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有意拖延比赛时间是指运动员在局间休息后回到场上拖拖拉拉,或倒地后故意磨蹭不迅速 起来,或有意借故整理护具等。凡此类情况均视为“有意拖延比赛时间”,作为技术犯规处理。

(三十二)记分

记分是指边裁判员根据运动员使用的不同方法,击中的不同得分部位,产生的不同效果和台 上裁判员的不同判罚情况。按照得分标准及时记录运动员的得分。然而,有两种情况应注意:第 一,击中部位可能是不同分值的交接点,也可能是得分与不得分的交接点,现一律按下限取值。也 就是说,如击中2分与1分的交接点,按1分取值。如击中得分与不得分的交接点,则按不得分取值。 第二,使用同一个动作产生分值不同的效果,则以上限取值。

(三十三)每局胜负评定

边裁判员用色别标志(色别灯、色别牌)表示胜负结果。

三、得分标准与判罚


  • 得分部位


头部、躯干、大腿。

  • 禁击部位


后脑、颈部、裆部。

  • 禁用方法


(1)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2 )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 用任何方法攻击主动倒地方的头部和被动倒地方。

  • 得分标准



  1. 得2分



  • 一方下台,另一方得2分。

  • 一方倒地,站立者得2分。


(3 )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分。

  • 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顺势站立者,得2分。


(5 )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 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1. 得1分


(1 )用手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部位得1分。

(2 )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得1分。

(3 )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

(4 )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不能顺势站立者,得1分。

(5 )运动员被指定进攻8秒钟后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6 )主动倒地3秒钟不起立,对方得1分。

(7 )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3.不得分

(1)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不得分。

(2 )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不得分。

(3 )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 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

  • 犯规与罚则



  1. 技术犯规



  • 消极搂抱对方。

  • 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 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 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


(5 )上场不戴或有意吐落护齿、松脱护具。

(6 )运动员不遵守规定的竞赛礼节。

  1. 侵人犯规


(1 )在口令“开始”前或喊“停”后进攻对方。

  • 击中对方禁击部位。

  • 以禁用的方法击中对方。



  1. 罚则



  • 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2 )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3 )侵人犯规达3次,取消该场比赛资格。

  • 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5 )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或局间休息时输氧,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 暂停比赛


(1 )运动员倒地(主动倒地除外)或下台时。

  • 运动员犯规受罚时。


(3 )运动员受伤时。

  • 运动员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秒时。


(5 )运动员主动倒地超过3秒时。

  • 运动员举手要求暂停时。

  • 裁判长纠正错判、漏判时。


(8 )处理场上问题或发现险情时。

  • 因灯光、场地等客观原因影响比赛时。

  • 被指定进攻超过8秒仍不进攻时。


四、胜负与名次评定

  • 胜负评定


1 .优势胜利

(1)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长的同意,判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2 )被重击(侵人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 ) 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1. 每局胜负评定


(1)在每局比赛结束时,依据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判定每局胜负。

(2 ) 一局比赛中,一方受重击被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2次,另一方为该局胜方。

(3 ) 一局比赛中,一方2次下台,另一方为该局胜方°

  • 一局比赛中,双方出现平局时,按本局受警告,劝告少者,当天体重轻者的顺序判定胜 负,如上述三种情况仍相同,则为平局。



  1. 每场胜负评定


(1) 一场比赛,先胜两局者为该场胜方。

(2 )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诊断不能继续比赛者,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 )比赛中因一方犯规,另一方诈伤,经医务监督确诊后,判犯规一方为该场胜方。

(4)因对方犯规而受伤,通过医务监督检查确认不能继续比赛者,为该场胜方,但不得参加 以后的比赛。

(5 )循环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时,则为平局。

(6 )淘汰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则依受警告、劝告少者的顺序决定胜负。如仍 相同,则加赛一局,以此类推。

  • 名次评定



  1. 个人名次


(1)淘汰赛时,直接产生名次。

(2 )循环赛时,积分多者名次列前,若两人或两人以上积分相同时,按下列顺序排列名次:

  • 负局数少者列前。

  • 受警告少者列前。

  • 受劝告少者列前。

  • 体重轻者列前(以抽签体重为准)O


上述四种情况仍相同时,名次并列。

  1. 团体名次


(1)名次分:

  • 各级别录取前八名时,分别按9、7、6、5、4、3、2、1的得分计算。

  • 各级别录取前六名时,分别按7、5、4、3、2、1的得分计算。


(2 )积分相等时的处理办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体分数相等时,按下列顺序排列名次:

  • 按个人获第1名多的队名次列前;如再相等时,按个人获第2名多的队名次列前,以此类推。

  • 受警告少的队名次列前。

  • 受劝告少的队名次列前。


如以上几种情况仍相等时,名次并列。

五、场上裁判的动作与口令

(一) 抱拳礼

两腿并立,左掌右拳于胸前相抱,高与胸齐,手与胸之间距离为20〜30厘米,手掌不可外翻。

(二) 运动员上台

站在擂台中央成侧平举,掌心向上指向双方运动员,在发出指令的同时,屈臂成90。,掌心相 对。屈臂时,肘关节不要下沉,且要干脆有力,

(三) 双方运动员行礼

双臂屈于体前,左掌盖于右拳背之上,示意双方运动员行礼。

(四 第一局

面向裁判长席,发出“第一局”的口令同时,右(左)腿上前一步成右(左)弓步,右(左)手食 指竖起,其余四指弯曲直臂前举,另只手自然垂于体侧。

(五) 第二局

面向裁判长席,发出“第二局”的口令同时,右(左)腿上前一步成右(左)弓步,右(左)手食 指和中指竖起分开,其余三指弯曲直臂前举,另只手自然垂于体侧。

(六) 第三局

面向裁判长席,发出“第三局”的口令同时,右(左)腿上前一步成右(左)弓步,右(左)手拇 指、食指和中指竖起分开,其余两指弯曲直臂前举,另只手自然垂于体侧。手势不可做成中指、无 名指和小指分开状。

(七) 预备一开始

“预备”的口令仅用在宣布“第X局”后开始双方的第一个回合,两臂伸直,掌心向上指向双 方队员。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两臂内收合于腹前,弓步腿随。

(八) 停

在发出“停”的口令同时成弓步,单臂立掌伸向双方运动员中间。

(九) 倒地

一臂指向倒地运动员,掌心向上,然后另一臂屈于体侧,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十)倒地在先

一臂先指向倒地运动员,掌心向上,同时发出“X方”的口令,然后,两臂体前交叉,指向运动 员一臂在下,两手掌心向下。

(十一)同时倒地

两臂体前平伸,后拉下按,掌心向下。

(十二)一方下台

一臂伸直掌心向上指向下台一方。另一手立掌,掌心向前,向下台一方平推成弓步。

(十三)双方下台一上台

双手立掌,掌心向前,向前平推伸直,同时,一腿向前成弓步。然后,屈臂上举成90。,掌心向 后,弓步腿后撤并步直立。

(十四)无效

两臂伸直,掌心向后,体前交叉摆动。

(十五)指定进攻

侧上前一小步,靠近要指定进攻的运动员,同时,与上步腿同侧臂伸直向前,拇指翘起指外展 并向另一运动员,其余四指弯曲紧握,在发出“x方”口令的同时,向拇指方向摆动。

(十六)消极搂抱

双手环抱于体前。

(十七)读秒

面对运动员,屈臂握拳与体前,拳心向前,拳眼相对,从一手拇指至小指以此张开,间隔1秒。

 

(十八)消极8

两臂前上举,一手小指和无名指弯曲,其余三指自然张开,另一手五指自然张开,掌心向前。

(十九)强制8

一手拇指竖起,其余四指弯曲,直臂指向裁判台。另一臂自然弯曲垂于体侧。

二十)3

一臂伸直斜上举指向一方运动员,掌心向上。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分开,其余两指弯 曲,掌心向下,自腹前向外横摆于体侧。

