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技
踢技,是用腿部的不同部位进行攻击。全接触搏击中,最重要的部位是胫骨上 方。此外,还可用足背、足跟、足侧进行踢击。
踢技分类如下:
我想先介绍一下泰拳和西方拳击踢技的不同。泰拳的踢击并不是简单地将腿 抬离地面,踢向对手,而是身体和意识间配合默契的完美动作。所以在训练中,我们 也应该以完美来要求自己。踢技需要周而复始的训练,日常训练泰拳时,同样的动 作要练习成千上万次,这就叫作“熟能生巧”。
训练踢击有许多种方式:
- 与对手配合练习(在优秀的老师或教练的指导下完成)
- 使用搏击垫
- 使用搏击沙袋
在武术中,踢击可有很多不同的进攻方向,就如何踢击的问题,也存在众多的 说明和阐述c韩国及日本的搏击选手善用脚背,但是泰国搏击者对胫骨偏爱有加。 当然,每种方法各有利弊,你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到底使用哪一种
脚背比胫骨脆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踢击时,使用胫骨可给对手造成更大的
冲击力。但是,当你想攻击对方较高的部位,例如头部,胫骨显然不是实用的工具。 如果真想用胫骨击中对方的头部,那你的身体就必须异常灵活。
若参加全接触拳击比赛的话,最好将所有能用到的技巧都训练到位。积累得越 多,胜算就越大。不过,掌握所有的技巧也不能够保证一定就会占尽优势。出击习 惯和身体的协调度,也是训练中最重要的项目。每一项技巧乃至组合都要经过 成千次上万次的练习,直到每一个动作都形成条件反射。因为,思考永远比条件 反射慢一步。
旋踢(图1 -图7)
旋踢分为不同的 高度。“低位踢”是泰 拳中典型的踢法,- 般踢向对手腿部的内 侧或外侧确切的踢 击点是在膝盖上方 5-7厘米处,这一区 域的神经十分敏感。 低位踢也是荷兰拳击 者的标志踢技性。
任何情况下都能 进行朝对手腿部内侧 的低位踢。当和对手 或用训练垫练习,一 定要注意,出腿和回 腿时身体的平衡。如 果踢在对手位于大腿 内侧的神经中心,对 方可能会完全失去对 腿部的掌控。用胫骨





踢向对手大腿外 侧,非常有效。以 攻击对手左腿为 例(对手的左脚在 前),先将左脚迈 向对手身体左侧 (呈45度角),腿 部动作像弓箭般 蓄势待发
图3踢于对手腿部内侧

