应允,强调夫妇二 人年龄较高,无法习练,婉言谢绝。
董公未到王府之前,一日游历来到塞外,遇一伙强人打劫客 商。董公一见勃然大怒,便上前理论。没想到这伙贼人都是塞外 有名飞贼,一个个武功高深,数十人刀枪齐施,围杀董公。董公 赤手空拳从容应战,展开八卦掌法,只见他身似游龙,势如猛 虎,四面拒敌,疾如旋风,将群贼打翻在地,群贼连呼:“好汉 饶命。”此战令董公威震塞外,各路英雄皆交口称其神勇,贼寇 闻风丧胆。
董公在王府虽然能够传授府外弟子,但平民进王府总是不 便。于是董公借年事已老,不能伺候王爷了,乞求王爷恩准去府 外居住。王爷应允后,初时被徒孙马贵迎养在家,后又在弟子马 维祺家小住三年,最后被弟子兼义女婿史纪栋接至家中。
董公出王府后,广收门徒。真正得其真传的要数尹福、马维 祺、程廷华、史纪栋等,其中马维祺的功夫最为深厚。一天,马 维祺和程廷华先后来到董公住处,董公心里高兴,命二人试手, 董公则坐在床沿背靠墙壁观瞧,马、程二人便搭上手。几招后, 马维祺的右掌按在程廷华的前胸,程廷华腾地一下被打起,后背 撞向董公。马维祺大吃一惊,因董公年事已高,如被撞上太危险 了。不料程廷华却“咚”地一声撞到墙上,震得墙上油灯“啪” 地一下摔在地上。董公却已坐在外屋的太师椅上。可见董公身法之快,轻功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有一年,京城闹飞贼,此贼昼伏夜出,专偷各王府及官宦人 家,窃取奇珍异宝,令京城大户人家惊恐不安。官府派出众多捕 快,夜夜蹲守,四处寻访,均捉拿不获,令官府不由得头疼,众 捕快皆束手无策。董公闻知后,心中好奇,便每天夜晚只身寻查 各路。一天,夜已深,董公忽然发现一黑影跃上一家民房。董公 一见,便纵身而起,追了过去,黑影发觉有人尾随,便施展轻功 拼命向人烟稀少的地方逃去,想甩掉追赶之人,但那是枉费心 机。一会儿,便被追得前心贴后心。黑影一见逃不掉,忙右手一 举,抽出背后单刀,转身亮刀迎向董公。待定睛看追赶之人,只 吓得他魂飞魄散。拋刀在地,跪伏于地连连叩头说:“师傅饶 命。”董公仔细一看,原是曾在塞外收的徒弟李某。董公一见大 怒,责其过错。李某跪地哀告:“师父,不是弟子不尊您教诲, 只是家乡荒旱,连年无雨,颗粒无收。只得进京偷盗,解救全村 人。望师父饶恕。”董公见其意诚,又深知百姓疾苦,便说: “你走吧,以后不要再干这种偷盗勾当。今后不许再讲是我的徒 弟,否则定然取你的狗命。”李某泪洒在地,连连叩头,辞别董 公飞奔而去。以后董公教授弟子,只教八卦掌法,不再传授轻 功。我曾听很多八卦掌前辈提及此事,并讲董公离世后,塞外曾 有人找到尹福,问其董公是否留有东西。但董公离世后,确无物 件留下。
董公与杨露禅曾经比武之事,是真实的事情。他二人经朋友 介绍,见面后一搭手听劲,马上握手言和。二人虽未动手,但对 方武功之深浅各自心中明白,因怕自己输,又怕对方输。他们知 道,武术练到他二人的境界,需花一辈子心血,苦熬多少岁月练 成的。他二人都为对方考虑,拋弃争强好胜之念,他们的高尚武 德和胸怀,为武学后辈们作出了光辉典范。令我们遗憾和惋惜的 是董公和杨露禅二人都不识字,所以没有留下著作。如果有著作,那将对武学后人及社会是多么大的贡献!
我听程有信先生说过:董公去世前数月,每天进食很少,有 时一天只吃一个烧饼。时常静坐不见外客,临终时以两臂做转掌 式,以至所着衫袖都被磨烂。意思是嘱咐门人重视八卦掌永传不 绝。据传,弟子们见董公已然咽气,想把董公衣衫脱下,换装椁 衣服。不料一弟子刚要解董公衣衫,只听“啪”的一声被董公打 出。弟子们只好罩上新衣。换鞋时一看董公手足,真如铁汉一 般,虽死犹生。我想此事可能会有。因董公是宦官,不愿别人见 到自己的隐私。
碑文中写到董公“力大貌奇,方腰骈肋”,“手长过膝数寸, 故拳掌出人意外,皆难防范,有异相因有异术,名噪一时,争相 师事”。于是八卦掌广泛传播于世,代代相传。八卦刀身长四尺 二寸,加之董公双手过膝,刀一伸就有七尺多长。想像董公如持 刀在手,恰如天神,是何等威风神勇。我们崇拜董公,崇拜八卦 掌法,要继承和发扬,使八卦掌广为流传,走出中国,走向世 界,我们祝愿八卦掌这枝武林奇葩,永远流传于人间。
浏览1,1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