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黏手练习精熟后,便可开始双黏手的深人、系统地训练。事实上, 单黏手是为双黏手练习打基础的,而双黏手则是整个咏春拳体系中的关键 点所在,因为咏春拳的一大技击特点就是“练习者双手可以同步进行搏 击”,也就是以两只手去同时做两件不同的事,所以那些练惯了其他武术 中的“先一攻,再一防”的两步(两个节拍)走的拳术者,再来接触咏春 拳的这种独特格斗风格时,往往感到不习惯,因为他较难习惯于用两手同 时做动作,而且是完全不同的动作。当然了,乍一听“用双手去做完全不 同的动作”,似乎有点玄乎,但事实上这并不难完成,只要我们循序渐进 地按照要领进行训练,很快就可以掌握与体验到这一独特的技击特色。这 就是咏春拳所独有的技击优势,也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下面的 两张珍贵图片是由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与李小龙共同示范的双黏手动作, 我们也可称之为“盘手”),运用咏春拳的这种“同步攻防”的打法进行实 际格斗时,肯定在速度上快很多,起码比对手快三分之一,因而往往可以 控制与牵制对手,让其时时刻刻觉得手忙脚乱而疲于应付。

以往,当两位咏春拳手相遇时,为了不伤和气,同时又可以相互切磋 与印证拳艺,便会以黏手来分高下,正所谓“行家一黏手,便知有没有”。 可以这样说,在某种程度上,黏手水平的高低代表了其自身的咏春拳格斗 水平与拳学修为之高低。
当然,过去人们一直把黏手看得过于神秘,而没有想到它事实上却是 既简单,又易于掌握的,只是它的变化比较灵活而已。这是因为“大道至 简”,真正实用的东西往往都不是繁琐的。咏春拳当初创立的目的就是为 了用来进行殊死搏斗的,因此它容不得有半点花架了存在,一切均从“简 单,实用”出发。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练习、体 验与磨练,才能真正掌握它,最好坚持每天都练习,日久才能功成。
一,双黏手的单人动作示范
先进行一方练习者的动作练习。
首先必须熟悉与掌握单人的黏手动作练习,等单人动作精熟之后,再 去练习进行下面的双人配合的双手黏手练习。
“左伏、右摊一左伏、右膀一左伏、右摊”是双黏手练习中,其中 一方练习者的练习动作,大家必须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直到动作达到本 能化的状态为止,不可急于求成。
(―)左伏、右摊—左伏、右膀—左伏、右摊 的正面动作
【动作要领】
由二字箝羊马开始,首先将两手上下相叠于身体前的中线上,左手在 上成伏手,右手在下成手心向上的摊手(图3-14-1)。
将右手、右前臂向上方慢慢抬起,左手则小幅度下落(图3-14-2)。 将右手继续向上方慢慢抬起,但是身体不可随之晃动(图3-14-3)。 右手臂是向上方慢慢旋转着地抬起的(图3-14-4)。
将右手臂继续向上方慢慢抬起(图3-14-5)。
将右手臂慢慢向上方抬起时,将右手移动至左手的上方(图3-14-6)。

右手臂继续旋转着抬起,并将右手慢慢转至手心向前的状态(图3-7)。
将右手臂继续旋转着向上方慢慢抬起(图3-14-8)。
此时,将右手臂以膀手定格,而左手仍为伏手,使两手严密防护住身 体前面的中线(图3-14-9)。

右肘、右手下落的动作要自然(图3-14-11)。随后,再将右手臂按着原来的路线慢慢落下(图3_14-10)。
在右肘与右手下落的过程中,左手须严密守护中线(图3-14-12)。 我右手逐步转为手心向上的状态(图3-14-13)。
将两手恢复至最初的起始动作,即左手在上成伏手,右手在下成手心 向上的摊手,两手在一条垂直线上(图3-14-14)。


