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学第2部


二、中上位提按试力|大成拳学第2部





此试力与波浪试力不同,其一,是外形不同, 而内在意感与练用原则上更大有不同。波浪试力 手的动作,上过头顶,下至腹部之间;而中上位 提按试力动作,只在头胸之间。其二,波浪试力 手之动作,尤如波浪之起伏,以体认整体之意感, 是以前后劲为主,上下劲为辅,没有左右劲;而 中上位提按试力,是以上提下按的身、手、臂的 分段配合为主导,以求变化之机,以前后、左右 劲为辅。其三,波浪试力重整体动态一致,即手、 腕、肘、臂、肩、身的同步动作为一体,以求浑 元力之应用;而中上位提按试力则为手下按、腕 后随之再按,肘再随之下按,身亦随之,随同为 一按,则略有先后之分,而上提时,亦有手、碗、 肘、臂、肩、身之先后而带动的动作形成。其四, 波浪试力为下动时不含上,上动时不含下,以求 浑圆之整;而中上位提按试力则是在意感中加上 分段相反的劲力,即手下按腕有上提之意,肘下 按肩有上顶之意,肩下沉而头有上顶之意,手下 按肘亦有上提之意,动作方向亦可相同,或方向 相反之动,以此类推,头、身、肩、臂、肘、腕、 手,均含二争力之变化,左、右、前、后、力、 意变化亦有二争之内含,在应用时推手以劲力丰 富、劲力复杂,使客方难应变化之机,以求先机 而致用。而在致用之瞬间,反变二争分段为一体, 骤然发力,以整体劲应用之。



此为大成拳细微之大道,妙用在于“无法不 容”而练,至“本能不思”而用,高在瞬间突发, 其变化无穷,乃化境之学。



中上位提按试力功法如下:



中上位提按试力,又名头胸位扶案试力,中 上位提按试力的特点是身手与体位动作较整体提 按试力动作幅度小,而身手位上下动作是一致的, 整体提按试力则是身、手以上下动方向相反;故 在训练还是应用时,中上位提按试力是上、下劲 为主,左、右、前、后劲为辅,而整体提按试力, 则是以手、身之间的二争力为主,前、后劲为辅, 所以两试力无论是训练和应用上,都是有区别的。 另外,中上位提按试力手位的动作要求在头、胸 位,最低到上腹;而整体提按试力则是手的下位 动作可达下腹,所以练用中两者各有侧重,整体 提按试力力求二力之争中利用较大的动作空间, 在身与手之间互相作反向发力以至应用;中上位 提按试力则以手、身之间互为协调的同步整体提 按(上下)劲的较小动作来完成,反应在发力当 中以求变化,故两者在练功中各有所重,也各有 所长,所以上、下劲的几个试力,在大成拳练用 中各有侧重,也各有妙用。



中上位提按试力功法分述如下:



1 .功法内容



其站位姿势按丁八步,两脚距与肩同宽,左 脚前、右脚后、重心按前三后七,正头顶项,两 目前视,全身放松,然后两手迎面向前伸出,左 手长于右手半尺左右,手指分撑,指尖前指,手 心朝下,两手臂相距半尺左右,手臂抬起与肩同 高,两肘微屈略外撑,沉肩、坠肘,胸略含,腹 圆实,意念中头、手、腕、臂、肘、肩、胯、腿、 膝、脚之间连为一体,有分合、互争之意,然后 由手而腕、而臂、而肘、而肩、而身依次上提, 而贯为一致,但要注意既有各局部之间的依次先 后的动作次序互相之间的引领,又应含各局部与 身体的整体协调周身皆动的相互关连,同时还应 具备手有上意,而腕含下按,腕上提而肘下压, 肘上提而肩、身下沉之上下互争力之关系,所以 动作一定要缓慢,精神、意感要丰富,意全则试 力动作应更缓慢连贯。这是此功的重点,当手腕 上提至与头同高时,然后以上提相同的速度双手 下按,上提、下按、转换动作、方向时,不可有 停顿,应连续而做,下按时亦由手至腕、至臂、 至肘、至肩依次而略有先后的向下按,但还要包 括各部同时下按之整体动作,当然也应包含手, 腕下按与肘、肩、身上顶之意,力之二争劲。当 双手下按至与两肋同高时,双手、臂再向上提, 动作要领与上述上提相同,当双手提至与头同高 时再向下按。周而复始,做反复的提按训练。还 要注意,手臂提时向上不可高于头顶,下按时不 可低于两肋(即上腹的上端)。左脚在前式练后, 可再练右脚在前式,功法要领相同而手、脚前后 相反,当动作要领掌握后,再加上意念心法,作 第二步功。