踢击对手的前腿,相对比较容易踢在对手的后腿正确位置上,则相对复杂。以 对手左腿在前为例,如果想攻击他的后腿,就需要绕开前腿的防御,寻找突破口,稳 妥出击。
踢击,一般击于对手的肝、肾、脾等部位。低踢和中位踢的区别,不单单在于高 度的不同,而是整个动作都有差别。例如右腿踢:摆好基本姿势(左脚在前),将脚 迈向左侧,这种“弓箭型”姿势可将踢腿的力量最大化。当右腿离地出击时,手臂 的位置也要适当变化。左臂移至头顶上方起保护作用,右臂收回至身旁,与踢腿 产生的作用力抵消,以维持身体平衡。出击时,膝盖要略微弯曲,以缓冲出击产生 的作用力,防止膝盖受伤。出击前,为了使力量更强大,不要瞄准自己想攻击的目 标,而是瞄准目标物体后侧至少一米半的位置!当出击落空时,腿部沿弧线轨迹 回到初始位置
只要目标物体不是木头或石头之类的,受到撞击时,自然会产生“回弹力”。此 时,腿部会“弹回”初始位置,身体重心像前移时一样,放在左脚前半部分,右臂摆向 前方,左臂低于右臂。当右脚着地时,身体各部都回到初始位置。
在泰拳界,曾经一度盛行将右脚放置在前,专门用左腿出击。一般来说,前腿产 生的出击力量不如后腿。一开始这么做,是一种优势。但不久后,所有的搏击者都这 么做了,优势也就消失了。
左腿的回旋击是多个动作的组合。为了可以在不同高度踢击,必须保持提胯 状态此时,右脚脚跟不能着地,身体的重心前倾,保持这一姿势。在移动中,经常 会用到左踢。要想让力量达到最大,可以将右脚向右移动一点。“弓箭式”站姿有 利于提升左腿力量。出击时,左腿离开地面,膝盖对准胫骨的出击点方向,并瞄准 目标后方。你要有信心将目标物踢穿,而不仅仅是踢中。发力时,胳膊会将踢击产 生的作用力抵消,维持身体平衡。归位动作与出击瞬间同步,当脚部着地时,再移 动身体。
阻击型踢击是对身体踢击的发展。使用这种踢法,胫骨会落在对手胃部以上的 位置。虽然不能进攻,但你可以利用膝盖下方的胫骨部位,将对手推开。这种“踢法” 的训练方式是:利用搏击沙袋,要等到沙袋摆向你的时候,你再出击。在击打到沙袋 的那一亥U,沙袋必须已经完全停止了摆动。
对于颈部和头部,要使用胫骨下方接近脚踝的部位。这种踢法必须迅速、灵活。 由于泰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泰国搏击者的柔韧较好。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为达到同样的踢击效果,就必须做一些伸展训练中高部位的踢击训练。不同点在提 胯的程度,以及胯部和腿部与上身之间的配合方式。
练习快速高位踢,试一试以下建议:
- 将网球拴在一根带有弹性的绳子上,另一端吊在天花板,与头部齐平。试着 踢网球,并在它晃动的时候继续踢中它。
- 泰国有一项名为“藤球”的运动,与排球相似,但是只能用脚踢。过网时,要将 藤球尽量往高踢。这项运动可以增强腿部力量,同时,可以使腿部灵活度得到充分 锻炼。发球时,要将藤球踢过球网,动作必须灵活、准确。因此,你需要有力、快速地 将球踢向另一边。快速反应和高踢腿是防御的关键。
踢向对手颈部时,要用胫骨最下面的部分。攻击点选择位于耳后,大致是双颊 和脊柱间的位置这一击是“致命攻击”,结果基本上都能将对手击倒。据统计,许多 职业泰拳手就是毙命于这“致命的一踢”
对颈部的踢击,要求具备出色的走步技巧。后腿一定要站稳,向前移动时, 身体和对手呈45度角。腿离地的同时,胯部带动胫骨转动,使其正面“面对”对 手°出击时,胯部会受到额外的来自上身和胳膊的旋转力。当你击中目标后,归 位过程从胯部开始,经由胳膊-上身-足部,最终完成归位。训练踢击的最佳 方法是“二连踢练习”,它可以帮助你形成正确的足部、臀部、胳膊、腿部的旋转 和移动方式。
图8基本训练姿势
开始前踢时,要将膝盖抬起到 和目标点相同的高度,并保持身体 平衡,足部沿直线踢向对手方向。攻 击时,上身后倾,以保证出击力量。 胳膊起到防御作用,其中一只保护



头部,另一只维持平衡。出击后,腿部以直线 抽回,路径与出击时相同。有效出击意味着以 最短的路径击向对手,并尽可能地节省力量二 因此,“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同样适用于踢击。
用脚出击。踢击时,你可能会运用到足部 不同的位置。典型的空手道踢腿是用脚垫部 位。当然也可以使用脚跟和脚掌。
掌握了前腿踢击后,你还需要学习后腿 踢击。后腿踢击,练起来更加困难。比如,右腿 出击时,需要移动较长的距离。所以,使用后 腿踢无法有效地进行防御,但可以攻击
侧踢和侧旋踢(图12、图13)



