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搂膝拗步学(右式)

先将右手五指往左边落,再从心口左边往下斜着搂一弧线,搂至右胯处,大 指二指撑开,如半月形,大 指离胯一二寸许。右足于右 手搂时,同时往右边斜着迈 去,足后跟着地。左手于右 手五指往左边落时,手心仍 朝里着,与开手式相似,同 时往左边开去,开至大指与 左肩相平,再即速将食指梢 从口角寸许往右边推去,推 至胳膊似直非直,似屈非 屈,食指梢与口相平。左足切神气,均与第十一章相同(图21)。与左手同时往前迈步,迈至右足胫骨前落下,足尖着 寸 地。两眼仍看前手食指梢。腹内之气,塌腰松裆

1

第十九章手挥琵琶式学(右式)

先将两手五指均伸直,手虎口朝上着,左足即速 再往后撤步,足尖着地。随即将左手往回拉,拉至心 口前停住。右手于左手往回拉时,同时往前伸去至极 处。右足亦同时往后撤,撤至左足前边,足后跟与左 足相离半寸许,足尖着地,停住左足后跟于右足往 回撤时,足后跟亦着地。身子往回撤时,内外之神气
第二十章

身体动作,两身转圈, 两足起落,腹内一切之劲性 情意,皆与第三章懒扎衣, 第五节式相同。将左手仍用掌往前极力用意伸住,腹内亦用神气第二十五章倒撵猴左式学贯注,身子不可有一毫俯仰 之形。随后将右手握上拳, 胳膊如同藤子棍屈回,靠着 胁,拳从脐处往前左肘伸 去。右足于右手伸时,同时 往前迈步,至左足里边当中 落下,足尖落地,两足相离 半寸许。两手同时往前伸 住,两肩与两胯里根亦用意 往回缩住。伸缩总要一气, 似停而未停之时,即将右足 往回撤,足尖着地,左足随 后亦往回撤,撤至右足前边 落下,两手仍伸住,不可移动。两足往后撤时,身子 之形式,各处之劲,虚灵之情,两足相离之远近,均 与第十二章手挥琵琶式相同(图23)

2

先将左手往胸前处来,大指至胸前二三寸许,将手心往下扣,右手于左手往 胸前来时,手心朝上着,同 时往右边斜着往下落。右足 亦于两手扣落时,同时将足 尖欠起,足后根着地,如螺 丝之意往里扭转,扭至足尖 或正直或微往里扣着点,足 尖落地。再将左手从心口斜 着,往左边搂一弧线,大 指、二指撑开,如半月形, 搂至大指离左胯一二寸许。 左足于左手搂时,同时亦斜 着往左边迈步,足后根落 r,往上抬起,起至与右肩相平,手心再向里着,五指俱张开,食指梢从右口角往前推去。两手之曲直,皆与搂膝拗步相同。右足亦于 右手往前推时,同时往前跟步,跟至左足中间,相离 四五寸许落下,足尖着地。此式自两手、两足动作始 末,要一气串成,内中并无间断,如同圆球滚一周 圈,无有停滞之意。内中之气,自胸至丹田,与坐功 坐至静极时腹内如空洞相似,周身之神气,全注于丹 田沉住。故内家拳与丹学实相表里,内中之气,诚有 确据,并非空谈。实地练习,功久自知(图24)

3

第二十六章倒撵猴右式学

先将左足尖欠起,足后 根亦如螺丝之意,往里扭转。 足之形式,与左式转右足根 之形式相同。再将右手往右 边,斜着搂一弧线,大指、二 指撑开,如半月形。搂至大指 离右胯一二寸许,再将左手 心向上着,往上抬起,起至与 左肩相平。手心再向里着,五 指张着,食指梢亦从左口角 往前推去。两手之形式、两足之距离、周身之动作、内外之气劲均与左式相同左右先将右手往后划一弧线,至头顶不可停住。再从 头顶,与前要一气着往下按,按至两腿当中,离地七寸上下停住。左手于右手往 后划时,同时往回抽,在左 胯上、左胁下边,手心朝里 靠住。再将左足于右手往下 按时,同时往后撤,撤至足 后跟与右足后跟似挨未挨之 意,足后跟欠起,足尖着 地。两腿微微弯屈着,两胯 里根用意缩住劲,腰亦仍用 意塌住。两眼看右手食指根 节,腹内亦仍收敛神气于骨 髓。身子虽有曲折之形式,

