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术的特点

(一)重在技击,强调攻防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战 中,其目的在于杀伤、限制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 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将技击寓于 搏斗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 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例如,在散手中, 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 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 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 的原型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即使因连接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 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 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它 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散手、短兵中不宜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 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总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 一的整体。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 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 “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 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 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备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 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 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 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 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池、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 根据场地的大小,变换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 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武术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其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不衰, 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利用这一特点可为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方便,使武术进一步社会化。

二、武术的作用

(一) 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仆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 与运动。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 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 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 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中心内容的。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 质的目的,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技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

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攻防技术练习、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互相扬长避短,攻彼 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人们克敌制 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尤其对公安武警和边防指战员更具实际意义和作用。

(二) 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 年有恒心、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 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 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学全过程中,“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 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尚道德,“尚武崇 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像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 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 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还 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 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 人李白好友崔宗之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著名诗 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 台,“三百里内皆来观”。这些描绘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 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给 人以启迪教育和乐趣。

(四)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运动内涵丰富,技理相通,人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成为人 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 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 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 来越大的作用。

【知识拓展】

太极拳对于武德的培养要求

一、 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二、 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 于外,必失于中。

三、 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以善 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

四、 学太极拳招招当细心揣摩。一招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尤当 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亦不灵动,一招自为一招,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不能一气 贯通,则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

五、 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六、 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阴阳开合,非教者所能增损也!复其本然,教 者即止(教者教以规矩,即大中至正之理)。

七、 太极拳虽无大用处,然当今之世,列强争雄,若无武艺,何以保存?唯取是书演而习之,于陆 军步伐止齐之法,不无小补。我国苟人人演习,或遇交手仗,敌虽强盛,其奈我何!是亦保存国体之 一道也!有心者,勿以当宪之言弃之。

八、 学太极拳不可借以为盗窃抢夺之资。如借以抢夺,是天夺之魄,鬼神弗佑,而况人乎?天下 孰能容之!

九、 学太极拳不可凌厉欺压人。一凌厉欺压,即犯众怒,罪之魁也!

(节选陈鑫.陈式太极图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浏览1,0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