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奇经八脉循行,有待人们进一步探讨。但 影响无极八卦掌的锻炼。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交会的八个穴位,为人身穴位之 八卦,由命门所生养。以阴阳互根互用,消长转化之 理,配合天干,成为子午流注合日互用的内修规律。,八 穴具有统率全身臉穴,总调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交 会全身脉气的重要作用。
四十、行庭功法
天黄合一,地黄合一,内外合一。
视命门为太极,积气生精,炼精化气,以气化神, 炼神还虚,天人合一。
气生精,精生神,神合精气为一体,神是精气之 主宰与再造。
通过“恬淡虚无”的精神调整,坚持“混沌虚空”, 达到“虚无根蒂固,无形无象境'
行庭功简介:
(一)以精化气
步骤:摆好姿势,调勻呼吸,松静自然。—意气 合一。意守下圈下丹田,敛臀不使漏气.,—感觉下丹 田产生精、气、神混合炼成物质^保存下丹田物质 而不耗散。一^将物质顺任、督二脉运行,并继续凝炼 4归于下丹田中黄庭3
(二)以气化神
步骤:将下丹田藏精之府所炼物质运入中圈中丹 田,集精、气、神于中丹田。—在中丹田进一步混合 炼成物质4保存中丹田炼成物质而不耗散—在经络系 统和脏腑中运行,在运行中继续凝炼。4炼成物质归 于中丹田上黄庭。
(三)以神化虚
步骤:将藏气之府炼成物质移入上圈上丹田藏神 之府,置于明堂处。(两眉内一寸明堂温养之物质 移入一寸于洞房温养。—将洞房温养之物质移入一寸 于黄金庭温养。4修炼成神转为明。
以上简介只是一种模式,读者明其规矩即可。
行庭功法中还认为:以明堂、上黄庭、关元为前 三关,以黄金庭、夹脊、尾闾为后三关。
《性命圭旨》有五元聚顶一说:“惟圣人知回机之 道,得还元之理。于是攒五、簇四、会三、合二,而 归一也。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 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 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 气朝元,皆聚于顶也”。供参考。
第二章无极八卦掌基础功法
第一节八卦九宫步
口诀
走圈身正莫摆摇,龙行虎坐两膝交:
抿唇闭口舌顶腭,呼吸全凭鼻孔过:
换向随胯腰扭足,步弯脚直如推磨:
低盘讲究平膝胯,中盘必须下腿腰:
八卦九宫步,是练习无极八卦掌的基础功夫,最 能体现八卦掌的虚实功,也是健身的好方法.
具体练法
起势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头正颈 直。起势时手指微立,舌顶上腭,抿唇闭口,两艰& 视,腋下打开,两有微向前合,两脚平行,脚趾抓地. 脚心要空,双臂时t向外开,掌指下垂,掌背朝前,掌 心要空,心胸要空,两掌由下向上徐徐抬起,与冑同 高,两手不能太直,含胸拔背,提肛收腹,腿直,头 领,下领微扣,吸气。