【动作要求】
- 双黏手的动作要轻柔、自然,不可僵硬,不可急于求成。
- 双手在上下起伏做动作时,身体不可随之晃动。
(二)左伏、右摊^左伏、右膀—左伏、右摊 的侧面动作
【动作要领】
练习时,由二字箝羊马开始,两手上下垂直相叠于身体前面的中线 上,左手在上成伏手,右手在下成摊手(图3-15-1)。
将右前臂向上慢慢抬起,左手小幅度向下方进行翻转(图3-15-2)。 将右手、右前臂继续向上方慢慢抬起(图3-15-3)。
右手臂继续向上方慢慢旋转着抬起(图3-15-4)。
将右手臂继续向上方慢慢抬起(图3-丨5-5)。
右手臂慢慢向上方抬起同时,将右手移至左手的上方(图3_15-6)。 右手臂旋转着演变成为膀手,左手仍以伏手护住中线(图3-15-7)。 随后,再将右手臂按原来的路线慢慢落下(图3-15-8)。
右手臂下落的动作要自然(图3-15-9)。

在右肘与右手下落的过程中,左手须严密守护身体前的中线(图3-10)。我将右手逐步转为手心向上的状态(图3-15-11)。
将两手恢复至最初的起始动作,即左手在上成伏手,右手在下成手心 向上的摊手,两手在一条垂直线上(图3-15-12)。
【动作要求】
双黏手的动作要轻柔、自然,不可僵硬,更不可急于求成。
双手在上下起伏做动作时,身体不可随之晃动。
(三)左伏、右摊一左伏、右膀一左伏、右摊 的剖面动作
【动作要领】
由二字箝羊马开始,两手上下叠放于身体前面的中线上,其中左手在 上成伏手,右手在下成摊手(图3-16-1)。
将右前臂向上方慢慢抬起,左手则小幅度向下方翻转(图3-16-2)。

将右手继续向上方慢慢抬起(图3-16-3)。
右手臂是向上方慢慢旋转着抬起(图3-16-4)。

右手臂慢慢向上方抬起的同时,将右手移至左手上方(图3_丨6-5>。 右手臂变为膀手,左手则仍以伏手护住身体前的中线(图3-16-6)。 随后,再将右手臂按原来的路线慢慢落下(图3-16-7)。
二、双黏手的另一单人动作示范
以下是另一方的练习动作。
针对前面所讲述的单人练习动作,这里所介绍的动作则是进行双黏手 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另一个练习伙伴的动作,因为只有两个人进行密切配 合,才可以顺畅地完成整个双黏手练习,双方的动作是缺一不可的。
(―)左伏、右膀—左伏、右摊—左伏、右膀 的正面动作
【动作要领】
由二字箝羊马开始,首先将两手上下相叠于身体前面的中线上,即右 手在上成膀手,左手在下成伏手(图3-17-1)。
将右手臂慢慢往下落(图3-17-2)。
右肘、右手往下落的动作要自然(图3-17-3)。
在右肘与右手下落的过程中,左手须严密地守护身体前面的中线(图 3-17-4)。
将右手逐步转为手心向上的状态(图3-17-5)。
将右手向摊手过渡,左手在上成伏手(图3-17-6)。

随后,开始将右手、右前臂慢慢向上方抬起(图3-17-8)。将两手放在身体前面的中线上,进行严密防护(图3-17-7)。
将右手继续向上方慢慢抬起(图3-17-9)。
右手臂是向上方慢慢旋转着抬起的(图3-17-10)。
右手臂定格为膀手,左手仍为伏手,两手严密地防护住身体前面的中 线(图 3—17-11)。

【动作要求】
双黏手的动作要轻柔、自然,不可僵硬,更不可急于求成。
双手在上下起伏做动作时,身体不可随之晃动。
(二)左伏、右膀—左伏、右摊—左伏、右膀 的侧面动作
【动作要领】
由二字箝羊马开始,首先将两手上下相叠于身体前面
手在上成膀手,左手在下成伏手(图3-18-1)。 将右手臂慢慢往下落(图3-18-2)。
将右肘、右手下落的动作要自然(图3-18-3)。

