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总的风格特点是“走、转、穿、旋、拧、裹、钻、翻”。在手 法上以掌为主,掌多拳少,兼有腿法;在技法上以八大老势(掌) 和六十四手为主;运动方法是“行步转圈”,在“行步转圈中变掌 换式”是八卦掌的技法、击法法则。其功法为内外兼修的运动方 式,在攻防搏击中以掌法和腿法为主,兼用锤法、指法、腕法、肘 法、肩法、胯法、膝法和反拿法等。特点是:走如风、站如钉、身捷 步灵、掌似穿梭、身似龙行;出手前三连、回手似勾杆;出手不空 回、步法要领先,这是传统歌诀中的警句。
八卦门内各派掌法的风格特点不一,硬掌和柔掌体系的风 格特点,其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八卦掌硬掌的风格特点是“冷、 弹、硬、脆、快”,从中又派生出“速、小、绵、软、巧”,两种风格特点 代表着硬掌法的两种练法,在技法势架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 本书中以“冷、弹、硬、脆、快”大架八大老势为准来说明硬掌的风 格特点。柔掌的八大老掌的风格特点是:以拧、裹、钻、翻为主,柔 中含刚,稳中求速;开合动作大而优美;技击应用放长击远或挨、 帮、挤、靠等见长。
八卦掌各派的基本形体标准大同小异,惟掌形各异、架势大 小有别(参考本书的第二章),本文仅对硬掌和柔掌的运动特点 加以分析说明。
(一)硬掌法和柔掌法的步型、步法、行步和转圈 的区别
在武林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八卦掌的步,太极拳的腰,行 意拳的手”,由此可看出“八卦掌的步”在功法和技法方面的特殊 性。八卦门内总体步型、步法的运动标准和要求是一致的,但由 于八卦掌各派的掌法不同,其步法也各有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 步型、步法。
硬掌法的步型和步法在掌势中运用的数量最多、最繁,统称 “步眼”,包括步型、步法、行步的规范和标准。在行步转圈中要求 两脚平起平落(起步脚跟不先起,落步脚尖不后落),离地而行, 步似鸡行,故称“鸡蹬步”;又因行步极快,又称“急行步”。特点 是:步距小(等于或小于自然步距),转圈弧度小,动作小,步法
快;两大脚趾落在弧线上,里脚直线前迈,外脚微里合扣落,运动 中急中求稳,稳中求速;行转如旋风,站如板上钉;行步转圈以上 盘架势为主,中盘架势为辅,下盘架势不多见。
柔掌体系的步型和步法在运用上较为简明,总的称为“步 法”,内含步型、步法、行步的规范和标准。在行步转圈中要求两脚 平起平落,离地而行,落步脚尖贴地前搓约一脚长距离,似在泥中 步行,因而得名“趟泥步”或“探行步”。特点是:步距大(等于或大于 自然步距),转圈的行步弧度大;里脚三角线行步,外脚直迈里合扣 落于里脚尖前,称“脚直步弯”;运动中稳中求准,准中求快;行转 沉稳,步法优美;依中盘架势为主,下盘架势为辅,只有初学者用 上盘架势转行。现有一种“创新”行步转圈的方法,使用下盘架势, 其架势基本与弓步大同小异,只是后腿脚尖点地,脚掌以后全部 掀起,自称是纯程派行步转圈的方法,经查八卦掌前辈中未曾出 现过这种架势。这种新的柔掌行步转圈的方法确实令人耳目一 新,破除了传统柔掌趟泥步的运动技法,其是与非留于后人评说。
在八卦掌各派掌势掌法中,都将八卦掌特有的步型——龙 蹲步和虎坐步作为本派主要的步型和架势,虽然架势高低、步距 长短有别,但规范和要求是相同的。在柔掌中显得尤为突出,尽 管有丁字扣步、倒八字扣步、外掰步、仆步等步法,但出现较少, 弓步、马步架势也仅是过渡动作。硬掌由于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使得它的步眼比较复杂,除了龙蹲步和虎坐步外,马步、弓步、仆 步、虚步等在掌势中也占有相同的数量,步法方面有开步、退步、 进步、碾步、掰步、箭步、丁步等等,此外,在掌法中还经常出现提 腿平衡动作。硬掌中的步型、步法,从形体和动作上看与长拳的 规范和要求无二,但架势高低、步距长短有别。如:弓步架势相 同,但硬掌势中要求前大腿平,膝部下垂于前脚尖或略超出脚 尖,脚心上吸力,五趾扣地,脚跟踩实;后腿微屈,脚尖外摆45。, 两脚前后顺为佳。再如:硬掌马步,要求落步时两脚里侧大于或 等于肩宽,两膝下垂脚尖,两大腿接近平直,泥丸、会阴、足跟三 点成一条下垂线。
浏览4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