两腿沉胯屈膝徐徐下蹲,意在掌心,含胸沉肩, 敛臀实腹,呼气,脚心空起,半蹲两腿成蹲步,两掌 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图2-3)
蹲步右转,右脚尖虚点成虚步,右脚在圈上上 步,重心移向右腿,沉胯屈膝成实步。随即左腿经右脚 跟内侧向圈上掰膝摆步而上,重心向左腿前移,沉胯 屈膝成实步。然后右腿经左脚跟内侧向圈上摆步而 上,重心前移,沉胯屈膝成实步。如此不停走步,弯 步交膝贴地而行,目平视圆心方向。每圈走八步,八 圈为宜,逆时针走圈,身形走圆,如趟泥趟水。身体 尽量不要起伏。(图2-4~2-6)
反方向走圈时,左脚在圈上向前沉胯屈膝正扣步, 两脚距离为一脚,右脚合膝成丁字步。向左扭腰,然后 向右转体,右腿屈膝外掰在圈上摆步,两掌在身体两
侧自然下垂。随即左腿沉胯屈膝经右脚内踩侧交膝上 步,重心移向左脚成实步,如趟泥趟水,步弯脚直如推 磨,交膝贴地而行,身形走圆。如此顺时针走圈,目平 视圆心方向,每圈八步,八圈为宜。注意:腰提步动, 弯步交膝贴地行,身具坐劲与顶劲。(图2-7~2-9)
如此反复走圈,逆时针走圈与顺时针走圈圈数相 等。到起势处收势,上左脚正扣,收右脚,脚间距离
与肩同宽,面部转向圆心方向,目平视。然后两掌由 身体两侧向上划弧,掌心朝上托起,提肛拔背、长腰 长膀,十指挣出,头正颈直,下颌微扣,吸气。然后 两掌在头顶上十指相对,掌心朝下,下按至下颌前,目 视鼻两侧而下,两腿沉胯屈膝徐徐下蹲,沉肩、敛臀、 实腹、半蹲成蹲步,气沉丹田,意在掌心继续下按,两 掌落至身体两侧,自然下垂,脚心空起,呼气,然后 起立。(图2—10〜2—15)
注点
- 走圈时里脚摆步微掰膝,外脚几乎是屈膝直 行。
- 腰要扭,胯要提,身要坐,头要顶。走步过程 像两个虚实步转换过程,落步时,脚跟尽量与五趾同 时落地,向前有点蠕动,重心前移时,小腿胫骨要有 一股蹦劲(经常用香檀小圆木滚摩小腿胫骨),呼吸自 然,久之就能气沉丹田。
- 八卦九宫步分上、中、下三盘,上盘像自然行 走;中盘蹲身约90。~140。之间,下盘要求膝胯成 90°以下,难度较大。练习八卦九宫步时以中盘为主, 应走得虚实分明,轻松自如,抬脚不能过高,要贴脚 的踩内侧而走,如同趟泥趟水。
- 扣步的目的是转身,扣步的角度大小决定转身 的角度大小。
- 练习八卦九宫步,不仅是练八卦掌的基础,而
且还是强身健体的好方法,八卦九宫步要求身形走圆, 意气下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骨硬筋随,舒筋活 络吐故纳新,养精养神
t
- 因八圭卜九宫步每圈走八步,暗合乾、坤、晨'、 巽、坎、离、艮、兑之义。走圈时身体总是对着圆心 方向,八卦中心为宫,故称八卦九宫步
- 八卦九宫步的练习过程,是虚实的交替过程, 它通过一个四不像的步法来完成,以锻炼小牋胫骨的 蹦劲,达到破网的功力...这个四不像的步法,在外神 实,里脚虚的瞬时,笔者称其为蜞麟步。
总之,练习八卦九宫步的要领可概括为龙行、竞 坐、摆扣步,步捷、身圆、头领气沉。
第二节无极八卦掌基础静态动态功
口诀气到丹田宿庭道,直拔天黄贯地黄。
起根催梢明三节,导气通血达四梢。
腰如轴立下圈精,力能催前中圈气。
骨动筋随心合力,主宰周身上圈神。
无极A卦掌基础静态、动态功介绍八种练法,具体如下:
一、行庭掐压分托
