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式
太
极
拳
入
门
与
提
高
1. 自然呼吸法
就是在练拳中不刻意考虑呼吸问题,只想动作即可,这种方 法多在初学或只是随意练习时采用,因为初学时很难照顾到呼吸 的配合,但是也有人主张一开始就采取呼吸与动作自然结合。这 可根据自己情况决定。
2. 只重呼气法
就是不考虑吸气过程,只重视呼气,在动作发力时呼气,或 需要沉身时呼气,这是-种易行实用的呼吸方法,传统太极拳釆 用鼻吸口呼的方法,沿用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所述的“迎 气法”,“以鼻引气,口呼气,少微吐之,不得开口”; “从口细细 吐出,还从鼻细细引入”,也称为“迎气气法”,陈式传统老架主 要采用此呼吸方法。
3. 拳势呼吸法
就是按照一呼一吸的呼吸规律与动作完全配合,这是在动作
相当熟练时采用的方法,难度较大也并非不可,只是需在呼吸深 度、频率有所调整才行得通。
4. 发声呼吸法
就是指在呼吸的同时配合发声,不同的人总结的发声方法不 同:
(1) 沈家祯总结陈发科练拳时,呼吸发声有呵、哂、嘘、 吹。
(2) 李亦畲的“撒放条”有呵(心)、嘻(肝)、呼(脾)、 W (肺)、吹(肾)、嘘(胆)。
(3) 李亦畲在手写本中有“打手撒放;棚(上平)、业(入 声)、嘻(上声)、咳(人声)、呼(上声)、吭、呵、哈”八声。
(4) 杨澄甫教授放劲时有“哼、哈、咳”三气,并言“哼音 上打,哈音下打,咳音打远”。
(5) 在抄本李亦畲太极拳谱中还有“哈、咳、肊、氓”四
音。
呼吸发声法受传统吐纳影响,形成了发声方法,由于个人体 悟不同,所发音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作用机理是:①促使内气 畅通;②使内劲全部放出;③用声音威慑对手。这种呼吸方法多 用在发力推手技击中。 7.9.3呼吸形式与原则
1.呼吸形式
根据参与呼吸的肌肉工作情况可以分为:
(1) 以膈肌、腹肌活动为主的称为膈式或腹式呼吸。
(2) 以肋间肌收缩为主的呼吸运动称肋式或胸式呼吸。太极 拳主要是腹式深呼吸。
按呼吸与腹部起伏关系分为:
(1) 顺式呼吸,即吸气臌肚子。
(2) 逆式呼吸,即吸气反而凹肚子。太极拳通常以顺式呼吸 用在健身方面,而在技击推手发力上,主要是采用逆式呼吸。
2.呼吸原则
在呼吸深度和频率上,通常在行拳走架中,要以深、长、 细、缓、勻、悠、不徐不疾为主,并以鼻呼吸为主,口呼气配 合,切记张大嘴喘息。
^24式太极拳入门与提高在呼吸与动作配合h,以劲力的出入为标准,一般要求合、 虚、蓄为吸,开、实、发为呼。简单概括为开呼合吸,即凡是劲 力由内向外发,都为开釆用呼气,其呼吸形式多为逆式腹式呼 吸,凡是由外向内收蓄劲,都为合采用吸气,正如李亦畲《五字 诀》中所言“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24式太极拳入门与提高
开呼合吸与开吸合呼其实并不矛盾,只是划分标准不同,后 者以胸廓的扩张与否为标准,胸廓开为吸,合为呼气。胸廓开为 吸气蓄劲,胸廓合为呼气为发劲,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7.9.4呼吸的主要练法
1.气沉丹田法
这是专门的呼吸练习方法。可以采用各种粧功练习,如升降 粧、抱球粧等。这里简要介绍一种:身体保持各项太极拳技术要 求,两脚左右开立,宽与肩齐,屈膝圆裆,口轻闭,舌舐上颚, 用鼻自然呼吸,在意识引导下,全身松开,双手下垂,然后用意 引导两手由体两侧向前缓缓举起,同时用意引导鼻缓缓吸气,这 时横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内收,吸气将尽时提肛,恰好手随 吸气同步运动举至肩平,使气聚于丹田处,略停。这是一吸,随 后反向落回为一呼,这个过程主要练习逆式的腹部深吸吸,传统 称做气沉丹田,从生理角度看并非真的气行至丹田处,而是由于
膈肌运动,产生的一种感觉,这个动作可以参见杨式太极拳起势 动作图解。
2. 单势动作配合呼吸练习法
选取一二个典型动作,单独拿出来配合呼吸方法练习。
3. 整套动作完全呼吸练习法
在完整套路中,逐势动作配合呼吸练习,需要强调的是呼吸 与动作要配合,但是并不是只有一呼一吸简单机械的配合,因为 动作的开合节奏与呼吸频率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说一个较慢的动 作过程中,也可能呼吸两次,或一个长呼过程中加一次短吸,而 一个或几个快速发劲动作,又很可能有一呼之中完成,所以在整 套动作与呼吸配合中,要有变化,一切以动作与呼吸完美结合, 顺随为易。 7.9.5呼吸的作用
太极拳这种自然、深长,与动作(或完全或部分)结合的呼 吸方法,能通过横膈膜运动,使内脏轻微旋转和按摩,活泼内脏 机制,加强气血循环,治疗各种疾病;使技击能有效的发挥力 度,威慑对方,克敌制胜。
浏览3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