而腹内总要含有虚空松开之意,无相挨之情形再将右胳膊往上抬起,起至手背靠着头正额处, 身子亦同时直竖起,又将左手虎口朝上着,同时于胁 下往前伸直,手虎口仍朝上着,与心口相平。左足与 两手同时极力往前迈去,两足相离之远近,随人之高 矮,总要两腿弯屈着,不移动重心为至善处。两眼顺 着左手食指梢看去,将神气沉住,且内外开合须要分 明。虚实动静,务要清楚,不可有一毫之混淆,使内中之 神气散乱不整耳(图27)

4

第三节三通背学一式

先将两足与身子并腰如螺丝形(即研劲),从前边 往右转,扭转至面向后边,两手亦于身转时,同时右手从头处,往右后边又往前往下斜着落去,如划弧 线,划至极处,手与肩相平直,手虎口朝上着。又左 手心朝里着,亦同时从左边,亦如划弧线至头处,从 头处往前、往下落去,划至极处,手虎口亦朝上着, 亦与左肩相平直,两手心斜对着,两眼看两手当中。

两足仍未离地基,两足之形式,与本章第二节图,左 作右,右作左,两相互换之式同。两手之劲同时往前 伸,两肩亦虚空着往回缩,腰中之劲,微有往下塌之 意,是取虚空之意也。周身内外之劲,神气收敛,气 往下沉,仍如前(图28)

5

第四节三通背学二式

足当中约二三寸落下,足尖着地。身子于两手往回揪再将左足先往后微垫 步,两胯里根并两肩极力往 回缩住,再将右足极力往后 撤,撤至左足后边斜着落 下,如半八字形式。两足之 远近,仍随人之高矮勿拘。 两手再从前边,如揪虎尾之 意,徐徐落在两胯里根。左 足于两手往回揪落时,同时 亦往回撤,撤至足后根在右时,亦徐徐往上起,头要往上顶Q身子虽然起直,两"腿总要有点弯屈之形。腹内之气仍要缩回丹田,腰仍要往下塌住劲。一切之伸、缩、顶、塌、揪等等之 劲,亦皆是用意,不要用拙力(图29)

第五节三通背学三式

再将两手同时靠着身子往上起,至心口上边,再 往上又往前伸去,到极处勿停。左足亦于两手伸时, 同时往前迈步,足尖往外斜着落下,亦如半八字形。 两足相离之远近,身子仍不动,极力往前迈步,不能 移动重心为妙。再将两手又往下落,仍到两胯里根 处,右足于两手往下落时.同时往前迈去,至左足前

边,足直着落下,足尖着 地。两足距离之远近,仍要 身子不起不落、不俯不仰、 不能移动重心之情形。再将 两手仍靠着身子往上起,至 心口上边往前推去。两手推 法,与第三章懒扎衣五节式 相同。右足于两手推时,同 时往前迈去落地。左足之跟 步,两手之推法,两足之距 离,亦与懒扎衣五节式相 同。一、二、三节之式,练录 时不可有凹凸处,不可有续断处,总要节节相贯,气串成,最为要着(图30)

5 6

第一节

先将左手,从左边,胳膊靠着身子,往右边划一 下弧线,至右胳膊里根处,似停而未停。左足于左手 划弧线时,同时微往右边迈去落地,足尖仍往左边斜 着点(图31)

斜着点迈去,两足相离二三 寸许落下。两足之形式,足 尖仍向左边斜着点。再右手 往右边划时仍如前,左足再 往左边迈去之形式亦如前。再将右手从右边,胳膊 靠着身子,往左边划一下孤 线,至左胳膊里根处,似停 而未停。左手再从右胳膊里 根处,于右手往下落时,同 时往左边划一上弧线,从眼 前边,划至左手原起处,似 停而未停。右足于右手划 时,同时足尖仍往左边,微虚灵,并各处之劲,亦仍然如前(图32)

7
惟左足落地之远近,随人之 高矮,仍不能移动重心为至 善。两手、两足循环之式, 仍如前。两手之形式,如同 两个套环圈相似,循环不 已。数之多寡自便。但云手 时,腰要极力塌住劲,身子 左手往右,随着往右,右手往 左,随着往左,要与两胳膊一气,随着摇动。外形虽 然摇动,而腹内之松空,及神气注于丹田,与动作之

第三十八章高探马学

第一节

仍再接云手式。两手从左边往右边云时,左手到 心口处,胳膊靠着身子,右手亦仍到原起处。左足随 着两手往右边云时,同时往回来,落地离右足一二寸 许,与右足成一丁字形式。右手再从上边往下落,仍如划下弧线,到右胯处不 停,即速往上抬起,手与心 口相平直,胳膊似屈非屈, 似直非直。左手仍在心口前 边,两手心俱朝里着。右足 于右手往上抬时,同时斜着 往前边迈去落下,足尖着 地,足后跟离左足一二寸 许,两足仍成为丁字形式。 身子高矮与前仍一律着,两 腿亦仍微屈着点。身式似停 而未停(图33)

