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

一、概述

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之一,“八卦”最早见于《易经》中:“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 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

八卦掌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认为:八卦掌起源于“离卦”和“坎卦”。据《蓝籙外史》靖边记 中记载:“嘉庆丁已,有山东济宁人王祥教冯克善拳法,克善尽得其术。庚午春,牛亮臣见克善拳法 中有八方步,亮臣曰:‘尔步伐似合八卦。’克善曰:‘子何以知之?’亮臣曰:‘尔为离,我为坎,我二 人离坎交宫,各习其所习也。’ ”有人认为他们所习拳法是八卦掌的雏形。但是,有关学者对此进 行了研究,发现靖边记记载的牛亮臣和冯克善所习“离卦”和“坎卦”属于梅花拳的范畴。因此,八 卦掌来源于“离卦”和“坎卦”之说不可信。

另一种目前较为公认的说法:八卦掌是由清代河北文安县南朱家务人董海川所创。董海川把 自身掌握的各种拳术与南方道士演练的“转天尊”(转天尊为左右交替的走圈)的走圈相结合,创 编成八卦掌的雏形——转掌。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当拳师,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 来,其中,董海川所授徒中以尹福、程廷华、刘风春、马维琪等较著名,目前流行的八卦掌有以他们 的姓氏命名的,如尹派、程派、马派、梁派、孙派等八卦掌。在众多的技术流派中,流传较广的是尹派、程派。

(一) 尹派八卦掌

特点:牛舌掌,小步走圈,趋于急行,出手时冷、脆、硬、快,身法以“吸、合、抽、扭、撇”的卸 化为主,善用腿法。

(二) 程派八卦掌

特点:龙爪掌,走圈时步幅大,换势讲究摆步、扣步,劲力沉实,多螺旋劲,斜出正入,腿法以 点腿为主。

八卦掌练习起来有八个基本变换掌法。最早形成的套路是先天八卦掌,也称“老八掌”。传习 中又出现了后天八卦掌,是从先天八卦掌衍化而来,即一掌生八势,八个转掌产生64种掌法。在一 定程度上,后天八卦掌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八卦掌的套路和练习内容。除此之外,八卦掌在流传的 过程中逐渐与各种武术器械相结合,繁衍出许多器械套路,如八卦刀、八卦棍、八卦剑、八卦七星 杆、子午鸳鸯钺等,还有对练、散手,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

二、主要技法特

(一)三行三势

练习八卦掌时讲究“三行三势”。所谓“三行”,即“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如鹰”;所谓 “三势”,S卩“行走若蹚泥,两臂似拧绳,走转如推磨”。八卦掌走步要求下盘稳固沉实,平起平 落,起步时脚跟不后繚、落地时脚跟和脚掌同时着地,要行步似蹚泥;八卦掌换掌时,要求平稳洒 脱、回身转换敏捷如猴,腰身柔軔,收放自如,连绵不断有如游龙;抒身走转,形如推磨般平稳。八 卦掌演练时三盘又要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相随,形成一个整体。

“三空,,者,即掌心空,脚心空,胸心空;“三扣”是两肩扣,手心脚心扣,牙齿扣。八卦出掌时 要掌心内凹涵空,则掌背绷紧,掌跟有力;行步走转中脚趾抓,脚心有内涵之意,利于下肢稳健沉 实;紧背、裹肩、空胸,使胸部微含气下行。

“三扣”与“三空”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两肩松沉且微内扣,有助于横向拔背,增加两肩、两膀 间的合力,使胸部涵空;手心脚心扣,则有助于掌心、脚心涵空。肩扣胸空,内气到肘;手扣掌空, 内气到手;脚扣底空,桩步力厚。扣齿则骨坚筋强。其主要目的在于使上下肢与身躯的肌群处在张 力状态下,使八卦掌技法在轻灵之中含蓄有力,外若优柔而内实刚劲,飘而不浮,柔而有骨。

(三)三圆三顶

“三圆”,即脊背团圆,臀部敛圆,虎口张圆。两肩松沉并微扣,则脊背团圆胸自涵,脊背绷紧, 身躯含劲,其力催身,内力外送;塌腰坐胯,实腹敛臀,可防止提腹、撅臀,有助于上体节节松沉下 坠,内气传承疏导;虎口圆撑,气贯指掌。其劲力主宰于腰,行于背,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沉肩坠肘力到手。

