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 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 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主于一,何分为二?所 谓二者,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 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上昇为阳、下降为 阴。阳气上昇即为阳,阳气下行仍为阴。阴气上昇即 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何谓清 浊,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 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无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气 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 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回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 二,而贯于一有志于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
〈 陈氏太极拳二路(炮捶))| 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待其截法:三节〔 上、中、下,或跟、中、稍也。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 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而言,额为上节,鼻为中 节,口为下节。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 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稍 节。以臂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稍节。以手 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稍节。观于此,而足 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 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着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 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 此观之,身三节处,壹可忽也?至于气之发动,要从稍 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 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 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浏览24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