搏击时,泰人几乎不用侧踢,因为侧踢的背部防御会比较薄弱。侧踢起源于空 手道和跆拳道。侧踢,顾名思义,就是从侧面踢击。在搏击运动中,使用侧踢较为危 险。如果不慎击偏,背部就会完全暴露在对手的攻击范围之内。要是此时对手踢中 你的背部,很可能会导致脊柱受损。
侧踢的威力,不止一次得到过证实。因李小龙在电影中的表演,使侧踢为人们 所熟知。另外,“喷气机”本尼•尤奎德兹(Benny Urquidez)也常常在格斗中使用侧 踢,并且他还将侧旋踢发展成一种武术形式。侧旋踢也是本尼・尤奎德兹的标志性 动作。
侧踢步骤:
1 .将身体一侧转向对手。
- 从侧面抬起腿部,将身体向反方向倾倒(训练时,利用一把椅子保持平衡)
- 膝盖高度与目标点齐平。出击时,足部弯曲,“足锋”对着对手。



- 足部沿直线出击。当出击时,会产生来自臀部及上身向后的作用力,增加足 部的力量。
- 出击后,足部沿直线回复初始位置。
- 随后将臀部和足部移回原位。
- 不要忘记摆好双手的位置,这是你的第一道防线;

侧旋踢的步骤有所不同:
1 .摆好格斗准备姿势。左脚在前。
- 测量好对手与自身的距离。
- 右踢腿时,左脚先迈向右侧,并与右侧呈45度角,脚尖指向右侧,脚跟着地。
- 左臂沿弧线向右移动,同时右臂后拉,向左侧移动o
- 抬起并伸直右腿。
- 接近目标时,身体将脚部“发射”出去,击向对手。i标是肝脏。
- 从手臂归位,回到初始位置。
- 随后腿部复位,回归基本格斗姿势。
这是杀伤力极强的踢击,但是,如果没有击中目标,就很容易对自身造成伤害。 所以,如果你想使用这项技巧,就需要每天练习。由于转圈的动作,踢击后身体很难 保持平衡,可以通过身体挡板或沙包辅助练习。近来,这种踢击方式重新在混合搏 击和相关锦标赛上风靡起来。
后跟踢(图14-图16)



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的武术中,常常省去走步,直接从站立姿势踢向对 手。西方搏击者将这种技巧带入了搏击赛当中。由于它极具效力,在K-1大赛中常 常制造不同形式的K0(即“出局”,knock out)
o出击时,脚跟沿直线踢向对手头部方向°抬腿时,上身向下,提臀当脚跟到达 头部高度时,将膝盖弯曲,脚跟击向对手头部。归位路径与出击时相同。跆拳道选手 可以连续使用脚跟出击。我曾在韩国国技院见到一位搏击手,他可以单腿站立,用 另一条腿连续进攻虽然极具观赏性,但在全接触搏击比赛中,实用性并不强。
后跟踢的威力巨大,其力量也十分惊人。从跆拳道中,我学习到一种招式,它是 回旋踢后紧接着来一个回旋后跟踢的组合。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种组合当作独立的 踢击,但是其巨大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
图14准备踢击
后踢(图17、图18 )