由二字箝羊马开始,首先将两手上下相叠于身体前面的中线上,即右手在上成膀手,左手在下成伏手(图3-18-1)。 将右手臂慢慢往下落(图3-18-2)。
将右肘、右手下落的动作要自然(图3-18-3)。
在右肘与右手下落的过程中,左手须进行严密地防护(图3-18-4)。 将右手逐步转为手心向上的状态(图3-18-5)。
将右手向摊手过渡,左手仍在上成伏手(图3-18-6)。
以右膀手与左伏手严密守护住身体前面的中线要害处,即守中用中 (图 3-18-7)。
随后,开始将右手、右前臂慢慢向上方抬起(图3-18-8)。
将右手继续向上方慢慢抬起,但身体不可随之晃动(图3-18-9)。 右手臂慢慢向上方旋转着抬起(图3-18-10)。
右手臂继续旋转着抬起,右手也慢慢转为手心向前的状态

恢复到最初的起始动作,此时右手为膀手,左手仍为伏手,两手严密 防护住身体前面的中线要害(图3-18-12)。
【动作要求】
双黏手的动作要轻柔,不可僵硬。
双手上下起伏做动作时身体不可随之晃动,以二字箝羊马站好。

(三)左伏、右膀—左伏、右摊4左伏、右膀 的剖面动作
【动作要领】
由二字箝羊马开始,首先将两手上下相叠于身体前面的中线上,即右 手在上成膀手,左手在下成伏手(图3-19-1)。
将右手臂慢慢往下落(图3-19-2)。

将右肘.右手下落的动作要自然(图3-19-3)。
我在右肘与右手下落的过程中,左手须严密守护身体前面的中线
我将右手逐步转为手心向上的状态(图3-19-5)。 此时右手在下,成手心向上的摊手(图3-19-6)。
左手在上成伏手(图3-19-7)。
两手在一条垂直线上,用来有效保护好中线要害(图3-19-8)。

随后,开始将右手、右前臂慢慢向上方抬起(图3-19-9)。
将右手继续向上方慢慢抬起,但是身体不可随之晃动(图3-19-10)。

将右手臂向上方慢慢旋转着抬起(图3-19-11)。
开始将右手心转向下方(图3-19一 12)。
右手臂继续旋转着抬起,将右手慢慢转至手心向前的状态,此为膀手 (图 3-19-13)。
恢复到最初的起始动作,此时右手为膀手,左手仍为伏手,两手严密 防护住身体前面的中线要害(图3_19-14)。

【动作要求】
双黏手的动作要轻柔、自然,不可僵硬。
双手在上下起伏做动作时,身体不可随之晃动。
三、双黏手的双人协同训练
本协同训练为:左方动作左伏手/右膀手,右方动作左伏手/右摊 手。这个阶段练习的双方是将手搭在一起进行训练的,例如其中一方是以 “左手伏手/右手膀手”开始的,而另一方则是以“左手伏手/右手摊手” 开始的,双方通过手部的相互接触去感受对方的用力与攻防,并由此培养 极为重要的敏感性与反应速度。
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左侧练习者是将右膀手变为右摊手,同时练习伙 伴则将右摊手同步变为右膀手;随后,左侧练习者再将右摊手变回右膀 手,练习伙伴则将右膀手同步变回右摊手,双方如此循环不息地进行反复 练习与配合训练。
(一)正面动作示范
【动作要领】
左方的动作是左伏手右膀手,右方(魏峰)的动作是左伏手右摊 手,双方的四只手上下相叠于身体前面的中线上(图3-20-1)。
左方在用左手慢慢下压对面对面站好,方右手的同时,轻轻将右手臂向上方抬起(图3-20-2)。

