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竹空穴


【定位】眉梢外侧凹陷处。

【作用】疏风通络、活血、止痉定痛。

【主治】头痛、面雍、斜视、近视、远视、目胀。

[手法】点、按、揉、捏、掐、揪法。

  • 廉泉穴


【定位】喉结上方凹陷处。

【作用】清咽开音,回阳救逆。

【主治】咳嗽、逆气、恶心、舌根缩急、舌下肿痛、吞咽困难、 舌强语音不清、舌缓流涎、暴痏。

【手法】掐、捏、揪、提、点、按法。

  • 四神聪穴(经外穴名)


【定位】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共为四穴。

【作用】升阳固脱,开窍宁神。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精神不振。

【手法】捏、掐、点、按、拍、打、压、摩法。

  • 太阳穴


【定位】眉梢与外眦连线之中点,向后大约一寸的凹陷处。

【作用】清热疏风,明目止痛。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目赤肿痛、面瘫、牙痛。

【手法】捏、掐、揪、点、按、拍、打法。

  • 头维穴


【定位】鬓发前缘直上,距发际半寸,正坐,从眉心直上发际五 分为基点,侧平行横开大约四寸五分处。

【作用】祛风泻火,止痛明目。

【主治】偏头痛、眼眶痛、眩晕、牙痛、见风流泪、上腭痛。 【手法】按、摩、拍、打、点、捏、掐、挤法。

  • 颊车穴


【定位】下颂角前上方一横指,咬牙时肌肉隆起处。

【作用】疏风活络,熄风止痉,消肿散邪。

【主治】中风不语、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牙痛、咬肌疼挛。 【手法】点、按、揉法。

  • 下关穴


【定位】耳屏前大约一横指,当颧骨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陷窝处。 【作用】疏风通络,聪耳止痛。

【主治】牙疼、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

【手法】按、点、揉、掐、捏法。

  • 安眠穴(经外穴名)


【定位】乳突下,耳后凹陷后缘。

【作用】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头痛。

【手法】点、按、揉、摩法。

  • 完骨穴


【定位】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作用】清心宁神,通畅局部经络。

【主治】头痛、颈项部酸胀疼痛。

【手法】点、揉、按法。

  • 风府穴


【定位】枕骨粗隆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心。

【作用】清热疏风。

【主治】头晕头痛、颈项强硬、感冒发烧。

【手法】点、按、推法。

  • 风池穴


【定位】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当斜方肌和胸锁乳 突肌上端之间定位,平行于风府穴。

【作用】疏解表邪、祛风清热、明目聪耳。

【主治】感冒、头痛、肩背酸痛、高血压、近视、青光眼、视神 经萎缩。

【手法】点、按、揉、推法。

二胸部穴位

  • 天突穴


【定位】胸骨上端凹窝正中处。

【作用】理气宣肺,化痰利咽。

【主治】咳嗽、哮喘、胸闷、喉部异物感觉、吞咽困难、呃逆、 咳痰不畅。

【手法】单指或双指点、按、压、推法。

  • 中府穴


[定位】胸骨正中线旁开六寸,平第一肋间隙定穴位。

【作用】理气化痰,清宣肺气。

【主治】咳嗽、哮喘、胸痛、乳腺炎、肩背痛。

【手法】点、按、揉、捏、拍、打法。

  • 云门穴


【定位】胸骨正中线旁六寸,锁骨外端下缘。

【作用】宣肺气,畅经络。

【主治】咳嗽、哮喘、胸痛。

【手法】点、按、揉、掐、捏法。

  • 膻中穴


【定位】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在两乳之间。

【作用】宽胸利膈,调气降逆。

【主治】胸闷气憋、心绞痛、哮喘、呃逆、女性乳腺疾患。

【手法】点、按、揉、捏、掐法。

  • 中脘穴


【定位】任脉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

【作用】理气和胃,降逆气、祛湿气。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吞酸、腹痛、腹胀、腹泻、慢性胃 炎、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