(二十一)膝犯规

一臂伸直指向犯规一方,掌心向上,另一手拍按膝部。

(二十二)击后脑

一臂伸直指向犯规一方,掌心向上,另一手俯按于后脑。

(二十三)踢裆

一臂伸直指向犯规一方,掌心向上,另一手掌心向内,俯于裆前。

(二十四)肘犯规

一臂伸直指向犯规一方,掌心向上,然后,两臂屈于胸前,一手俯盖于另一肘部。

(二十五)警告

一臂伸直指向犯规一方,掌心向上,另一手示出犯规动作后,屈臂成90。,握拳上举于体前,拳 心向后。

(二十六)劝告

一臂伸直指向犯规一方,掌心向上,另一手示出犯规动作后,屈臂成90。,立掌上举于体前,掌 心向后。

(二十七)取消比赛资格

两手握拳,屈臂交叉于胸前。

(二十八)休息

两臂伸直平举,掌心向上,指向双方运动员休息处。

(二十九)急救

面向医务席,两手立掌,屈臂成“十”字交叉于胸前。

(三十)平局

平行站在两运动员中间,同时握住两运动员手腕上举。

(三十一)获胜

平行站在两运动员中间,握住获胜一侧运动员手腕上举。

(三十二)交换站位

站在擂台中间,面向裁判席,双臂伸直腹前交叉,掌心向后。

»[武术赛事】

国内武术赛事举例

全国武术锦标赛是由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最高水平的武术竞赛。分武术套路团体赛、武术套路 个人赛,武术散打团体赛、武术散打个人赛,太极拳、剑、推手三类比赛。1985年以前,全国武术比赛 不分团体赛和个人赛,统称为全国武术比赛。1977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参赛 和表演的拳、械套路有60多种,参赛单位有27个,运动员有438名。由于参赛运动员及参赛项目过多, 不利于评定名次和裁判工作,也不符合体育公平竞争的原则,故自1985年开始,为促进各地优秀运 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全国武术比赛开始按团体赛和个人赛两种形式进行,上半年举行团体赛 和个人资格赛,下半年举行个人赛。

《武林风》是中国电视界武术搏击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栏目,由河南卫视于2004年元月火力推 出,郭晨冬主持,每周六在河南卫视播出。新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中华武学的博大精深。缤纷 云集的武术套路、酣畅淋漓的搏击场面、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明星大腕的现场助阵,使得《武林 风》迅速成为各类栏目中关注的焦点、众多武术爱好者追逐的热点,如今已成长为中华武术搏击类 栏目中的第一品牌。

《武林风》栏目每年举行六大国际.赛事(中美、中欧、中日、中泰、中伊、中越),世界上最负盛名 的WBC、WMC、UFC、WKA、K.1等搏击组织与栏目紧密合作,为中国武术对外交流提供了全新平台,中国 自由搏击在《武林风全球功夫盛典》的推动下,真正将中国格斗带入与世界格斗大对抗的格局,拉 开了中国格斗比赛百花齐放的序幕,使《武林风》栏目国际知名度迅速蹿升,巩固了《武林风》在中国 同类节目中的最高地位,对扩大中国格斗比赛的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依托《武林风》的国际影响 力,WLF世界自由搏击理事会随即成立,它是中国首个世界性的自由搏击协会。

 

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由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若 干组成。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竞赛委员会

  • 竞赛监督委员会


(1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人或5人组成。

  • 职责:

  • 竞赛监督委员会为竞赛的监督机构。

  • 监督、检查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 监督、检查裁判人员的工作。

  • 监督、检查参赛运动队的比赛行为。

  • 有权对违纪的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和运动队的相关人员作出处罚。

  • 竞赛监督委员会不介入裁决结果的纠纷,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

  • 仲裁委员会


(1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人或5人组成。

  • 职责:

  • 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作出裁决,但不改变裁判结果。

  • 仲裁委员会会议出席人员必须超过半数,表决时超过半数以上作出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 投票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权。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 论与表决。