右方练习者也右手臂向上方抬起,同时用左手慢慢下压对方的右臂 (图 3-20-3)。
作为左侧练习者来说,随着右方练习者动作的进行,将己方的右膀手 慢慢落下来,而向摊手过渡(图3-20-4)。

右方练习者则将右臂向右膀手演变,此时左方练习者则继续将右手臂 往下落,并向中线靠拢(图3-20-5)。
在右方练习者将右臂上抬并向膀手演变的过程中,左方练习者仍须用 左手轻轻压住对方的右手腕(图3-20-6)。

此时右方练习者的右臂完成了右膀手,而左方练习者相对应的动作是 !用左伏手进行轻轻压制,同时左方练习者的右手也完成了摊手,此时右方 - 练习者则用左伏手去压制(图3-20-7)。
随后,右方练习者开始将右臂慢慢往下落,同时左方练习者则将右手 慢慢向上方抬起,双方的动作都要自然(图3-20-8)。

右方练习者继续将右臂慢慢下落,左方练习者则将右臂慢慢向上方抬 起,此时双方都用左伏手去轻轻压制对方的右臂(图3-20-9)。
右方练习者将右手向摊手过渡,而左方练习者则将右臂慢慢向膀手过 渡(图 3-20—10)。
右方练习者放松、自然地将右手往下落,并将右臂向中线靠拢,右方 则轻松地将右臂向上方抬起(图3-20-11)。
双方回到了最初的起始动作,其中左方的定格动作是左伏手/右膀 手,右方的定格动作左伏手/右摊手,双方的四只手仍然上下相叠于身体 前面的中线上(图3-20-丨2)。以上为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反复进行 练习。
【动作要求】
双方的动作要轻柔、自然,绝不可绷紧肌肉去对抗,否则就丧失了 动作的弹性与灵敏性。

双手在上下起伏做动作时,身体不可随之晃动,下肢须以二字箝羊 马稳固站立。双方的四只手始终是轻轻“黏”在一起的,不可脱离,以此来慢慢 磨练手上的灵敏度。
(二)剖面动作示范
【动作要领】
双方面对面站好,左方的动作是左伏手/右膀手,右方是左伏 手/右摊手,双方的四 只手轻轻搭在一起(图 3-2 卜 1)。
右方练习者在左手 慢慢下压对方右手的同 时,轻轻将右手臂向上 方抬起(图3—21—2)。

右方练习者继续将 右手臂向上方抬起,同 时左侧练习者则将右臂 慢慢下落(图3-21 - 3)。
左侧练习者继续将 右臂慢慢下落,并向摊 手过渡,此时右方练习 者继续将右手臂旋转着 向上方抬起(图3-21- 4)。

右方练习者将右臂 向右膀手过渡,左手则 仍须压住对方的右手 腕,此时左方练习者则 继续将右手臂往下落, 并向中线靠拢(图3- 2 卜 5)。
在右方练习者将右 臂上抬并向膀手过渡的 过程中,左方练习者仍 须用左手轻轻压住对方 的右手腕(图3-21-6)。

右方练习者继续将 右臂慢慢下落,左方练 习者也将右臂慢慢向上 方抬起,此时双方都用 左伏手去轻轻压制对方 的右此时,右方练习者 的右臂完成了右膀手动 作,同时左方练习者的 右手完成了摊手动作, 双方都用左伏手去压制 对方右臂(图3-21-7)。
随后,右方练习者 开始将右臂慢慢往下 落,同时左方练习者则 将右手慢慢向上方抬起 (图 3-2卜8)。

右方练习者将右手 向摊手过渡,对方则将 右臂慢慢向膀手过渡 (图 3-2卜 10)。
双方回到了最初的 起始动作,其中左方的 定格动作是左伏手/右 膀手,右方的定格动作 左伏手/右摊手(图3- 2 卜 12)。