对手绕到你身后时,只有一种踢击能够防御袭击。 首先,抬起膝盖,身体微躬,绷紧肌肉,然后将腿“发射”
特殊踢击技巧(图19-图26)
这些技巧都是不常用的,但是很值得学习,泰拳达人尤其需要学习。要想成为
—种很好的 踢击技巧,是扫 踢。扫踢,即用足 弓进行攻击。以左 腿为进攻腿为例, 将膝盖抬至胸腔 部位,左脚像擦拭 般扫过左侧脸颊, 出击。这种踢法会 产生扫击的力量, 你也可以换右脚 练习。
还有一种常用于空手 道的踢法,它被韩国和巴 西的搏击者引入到搏击比 赛中,即:摆好基本格斗姿 势,左脚在前,将右膝盖抬 至与目标物持平的高度, 并对准攻击方向,脚部对 准对手面部。出击后,脚继 续向前蹬。
当使用这种踢法成功 击中对手头部或肩部后,你 会对它产生的杀伤力感到 惊异!但是,其缺陷在于,如 果对手知道怎么防御、还击 你的进攻,此时你的身体就 会完全失去平衡。
跳踢,是许多搏击者和 观众都喜欢的一种招式。观 众们乐于观赏搏击者腾空 而起,继而攻击他/她的目 标。在搏击竞赛和街头搏击 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个问 题,那就是:用这种方法总 是击不中目标。我们可以将 踢腿和跳跃融入进同一个 组合,但是我强烈建议,要 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训练。所 有提到的腿技、膝法、出拳 等等,都能加入到跳跃中。

踢击防御技
防御踢击,方法多样,我们可以分类如下:
挡技
阻挡技,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武术,任何意欲拦截对手进攻的反击动作,都可 以称为“阻挡技气阻挡技使搏击双方的身体发生直接碰触,通常“强者”获胜。你也 许见过(多半从电影中,也许极少数人遇到过实例)“搏击者”相互击打对方的胳膊 或腿部的残酷训练法,我也在这种残酷的训练中吃了不少苦头咏春拳就是通过这 种方法进行训练的,搏击者站在一个树形木桩前,木桩上有许多突出的部分,模拟 人体的胳膊和腿部匚受训者的训练项目就是学习怎样攻击木桩上的胳膊和腿,练习 时,要用力、快速地击打木桩°这种训练方式在20世纪70年代中的电影中比较常 见,李小龙是将它带上银幕的人之一。
不过问题是,你真的能像“大师”们那样,通过出拳击打、撞击使骨骼变得坚硬 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一看。人体骨骼是由钙、镁和多 种矿物质及氨基酸组成,并非像混凝土似的固体结构 骨骼表面有一层保护层,我 们称之为骨膜,是非常脆弱、易伤的组织。
尽管有些,,大师,,对此不以为然,但事实却是,人类无法加固骨骼结构。一些人 能忍受疼痛,甚至可以提高忍耐疼痛的等级,但是没有人能改变骨骼的生理结构 假如骨头断了呢?骨头断裂后,复原组织区域会比老组织“更强壮L那是不是说如 果强荷损伤骨骼,甚至“打断”所有部位,它们会变得更强壮呢?答案是“不”,你很可 能就此终身残疾。
怎样训练,才能提高对疼痛的忍耐度呢?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自我训练项目, 比如通过阻击下踢“加固”胫骨。首先,通过轻柔地踢击坚固的物体激活神经系统。 踢击时,所有力量都会集中在目标物体表面的一小部分,所以,事先一定要确认目
标物体没有任何尖锐突出物。这样,一步步地,你出击的频率会逐渐加快,力量会不 断增强,直练到可以几乎全力出击(介于70%-80%之间)。表面看起来是“加固”了 胫骨,而其实是提高了忍受疼痛 的等级。此项训练也适用于身体 的其他部位。
疼痛度最高的,是双方都用 胫骨阻击。低位踢最容易遇上这 种情况(图27-图29)。摆好基本 格斗姿势,将身体重心置于两腿 之间。阻击时,千万不要将身体 的全部重心放置在站立的腿上。 将重心放在一条腿上,会很容易 中计,因为对方可以做一个假踢 动作,而实际上攻击你站立的腿 部,让你来个人仰马翻。