  • 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 裁判人员的组成


1 .执行裁判人员的组成

  • 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

  • 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2人,裁判员1〜5人。


 

  • 编排记录长1人。

  • 检录长1人。



  1. 辅助工作人员的组成


(1 )编排记录员3~5人。

(2 )检录员3~5人。

  • 宣告员1~2人。

  • 摄像员1~2人°

  • 执行裁判人员的职责


1 .总裁判长的职责

  • 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竞赛规则的执行,检查落实赛前各项准备工作。


(2 )解释规则,但无权修改规则。

(3 )在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工作,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有权处理。

(4)审核并宣布成绩,作好裁判工作总结。

  1. 副总裁判长的职责



  • 协助总裁判长的工作。


(2 )在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

  1. 裁判长的职责



  • 组织本裁判组的业务学习和实施裁判工作。

  • 比赛中监督、指导裁判员、计时员、记录员的工作。

  • 台上裁判员有明显错判、漏判时,鸣哨提示改正。


(4 )每局比赛结束后宣告评判结果,决定胜负。

(5 )每场比赛结束时审核、签署比赛成绩。

  1. 副裁判长的职责


(1 )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

  • 根据需要可以兼任其他裁判员的工作。



  1. 裁判员的职责



  • 服从裁判长的领导,参加裁判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2 )认真执行规则,独立进行评分,并作详细记录。

  • 场上裁判员检查场上运动员的服装、器械,保证安全比赛。

  • 场上裁判员用口令和手势指挥运动员进行比赛。


(5 )场上裁判员判定运动员成功、得分、违例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6)双人对抗项目的场上裁判员宣布每场比赛结果。

  1. 编排记录长的职责


(1)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秩序册。

(2 )准备比赛所需的表格,审查核实比赛成绩及排列名次。

(3 )负责组织抽签,编排每场秩序表。

  • 审查核实成绩、录取名次。


(5 )登记和公布各场比赛成绩。

(6)汇编成绩册。

  1. 检录长的职责



  • 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如有变化及时报告总裁判长。

  • 负责称量运动员体重。


(3 )点名时如出现运动员不到或弃权等问题,及时报告总裁判长。

(4)按照规则的要求检查运动员的服装和器械。

  • 辅助工作人员职责


1 .编排记录员的职责

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2•检录员的职责

按照比赛顺序及时进行检录,并检查运动员器械、服装,将比赛运动员带入场后,向裁判长递 交检录表。

  1. 宣告员的职责


向观众介绍上场运动员,报告比赛成绩;介绍有关竞赛规程、规则和比赛方法、项目的特点及 武术功法的知识。

  1. 摄像员的职责


(1)对全部竞赛项目进行现场摄像。

(2 )遵照仲裁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要求,负责播放相关项目录像。

  • 全部录像均应按大会规定予以保留。




  • (3 )个人及团体赛。竞赛性质

  • 似赛。

  • 团体赛。



  • 竞赛办法


(1 )个人竞技项目的竞赛办法按项目比赛方式进行。

(2)双人对抗项目采用淘汰赛。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桩上徒搏、夺桥徒搏每局净赛1分 钟,长杆较力每局净赛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三) 竞赛项目

1 .规定项目

(1) 单掌断砖(按体重分级)。

(2) 悬空断板(按体重分级)。

(3) 流星打靶。

(4 )指鼎较力。

(5) 弹弓。

(6) 石锁上拳(按体重分级)。

(7) 长杆较力(按体重分级)。

(8) 桩上徒搏(按体重分级)。

(9) 夺桥徒搏(按体重分级)。

  1. 自选项目


(1) 克服阻力组。

(2) 击打能力组。

(3 )灵敏能力组。

(4) 其他能力组。

  1. 特邀项目(表演)


(四) 体重分级

55公斤以下级(W55公斤)

60公斤级(>55公斤〜W60公斤)

65公斤级(>60公斤〜W 65公斤)

70公斤级(>65公斤〜W 70公斤)

75公斤级(>70公斤~W75公斤)

80公斤级(>75公斤~W 80公斤)