“三顶”,即头顶天,舌顶颚,掌顶前。颈项竖直,下颏自然里收,头部正直,使百会穴有上顶之 意,即所谓“领项提顶”。口微闭,舌头轻顶上颚,生津液,通脉济,以鼻呼吸,气沉丹田。掌顶前, 有推山之力,气贯周身,力达臂膀,掌力雄厚。

(四) 四坠四敏

“四坠”,即肩坠腰,腰坠胯,胯坠膝,膝坠脚。八卦掌讲究两肩要有沉劲,腰部要有塌劲,胯 部要有坐劲,腰部要有剪劲,脚下要有踩劲。两肩下沉,使肩部沉劲下坠到腰,与塌劲相衔接;腰 向下塌,臀向下坐,敛臀提肛,腹部充实,使腰的塌劲下坠到胯,与坐劲向衔接;胯向下卸并向里 裹,使胯的坐劲下坠到膝,与剪劲相衔接;膝的剪劲下坠到脚,与脚的踩劲相衔接,即腰摧跨,胯催 膝,膝催足,身躯与四肢的周身劲力上下衔接贯通一气,达到劲力完整。

“四敏”,即眼敏,手敏,身敏,步敏。眼为先锋,有检察之明,所以目光须极为敏锐。掌是兵 刃,有拨转之功,因而出手换势须掌法敏捷,眼明手快,手眼相随。身似弓弦,动似游龙,有转运之 神,其翻转须活泼敏捷。脚似战马,有快速之力,走转中要敏捷迅速。但是步法的敏捷是在摆扣得 法、屈腿蹚泥、夹裆摩胫的前提下进行的,不能离规矩、无原则地强调步法的敏捷迅速。

(五) 十要三病

“十要,,者,一要有意,二要有气,三要拧,四要塌,五要提,六要裹,七要垂,八要棚,九要松, 十要顺。

意一用意识去引导动作,用心里活动去指导形体动作,把意识贯注到动作的攻防、劲力、意 向中去。意也引导呼吸,做到以意领气,以气合力,即意、气、力的结合。

气一腹乃气根,气运周身。初学八卦掌时可采用自然呼吸,在具有一定的基础后再掌握腹式 呼吸,气沉丹田。

拧^A卦掌技法术语讲“拧旋走转”,要求腰要拧,臀要拧,手要拧,颈要拧,使头、手、腰、 臀拧转对圆心。其目的是训练身似绳拧,腰如轴立,两臂横力与拧裹钻翻的螺旋力,锻炼人身带冲 二脉,初学者可通过逐步习练正确掌握。

塌——腰和腕部要有向下塌坐的内含之劲。腰步塌则会撅臀、提腹。腕步塌,掌根缺乏顶力。 提——提肛敛臀,讲尾闾向前微微提起,它与“舌顶颚”相结合,可疏经通络,气沉丹田,达到 炼神导气之功效。

裹——肘臀用力向里裹,将两臂绷紧,它是与两臂的拧劲分不开的〇拧裹力是八卦掌的主要劲 力之.

垂——肩垂、肘垂、气垂。肩垂则臂长而灵活,肘垂则肱自圆,能护两肋。气垂力生腰腹,所产 生的沉力也是八卦掌的主要劲力之一。

棚——棚掌整力,它是身躯与四肢在“四坠”的基础上产生的。

松——周身关节放松。关节不放松,动作僵硬不活,其势不整,力不通达,手、眼、身法、步不 能协调配合,同时也不便静心领气。

顺——身顺首,脚顺膝,膝顺跨,胯顺腰,指顺手,手顺肘,肘顺肩,上下顺遂,动作协调。

“三病”者,指怒气、拙力、腆胸提腹。常见于初学者,由于不明八卦掌的特点或急于求成,而 出现的三种毛病。怒气则憋气,致使气滞血疲,胸满气胀,头晕恶心,眼花耳鸣,须注重吐故纳新, 气沉小腹,呼吸以鼻,切忌用口,以细、深、匀、长为要。拙力,即僵化死板,动作滞涩,内心急躁,要 掌握自然松畅,不可一味用力,以求顺达。腆胸提腹,身法不活,两足无根,轻如浮萍,且易逆气上 行,须注重涵胸拔背,实小腹,提谷道,合顺不逆。

浏览1,1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