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平行站立,两手自然下垂,目 视鼻两侧而下,抿唇闭口,舌舔上腭,排除杂念,自 然呼吸。随后两臂从身体两侧自然抬起成一字型,与 肩同高,两掌十指成爪,像抱一大球,掐一大球,意 在十指与掌心劳宫穴,徐徐向胸肩前方抱掐,圆背、垂 肩、扣齿、长腰、长膀、圆臂前伸,头领,下颌微扣, 下谓之掐。(图2-16~2—19)
当掐到两掌与肩齐平时,掌心朝下,小指与无名 指并拢,中指顶出,食指与大拇指张开。扣齿、圆背, 膻中聚气,先沉肩,后坠肘,再意在掌心(劳宫穴),沉 胯,徐徐屈膝半蹲成蹲步,两掌同时下压,目视两掌; 敛臀、圆裆、实腹,脚下落地生根,脚心空起,谓之 压。(图 2—20~2—21)
两掌在膝前背对,扣齿圆背,膻中聚气,蹲步不 动,圆臂、长膀,向两侧慢慢分开,意在劳宫穴,两 腰自然充气,目视鼻两侧而下,谓之分。(图2-22~2_ 23)
右掌小指侧外旋翻起,掌心托起成龙爪掌。随 后左掌小指侧外旋翻起成龙爪掌,掌心托起,目视 左掌。然后目视鼻两侧而下,蹲步徐徐站起,提肛、 收腹、拔背、扩胸,长膀、长腰,头正、颈直扣齿, 呼吸自然,指有挣劲,掌心有托劲,谓之托。
掐压分托反复练习,动作静如无风之湖水,自 然呼吸,蹲步时身体中正如碑,久之自知其中之奥 妙,达到内外合一,天黄合一,地黄合一。初练者 蹲步可高些,两腿屈膝稍下沉即可。(图2-24~2- 26)
二、浑元桩
马步站定,舌顶上腭,抿唇闭口,敛臀,圆裆, 身体中正如碑,下颌微扣,头领气沉,两掌在胸前做 推状,十指相对,圆背沉肩,两臂与胸成圆抱,掌心 朝前,自然呼吸,气沉下丹田,心君泰然,以目顾鼻 由两侧下视,同时意守足三里,涌泉。然后,吸气时 提肛、收腹、拔背,掌十指有松缩之意,劳宫穴有吸足之意。呼气时敛臀、实腹、圆裆,同时圆背、垂肩, 掌十指挣出有对顶之意,掌心劳宫穴有吐出之意,脚 趾与脚跟实地,脚心空起。久之自然气贯周身。初练 时两脚距离宽过肩即可。(图2-27)
三、弹指功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两腿稍微屈膝下蹲,圆裆, 两掌落在气海穴前。然后吸气,两掌有松缩之意升起 至胸,同时站起、提肛、收腹、拔背、扩胸。随后两 掌向头额前方弹指而出,手三节起根催梢,力达指梢, 同时圆背,两胯稍微下沉,敛臀、实腹、圆裆,然后 自然回掌在下丹田前。目顾手指,意静重复此式。弹 指角度方向可多变,在充分放松拮抗肌的情况下完成 冷弹、快脆之指劲。要指未出,膀先攻,指伸前,先 后缩,进而可练习指弹实物。(图2-28~2-30)
四、牵扯功
马步站定,舌顶上腭,抿唇闭口,敛臀、圆裆, 身体中正如碑,头领、气沉、意静、目顾两手。两手 握空拳放在胸腹前,拳心朝上,然后好像突然发现身 前或身边有飞行物的样子,长腰、长膀,快速前伸向 其抓去,随即紧背、扣齿、垂肩、坠肘、敛臀、实腹 握紧其拳牵扯,拳心朝下。放松后重复此式。自然呼吸。进而可练习牵扯实物。注意:牵扯方位多变,要 做到柔过渡,刚落点。初练时两脚距离比肩宽即可。 (S 2-31-2-32)
五、扭腰功