练习胫骨阻击技 巧,首先要进行“枯燥” 的训练。训练是这样 的:在训练场地中移 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 不断抬腿,练习阻击技 巧。刚开始,速度要放 慢,然后逐渐增速。试 着练习不同高度的阻 击,阻击速率越高,实 战中的平衡性就能掌 握得越好。
抓/拿技
另一种技巧是“抓/ 拿”。当对手朝你迎面 踢来(或膝击、出拳), 要顺着对手作用力的 方向移动,抵消对手的 攻击力。其间,在对手 的大部分力量被抵消 掉时,你可以移至初始 位置,抓住对手的腿或 胳膊不放。擒住对手的 胳膊或腿,是需要一定 技巧的(图30,图31), 借此保护自己的胳膊 和腿部,并伺机防卫和 反击。
在泰拳中,还常常能看到 ―种技巧:搏击一方踢向另i 方的体侧(以右腿踢为例),受 到攻击的一方顺对手踢击方向 移动,这种方式可缓冲攻击产 生的力量。当然,要是被踢中的 话,造成的伤害肯定小不了。待 时机成熟,受攻击一方停止移 动,以外侧身体挡住踢击,左臂 向下抓住对手腿部,并紧贴于 体侧。做完这一系列动作后,就 可以反击了(例如,回踢对手站 立的腿部,膝击对手出击的腿 部等等)(图32-图39)




有时,对手的前踢 速度较慢,当其快要攻 击到自己身体的时候, 你可以向后退,抓住对 手的脚后跟。随后,将 其腿部抬起,使之完全 失去平衡,或者将其腿 部扔到一边,移到对手 身后袭击:
躲技(图40—图43)
搏击竞赛中,跟别的技巧相比,躲避对手的攻击或出拳是件更有难度的事情。不 但需要强化训练,还得 依靠“第六感”。躲避时, 可以向后滑行,或者身 体向后倾斜,这都要求 精准地把握时机。巧妙 躲避过袭击后,攻击者 处于“弱势”地位,这时 你就可以反击了。
当看到前踢击来, 你要向侧方或后方滑 行。多数情况下,避开对 手的前踢后,是反击的最佳时机。在对手收回攻击 腿时,低位踢对方的腿 部,尤其对方用放在前面 的一条腿前踢的时候。 等对手腿着了地,身体 会恢复平衡,这时再反 击就为时已晚了。
当遇到侧踢来袭 时,你可以向后滑步,躲 避袭击,另一只手向下 护住身体要害。
图43右侧的人反击,踢向对手支撑腿
断技(图44、图45)

有效的防御系统应该是,防止对方向你的方向进攻。也就是说,在对方想进攻之 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泰拳中,经常用到前踢,图中所示的动作就是击打对方预 备出击的腿部上方。在对手准备攻击我们的身体之前,我们也可以用反踢的方式阻 挡其进攻。
图45 右侧的人用前踢阻挡左侧人的腿部进攻
膝法
13 .膝法
膝法,是泰拳独具一格的标志。在过去40年的生涯里,我曾四处旅行,参加搏 击比赛,到世界各地培训搏击者,但从未见过哪一种搏击运动能将膝法运用得如此 淋漓尽致。对泰国人来说,膝法比拳法更为重要。
运用膝法时,要将腿部弯曲。此时,膝盖骨位于韧带组织的最上方,而脚跟要尽 量贴近腿根处。只要动作得当,膝盖就会变成一种强大、坚固的武器,它产生的力量 能比拳头高出10倍,其主要的攻击目标为肋骨、脾部、肾部、背部和头部。膝击可以 作用于任何方向。
单单掌握好膝法,还是不够的,泰国人又将缠抱发展成了一种艺术。想学习正 确的缠抱方法,只能去传统的泰拳训练馆。我花费了好多年才练到了比较完美的程 度,即使是现在,我仍然喜欢在近身搏斗中寻求新的方法,探索新的技巧。
此外,我也学会了将泰拳的缠抱同柔道、摔跤、综合格斗(MMA)相结合的方 法。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没办法给大家展示缠抱技术的图片,推荐大家上网观看 我的相关视频
膝法按袭击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类:
.上膝(图1-图6)
摆好基本格斗姿势,左脚向前,双脚脚趾指 向目标物。上身弯曲,身体形状好似强弩,膝盖便 是强弩之箭,身体似弓箭般的摆位使膝击的力量 达到最大。出击时,双手伸向对手,抓住或将其头 部按下,或以此法混淆对手的视线。
当身体做好弓形状后,膝盖像离弦的箭一般 冲向目标物,上半身向反方向扭动,并带动双手 向后O膝击时,如果不需要抓住对手,胳膊的位置 与踢击时相同。但只要抓住了对手的头部或其他 部位,就应将该部位推向膝击的攻击方向,使进 攻的冲击力更大。随后,膝盖沿出击方向返回基 本格斗姿势,上半身也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图6利用训练靶膝击

