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实战技法暨珍贵武林档案


三、练八卦掌为什么要求要“晓易理、明阴阳”?|八卦掌实战技法暨珍贵武林档案





八卦掌以《周易》为母,参三《易》(即《连山》、《归藏》、 《周易》)之理,效"三易"(即简易、变易、不易)之法,指 导练拳与技击。简易、变易、不易之理是《周易》八卦图所 反映的宇宙万物生存、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八卦掌就是 把这"易”之三理,作为自己的拳理和拳法的指南。把简易 的转圈作为基本的训练方法,在转圈中每走一步,周身各处 都在进行着不同的变化,但是所有变化又都没有离开如地球 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又自转的这一规律。八卦掌的转圈恰符合 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所以八卦掌也 可以说是简易之拳、变易之拳、不易之拳。



“简易”之拳



a一第四部分附录a一第四部分附录《易》理认为,"易则易知,简则简从"(《周易系辞上传》)。 八卦掌效法"简易”之理的阴阳,用以规范自己的拳法和技 法,而把千变万化的拳法,简易为左旋右转的走圈。左旋为阳, 右转为阴,两仪续延,连接八方。脚踩八卦,头顶太极(明 确阴阳),可代拳法之万千。"走为百练之祖”,左旋右转不 停地走圈,是八卦掌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夫,也是攻防 的基本技法和攀登武学高峰的捷径。八卦掌认为"左旋右转 明阴阳,拳理拳法尽内藏,千锤百炼妙自生,万法千招是空 忙”。八卦掌效法阴阳之理,把一切运动变化、攻防技术都用 阴阳来统率。比如动为阳,静为阴;起为阳,落为阴;进为阳, 退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刚为阳,柔为阴; 神为阳,形为阴;理论为阳,实践为阴等等。把所有的阴阳




a一第四部分附录



a一第四部分附录



€八卦掌实战技法暨珍贵武林档案€八卦掌实战技法暨珍贵武林档案变化都视为一个圆的运动过程,以走圈来体现阴阳变化,以 走圈来适应阴阳变化的规律,以走圈来达到保护自己、制服 对方(阴阳生克)之目的。所以八卦掌也可以说是简易之拳。 它把千变万化的运动形式,把生死搏斗时快速有力、变化莫 测的攻防技法都简化为理论上的阴阳,实践上的走圈,即头 顶太极,脚踩八卦,可以说是至简至易了。拳谚有“真传一 句话,假传万卷书”之说,八卦掌认为左旋右转、朝夕不停。 风雨无阻、寒暑不辍地走圈,就是武术运动和技击技术的真传, 只要坚持不懈地走圈,自然就可以练成混元金刚之体,圆转 自如之躯,就可以代拳法之万千,就可以应敌之万变,所以 说八卦掌是简易之拳。



€八卦掌实战技法暨珍贵武林档案



€八卦掌实战技法暨珍贵武林档案



“变易”之拳



八卦掌用简易的阴阳之理论和走圆圈之形式来规范自己 的拳法运动,就是为了一个“变”字。八卦掌以变应变,强调“以 走为母,以动为本,以变为法"、"声东击西”、“指山打磨"、 "避正击斜",核心就是一个“变”字。易者认为,宇宙间的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的,“生生之谓易(《周易?系 辞上传》)运动是生命的体现,有运动才有发展。辩证法认 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也是运动的一种形式。 八卦掌效法这一规律,规定“混元一气走天涯,八卦真理是 我家,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把“走"和"转” 为特点的运动形式作为最高的养生与战术原则,认为只有圆 运动才是多变而又能应变的。八卦掌负阴抱阳,"公转"同时 进行“自转”的走圈运动,是生变、应变的最顺应自然规律的、 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最好的形式,所以说八卦掌又是一种“变 易”之拳。



“不易”之拳



易者认为"动静有常"(《周易?系辞上传》),即是说变
易之中又有不易。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虽然是千变万化的, 但又都是按一定规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如天体的运动、 昼夜的更替、四季的循环、时代的变迁、人及一切动植物的 生老病死等等,其运动规律都是不变的。上古之人为了求生存, 在与天斗、与地斗、与兽斗、与人斗的漫长斗争中,通过世 代传承,不断完善的“仰观天象”、“俯察万物”的实践和体 悟,产生了灵感,从而创造了反映宇宙自然运动现象和变化 规律的太极八卦图。从复杂万变的事物中找到了可循的规律。 八卦掌的创造者也是在易理的启发下,联系自己的武术实践, 产生了灵感而生发创作的。这一创作的产生,把武术运动推 向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阶段。它以至精、至简、至妙的技击 与健身效果,揭示了武术运动中变中有不变的奥妙和规律, 成为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所以八卦掌也可以称之为"不 易”之拳。



阴阳是怎么回事?



■第四部分附录■第四部分附录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大到天体,小到无限可分的分子、原 子内部,都包含着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构成事物的统一体,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这种现象和规 律在我国古老的朴素的哲学理论上就叫阴阳,在现代哲学理 论上就叫“对立统一”或“一分为二《易》曰:“一阴一 阳之谓道。”道就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个规律是由 阴阳的变化所决定和体现的,阴也不是道,阳也不是道,阴 阳之间的关系才是道,阴阳乃万事万物之母、万招万法之宗、 成败胜负之由、盛衰兴亡之因。阴阳就是一分为二的哲学观, 就是对立统一的认识论,古代所谓得道称圣、称佛、称仙者, 就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修炼,悟出了宇宙发展变化的规律, 能够适应规律,驾驭规律、见微而知著,善于掌握阴阳平衡 的昌人O




■第四部分附录



■第四部分附录





浏览5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