高蹲步站立,舌顶上腭,抿唇闭口,敛臀、圆裆、 圆背,身体中正如碑,两掌成龙爪掌,左掌仰掌在右 肩前,右掌按在左腰部。在左扭腰的同时将左臂成半 圆跟腰转动,目顾左掌,意在劳宫,掌扣顶,掌心朝 后,同时右掌摩拉到右腰,膀开、肘尖挣,指按腰,两 腰有反向扭转之力。然后回腰,目顾左掌,同时左掌 小指有翻转之意,肘肩有抱拢、携带之意,圆背返回 原位,右掌摩擦到左腰原位。目转视正前,头领气沉。 多次重复,再交换两掌位置,向右扭腰,反向重复此 式。可在水中锻炼。注意:两仪圆圈。(图2-33〜2-35)
六、操掌功
马步站立,舌顶上腭,抿唇闭口,敛臀、圆裆, 两掌成龙爪掌仰掌在腰,右掌向后、向上、向前、向 下松臂划弧,手三节起根催梢扣按而下,掌心朝下,意 在劳宫,目视右掌,在裆前停住,然后回收于腰;左
掌向后、向上、向前、向下松臂划弧,手三节起根催
梢拍按而下,掌心朝下,意在劳宫,目视左掌,在裆 前停住,然后回收于腰;右掌经左肩前先提肛、拔 背、松臂,再紧背、沉肩、实腹,起根催梢盖扎而下, 掌背朝下,意在掌背,目视右掌,在裆前停住,然后 回收于腰;左掌经右肩前提肛、拔背、松臂、沉肩、 实腹、紧背,起根催梢盖扎而下,目视左掌,然后回 收于腰;右掌向后、向上,提肛、拔背,向前、向下 松臂划弧,沉肩、实腹、紧背,起根催梢剁切而下,意 在小鱼际,目视右掌,停在裆前,随后回收于腰;左 掌向后、向上,提肛、拔背,向前、向下松臂划弧,沉 肩、实腹、紧背,起根催梢斫切而下,意在小鱼际,目 视左掌,然后回收于腰。眼随意转。如此重复操掌,劲 短而冷脆。然后击打绿豆包。初练者马步两脚距离比 肩宽即可。(图2-36~2-42)
七、行庭吐纳功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自然下垂, 抿唇闭口,舌顶上腭,排除杂念。向右转身,左脚脚 跟离地蹬直,顶住肛门,促使气不下漏,吸气,收腹、 拔背,促使天黄合一。两掌成龙爪掌,促使手三阳接 通于三阴,徐徐经身体前上举,膝挺、腰挺、颈挺、扩 胸两掌举到最高处,仰头看天,促使阳脉、阳经之脉 气交会于风府。停住,等气吸足。然后左脚变实步,头 领气沉,下颔意扣天突穴,促使接通督任,利于地黄 合一,而气不外散。并使阴经、阴脉之脉气交会于天 突穴而下注。慢慢沉胯、屈膝、虎坐,右脚变虚,脚 尖虚点,渐渐成实点抓地,促使足三阴接通足三阳,随 左脚慢慢下沉,两掌徐徐放下,呼气,沉肩、坠肘、脊 背圆起,意在劳宫穴,眼随手动,沉胯、屈膝、敛臀、 实腹、半蹲坐成虚步,促使阴脉、阴经之脉气下注,而 气不下漏。脚心空,涌泉抱气,而气不外宣。然后左 转还原,自然站立,龙吟将余气呼尽。气定神闲,再 向左转身,反势重复作上式,如此右吸呼完毕,变左 吸呼,重复吐纳,内外合一。悟悉命门的重要性,关 键性,久之自然增强命门的元精、元气。将人体生命 推到更高层次。老年人练行庭吐纳,虎坐虚步可高些, 稍沉胯,屈膝即可。(图2-43〜2-49)
参考:甲子日,面北,观想黑色。甲寅曰,面东, 观想青色。甲辰日,面偶像,观想金色。甲午日,面 南,观想赤色。甲申日,面西,观想白色。甲戌曰, 面偶像,练黄色。
八、还原功