85公斤级(>80公斤~W 85公斤)

85公斤以上级(>85公斤)

(五) 申诉

(1 )仲裁委员会受理比赛过程中对执行规程、规则有争议的申诉。

(2 )申诉程序武参赛队如果对裁判评判本队结果有异议,必须在该场该项比赛结束后20分 钟内,由该队领队或教练向仲裁委员会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申诉,同时交付500元申诉费。一次申诉 仅限一个内容。

仲裁委员会依据申诉内容进行认真审议,查看比赛录像,如裁判评判正确,提出申诉的运动 队必须坚决服从。如果因不服而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由仲裁委员会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 给予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比赛成绩;如裁判评判错误,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由竞赛监督委员会对 错判的裁判进行处理,退回申诉费。裁决结果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

 

  • 抽签

  • 在竞赛监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抽签决定比赛顺 序,由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加。


(2 )双人对抗项目的抽签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小级别开始。

  • 检录


运动员须在赛前3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第一次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赛前15分 钟进行第二次检录;赛前5分钟进行第三次检录;三次检录未到者,视为弃权。

  • 礼仪

  • 介绍运动员时,运动员应向观众、裁判长行抱拳礼。


(2 )有场上裁判员的比赛项目,运动员上场和比赛结束后,需向场上裁判员行抱拳礼,场上裁 判员回行抱拳礼;双人对抗项目,运动员还需互行抱拳礼。

  • 计时

  • 运动员由静止姿势开始动作,计时开始;运动员完成动作,计时结束。

  • 比赛前检查铜锣、计时钟、核准秒表。

  • 负责比赛、暂停、局间休息的计时。

  • 双人对抗项目每局赛前5秒钟鸣哨通告,每局比赛结束鸣锣通告。


(十)示分

运动员的比赛结果,公开示分。

(十一)服装

运动员须身着运动服装,或经大会批准的练功服装。对抗项目的比赛服装分为红、黑两种 颜色。

(十二)弃权

  • 运动员不能按时参加检录与比赛,按弃权论处。

  • 比赛期间,运动员因伤病或体重不符,不能参加比赛,按弃权论处。


(3 )对抗项目比赛过程中,教练员可举弃权牌表示弃权,运动员也可举手或用手连续拍击自 身身体表示弃权。

  • 不能按时参加称量体重者,按弃权论处。


(十三)名次评定

1 .个人名次

(1)按比赛的成绩高低排列名次。成绩最高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高者为第二名,以此 类推。

(2 )有体重分级的项目,出现平局时,违例次数少者胜;若违例次数也相等,则体重轻者胜。

(3 )无体重分级的项目,按照项目评判方法和标准进行。

2.团体名次

根据竞赛规程关于团体名次的确定办法进行评定。

(十四)特邀项目的申报

1 .申报原则

必须符合武术运动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必须是“自选项目和规定项目”中未出现的项目。

2.申报程序

每次赛会在每类项目中每人限报一个项目。申报单位必须以书面申报并将本人演练的录像带 (或VCD)在赛前40天报至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以到达邮戳为准)。获批后方可成为 特邀项目。

(十五)竞赛有关规定

1 .比赛场地

(1 )单掌断砖、悬空断板、石锁上拳和长杆较力项目的比赛场地:1号场地。

(2 )桩上徒搏项目的比赛场地:2号场地。图片4 姚钱

(3 )星打靶项目的比赛场地:2号和3号场地。3号矩形场地是运动员打靶时的活动区域;在距 2号矩形场地两个短边中点1米处,分别放置两个靶架,靶架高1.7米,圆靶直径为20厘米。

(4 )自选表演赛与特邀汇演项目比赛场地:参赛运动员尽量利用下图中的1、2、3号场地。若 有特殊要求,应向大会提出申请报告,经批准后由参赛队参与准备所需场地。

(5 ) 1号场地是直径为8米的圆;2号场地是长、宽分别为12米、8米的矩形;3号场地是长、宽 分别为5米、3米的矩形;3号矩形场地两个短边的中点距圆心的距离均为2.5米。5厘米宽的场地边 线属于界内。