第二节

第三节即速将左手往里扭,扭 至手心朝上。右手与左手同 时,亦往外扭,扭至手心朝 下,两手如同抱着一大圆球相 似。两手心上下相离三四寸 许两手离心口 一二寸许。两 足尖于两手扭时,亦均向左边 扭,扭至两足正直,或足尖微 向左边斜着点亦可,不必拘 泥,右足尖仍着地(图34)
再即速将两手腕往外拧,拧至两手之形式如第五 章合手式相同,惟身体之形式如前。一切之神气与 劲,亦仍如前式微停,而意仍未停。凡各式,外面虽 有停之形式,而内中之意仍未停,以后均仿此(图 35)

7

8

10

第三十九章右起脚学
再将两手如单鞭式分开,右足于两手分开时同时 踢起,起至与右手相交。两眼望着右手看去。腰微往 下塌,腹内松开,气亦要往下沉,式不停。即速将足 落回原地,满足着地。两手于右足落时,同时往一处 合,形式与第五章合手式相同。左足后根亦即速抬 起,足尖着地,眼亦扭向左边看,式微停(图36)

即速将两手如右式分 开,左足踢起,亦与右足踢 起相同,手足相交亦相同。 又即速将左足落回原处,根尖 仍着地。两手亦往一处合,形 式如右式。又即将右足并身子 微向左转,两眼往左边正面看 去,式微停(图37)

再将左脚踢起,两手分开,手足相交。两眼看 处,腹内之神气,皆与第四十章式相同。
第四十一章转身踢脚学

第四十二章践步打捶学

即将左足极力往前落地,两足相离远近,随人之 高矮,落地足尖往外斜着。左手于左足落时,同时再 往下边左胯处搂回停住。再将右足往左足前边近去,

落地之时,足尖亦往外斜着 点,两足之距离,亦随人之 高矮勿拘。右手于右足迈 时,同时从后边往右耳处不 停,再从右脸前边一气着往 下搂去,至右胯处停住。左 足再往前迈去落地,足尖直 着,两足之距离仍随人之高 矮。左手于左足迈时,同时 从左胯处往上起,起至脸 前,再往下搂至左胯处,如 前停住。再右手握上拳,于住。两眼看右手。右手往下打时,身子随着往下弯录 左手搂时,同时从右胯处往后边如划圆弧线,从耳旁 « 再往前往下,从两腿之中间打下去,至左膝下边停屈,腰总要极力塌住,腹内亦极力松开。以上搂手、 落足、迈足,均要一气着。学者宜细悟之(图38)

12 10

第四十三章翻身二起学

先将左足往里扭,扭成半八字形,即速将右手于 左足往里扭时,同时从前边往后边,如划上弧线,从 头顶前边过去,身子亦一气随着往右边扭转。再右手 从头顶前边往下落时,右足同时微往前迈步落地,足 尖朝外斜着,亦如半八字形。左手于右手往下落时,
亦同时从左胯处往上起,再从左脸处往心口前边搂下 去,仍搂至左胯处停住。左足于左手往上起时,同时 极力往前迈步,迈至右足前边落下,足尖朝外斜着, 仍如半八字形式。两足之距离,亦随人之高矮。再右 手落到右胯处,不停,于左手往下搂时,同时自右胯 处往上来,手腕往外扭着,如划一小圆圈之意,至右 7 口角处,手心朝外,不停,右足再从后边提起,往前 太 踢去。右手在右足往前踢时,同时从口角处往前出

第四十四章披身伏虎学去,望着右脚面拍去。手足相交之式,手足高矮与心 极 口相平。式不停,即将右 足撤回,撤至左足后边 来,足尖对着左足后根, 足尖着地。右手不回来, 仍直伸着。左手于右足往 后撤时,同时往前边出去 伸直,右手仍在前,左手 仍在后,两手心俱朝里斜 对着。腰微往下塌劲,微 停。自扭足、翻身、搂 手、踢足,至塌腰,是一 气呵成,不可间断(图 39)