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敛臀、蹲步站立,抿唇闭口, 舌顶上腭,两掌自然垂于体侧。意静气匀,目视前方, 两掌成龙爪掌在身体两侧仰掌徐徐向上托起,提肛、收 腹、拔背、扩胸、头领、长腰、长膀,掌心有托劲,指 有挣劲,同时自然站起,吸气。两掌托到最高处,然后 在头顶上十指相对,掌心向下,徐徐下按至胸前膻中 穴前,意在劳宫,下颌意扣天突穴,目视鼻两侧而下, 脊背圆起,先沉肩,后坠肘,扣掌、再掌心下按,呼气、 实腹、敛臀、两腿下沉,半蹲成蹲步,气沉下丹田,下 达照海穴及脚十趾,脚心空、涌泉抱气。两掌放回两侧 自然下垂,安舒站起。重复此式
。(图2-50〜2-55)
第三节无极八卦掌基础+五式
口诀空胸提庭气欲沉,紧背垂肩臂前伸。
目视中百顾六路,意静两手一团神。
手随腰扭穿换掌,上步合膝倒步掰。
吸足再吐膀先攻,混元一气柔刚劲。
练习八卦掌基础十五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 掐、压、分、托,可含在一起走圈,逆顺走 圈必须相等。推、对、扫、滚、抓、扬、弹、切、探 每式可以单独走圈,也可合在一起走圈,但逆顺圈数 必须相等。练习时掐、压、分、托按顺序练习,其他 各式可随意穿插练习,也可选择其中数式练习。
二、 扭腰时摩动腰带很重要,是本八卦掌练功的 重要步骤,也是一个特点,因带脉联系着纵行于躯干 的各条经脉,促进积气生精,增强肾气。
三、 走圈要自然呼吸,气沉丹田,掌心有吐有纳, 指上有扭,有顶,有坚,有松等等。人体各部位要协 调一致,并一切在放松、自然、虚空、意念中实现身 形走圆,身形走圆则气贯全身,增强命门之火。
四、 练功时要肩与脖合,肘与肚合,手与脚合, 眼与手合,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与外 合,天黄合一,地黄合一。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 协调性。
五、练习十五式,可分快速式、中速式、慢速式, 步法可走上、中、下三盘,也可掺在一起走圈。
对青少年来说,以意导气,以气化力,柔为了刚, 绵为了强,静为了动,松为了紧,以挖掘人体潜力为 目的,因而练习此功宜快速、宜下盘、宜发劲., 对中年人来说,刚柔相济,强中有绵,动中有静. 紧中有松,应以中盘为主,中速为宜,可发劲,可 蓄劲,可强则强,可养则养。
老年人练功,以养为目的,应以中上盘为主,中 慢速为宜,宜以意导气,以气化精,以精调神,炼神 还虚,舒缓气息,气定神闲,以达祛病延年,身健体 壮之功效。
基础十五式动作说明
第一式起势
在圈上任何一个位置,面向中宫(圆心),两脚 距离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头正颈直,舌顶上腭,抿 唇闭口,排除杂念,脚心空起,肩穴(极泉)打开,两 掌成八卦龙爪掌形(无名指与小指并拢,中指顶出,大 拇指与食指张开)。两臂向前徐徐抬起,目顾两掌,足 三阳经与督脉意会于命门及两侧,提肛、吸气、收腹, 下丹田之气向命门会合,至大椎与手三阳相合,直到 十指。下颔意扣天突穴,阳脉脉气经风府,过玉枕,上 达百会,会合黄金庭,而气不外散。此时两掌已升至 与肩同高,沉肩坠肘,百会之意气,经印堂,鹊桥,交 会手三阴及阴脉同任脉脉气于天突穴,连同黄庭经之 意气下行会于胸中(中丹田)。膻中聚气,达劳宫下压, 脊背圆起,两臂下沉,呼气实腹,敛臀、屈膝下蹲,气 沉下丹田,身如立碑,脚心空起,两脚落地生根,目 平视圆心方向,两掌放回身体两侧,掌心朝后,含胸、 圆臂。(图2—56〜2-58)