- 弯膝(图7-图13)
我们可以把弯膝的动作和旋 踢做个比较。以右膝为例,先向左 移步,带动胯部上提,随后上右膝 攻击。这一动作也用到“弓箭式”的 身体摆位,图7-图13中可以看到 具体步法和“弓箭式”的身体摆位, 以及双手如何给对手施加推力。
多数情况下,出击路线与归位 路线相同o但是运用膝法时,情况稍 有不同。膝击时,搏击双方身体非常 靠近,基本不可能将腿部按原路收 回。通常,膝击后,脚部直接落地。
- 近膝(图14-图18)
近膝是典型的泰拳动作,外国人想要学好这一技巧非常困难。个人来说,这种 膝法我练习了无数次。
搏击过程中,对手会将你抓住。双方身体贴近,有时甚至近到连一只手都插不 进去的地步。此时只有两种选择:摔跤、用膝盖抵住对手。
训练时要用到拳击沙袋,身体紧紧贴住沙袋,并用双臂将其环绕,双腿微分, 保证身体和沙袋之间不留下空隙。随后,右腿离开沙袋并抬起膝盖c当膝盖抬到肋 骨的高度时,尽量快速并用力地以膝盖击打沙袋。出击时,胯部和膝盖在同一水平 线上。
在这种情况下,膝盖归位时的路径与出击方向不同。一般出击后,足部会直:
训练可先从左膝开始,左腿着地后,再换右膝出击训练c胯部的扭动是非常重 要的动作,因为它可以带动膝盖,将出击力量发挥到最大
图15左侧的人抬起胳膊,突破对手防御

图16左侧的人提胯,做膝击准备
图17膝盖转向即将击打的位置
- 推膝(图19-图21 )
完成推膝,可没那么简单,推 膝产生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这个 动作要先将膝盖抬至与目标物相 同的高度,而后膝盖向前沿直线 击向目标物。必须先锁定目标,身 体向后倾,再将全部力量传送至 膝盖。
双方缠抱的情况下,也可以 用这种膝法。一方在两人之间抬 起膝盖,顶向另一方的身体。攻击 后,上身迅速向后,在双方身体之 间腾出空间。拥有足够的空间,就 能发动其他的膝击了。
推膝还常用于缠抱时阻击 对手的腿部出击。这种情况,膝 盖出击方向并非直线,而是沿 对角线方向出击。用这种交叉 式的动作,使对方的两条腿都 无法发动进攻。
完成推膝动作有两种办法:
A.使用右膝:为阻止对手左腿进 攻,将膝盖置于画面左侧方向(对手 的右侧方向),抬起的右脚放置于胯 部左侧位置(图22、图23)。