落在小腹处,亦不停,即将两 手腕往外撑,又往下塌,两 手梢往上仰起,两手之形 式,如第五章合手图式。左 足于两手往下抡落时,同时 将足往里扭,足尖着地。右 足与两手往下塌时,同时略 抬起,足尖朝斜着落下。仍 如半八字形式。两腿弯屈如 剪子股形式,左膝微靠着右 腿里屈。身子与两手腕往下 塌时,腰也同时往下塌。身子仍直着,式微停。两眼往前看去,周身内外之神气 如前(图40)
先将左足极力撤回,至右足后边,落地仍是半八 字形式,再随即将两手同时一气着往下、往回拉。拉 时之情形,两手如同拉一有轮之重物,拉着非易亦非 难之神气。身子又徐徐往上起,头亦有往上顶之形 式。身子虽然往上起,而内中之气仍然往下沉注于丹 田。所以拳中要顺中有逆,逆中有顺也。身子往上起 为顺,气往下沉则为逆矣。再右足于两手往回拉时, 同时往回撤,撤至左足外一二寸许落下,足后根对着 左足当中。两手拉回时不停,再一气着从左胯处,往 右边抡一圆圈至前边,

第四十五章左踢脚学

先将两手如单鞭式分开,左足于两手分时同时往 不 正面踢去。手足相交之形式,并神气,与第四十一章 太 转身踢脚之形式相同(见四十章“左起脚学”。图37)                                                                     第四十六章右蹬脚学

左足不落地,即速将腿屈回,身子向右转,左足 学 落在右足后边,落地足横着,或往里扣着点,不拘。两手与身子向后转时,同时往一处合并,形式并与合手式相同。右足亦与身子向后转时,同时足后根欠起,足尖着地,身子转过来再蹬脚(见第三十九章 “右起脚学” 图36)

13 14

第四十七章上步搬拦捶学

即将右足落在前边,足尖向外斜着,如半字形 落下。两足之远近,仍随人之高矮,惟是神气身形不 可过,亦不可不及。再往前上左步,后右足紧跟步, 左手往下搂,右手挽回右胁,再往前打去。此式与第
十三章进步搬拦捶,上下内外均皆相同,但前章之进 步搬拦捶,系进三步,此是上左一步,故有进、上搬 拦捶之分别耳(见第十三章“搬拦捶学” 图16)

第四十八章如封似闭学处,再往上起,至心口右边,再往上起,至眼前头, 再从眼前头,仍往左边落下去,如划一圆圈形式。右 手俟左手划到心口右边时,亦往下落至小腹处。从小手于左足往后撤时,同时往下落到小腹处。从小腹

_ 腹至心口左边,从心口左边再往上起,至眼前边,从 眼前边,仍往右边落下去,亦如划一圆圈形式。再右 孙 足亦于右手从小腹处往上划时,同时往左足处来。足尖往里合着点落下,足尖着地。两足之距离,四五寸 许。式不停,即速再从左足处,于右手往下落时,同 时斜着往右边迈去,落地足尖往外斜着。又两手在前 边,手心朝外着,如同两个圆圈相套之形式,如 是也。再将左足往前极力斜着,如返弧线形式迈去。 如是也。落地足尖仍往外斜着,左手仍与左足同 时,如前划一圆圈。右足俟 左足方落地时,亦往前直着 极力迈去,落地足尖往里扣 着点。右手与右足迈时,亦 如前划一圆圈形式,两手仍 如前两圈相套之形式。但划 第二个套圈时,右手划到心 口右前边,左手划到心口左 后边,即速往右手腕去。两 手于右足往前迈时,同时往 前如第三章第五节懒扎衣式

推去相同。左足亦于两手推时,同时亦往前跟步。落 地两足相离之远近,及一切之劲,仍与第三章第五节 懒扎衣式相同。微停(图41)

同时如螺丝形往里扣,扣半八字形式,右足亦同时, 如螺丝形往外扭,足尖往里扣着点,两足仍不离原 地。右手于左手往上划时,极力虚空着往前伸劲。两 眼顺着前右手食指看去,两肩里根并两胯里根,亦同 时极力虚空着,往里收缩。收缩之理,喻地之四围皆 高,当中有一无底深穴,四面之水皆收缩于穴中之 意。是在学者体察之(图42)

15

16

第一节
第六十三章玉女穿梭学

将右手往回抽,抽至里手腕到心口处。左手于右 手往回抽时,同时手腕往里 拧着往下落,落至右手梢上 边,手心朝里着,两肘靠着 胁。右足于两手抽落时,同 时亦略往回来,落地足尖往 外斜着,如半八字形式。两 腿要略弯屈点,两眼顺着左 手看去,不停(图43)

再将左手腕往外拧着, 往上翻起,手背靠着正额
处。左足于左手往上翻时, 同时再往斜角极力迈去。右 足于左足迈时,随后紧跟 步,落地两足相离二三寸 许。右手在心口处,于左手 翻时,并左足迈时,要与身 子一气,有往前推去之意。 胳膊靠着身子,手略往前推 出去,不必太远(图44)