右方练习者放松、 自然地将右手向下落, 并使右臂向中线靠拢 (图 3-2 卜 11)。

双方的四只手仍然 上下相叠于身体前面的 中线上(图3—21—13)。
以上为一个完整的动作 过程,可反复进行练 习。

双方的四只手仍然 上下相叠于身体前面的 中线上(图3—21—13)。
以上为一个完整的动作 过程,可反复进行练习。
【动作要求】
双方的动作要轻 柔、自然,绝不可绷紧 肌肉去对抗,否则就丧 失了动作的弹性与灵敏性。
双方的四只手始终是轻轻“黏”在一起的,不可脱离,以此来慢慢 磨练手上的“手感”与“灵敏度”。
双手在上下起伏做动作时,身体不可随之晃动,下肢须以“二字箝 羊马”稳固的站立。
四、双方面对面的单黏手训练
在双方面对面的情况下练习,先将双手搭在一起,然后去重复练习单 黏手的动作,例如我的左手与对方的右手搭在一起,但是先使它们不动, 随后再以我的右手去与对方的左手进行单黏手练习(下图是叶问宗师与李 小龙早期进行的该类练习的珍贵示范),最后,再换用另一侧进行练习。
这种练习既是单黏手与双黏手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练习动作,同时也是 对双黏手练习的 一种强化,这是一 个必经的程序与 过程。随后,才能 过渡到真正的双 黏手对抗。

(一)正面动作示范
【动作要领】
双方面对面站好,左方练习者(魏峰)的动作是左伏手/右膀手,右 方为左伏手/右摊手(图3-22-1)。
左方练习者开始将右手慢慢下落,同时右方练习者轻轻将右手臂向上 方抬起(图3-22-2)。

左方练习者继续将右手前臂下落,右方练习者继续将右前臂向上方抬 起,此时双方的身体均不可随之晃动(图3-22-4)。左方练习者继续将右手下落的同时,右方练习者继续将右前臂向上方 抬起,同时双方的左手分别轻轻压住对方的右手(图3-22-3)。
左方将右手向摊手过渡,右方将右手向膀手过渡(图3-22-5)。 左方练习者继续将右手及前臂向中线靠拢,右方练习者则继续将右臂 旋转着挡出(图3-22-6)。

的左手分别轻轻压住对方的右手(图3-22-7)。
接下来,左边练习者将右摊手慢慢向内侧转动(图3-22-8>。
左侧练习者继续将右掌慢慢向内侧转动(图3-22-9)。
左侧练习者将右掌向前下方打出,此时右侧练习者以左枕手轻轻地向 下侧将对方的左正掌破坏掉(图3-22-10)。
随后,右侧练习者将左枕手变成拳头(图3-22-11)。

右方将左拳慢慢打向对方面门,左方抬起右臂格挡(图3-22-12)。 左侧练习者是将右臂旋转着去格挡对方左冲拳的,此时双方的另一侧 手臂仍须“黏”在一起,不可脱离与分开(图3-22-13)。
左侧练习者将右臂向膀手过渡(图3-22-14)。
左方完成了右膀手动作,并将对方的右冲拳化解掉了(图3-22-15)。 然后,左侧练习者开始将右肘慢慢下落(图3-22-16)。
左侧练习者继续将右肘慢慢下落(图3-22-17)。

臂下落(图3—22—21)。
左方继续将右手臂上抬,右方练习者则将右臂下落(图3-22-22)。 左方练习者将右臂向膀手过渡,右方练习者则继续将右臂下落,同时 双方仍用左伏手去压紧对方的右手腕(图3-22-23)。
左方练习者将右臂旋转着进行格挡,此时右手心是朝向前方的;右方 练习者则将右手转为手心向上的状态(图3-22-24)。

