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型
是指手掌的形态。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 指”,“形于手指”0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主要 通过手,太极八法中搠、捋、挤、按、采拂、肘、靠前六法 直接以手完成,这首先是要有正确的手型作基础。88式太 极拳中,手型主要是掌,其次拳、勾,共三种,全套中除了 四势双拳绕打(双峰贯耳,左右披身伏虎,弯弓射虎,上步 七星)夕卜,其余均有掌法,有名的太极五星捶(搬拦捶、懒 身捶、肘底捶、指裆捶、栽捶)以拳为主,但是都有掌的配 合,可见掌型重要。
第一,正确的掌型能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技击功 夫。人体12条经络,有6条经络(3条阴经,3条阳经)起 止点分布手指。太极拳意气相随,在意识支配下,神经纤维 及神经末稍对体内气血贯注感最敏感的是双手,所以练拳时 两手常有胀、热的感觉,这正是中医讲的经气运行的结果, 对全身经络畅通、调和气血有显著作用。有的人练习多年手 部没有气感或不明显,多数是由于手型不正确造成,不能产 生外形引导内气,要特别注意。
第二,正确的手型能使整个手和臂的骨骼、肌肉、韧带 处于松沉自然状态,最为突出的是能够平衡前臂及手部肌肉 在运动时相互产生的对抗作用,使之处于粘走化发,随时因 形式而变的中间状态,以助发寸劲和节节贯串的要求,提高 技击功夫。具体做法如下:
1 .掌
做 法:五指自然伸直微分,手指向掌心侧微曲不伸 直,指肚微向手背撑张,虎口撑圆,掌心内凹。(图76)
要 求:掌要自然伸直,掌心微含空,形如荷叶状。
自 感:如双手扣于头顶状,注意感觉皮肤弹力,用意 时两手指手心有热胀感,前臂有像水银贯注感。
2 .学
做法:四指自然卷曲,拇指扣于食指第二指节上。 (图 77)
图76 图77
要 求:拳面齐平,不可僵硬。
自 感:拳中能容一食指,拳面呈红润色,无血液不畅
3 .勾
做 法: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图78)
图78
要 求:掌心含空,五指不可用力。
自感:掌心可容一小球,勾顶(腕关节)无绷紧感。
(二)手法
是指手臂的运使方法。太极拳技法的主体是手法,十三 势中前八法主要依靠手法实现,可见重要。按手的部位和形 状分掌、拳、肘、臂法,统称手法。除了遵循上肢身型及相 关运动技术要求外,其它具体还有:
第一,梢根互领,螺旋出入。手臂分为三节,即手为梢 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0凡是手法从近身端向外出时,手 领肘,肘领肩,同时又肩催肘,肘催手,符合“梢领,中
? 63 ?
随,根催”三节运动原理;凡从远身端向内收时正好相反, 肩(通过松沉)领肘,肘(通过沉坠)领手。具体练习时: 开始想大的部位,即手、肘、肩整个部分,随着动作的熟练 要想三节各自对应的穴位,按三节原理运动,手的穴位为劳 宫(劳宫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 拳屈指时中指尖处),肘是曲池(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 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镰连线中点),肩对应肩井(肩并在 肩上,前直乳中,当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当然这里 我们只讲手臂的运动,其实为全身运动,此不多讲。在手臂 出入的同时,其本身要以臂的中线为轴顺逆旋转,膀随腕 转,腕随掌转,互为其根,上下一线,全凭两手转,合“太 极一动无有不动,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要求。
第二,屈蓄有余,劲贯落点。在手法运行中,上肢各个 关节都要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肌肉要有一定的松软度,放松 肩肘腕关节,让关节腔内似有骨缝撑开感,整个手臂的肌肉 不可强直收缩,也不可软缩无力。要做到似松非松,似刚非 刚,手臂圆满,用意想整个手臂贯劲,随意想的变化最终将 劲力集中到最后的落点上。这种落点可以根据外界情况和意 想部位变化,不一定仅限于动作外形的落点,这一点是在练 习较熟练时进行,避免练死拳。因敌变化示神奇很重要,在 落点上最后要有吐力膨胀感,除了真正的发力外,都是意想 似水银在臂内流动,练习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力,不一定是肌 肉的全力收缩。具体做法如下:
L学法(密法)
(1) ffl 法:屈臂呈弧形横于胸前,掌心对胸口,力达 前臂外侧。(图79、80)
S79 图 80
要 求:肘尖下垂,即不可软缩也不可僵硬,劲力上做 到掘在两臂。
(2)捋手:两掌心斜相对,由体前弧形向腹前侧下 收。(图 81、82)
图819 82
图81
9 82
要 求:两肘微屈,用腰带手回捋,动作走弧形,不可 硬拉强拽,劲力上做到捋在掌中。
(3)挤 法: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抚于屈臂手的腕内 侧,两臂同时向前用力。(图83、84)
要求:两臂撑圆,低不过胸口,高不过肩,劲力上做 到挤在手背。
(4)按 法:单手或双手自上向下为下按,自后经下向 前弧形推出为前按。(图85、86)
要求:两臂不可伸直,劲力上做到按在腰攻。
(5)单推手:一掌由肩前,经口角向前立掌,通过含 胸、沉肩浅弧形向前伸出。(图87、88)
要求:推时沉肩垂肘。
(6)穿 手:一手俯掌下压,另一掌经其掌上前伸,或 侧掌沿体前腿内侧穿伸,指尖与穿伸方向相同。(图89、 90、 91)
图90
图90
要 求:转腰送手,力达指尖。
(7)搂 手:一掌经腹前弧行由异侧靛前向同侧最前划 弧。(图 92、93)
要求:以腰带手划平圆。
(8)云 手:两臂弧行经体前交叉划圆。(图94、95、
96)
BB929 93
BB92
9 93
要 求:两臂松沉不可僵硬,以腰带臂。高不过眼低不 过腹。
(9)分 掌:两掌十字交叉合抱于胸口前,向左右呈弧 形旋臂分开,掌心朝外腕与肩同高° (图97、98)
要 求:两臂成弧形,不可直臂高举腕过头顶。
(10)插 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斜前方伸出,力达
图99 图100
浏览8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