17

第三节

第四节即速将左足极力往里扭 扣,再将左手于左足往里扣 时,同时往下落,落至里手 腕到心口处。再右手于左手 往下落时,同时手腕往里 拧,又往上起,起至左手梢 上边。手心朝里,两肘仍靠 着身子,于左足扣时,一气 着往右转。再将右手腕往外 拧着,往上翻起,手背亦靠 着头正额处。右足于右手往 上翻时,同时往斜角极力迈 去。左足于右足迈时,随后 亦紧跟步,落地两足相离二
三寸许。左手在心口处,于右手翻时,并右足迈时, 同时亦与身子一气着,如同往前推去之意。胳膊仍靠 着身子,手略往前推出去,不可太远(图45)

第五节再将右足略往前迈去。即将右手于右足迈时, 同时往下落至心口处。左手于右手往下落时,同时往 里拧,又往上起,起至右手梢上边手心朝里,两肘 亦紧靠着胁。形式与本章第一节相同。再左足斜着往 左边迈去,左手腕往外拧着,往上翻起。右足跟步, 两足相离远近,及一切之形式,并神气意,亦皆与本 章第二节相同(见图44)

再将身子向右转,形式两足、两手动作,并一切之劲,亦皆与本章第三节式相同。但前三节,右足是 往斜角迈去,此式右足是往正面迈去,以上练法虽分 五节,其理前后,亦皆是一气串成(见图45)

第六十四章手挥琵琶式学

先将左足极力往后撤,两足落地之远近,随乎人 之高矮不拘。再将右手从头处,于左足撤时,同时斜 着往前往下落去,胳膊伸直,与心口平。左手与右手 同时,亦往前伸。左足往后撤时,右足随着亦往后
撤。两手并两足落地远近及身法,均与第十九章手挥 琵琶式相同(见第十九章“手挥琵琶式学” 图 22)

19

21

17

云手不停式。将右手云到心口左边时,身子往左 转正。左手于身子转时,同 时往下落,如划弧线到小腹 处不停,大指根靠着身子往 上起。再右手于左手往上起 时,同时略往前伸去点,左 手再从右手上边将左手中指 盖于右手食指上。再两手前 后分开,左手往前推去,伸 直与心口平,右手往后拉至 右胯处,大指靠住。两手前 后分时,身子直着,同时徐 徐往下矮去,腰要塌住劲。 左足亦于两手分时,同时往 两足相离远近,亦随乎人之高前迈步,足后跟着地,矮。两腿均要弯屈,右腿作为全体之重心。两眼望着 左手看去,腹内松开,手足肩胯,亦不要着力(图 46)

第一节
第七-一章更鸡独立学

将右手从右胯处,胳膊似屈非屈,似直非直,往 前往上划一弧线。划至手梢与头齐,手梢朝上,大指 太 离脸二寸许。身子于右手划时,同时往上起。右腿极 力与右手同时往上抬起,足尖要往上仰着,足后根往 极 下蹬着。腰亦往下塌劲,头项稳住。心中虚空用意往 上顶劲,两肩亦要用意往下缩劲。胳膊肘与膝相离二 拳 三寸许。左手于右手往上划时,同时如划下弧线,往下落至左胯处,手梢朝下两眼略用意往上看手梢, 学 式微停(图47)

第二节

一弧线相同。亦划至手梢与先将右足略往前往下落 去,腿仍屈着,身子直着, 随着右腿落时,腰塌住劲往 下姓去。右手于右足落时, 同时从头处往下落,亦如往 下划弧线,右手落至横平时 不停。再左手从左胯处,如 本章第一节,右手往上起划头齐,手梢朝上,大指离脸 二寸许。左腿于左手往上划 时,同时极力往上抬起,亦 如本章第一节右腿抬起相 同。再右手落至横平时,于 左手往上起时,同时往下 落,至左胯处,手梢朝下。 两眼微用意往上看左手梢。 再头、手、足、肩、胯,并 身子起落,均与本章第一节 式相同。式微停,再换式。 左右不拘数,勿论数之多