第二式掐
身体右转,右脚合膝上步,同时两掌从身体两侧 举起成一字型,掌心朝前。然后身体右拧,重心右移, 右腿屈膝成实步,同时两掌掌心相对,十指成掐,目视 圆心方向,然后左脚经右脚内踩侧在圈上上步走圈,每 圈八步,走一圈。走圈时,左手指向圆心方向,意领右 手徐徐向左手靠拢,自然呼吸,气沉下丹田,目顾左 掌,平视圆心方向。注意:步弯脚直如推磨,沉胯交膝 贴地行,身体尽量不要起伏。(图2-59~2-60)
第三式压
到起势处,此时两掌己掐成稍低于肩高,两手己 指向圆心。十指变成八卦龙爪掌掌形,掌心朝下,沉 肩、坠肘、圆背,两掌徐徐压下,继续逆时针走圈,走 一圈,目顾两掌,平视圆心方向,自然呼吸,头领气 沉。(图 2—61~2-62)
第四式分
走到起势处,此时两掌己压至胯前,两臂内旋成 掌心背对,意在劳宫,圆臂、扣掌向两侧徐徐分开,左 掌指向圆心方向,自然呼吸,腰腹充气,头领气沉,目 顾左掌,平视中宫方向,继续走圈,走一圈。(图2- 63-2-64)
第五式托
走到起势处,此时两掌己成一字型,目视右掌, 以腰劲使右臂划一圆弧,掌心朝上托起,小指侧翻起, 如托重物,掌型成龙爪掌。随后目视左掌,以腰劲带 动左臂划一圆弧,掌心朝上托起,小指侧翻起,如托 重物,成龙爪掌。目平视左掌掌心,左掌指对圆心方 向,自然呼吸,头领气沉,两掌有一股螺旋托起劲。在 上肢动作的同时,脚步继续不停走一圈,身形走圆。 (S 2-65-2-67)
走到起势处,左脚正扣,沉胯屈膝,两脚距离为 一脚,右脚合膝成丁字步,然后左扭腰,再右转体,同 时两掌放回两侧。提右脚在圈上掰膝摆步,两掌再向 两侧平起成掐,目顾右掌,平视圆心方向,顺时针走 圈,共走四圈,每圈八步,完成反势掐、压、分
、托。 (® 2-68-2-71)第六式推(怀中抱月)
托式走到起势处时,右脚正扣,沉胯屈膝,两脚 距离为一脚,左脚合膝成丁字步,然后右扭腰再左转 体,在圆上掰膝上左脚,同时两掌经腰部提到胸部,掌 心朝上,收腹拔背。接着右脚经左脚跟内侧上步,随 即双掌翻转,掌心朝圆心,十指相对,沉肩、实腹、圆 背、扣掌推出,手不要推直,手臂与胸成圆圈,掌上
有向圆心推撞之劲,目顾两掌指平视圆心方向逆时针 走圈(如加强推式劲力至冷、脆,则扣齿、紧背)。自 然呼吸,头领气沉。走到起势处,扣左脚,右脚合膝 成丁字步,然后扭腰转体,掰膝摆步上左脚,同时步 转手随,顺时针反势走圈。重复走此式。(图2-72~2- 79)
第七式对(黑熊出山)
推式走到起势处时,右脚正扣成丁字步,然后右 扭腰,再左转体,同时两手放下,左脚掰膝摆步,松 肩、松肘、松手、收腹、拔背。右脚经左脚内踩侧上 步,十指在胯前相对,圆肘、紧背、沉肩、实腹、扣 齿、扣掌下按,目视圆心方向。此时右步己实(如柔 化对式,则改紧背为圆背,不必扣齿,)。接着腰提、胯
沉、步动,上左脚走圈,自然呼吸,头领气沉,目平 视圆心方向。走到起势处,扣左脚成丁字步,扭腰转 体,腰提、胯沉、步动、手随,顺时针走圈,反势重 复此式
。(图2-80~2-84)
第八式扫(虎尾横扫)
到起势处,正扣右脚成丁字步,同时两掌从腰到 胸托起,随即向右扭腰,右掌向圆心方向展身插指而