左方练习者以右膀手定位,右方练习者则以将右摊手定位(图3-22-25)。
紧接着,右边练习者将右摊手慢慢向内侧转动(图3-22-26)。
左侧练习者继续将右掌慢慢向内侧转动(图3-22-27)。
右侧练习者将右掌向前下方打出,此时左侧练习者用左手轻轻搭在对 方的右手腕上(图3-22-28)。

左侧练习者用左枕手将对方的右正掌破坏掉了(图3-22-29)。
随之,左侧练习者将左枕手变成拳头(图3-22-30)。
左侧练习者将左拳慢慢打向对方的面门(图3-22-31)。
右侧练习者是将右臂旋转着去格挡对方的左冲拳,此时双方的另一侧 手臂仍须“黏”在一起(图3—22_32)。


右侧练习者以右膀手去格挡对方的左冲拳(图3-22-33)。
右侧练习者完成了右膀手防御动作,并将对方的左冲拳化解掉了(图 3-22-34)。
然后,右侧练习者开始将右手臂下落(图3-22_35)。
右侧练习者在将右手臂下落的过程中,左侧练习者的左伏手始终轻轻 压于对方的手腕之上(图3-22-36)。


右方练习者的右臂完成了右膀手动作,左方练习者的右手则完成了摊 手动作,双方的四只手上下叠于身体前的中线上(图3-22-42)。左侧练习者逐步将右手转为手心向上的状态,右侧练习者则将右臂旋 转着进行格挡(图3-22-41)。
以上为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反复进行练习。
【动作要求】
由于本练习动作比较繁琐,所以双方均不可急于求成。
双方的动作要轻柔、自然,绝不可绷紧肌肉对抗,否则就丧失了动 作的弹性与灵敏性。
双方的四只手始终是轻轻“黏”在一起的,不可脱离,以此来慢慢 磨练手上的“灵敏度”。
双手在上下起伏做动作时,身体不可随之晃动。
(二)剖面动作示范
右方练习者将右 手慢慢下落的同时, 左方练习者也轻轻将 右手臂向上方抬起 (图 3-232)。

【动作要领】双方面对面站 好,左方练习者的动 作是左伏手/右摊 手,右方(魏峰)的动 作是左伏手/右膀手 (图 3—23—1)。
右方练习者继续 将右手、右臂下落的 同时,左边练习者则 继续将右前臂向上方 抬起,同时双方的左 手分别轻轻压住对方 的右手(图3-23-3)。

右方练习者继续 将右手、右前臂下落, 左边练习者则继续将 右前臂向上方抬起 (图 3-23—4)。
右方练习者将右 手向摊手过渡,左边 练习者将右手向膀手 过渡(图3-23-5)。
右方练习者继续 将右手臂向中线靠 拢,左边练习者则继 续将右臂旋转着挡出 (图 3-23-6)。
至此,右方练习 者以右摊手定位,左 边练习者以右膀手定 位,双方的左手分别 轻轻压住对方的右手 (图 3-23-7)。
右侧练习者继续 将右掌慢慢向内侧转 动(图 3—23-9)。
接下来,右方练 习者将右摊手向内侧 转动(图3-23-8)。


右侧练习者将右 掌向前下方打出的同 时,双方的另一侧手 臂都是静止不动的 (图 3—23—10)。
右方练习者继续 将右掌向前下方打 出,此时左边练习者 以左枕手去压制对方 的右手腕(图3-23-)
左边练习者以左 枕手将对方的右正掌 破坏掉了(图3-23- 12)。

随后,左边练习 者将左枕手变成拳头 (图 3—23—13)。
左侧练习者将左 拳慢慢打向对方面 门,右侧练习者则抬 起右臂进行格挡(图 3-23-14)。
右侧练习者是将 右臂旋转着去格挡对 方左冲拳的(图3- 23-15)。