第八十五章十字摆莲学

高探马至如第三十章第二节式时,不停,即将 左手腕往外扭,右手腕同时往里扭。右手翻在下边 去,左手翻在上边来。于高探马二节式,两手上下互 换。右足于两手扭时,同时足尖往外斜着摆去,足仍 不离原地基。随后再将左足往里扣着迈在右足处,两 足成为倒八字形式。两足尖相离一二寸许。身子随着
左足迈时同时向右转。右手 于左足迈时,亦同时往外 扭,扭至手心朝下。左手仍 在上,右手仍在下,两手心 亦俱朝下着,在心口处。式 不停,即将右腿极力抬起, 脚面挺住劲,脚面朝外着, 足心在左膝上边,离腿一二 寸许不停,即速往右边斜角 摆去。落地两足之距离,随 乎人之高矮。两手于右腿抬 时同时如单鞭式,横着分如何形式,皆不外乎头顶、足蹬、腹松、塌腰,并两肩、两 腿里根松缩之理,身体力行,是在学者。旧式两手分时,开。两眼望着前正面看去。身中之劲如前。此拳内勿论

第八十六章进步指裆捶学又右腿往外摆时,左手拍右脚面一掌,今不拍因无大 关系,然拍否仍听学者自便可也(图49) 

2223

先将两眼望着前边低处,如同有一物看去。随即 将两手往前伸着,往一处并去,将左手扣于右手腕 上,右手卷上拳,右拳如同指着两眼所看之物之意。 再将左足于两手合并时,同时往前迈去,次迈右足, 或两步,或四步均可,勿拘。总要右足迈在前为止。

进步指裆捶右足落地时,随后左足即速 跟步,左足尖落在右足当 中,足尖着地,两足相离寸 许,身体三折形式,小腹放 在大腿根上,两腿弯屈着, 腰塌住劲,身子有往前扑的 形式。手仍扣着右手腕,右 拳极力往前伸去。如同指物 一般,两足往前所迈之步, 大小随人之高矮,不可大, 亦不可小,总要不移动重心 为妙。两足往前迈时,身体八十七章退步懒扎衣学之形式,如同一鸟在树上,束着翅斜着往地下,看着 一物飞去之意。两足行走时,腹内之神气,及各处之先将左足极力往后撤,右足尖欠起。两手于左足 撤时,同时往回来,随即再往前推出去。左足再于两 手推出时,同时跟步。两手往回来及推出去,并跟 步,一切之形式,均与第三章懒扎衣第五节式相同 (见第三章“懒才衣学”第五节。图7)

第八十八章开手学

先将右手腕往外撑住劲,手心朝下着,往右胯处 来,左手心亦朝下着,与右手同时往下落,胳膊仍直 着。身子与两手同时往下建去。一切之形式,并神气 鼓荡之情意,均与第七十章下势相同(见第七十章 “云手下势学” o46)

第九十二章上步七星学

先将右手从右胯处如划下弧线,往左手腕下边出右足于右手往前去时,同时 迈在左足处,右足里胫骨与 左足后根挨否,勿拘。两腿 要弯屈着,身子直着,腰塌 住劲,停住之形式,如图是 也(图51)。去,左手于右手到下边手腕 时,同时两手收进怀里。离 心口三四寸许,两手上下相 交,如十字形式,两手指俱 朝上着,两手心亦朝外着。

下步跨虎学

先将两手皆往下搂,左手搂在左胯处,右手搂在 右胯处,不停。右足于两手往下搂时,同时极力往后 撤,落地半八字形式。随后右手心朝里着,即速从右 胯处往上起至眼前边。再从眼前,手心朝下着,如按 气球相似往下按去。左足于右手往下按时,同时往后 来,足尖着地,足后跟离右足寸许。右手往下按时, 身子同时往下屈腿塌腰。再右手心仍朝下着,即速往 上起,起时如同按着大气球,往上鼓起之意。左腿于 右手起时,同时极力往上抬起,足尖仰着,身子与手 足亦同时往上起,全身亦如同按着气球,往上起之
意,式微停(图52)

第九十四章转角摆莲学先将左足极力扣着,往右足尖前边落去。左手于 左足落时,同时往右手处来,左手心扣在右手背上, 两手离心口一二寸许。右足于左足落时,同时足后根 欠起,足尖着地,足后根往里扭,身子同时亦极力往 右转。再先将左足极力往里扭扣,随即右腿抬起,极 力往右边摆去。左足再于右腿摆时,同时足掌极力往 里扭。两手于右足往外摆时,同时用两手拍右脚面, 拍时先用左手,次用右手,要用两下拍,响发连声, 不要间断。身子是整右转一匝。式不停(图53)

24 25 26

第九十五章弯弓射虎学

先将右足往右边斜角摆着往下迈去,落地两足斜顺着。两腿之形式,右膝往 前弓着点,似屈非屈,似直 非直。两手心相对,如同抱 着四五寸高之皮球,一气着 于右足落时,同时往下又往 左边,如转一圆圈。转至上 边,与脖项相平。两手心皆 朝下着,往左斜角伸去,左 手在前,右手在后错综着, 仍与脖项相平。两胳膊似屈 非屈,似直非直。两眼望着 两手中间前边看去。此形式 之劲,各处要平均,不要有第九十六章双撞捶学一处专用力,心内虚空,气往下沉,式微停(图 54)