出,左掌在胸前旋推,掌心朝前,目视右掌。接着向 左转体,腰提左腿,转胯、掰膝,左脚摆步,以转身 力量驱动两掌横扫180°度,沉肩、沉胯、实腹、实 步,力达劳宫,左肘尖对向圆心方向,目平视圆心方 向。随即腰提、胯沉、步动,上右脚走圈。走至起势 处,正扣左脚成丁字步,反势重复此式,顺时针走圈。 (图 2-85〜2-91)
第九式滚(梅花团绣)
到起势处,扣右脚成丁字步,然后右扭腰,右掌 向右圆臂划平弧,左掌回划,贴右腰仰掌,目视右掌。 再左转体,左脚掰膝摆步,在圈上落步,再在圈上上 右脚;同时右手划弧,经前额过头顶,过颈,经右腋 下,掌背到命门处,推撞而出,右掌与命门距离约10 厘米;左掌摩回左腰过左腋下,过肩,经颈后,过头
顶至右肩前扭、扫、推、撞而出,掌心朝前,肘尖对 向圆心,目随意转,目顾左肘平视圆心方向。滚转时 提肛拔背,出掌时,圆背、沉肩、实腹、敛臀,以气 驱动全身,力达劳宫穴。脚步与上肢动作的配合要协 调一致,身形走圆,目平视圆心方向,逆时针走圈。到 起势处,扣左脚成丁字步,反势重复此式,掌型为龙 爪掌,顺时针走圈。(图2-92~2-103)
第十式抓(饿狮撕食)
走到起势处,扣右脚成丁字步,两掌为龙爪掌, 左掌贴右腰,右掌划弧至左肩前仰掌,含裹劲,目顾 右掌,再视身前方向,这一动作称叶底藏花。随即扭 腰向右,右掌向右扣掌后,圆臂横推划弧,目视右掌; 左掌摩拉到左腰,气充腰带,谓横门。随即回腰,右 掌经右下方划弧至左肩前仰掌,左掌穿出右肘下,目 顾右掌。接着左转体,左脚在圈上上步,脚尖外摆成 实步,同时左掌托吐向圆心方向,高过肩,掌心朝上; 右掌顺势托吐到左肘,指掌贴左肘边仰掌,拔背,头正 颈直,目视左掌,谓翻臂。随即右脚经左脚跟内侧在 圈上交膝摆步上右脚,同时翻臂带动掌心翻转,紧背、 沉肩、坠肘、扣齿、实腹、敛臀,两掌抓、牵、撕、扯, 握成拳,左拳低于肩,右拳在左肘边,一前一后。然
后左脚经右脚内踩侧在圈上摆步上左脚,拳变掌,向 圆心方向托吐而出,然后交膝上右脚,两掌抓、牵、 扯成拳,目顾左掌或拳平视圆心方向,重复此式。走 到起势处时,正扣左脚成丁字步,反势重复此式,顺 时针走圈。(图2-104-2-115)
第十一式扬(走马扬鞭)
走到起势处,正扣右脚成丁字步,左掌贴右腰, 右掌至左肩前仰掌,成叶底藏花,目顾右掌,扭腰向 右圆臂横门(在拧腰的同时,将同侧掌横向扣掌划弧, 方向指对圆心或圆外心,另一掌从异侧腰部摩拉回同 侧腰部,谓横门)。然后回腰,同时右掌向右下转向前 划弧,小指翻转竖立胸前,左掌穿出右肘下,目顾左 掌。然后在圈上掰膝摆步上左脚,向左转体,随即右 脚经左脚跟内侧上步,同时左掌向圆心方向横削牵 疆,掌心朝下,右掌顺子午线上举,目视左掌顾圆心 方向。左手像牵马缰,右手像扬马鞭,圆臂一松一紧, 一开一合,摇肩、晃膀,意达劳宫,身形走圆,自然 呼吸,逆时针走圈。到起势处,扣左脚成丁字步,反 势重复此式,顺时针走圈。(图2—116~2-127)
第十二式弹(猴子使爪)