B.同样使用右腿,但膝 击的方向不同。此时,膝盖击 向右方,也就是对手身体的 左侧。为安全起见,足部缠绕 于对手胯部右侧(图24)。
有些搏击者,在比赛中 阻击对方时,用双腿缠绕对 方。这个动作十分危险,而且 公开赛中,也很难实现。
- 高膝砸脸(图25-图 27)
膝击砸脸是泰拳中极具 危险性的动作。这一技巧要 求灵活、快速和精准。高膝砸 脸的出击方式与上膝、近膝 相同,但袭击点的位置比较 高,并要确保用双臂将对手 按压下来。
- 飞膝(图28、图 29)
在不同的搏击方 式中,飞膝或跳膝都能 起到同样的关键作用。 这一技巧,最难的部分 在于起跳,它需要在恰 当的时机爆发出力量, 并对局势有明确的预 见。当然,归根结底还 需要出色的技巧。
14 .扫腿和摔技
扫腿看似十分简单,你只要扫过对方的脚踝或足部,让对手失去平衡就可以 To但扫腿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容易,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合适的位置,掌握恰当 的时机。
首先,以下几种情况是不能使用扫踢的:
- 对方将全身重量或身体的大部分力量,放在一条特定的腿上的时候。
- 对方还未将身体全部重量从前腿移走,使前腿毫无抵抗力或无法对身体平 衡起作用的时候。
当对方朝你移动(即对方准备移动,但并未将身体全部力量放置在前腿上时) 时;当对方后退,身体重心刚刚从后腿移向前腿时;当对手绕赛场移动时,都是扫踢 的上好机会。缠抱中,你也可以将对手带到方便自己扫踢的位置。
在街头搏击中,我认为,扫踢是让对手方寸大乱的重要方法。因为,你用最小的 力量就让对手丢尽了脸面。
一般说,近身搏斗才会用到摔技。泰拳是禁用摔技的。有几次,我因为使用摔技 而被裁判叫停;还有一次,我因为运用高空摔击,致使对手完全站不起来,而被取消 参赛资格。
通过柔道和摔跤训练,我学会了摔掷的方法。我认为,和其他搏击方式相比,摔 技对泰拳更具实用性和互补性。事实证明,在戴着搏击手套的情况下,摔跤的抓斗 方式更能收到效果。
在本书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缠抱相关的摔击技巧。大多数泰拳运动员 都对混合搏击(MMA)感兴趣。所以,我们至少要具备一些近身搏击的基本知识,这样也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缠抱技巧。
搏击中,最实用的摔技是腿摔,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图1-图4),将腿放置在 对方身体外侧,右腿抬离地面,勾住对方腿部,并立刻扭转方向。在击打时,仍然保 持这一动作。同时,扭转上身带动对方移动,直至其失去平衡为止。
图2 摆动腿部,摔打绿衣一方
图3将对手摔击后控制对方

图4最后动作
竞赛中,你要尽可能在对手摔倒时,给其造成致命的伤害。
第二种技巧是在缠抱中使用的:右腿绕对手身体左侧划弧,并攻击对方腿部。
出击时,身体向前,将全身重量压在对方身上,直接将其击倒o
第三种方法也同样用在近身缠抱中:腿部放置在对方两腿之间,放好后,右腿 (以右腿为例)向左移动并勾住对手左腿:出击时,身体向前移动,你和对手会双双面朝地面倒下。(图5-图8)
图6黑衣搏击者身体整个转过
图7黑衣一方将腿部在绿衣一方双腿之间举起
图8将绿衣一方摔掷,占据控制位置
下面这项技巧需要将对手摔掷得高一些,要直接将对手从胯部后侧摔过。将对
手摔掷得越高,对手落地时受到的冲击力就越大。熟知物理定律,在这里还是蛮有
用的。(图9-图12)
图9缠抱