2,比赛器械

必须使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指定的器械。运动员自带的自选项目比赛器材须于 报到时交大会检录组审核,统一封存,在比赛时使用。

  1. 比赛设备


大型比赛必须配备摄像机2台,放像设备2台,电视机2台,以及音响系统。

  • 本规则适用于全国任何级别的武术功力比赛


三、规定项目评判方法与标准

  • 单掌断砖


1 .比赛方式

比赛采用单淘汰制。比赛时,从2块砖起赛,每赛1轮增砖1块。运动员按抽签顺序进行试做, 每次试做时间不超过1分钟,每轮出场3次;成功断砖即可进卷一轮比赛,否则被淘汰出局。

运动员可自行选定从第几块砖开始;可根据身高情况选择支架高度,但支架与砖块的高度之 和不得低于本人直立时髓关节的高度。

2.评判方法

  • 成绩计算。按照运动员一次打断砖块的数额计算成绩,以运动员按照规定的运动方法一 次打断砖块的最多的一次,为最终成绩。


(2 )未完成动作:

  • 击打时发力点不对或握拳,判当次试做失败。

  • 击打时砖块散落,判当次试做失败。

  • 击打时砖块没有完全断开,判当次试做失败。


(3 )成绩无效:

  • 击打时非打砖手接触砖块,成绩无效。

  • 支架与砖块的高度之和低于本人直立时髓关节的高度,成绩无效。


(4)名次取录:

  • 一次打断砖块多者名次列前。

  • 如果一次打断砖块数量相等,则以打断砖的试做次数少者列前;如果运动员成绩仍相等, 则体重轻者胜。

  • 悬空断板



  1. 比赛方式


(1 )比赛采用单淘汰制。比赛时,钢条从1厘米厚起赛,石条从2厘米厚起赛,红砖从1块起 赛。运动员按抽签顺序进行试做,每次试做时间不超过1分钟,每轮出场3次;能击断起赛物者,进 入F一轮比赛。每轮比赛的铁条1厘米厚,石条增加1厘米厚,红砖增加1块。

(2 )运动员以单掌击打钢条、石条、红砖的悬空部位。以掌的任一部位发力(不能握拳),击 断横置于支架上的悬空物。击打多块悬空物时,多块悬空物相叠并齐,非击打手不得接触悬空物。

  1. 评判方法


(1 )成绩计算和未完成动作,同“单掌断砖评判方法” O

  • 击断物体数量(或厚度)相同时,以运动员一掌击断悬空部位的段数,被支撑在发力台上 的那部分物体是否移动或掉落于地,以及击打难度等进行评判。

  • 石锁上拳



  1. 比赛方式


(1 )比赛采用单淘汰制;分预赛、决赛进行。

(2 )预赛。运动员共进行两轮试做。运动员按出场顺序每次试做1次,每次试做时间不超过1 分钟,每轮可出场3次,运动员自定每轮试做的石锁重量。第二轮试做石锁质量应大于第一轮试做 石锁的质量。运动员在第一轮试做中成功完成动作者,方可进入第二轮试做。如果第一轮试做未 成功,即淘汰出局。

(3 )决赛。决赛时,首轮比赛以各级别中试举成功的最轻石锁质量增重2公斤为起赛质量,每 赛1轮石锁增重2公斤。决赛所用石锁由大会统一提供。

(4)每次试做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

  1. 评判方法



  • 成绩计算。以运动员按照规定的运动方法举托起石锁的最大质量,为最终成绩。

  • 未完成动作:

  • 石锁掉地,判当次试做失败。

  • 保持“顶锁式” 3秒钟时,若出现脚步移动,或支撑臂关节弯曲、身体和两腿未充分伸直,或 托举石锁的时间不足3秒钟;均判当次试做失败。

  • 违例:

  • 运动员在完成比赛动作的过程中任一脚出界,判违例1次。

  • 放锁时未能抓握住锁簧或石锁放置位置不对,判违例1次。

  • 名次取录:

  • 以运动员最终成绩的石锁质量大小排序,石锁质量大者列前,以此类推。

  • 如果运动员成绩相等,则以违例次数少者列前(预赛、决赛分别计算)O

  • 如果运动员成绩又相等,则以试做次数少者列前(预赛、决赛分别计算)。

  • 如果运动员成绩还相等,则加赛石锁翻花,即在“石锁上拳”进程中,采用向前上抛起纵向 翻花450。、630。、810°的方法决出名次。

  • 如果运动员成绩仍然相等,则以体重轻者名次列前。

  • 流星打靶



  1. 比赛方式


(1 )赛法:

  • 比赛分预赛和决赛;若参赛选手不足6人,则直接进行决赛。

  • 预赛分三轮进行,每轮比赛时间为1分钟;第一轮为肘部缠绕(金丝缠肘、回头射箭、二郎 担山)发锤打靶,第二轮为腿部缠绕(浪子踢球、弯弓射虎、鲤鱼跳龙门)发锤打靶,第三轮为缠身


 

背后(低头一镖、金丝缠脖)发锤打靶;三轮比赛结束后,按得分多少排名,取前6名进入决赛。

  • 决赛中将肘部缠绕发锤、腿部缠绕发锤和缠身背后(或缠脖、缠头)发锤3类方法连为一组 进行连续打靶;一组动作做完后,依次重复动作进行打靶,直至该次比赛时间到。在2分钟时间内 得分多者,名次列前;若出现得分并列,则加时比赛1分钟,直至决出胜负。


(2 )比赛过程。运动员经点名入场、致礼即可由预备动作开始演练和打靶。在裁判员发出 “比赛时间到”的信息(锣声)后,运动员不论是否完成打靶都必须即刻收式、致礼、退场。

  1. 评判方法



  • 得分与扣分标准:

  • 运动员每击中1靶得1分。

  • 在决赛中,未按照肘部缠绕、腿部缠绕和缠身背后(或缠脖、缠头)发锤3类方法依次打 靶,每漏做一种方法扣1分。

  • 累计失误3次扣1分。

  • 累计违例3次扣1分。

  • 失误:

  • 除收式外,在运动过程中,流星每掉地1次,判失误1次;流星击地、擦地,不算失误。

  • 流星绳绕住靶架,每绕住1次,判失误1次。

  • 违例:

  • 运动员任一脚出界击中靶位,成绩无效,判违例1次。

  • 凡未按规定缠绕身体某一关节发出流星,而是直接掷锤击靶,成绩无效,判违例1次。

  • 凡缠绕身体某一关节,但却以手接握住流星然后发锤击中靶位,成绩无效,判违例 —次。

  • 长杆较力



  1. 比赛方式



  • 赛法:

  • 第一局由红方选择场地和长杆端位,第二局和第三局中间双方交换场地。

  • 每局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 比赛过程。比赛时,长杆顺向置于1号圆形场地的直径上,长杆电点与圆心重合。

  • 上场。裁判员发出“上场”口令后,双方运动员进入场地,致礼,然后双手握持杆把。

  • 预备。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双方运动员双手握持杆把,保持静止。“预备”时间不超 过5秒钟。在此时间内,若一方运动员对自己的架式不够满意,可举手申请进行调整,“预备”时 间延长5秒钟。每场比赛,每位运动员可申请调整1次;进入决赛,每位运动员可申请调整2次。

  • 开始。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后,运动员开始较力。

  • 结束。裁判员发出“时间到”信息(锣声)后,运动员即刻放下长杆,致礼,退场。



  1. 评判方法


(1)得分标准:

  • 一方运动员后手脱把,判对方得1分。



  • 一方运动员所持杆把着地,判对方得1分。

  • 一方运动员除两脚外,身体任一部分着地,判对方得1分。

  • 一方运动员任一脚出界,判对方得1分。

  • 双方运动员同时出界,互不得分。

  • 双方运动员同时除两脚外,身体任一部分着地,互不得分。

  • 一方运动员在一局比赛中,违例累计达3次,判对方得1分。

  • 优势获胜:

  • 在一局比赛中,当比分为8 :0时,得8分者为该场胜方。

  • 在一局比赛中,当得分之差达10分时,得分领先者为该场胜方。

  • 违例:

  • 抢先违例。运动员抢在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前,发力拧杆,成绩无效,判违例1次。

  • 把位违例。凡运动员后手前移,离开后把位置;或前手超出把位前标志线;成绩无效,判违 例1次。

  • 消极违例。双方在比赛中如超出5秒不进攻,裁判员将指令其中一方主动进攻;听到指令后 超出5秒仍不进攻,判违例1次。

  • 桩上徒搏



  1. 比赛方式



  • 赛法:

  • 第一局由红方选取桩位和前置脚;第二局和第三局中间双方交换场地。

  • 每局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 比赛过程:

  • 上场。裁判员发出“上场”口令后,双方运动员站上比赛桩位,致礼。

  • 预备。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双方运动员起手成“单搭手式” O

  • 开始。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后,运动员开始徒搏。

  • 结束。裁判员发出“时间到”信息(锣声)后,运动员即刻停止进攻,致礼,下桩退场。运动员 下桩方式,不影响比赛成绩。



  1. 评判方法



  • 得分标准:

  • 一方运动员跌落桩下,对方得2分。

  • 双方运动员同时跌落桩下,互不得分。

  • 双方运动员依次跌落桩下,后跌落者得1分。

  • 一方运动员身体任一部分扶靠桩体,对方得1分。

  • 一方运动员在一局比赛中,被判3次违例,对方得1分。

  • 优势获胜:


①在一局比赛中,当比分为10 :。时,得10分者为该场胜方。

②在一局比赛中,当得分之差达12分时,得分领先者为该场胜方。

  • 违例:

  • 抢攻违例。运动员抢在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前,发力进攻对手,成绩无效,判违例1次。

  • 拉人违例。一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用手死缠硬拉对方,判违例1次。

  • 方法违例:



  1. 凡运动员比试时推击对方有效部位之外,每出现1次判违例1次,成绩无效。

  2. 用手指戳击对方,每出现1次判违例1次,成绩无效。

  3. 用拳击打对方,每出现1次判违例1次,成绩无效。

  4. 用脚踢打对方身体任何部位,每出现一次判违例1次,成绩无效。

  5. 抓握对方手臂超过2秒钟,每出现一次判违例1次,成绩无效。

  6. 抓握对方身体除手臂以外任一部位,或者抓拉对方衣服,每出现一次判成绩无效。

  7. 用肘、膝或头撞击对方,每出现一次判违例1次,成绩无效。



  • 消极违例。双方在比赛中如超出5秒不进攻,裁判员将指令其中一方主动进攻;听到指令后 超出5秒仍不进攻,判违例1次。


(4 )僵持的处理方法。双方相抗,僵持达5秒钟,判令双方分开,重新搭手比赛。

  • 夺桥徒搏


1 .比赛方式

(1 )赛法:

  • 第一局由红方选取前后脚;第二局和第三局中间双方交换场地。

  • 每局以得分数量的多少决定胜负。

  • 比赛过程:

  • 上场。裁判员发出“上场”口令后,运动员站上独木桥,致礼。

  • 预备。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两人前小臂内侧相搭,前掌掌根与前脚尖垂直,后手附 于前臂内侧,成“单搭手式”。

  • 开始。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后,运动员开始徒搏。

  • 结束。裁判员发出“时间到”信息(锣声)后,运动员即刻停止进攻,致礼,由桥端下桥退 场。运动员下桥方式,不影响比赛成绩。


2.评判方法

(1)得分标准:

  • 一方运动员跌落桥下,判对方得2分。

  • 双方运动员同时下桥,互不得分。

  • 双方运动员依次下桥,后下桥者得1分。

  • 一方运动员身体任一部分扶靠桥体,判对方得1分。

浏览1,19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