到起势处,正扣右脚,左脚合膝成丁字步,随即 向右扭腰,同时两掌自然向两侧回收,目顾右掌再视 前方。然后向左回腰,同时两掌掌心对着下丹田,左 掌在外。接着左转体,左腿在圈上掰膝摆步上左脚,同 时两掌松缩升至胸前,目平视圆心方向,收腹拔背,右 脚经左脚内踝侧交膝在圈上摆步,上步成实步,同时 紧背、实腹,起根催梢,将十指弹出,势如鞭。如此 上左脚时两掌自然回收至下丹田,随即升起至胸前, 收腹、拔背,上右脚时实步,紧背、实腹、起根催梢 将十指弹出,力达指梢,目顾十指,平视圆心方向。如 此反复,到起势处时,正扣左脚成丁字步,左扦腰右 转体掰膝摆步上右脚,右掌在前,反势重复此式,顺 时针走圈。(图2-128〜2-134)随即 向右扭腰,同时两掌自然向两侧回收目顾右掌再视 前方。然后向左回腰,同时两掌掌心对着下丹田
第十三式切(燕子竖尾)
到起势处时,正扣右脚成丁步,同时左掌落至右 腰处,右掌落至左肩前。目顾右掌再视前方,然后左 掌摩回左腰,右掌向右、向圆心方向圆臂、推转而出 横门,目视右掌,气充腰带。然后向左回腰,同时右 掌以抱翻之劲回至左肩前,目视身前再顾左掌;左掌 摩擦穿出右肘下。随即左转体、掰膝、摆步、反扣左 脚,同时左掌经裆前撩起,右掌跟进贴左肘边撩起,收 腹、拔背,左掌指对圆心,目顾左掌,平视圆心方向。 接着摆步上右脚实步,紧背、沉肩、扣齿、实腹,前 臂肘外推,后臂肘下坠,指挑起,小鱼际切按而下。如 此上左脚,两掌撩起,上右脚两掌切下。到起势处,正 扣左脚成丁字步,反势重复此式,顺时针走圈。.注意: 小鱼际切按而下之前,必须充分放松拮抗肌。(图2- 135-2-144)
十四式探(金龙探爪)
到起势处,正扣右脚成丁字步,随即右掌划至左 肩前,左掌贴在右腰处(叶底藏花)。目顾右掌,再前 视,然后右扭腰,右掌圆臂划向圆心方向,左掌摩拉 到左腰(横门)目视右掌。然后左转体,右掌以小指翻 转之力及手臂上抱拔、携带之力,划向左肩前;左掌 小鱼际摩腰穿出右肘下,掌心朝上,目视左掌。身体 继续左转,左掌向圆心方向划弧,同时左腿掰膝摆步 上左脚,提肛,拔背,左掌在前,右掌随后,掌心朝 上,向圆心方向托起,左掌齐眉平,右掌齐下领平,目 视左掌,这一动作称为左龙翻臂。然后右脚经左脚内 跟侧摆步上步;同时两掌后缩,圆弧翻掌,前肘外推, 后肘下坠,两掌意在劳宫扣掌伸探,右掌腕骨贴左腰, 掌心朝下,左掌与肩同高,掌心朝圆心方向,虎口挣 圆,二目冲视虎口,同时屈膝沉胯,紧背垂肩、实腹、
这一动作称为左龙探爪。身形走圆。继续逆时针走圈, 自然呼吸,头领气沉。到起势处,正扣左脚成丁字步, f _反势重复此式,顺时针走圈。注意:走圈时,腰提步 =动,体会沉胯,促使走圈时身体平稳,尽量不要起伏 波动。(图 2-145~2—157)
此式可于指根与腕骨处挂沙袋盘树单练。沙袋重 量应由轻至重。亦称悬空掌功。口诀云:掌扣指挣身 形圆,紧背垂肩臂前探。力足发而筋与骨,骨中出硬 筋须随。弯步交膝贴地行,上步合膝倒步掰。后掌穿 出前掌回,顾盼中定不空发。
第十五式收势
走到起势处,左脚扣步,右脚踏成与肩同宽之
步,面向圆心,意静气匀,随即双掌仰掌置于腰际,徐 徐向身体两侧托起,指有挣劲,掌心有托劲,吸气,收 腹、拔背、长腰、长膀。至头顶上方时,两掌十指相 对,掌心朝下按下,脊背圆起,沉肩、实腹、敛臀,气 贯下丹田,呼气;两腿屈膝下沉成蹲步,两掌十指相 对,掌扣,意在劳宫,按到大腿前。两脚落地生根,脚 心空,涌泉抱气,而气不外宣。然后两掌收回至身体 两侧,自然下垂,安舒立起。(图2-158~2-163)
浏览2,1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