先将左足极力往前直着迈去,足后根落地。再将 两手轻轻卷上拳,手背朝上着,于左足往前迈时,同 时用意拉回胸前一二寸许,两手相离二三寸许。随后两拳手背仍朝上着,如前边 有一物,即速往前直着撞 去。两胳膊似屈非屈,似直 非直。心口对着斜角,两眼 望着两拳当中,直着看去。 右足于两拳往前撞时,同时 往前跟步,足尖落地半八字 形,与左足后根相离一二寸 许。左足于两拳往前撞时, 满足着地。腰塌住劲,两腿 皆弯屈着,身子要直着点, 式微停(图55)。先将左手腕往里裹,裹至手心朝上,似半月形, 拳与脖项相平。右手在心口处一二寸许,胳膊肘靠着 胁。再左足于左手往里裹时,同时往里扭直。再右足 即速往后撤,撤至三四寸许,落地成半八字形式。再 左拳往胸前来,右拳于左拳往胸前来时,同时往里裹 着往前伸去,左拳在里边,右拳在外边,两手腕相离 半寸许。此时两手心皆斜对着胸,式不停,即将左拳 往右手腕下边,往外挽去。挽至右手外腕,左手里 腕,与右手外腕相挨。腰再往下塌劲,两腿要弯屈。

将两手同时如划下孤线往下划去。左手至左胯处, 右手至右胯处,两手心挨住两胯。左足于两手往下落 时,同时撤至右足处,两足里根相挨,仍还于起点九十 度之形式。身子于左足往回撤时,同时往上起直。此时 全体不要用力,腹内心神意俱杳,无一毫之思想,空空 洞洞,仍还于无极,所谓神行是也(见第一章无极图)。两手外腕,于腰塌时,同时 一齐外扭,两手腕与心口 平。两手腕如十字形式,左 手里腕,离心口三四寸许。 左足于两手腕往外扭时,同 时略往前迈点步,足后根着 地。此时右足作为全体之重 心,两腿仍弯屈着,两肩及 两腿里根与腹内,均宜松 开。头要虚灵顶住劲,舌顶 上额,谷道上提,意注丹 田,将元阳收敛入于气海矣

27 28

第一章太极拳打手用法

上卷诸式,以无极、太极、阴阳、五行操练,将 神气收敛于内,混融而为一,是太极之体也。此卷以 八势含五行诸法,动作流行,使神气宣布于外,化而 为八,是太极之用也。有体无用,弊在无变化;有用 无体,弊在无根本。所以体用兼该,乃得万全。以练 体言,是知己工夫;以二人打手言,是知人工夫。练 体日久纯熟,能以遍体虚灵,圆活无碍,神气混融而  为一体。到此时,后天之精自化,先天之气自然生 矣。即使年力就衰,如能去其人欲,时时练习,不独 可以延年益寿,直可与太虚同体。先贤云:“固灵根 而静心,谓之修道。养灵根而动心,谓之武艺。”是 此意也。以操手练用工纯,能以手足灵活,引进落 空,四两拨千斤,神气散布而为十三式,至此时,血 气之力自消,神妙之道自至矣。所以人之动静变化, 诚伪虚实,机关未动,而我可预知,无论他人如何暗 发心机,总不能逃我之妙用。妙用维何即打手之著 法,挪、撅、挤、按、采、拗、肘、靠八法也总以 搠、撅、挤、按四手,为打手根基正手。故先以挪、

古人云:“行远自迩。“所以先将四手浅近之打 法,作个起点人门。亦不过使学者先得其打手之门 径。若欲深求法中之奥妙,仍宜访求明师,用手引 领,得其当然之路(深通此技者盖不乏人矣)。终朝每 日常常打手,不数月,可以得其引进落空、四两拨千 斤之要道。得其要道,可以与形意拳、八卦掌,并行振、挤、按四手,常常练习,须向不丢不顶中求玄 妙,于不即不离内讨消息。习之纯熟,手中便有分 寸,量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势之长短,毫发 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以后采、拗、肘、靠四 法,以及靠千万手法,皆由挪、据、挤、按四法中之 K 变化而出。至于因熟生巧,相机善变,非笔墨所能 尽,此不过略言大概耳。不悖矣。并行不悖,合三家并用,能丢而不丢,顶而不顶矣。学者须细参悟之。

