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通过对武术运动宏观的了解,培养对武术运动的浓厚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体会 武术文化源远流长的强大生命力,领悟武术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了解武术运 动所涵盖的内容以及分类,掌握不同的武术分类方法。

【学习任务】

(1)掌握武术运动的发展历程,按照朝代顺序梳理武术发展脉络。

(2 )明确武术运动的特点与作用,认识武术运动相较于其他运动的独特性。

(3)初步建立武术运动的内容架构,能对武术运动的各种知识与技法进行归纳整理。

【学习地图】

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 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内 容丰富,运动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竞技比 赛、文化交流、技艺切磋、增进友谊等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 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项目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书将按照武术发展的各个时期进行简略 介绍。

萌芽期一远古时期

武术项目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萌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即原始社会,由 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不得不利用自己的身体活动能力获取食物。在狩猎、采摘野果的过程 中,产生了走、跑、跳、投、掷、爬、攀登等技术动作,模仿人与野兽、人与人之间的嬉戏及 搏斗场面等动作技能,以及随着原始社会狩猎、战事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祈求神灵庇佑等活动 前后跳的“武舞”,而产生了武术的雏形。

狩猎是原始人类维持生存的必要手段。一个猎手在严酷的生活条件下,徒手或运用工具捕 猎,和大自然作斗争,严酷的生活条件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在集体劳动过 程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技能。例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就是武术 的萌芽;劈、砍、扎、刺等动作则是武术器械使用方法的萌芽。由此看来,武术起源于原始时 期的生产劳动活动。

距今约十万年前的丁村人文化遗址中,有少量的石球出土,而在距今约四万年前的许家窑 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球。这种石球最早是狩猎的工具,也是武术传统器械中“流星锤”的雏 形。武术器械中的“绳镖”则与新石器早、中期石制的鱼镖、鱼骨、鱼叉相似,使用时都是在 叉(镖)尾部系一根绳索或绑一根木棒,用手抓住绳索或木棒,将镖、叉掷出,然后牵动绳索 将其收回,这就是武术传统器械“绳镖”的雏形。

到了氏族公社时期,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当一个部落的地位影响和刺激了另一个部落 时,使用武力就成了抢占地盘、掠夺财富、维护权利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作为一种直接的动力, 军事战斗进一步促进了徒手搏斗和兵器的发展。如黄帝与蚩尤“战于鹿野之阿”(《逸周书•尝 麦》),“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史记•五帝本纪》)。在这些战争中,有了“五兵”的发明。

新阶段——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春秋战国之际,诸侯争霸,攻伐激烈。为争 雄称霸,各国都很重视“拳勇”“技击”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重视技击术在战场上的应用。 铁制兵器出现并逐步替代了铜制兵器,当时的主要兵器有“五兵”“五刃”“五剑”,内容大 同小异。“五兵”为戈、殳、戟、酋矛、夷矛,“五刃”为刀、剑、矛、戟、矢。剑和弓弩在 当时极为盛行,佩剑、斗剑成为一时之风尚。春秋战国时期,步骑兵战逐渐代替了笨重的车 战;冶炼技术的进步使铁制兵器代替了铜制兵器。随着武器的改进和创新,武艺的内容、方法 更加丰富充实起来。武术的体育性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武术在民间开始广泛流传,武术开始 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进人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衰落期——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发展是一个衰落期,但该时期的武术仍有一定的发展。两晋南北朝 实行府兵制选士的标准,对武艺有很高的要求,既要学会拳术的搏斗擒拿技术,也要善射并会 使用长短武器;既能“若飞”般疾跑,也要攀登跳跃,长途负重行军。这对武术技巧和速度、 耐力、力量诸方面皆有严格要求。西魏末年,府兵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率领,每柱国下设两个大 将军,一个大将军下又有两个开府将军,共有二十四军。府兵制到隋朝时起了很大变化,征 战服役士兵年龄是20—60岁。应征充当府兵的人,平日务农,农闲教练,征发时自备兵器、资 粮。这实际上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兵役制度。

大发展时期——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是武术大发展时期,尤其是唐代武举制的实行,大大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武举制 的内容有“长垛、马射、平射、简射、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通过考试来选拔人 才,致使唐以后习武成风。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700) “诏天下诸州宣教 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一般人 认为,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的正式出台,自此以后,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 承袭,成为封建国家网罗武备人才的重要制度。

明清时期武术的发展

武术从宋代逐步由军事技术分化成为具有健身、娱乐性质的运动项目之后,到了明清时 期,这种分化演变更进一步完备成熟并形成了发展的高潮。明代是武术的集大成和大发展时 期,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武术在该时期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明代 的武术项目之多也是前代所未有的。该时期的器械种类繁多,如棍术有宋太祖之腾蛇棒、山东 长竿手、紫薇山棍、张家棍、少林棍等;枪术有杨氏梨花枪、沙家枪、马家枪、峨崛枪等。

各种花样繁多的套路形式不断涌现,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向前发展,套路中有势、有法、• 有歌诀、有招式的动作图较为详细,也有动与静结合的运动路线图,便于学习领会交流。如戚继光的《拳经》和《纪效新书》、程宗猷的《耕余剩技》等武术专著,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 术在技术、技击与健身方面的发展。此外,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也在这一时期有所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武术的发展

民国初年,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以技击名震天下的霍元甲为该时期的代表人 物。民间出现许多拳术社、武士会、武术会,其中以上海的“精武体育会”最为庞大。它在许 多省设立分会,并传播到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一带,在继承和发展武术传统上起了积极作用。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曾下令各省反动当局在训练军队时,将国术( 1926年,改武术为国 术)列为主要术科,并要求设国术训练机关。当时武术家受聘在武术馆任教,培养了大批武术 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武术组织多如牛毛,出现规模大小不等、组织形式多样、 内容投机、商业性明显的私人拳社。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拳术研究会、中央国术馆、中 央国术体育专科学校等武术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性武术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无人 过问、愚昧落后、不死不活的情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武术工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 东、邓小平号召开展武术活动,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贺龙等亦积极倡导武术运动,并对武 术继承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将武术确立为国家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1984年,在北京召开了 “千名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大会,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充分调动了广大武术工作者的积 极性,出现了群众习武的热潮。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武术馆(站、校)就有1万多个。全国 以武术作为健身主要手段的人数约为6 _万。

到了现代,武术已经更多地转向了强身健体和竞技体育比赛。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体育总局下设有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原称中国武术研究院)。而全国性群众武术组织——中国武术协 会也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领导下的单项运动协会之一。一般由它们发起组织武术体育竞技比赛。

此外,国际上也已经把武术当作竞技体育的一种,并且设有国际武术联合会来推广武术, 并组织武术国际比赛,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有101个会员国。

【推荐阅读】

《中国武术概论》,温力,人民体育出版社

武术和任何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同历史时期的 武术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矛盾有着各自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武术的概念、特点和价 值也都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的。这本书分上、中、下三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概述了武术 在各个时期发展的历程。

浏览74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