图10黑衣一方在绿衣方两腿之间抬起腿部
图12将绿衣方摔掷在地,占据控制位置
想将对手放翻,你需要一个“抓握点”,以便把对手抓住或提起,随后推到或拉 至方便你进行下一步动作的位置。最重要的几个点是:
近身搏击中,右臂自然放置体侧,左臂抓住对方手臂,将其尽量拉近自己的身 体。随后转身,胯部右侧朝向对手,双膝弯曲,拉拽对手。此时,对手已经失去了身体 平衡,而你的位置处于对手“下方”。继续拉拽对方,双腿伸直带动胯部向上,将对手 沿弧线摔掷在地。
由于这一动作会使双方都跌倒在地,所以,你要保证着地时自己落在对手身 上,以取得控制位置。因此,你应该双腿蹬地,保证腿部力量,掌握落地动作。
缠抱时,你的双手和胳膊总是处于移动状态o首先你要明白的是,搏击时,你不 能抓住对方的手。所有摔掷动作都需用到两个明显的支点一一脖子和腋下。
用腋下做支点时,你必须将对方拉至自己可以摔掷的位置。最好的方式是,运 用双腿拉伸时产生的力量推动摔掷。缠抱的时候,你的胳膊放置于对手胳膊的下 方。摔掷,要求速度和转身力量相配合。
将手臂尽量伸入对手手臂下方,直到腋下o抓到对手腋下时,双腿弯曲,背对对 手,站在其前方(图13-图18),将其沿弧线摔掷在地上。
图14右侧人将双臂放在左侧人胳膊下方
图16 右侧人提起左侧人摔掷
图18图17更清晰的效果图
选颈部作为支点时(胳膊环绕对手颈部),动作要领大同小异。一般来说,要将 对手压得更低一些,并利用自身腿部弯曲时产生的力量将对方提起、摔掷。对方摔 落时,是背部着地。你可以确定的是,经过这一下摔掷,会对他接下来的比赛产生巨 大影响(当然,是在他没有被完全击败的情况下)。
更具杀伤力的方法叫作“后滚摔”(图19-图23)。摔跤比赛中,如果这一方法 使用成功,输赢便可立即见分晓。因此,“后滚摔”又被称为“王者之掷”。



图20黑衣方将绿衣方使劲下压
图22 黑衣方屈腿向后,准备摔掷
图23完成动作后,也要箍住对方的脖子
缠抱时,要将对手的双臂紧紧箍住,并抓住对手,双腿弯曲、后退,将对方拉近 自己身体一侧。后退时,将腿伸直,增强托举的力量。此刻,对手的头部高于你的,并 且会先行着地。在对手落地前,转身压在对手身体上方。等到对手头部落地时,他肯 定是要出局了。
练习摔跤动作时,我会用到这个技巧,但同时,我一定会做好掩饰工作,不暴露 我要摔掷的意图(基于以往的经验)。用过这招,对手一个多小时之后才恢复过来。
15.缠
缠抱,是将对手移到可以让你使用膝击位置上的一种方法,它需要胳膊、胯部、 脚步的默契配合,其技巧核心是将对手头部箍住,从而将其掀倒或推翻。脚步和胯 部的配合,是动作成功的关键。
缠抱,也是一种为了阻止对手将你推倒或摔翻,而衍生出来的技巧组合。所以, 缠抱既能用于攻击,也能用于防守。在西方,我们进行缠抱时,还会用到捏、扼等方 法0从混合武术中也可以看出,一般的摔掷动作都是由缠抱而来的。本书中,我只为 大家讲解了一小部分的技巧,大多数技巧需要你去观看教学视频,或者参加训练课 程,才能学得清楚。
缠抱动作,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若是实际演练,就变得容易多了 o书中的几张 图片说明的是常用的形式,实际上,还有许许多多其他情况。教授缠抱技巧更是难 上加难,训练员必须明白潜藏在距离中的危险性。缠抱的精髓,就在于掌握恰当的 距离,抓住恰当的时机出膝盖顶撞对手。你可以在图中清楚地看到,缠抱中,对手做 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尽量挡住你的视线。因此,缠抱出膝一般建立在自我感觉和条件 反射,而不是和对方的视线接触上。
我会通过这些图片,向大家传授一些专业的缠抱技巧。大家一定要一步一步地 学习,不断加强训练「优秀的教练可以引导你养成良好的习惯。
浏览1,3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