右侧练习者以右 膀手将左侧练习者的 左冲拳化解掉了(图 3-23-16)。
随之,右侧练习 者开始将右肘下落, 此时双方的另一手仍 均保持静止不动(图 3-23-17)。
右侧练习者继续 将右肘慢慢下落(图 3-23-18)

右侧练习者将右 手向外侧进行翻转 (图 3-23—19)。
右侧练习者将右 手变成了摊手,左侧 练习者则将左手恢复 成最初的左伏手(图 3—23-20)。
紧接着,右方练 习者在左手慢慢下压 对方右手的同时,轻 轻将右手臂向上方抬 起,左方练习者则慢 慢将右臂下落(图3-21)。

右方练习者继续 将右手、右前臂向上 方抬起,同时左手慢 慢下压对方的右手; 左方练习者则继续将 右臂下落(图3-23)
右方练习者将右 臂向膀手过渡(图3- 23-23)。
右方练习者将右 臂旋转着进行格挡, 此时右手心是朝向前 方的;而左方练习者 则将右手转为手心向 上的状态(图3-23- 24)。

右方练习者将右 臂旋转着进行格挡, 此时右手心是朝向前 方的;而左方练习者 则将右手转为手心向 上的状态(图3-23- 24)。
右方练习者以右 膀手定位,左方练习 者则以右摊手定位, 双方仍用左伏手去轻 轻压住对方的右手腕 (图 3—23—25)。
左边练习者将右 摊手慢慢向内侧转动 (图 3—23-26)。
左侧练习者继续 将右掌慢慢向内侧转 动,此时双方另一侧 的手臂都是静止不动 的(图 3-23-27)。

左侧练习者将右 掌向前下方打出,右 侧练习者则以左枕手 轻轻搭在对方的右手 腕上(图 3-23-28)。
右侧练习者用左 枕手将对方的右正掌 破坏掉了(图3-23- 29)。
接下来,右侧练 习者将左枕手变成拳 头(图 3-23-30)。

右侧练习者将左 拳慢慢打向对方的面 门,左侧练习者则抬 起右臂进行格挡(图 3-23-31 )„
左侧练习者是将 右臂旋转着去格挡 方左冲拳的(图3- 23-32)。
左侧练习者是以 右膀手去格挡、化解对方的左冲拳(图3- 23-33)。

然后,左侧练习 者开始将右手臂下落 (图 3-23-34)。
左侧练习者在将 右手臂下落的过程 中,右侧练习者的左 伏手始终轻轻压于对 方的手腕之上(图3-35)。
左侧练习者将右 手转为手心向上的右 摊手状态,此时双方 的另一侧手臂是不动 的(图 3-23-36)。

最后,右侧练习 者开始将右手臂下 落,而左侧练习者则 逐步将右手臂慢慢抬 起(图 3—23—37)。
右侧练习者继续 将右手臂下落,而左 侧练习者则继续将右 手臂慢慢抬起,此时 双方仍用左伏手去轻 轻压住对方的右手腕 (图 3—23—38)。
右侧练习者逐步 将右手转为手心向上 的状态,左侧练习者 则将右臂旋转着进行 格挡(图 3—23—39)。

左方练习者完成 了右膀手动作,右方 练习者相对应的动作 是以左伏手去轻轻压 制(图 3—23—40)。
左方练习者以右 膀手定格,右方练习 者的动作则是右摊 手,双方练习者都用 左伏手轻轻压制对方 的右臂,双方的四只 手仍然上下相叠于身 体前面的中线上(图 3-23—41)。

以上为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反复进行练习。
【动作要求】
由于本练习动作比较繁琐,因此双方均不可急于求成。
双方的动作要轻柔、自然,绝不可绷紧肌肉去对抗,否则就丧失了 动作的弹性与灵敏性。
双方的四只手始终是轻轻“黏”在一起的,不可脱离,慢慢磨练手上的灵敏度。
双手在变换做动作时,身体不可随之晃动,下肢须以二字箝羊马稳 固站立。
浏览1,7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