【手法】揉按点、推摩搓、揪捏提法。

  • 下脘穴


【定位】任脉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作用】健脾气,和胃气。

【主治】补脾气虚弱,治胃痛、呕吐、腹胀等。

【手法】揉、按、点、摩、压、推、拼法。

  • 天枢穴


【定位】在脐部正中,旁开二寸处,左右共两穴。

【作用】健脾和胃、理畅胃气,祛湿止泻。

【主治】急慢性腹泻、急性肠神经麻痹、阑尾炎、婴幼儿腹泻、 便秘、腹痛。

【手法】揉、按、点、摩、揪、捏、掐法。

  • 梁门穴


【定位】脐上四寸,中脘旁开二寸。

【作用】和胃气,化滞气,健脾理气。

【主治】胃痛、腹胀、食欲不振、泄泻、胆囊炎。

【手法】揉、点、按、压、摩、捋、揪、捏法。

  • 神_穴


【定位】脐窝正中。

【作用】健脾和胃,理腹气,止泻利,温阳气,救逆气,开窍,

复苏。

【主治】肠鸣、腹泻、上肢痛、阳痿、妇人痛经、脱肛等。

【手法】点、揉、按、压法。

  • 大横穴


【定位】在肚脐正中,旁开四寸处。

【作用】调理肠胃。

【主治】大便秘结、泄泻、腹胀、腹痛等。

【手法】点、按、揉、压法。

  • 章门穴


【定位】脐水平线上第十一肋骨末端(在身体侧面),或屈肘合 腋时,当肘尖尽处是穴。

【作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治】胸肋胀痛、腹胀呕吐、失眠、消化不良、肝胆炎症。

【手法】点、揉、按、摩法。

  • 期门穴


【定位】乳头直下两肋间,平第六肋间隙。

【作用】疏肝理气,活血,化气滞血瘀,消积滞。

【主治】胸满腹胀、胸胁疼痛、呕吐酸水。

【手法】点、按、揉、摩法。

  • 气海穴


【定位】在腹正中线上,脐下一寸半。

【作用】补气调气,补中益气。

【主治】各种气虚症、小腹痛、疝气、泄利、遗尿、遗精、阳 痿、妇人崩漏、月经不调、不孕症,以及某些休克等症。

【手法】点、按、揉、振法。

  • 关元穴


【定位】在小腹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

【功用】培肾气、固体元、回阳气、调月经。

【主治】小腹疼痛、泄泻、血尿、遗尿、阳痿、遗精、脐下绞 痛、尿频、尿急、尿痛、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子宫下垂、子宫前 位、胃下垂等。

【手法】点、按、揉、振、推、摩、压法。

  • 中极穴


【定位】腹部正中线脐下四寸处,或耻骨连接处上方一寸。

【功用】培补元阳之气,扶助气机运化,补肾气,调月经。

【主治】阳痿、遗精、遗尿、尿潴留、闭经、痛经、崩漏、月经 不调、白带过多等。

【手法】点、按、揉、压、振颤法。

  • 曲骨穴


【定位】腹部正中线耻骨连接处的上缘。

【功用】固本元、补真气。

【主治】遗精、阳痿、男性不育症。

【手法】点、按、揉、推等法。

  • 归来穴


【定位】脐下四寸再旁开二寸处。

【功用】理气止痛,养血调经。

【主治】阳痿、疝气、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 【手法】点、揉、推、按、揪、捏法。

三背部穴位

  • 肩井穴


【定位】在大椎穴与锁骨肩峰连线的中点处。

[功用】解热,散风,豁疲,止痛,通经活络,开肺经之穷。

【主治】肩背痛、落枕、头项强痛、中风、乳痈等症。

【手法】点、按、捏、拿、提、揪法。

  • 大椎穴


【定位】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约与两肩相平处。

【功用】解表通阳,疏风清热,清脑宁神。

【主治】发热、中暑、咳嗽、哮喘、荨麻疹、项背疼痛、保健 强身。

【手法】拍、打、搓、揪、捏、掐、提法。

【说明】本穴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有六阳大会之 称,是重要的常用穴之一。

  • 天宗穴


【定位】在肩胛冈下窝的中央,约与挠腧穴、肩贞穴成三角形。 【功用】通经止痛,疏筋活络。

【主治】肩胛疼痛、凝肩、肘臂外后侧疼痛、颊颌肿痛、胸满气 喘等症。

【手法】点、按、揉、滚、搓、推、摩、压法。

  • 大抒穴


【定位】在第一胸椎棘突旁开一寸半,约在脊柱正中旁开二横指处。 【功用】疏经活络,散风止痛,清热。

【主治】头痛、项背痛、咳喘、发热、瘫痪及坐骨神经痛等症。 【手法】点、按、揉、滚、推、搓、压、摩法。

  • 肺腧穴


【定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功用】清肺热,宣肺气,止咳嗽,平喘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盗汗。

【手法】点、揉、按、压、掐、捏、揪、提法。

浏览6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