第二章打手步法学

打手之步法有四:有静步,即站步也。有动步, 即活步也。有合步,即对步也,即甲乙皆左皆右均是 也。有顺步,甲右乙左、甲左乙右皆是也。初学打 手,先以静步为根,以后手法习熟,再打动步为宜合步、顺步,静动皆可用,勿拘。若打熟之后,动静 合顺之步,随时所变,并起点之手法,左右随便所 出,左右之式,亦随便所换,均无可无不可矣。古人 云:“头头是道,面面皆真。"此之谓也。

第五章乙打手起点学

乙亦先进左步直着,左手在前,手心对着胸。右
手心扣在左胳膊下节中间,右手腕离心口四五寸许, 如右单阴阳鱼形式。(图59)

甲先将右手望着乙之面伸去。乙即将右手望着甲 之右腕轻轻扣住。再左手与右手同时从甲之右胳膊下 边,绕至胳膊上边,亦轻轻扣在甲之右胳膊肘上边, 两手一气着往右边斜角撅去。二人之形式,如太极初 动,是为分也,学者看图则知之矣(图61)。甲乙二人将两形相合,正是两个阴阳鱼合一之太 极图也。所以形式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是也。动静者 亦即《易经》阴阳相摩,

第八章甲挤手学

甲即将右胳膊直着,手腕向里裹,裹至手心朝 里。再即将左手与右手腕向里裹时,一气着往自己右胳膊下节中间挤去。两眼望着乙之眼看去。二人皆是

29

30

31

第九章乙搠手学

乙即将两手并身子,于甲挤时,同是不丢不顶着 往回撤缩,将前足尖欠起,俟甲将身中之劲跌出,再 按(图63)

第十章    按手学

乙再即将两手一气着,往甲之左胳膊上按去。左手按在甲之左手背,右手按住甲之左胳膊肘上边,两 手一气着往前按去。与形意拳“虎扑子”柔劲、扑法 相同(图64)

甲俟乙两手按时,身子往回缩,用左手轻轻扣住 乙之左手腕。右手与左手同时从乙之左胳膊下边绕至 上边,亦轻轻扣在乙之左胳膊肘上边。两手亦一气 着,往左边斜角振去(图65)

乙即将左胳膊直着,手腕向里裹。裹至手心朝里, 再即将右手与左手腕向里裹时,同时一气着,往左胳膊 下节中间挤去。两眼望着甲之眼看去(图66)

第十三章甲挪手学

第十四章甲按手学甲即将两手并身子,于乙挤时,同时不丢顶着往 后缩。将前足尖欠起,俟乙将身子之劲跌出,再按 (图 67)

甲再即将两手往乙之右胳膊上按去,右手按住乙 之右手背,左手按住乙之右胳膊肘上边,两手一气 着,往前按去(图68)

32 33 34

第十五章乙撅手学

乙再撅、挪,甲再挤、振,仍按着前章之次序打

第十六章二人打手换式法去,循环不穷,周而复始,一气贯通。二人如同一个 太极图形,动作相似,返来复去,不要有一毫之间 断。休息要随便。

再换右式打法,右式二人换为右足在前。打手俟 乙撅时,甲不用挤手,速用自己之右手将乙之右手往 回带,将左手亦即速绕在乙之右胳膊肘上边。两手如 前左式振法相同撅去。左足于右手往回带时,同时撤 至右足后边,落下与左式步法相同。乙亦即速进右 足用挤法,两手如左式挤法相同。以后甲再打撅法、 按法乙再打掘法,仍与左式循环无端之式相同。 此亦是初学打手换式之法,俟熟习之后,亦可以左右 式随便更换不拘矣。

35

36

37

第十七章    二人打手活步法

静步熟习后,练习合步、顺步,皆可随便。手法

仍与前静步打法相同,惟是足往前进时,先进前足, 往后退时,先退后足。步无论合步顺步、前进后退, 皆是三步。足进退与身手法要相合。往前进步之人, 是按、挤二式,往后退步之人,是挪、撅二式。往来 返复,亦是循环无穷。此手法步法,亦不过初学入门 之成式。将此式练习纯熟之后,手法、步法、进退往 来,随时随便所发,亦不拘矣。

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 像,彼之力方觉侵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 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 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同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 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在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 身,从人不从己,后使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 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量彼劲之 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 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 心静。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息心体认,随人所 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 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有力,我意仍在先。要刻 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 消息。从此做去,日积月累,便能施之于身。此全是 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务使气敛入脊 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 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 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运气也。

40

42

劲整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 源,劲起脚跟主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又要提 起全付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 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 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上四者俱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铸,练气 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 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 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 腰间,运用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 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 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 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 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工用一 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也。

43

44

45

浏览96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