2 .中上位提按试力心法



此试力应动作幅度小而意感劲力多,所以意 念丰富、复杂,意念中应着重在自身局部与整体 之间的同步与不同步两者协调的关系上,而此时 己身之意还要与外界通,即动中、意中应以实搏 为主,虽是自练,然手、腕、肘、臂均应有触敌 之真实意念为导向。所以,如主方手下按客方之 胸、肘可能是上提,以应客方下按之手。如手、 身向前放,而客方可能是手臂下压之力,压按主 方之前手,而客方另有一手则可能是由下向上抬



| DA CHENG QUAN XUE |



之力,提主方后手,以此类推,上、下、前、后、 左、右均有相同的同时之动作、力量和意感之别, 亦有各局部不同的错综复杂动作、力量之方向、 力量大小、虚实之不同。所以,从体认中求实变, 由意念动作、劲力上求先机,客不知我则我却深 知客之细微,方能达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之大成 拳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周身之动,周身 之动不如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原则。所谓慢 动之中求用,静中求动,即突出此试力的动作幅 度小而意、力丰富变化多的特点,日后在推手中 多实践,在断手中能应用,是在试力中求其奥, 方能得占优而后达制胜,再配合上下劲的其它试 力,如神龟出水、整体提按试力、按簧试力、提 切试力。侧按试力,以及蛇缠手等上下劲试力, 方能求其无法不容之全貌。再加上左右劲、前后 劲的诸多试力的参究体认,方可求其大成之精髓 正轨。



3 .中上位提按试力的功法配合训练



中上位提按试力的功法配合训练应在推手中 体认应用,多求力点丰富变化之转换,虚实与动 静之互为,以局部和整体之协调为主,骤然之应 变和瞬间之反应,有意之练达无意之用,方为更 进一步之功夫。而有意之练如不到火候,亦难达 无意之用,此是心法中的途径,不可急于求成, 此功在不备基础功法功底条件时忌提前训练和过 早应用。



和振威注:见前面彩页中,王选杰先生“中 上位提按试力”四张功法照片,可参照习练。



中国武学中的真谛



王铁成



武学(拳学)的真谛:首先要处理好武术练、 用、养体认中的各个矛盾,再从中悟到正确的答 案,在精神、理念上得到正确的解悟。



中国武学博大精深,极难又极易,奥妙之极, 而且富有很深的哲理。比如说:何为拳?就是学 理问题。人们知道:“制人而不制于人谓之拳。” 所以“拳”不是世人所想象的那样,打打沙袋, 练练招法,戴上护具和手套,每天实战互相打几 个小时,有实战经验,于是就天下无敌了,就算 是练拳了。殊不知如此的练法反距拳道的大门越 发的远了,因为“拳”是一种修为,更具体的讲, “拳”是一种灵感的追求。如果你不去细心的寻求 和探索,就是一辈子也得不到“拳”的真意。就 算是天下无敌也未必僮拳。如:美国黑人拳王泰 森,他在拳击运动中是天下无敌,能说泰森精通 中国武学吗?充其量只是一个高级打手,一个拳 击运动员而已,距拳道相差甚远。他只是掌握了 敢打敢拼的一些运动技能。



真正的拳道,与人们所想象的完全不同,练 “拳”根本就不允许你总是单纯的打打杀杀,这势 必走入方法、技巧的途径,而与拳道的宗旨反是 背道而驰的。昔日大成拳宗师王芳斋先生早有明 训:“练拳习武之人要用意而不许用力。”再三强 调,“用力则力穷,用术则术罄”的道理,启发后 人只有无为才能无所不为,只有不想打人才能做 到随意打人的这种境界。当然做到这步谈何容易, 要经过几个层次的修炼才可达到。然而,天下无 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苦心追求必然能成功。



如果把毕生精力都放在研究如何打人,如何 攻击人方面,那就太局限了。王老(王琴斋先生) 明训:“如若论应敌乃拳学微未技。” “拳”,不只 是研究打人的一门学科,而“拳”亦是一门艺术, 可以锻炼人的情操,锻炼人的品格,更主要的是 达到性、命双修的目的。“拳”不只是研究技击之 术,同时要研究养生、哲学、禅学、力学等多方 面的修养,使人在精神方面得到寄托,是人生一 大乐趣。研究拳术,使人生活的更加有意义,应 是拳术和艺术的一大享受!而不是每天都生活在 血淋淋的撕杀格斗中,否则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有人问:又不许练招,又不许用法,又不许 撕杀格斗,还算是“武学”、还是“拳”吗?我们 就是要从这其中悟出其中的真理!这就是真正拳 术的精髓。“拳”是只许我打你,不许你打我,这 才叫拳。如果互相撕打,互有损伤还叫“拳”吗? 如此互相打,不会练拳的人,有手的就会。我能 打你,你也能打我,这还称得上是科学吗?既然 是科学,就必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当然 上述是指“拳”中追求的最高境界。下面剖析以 下二种情况:



1 .专门研究招法和力量的情况:在相互搏击 时,彼此间都十分小心防守,恐怕有空隙给对方, 各凭经验、招法、胆量,进行攻防、退守,因为 势均力敌,或水平接近,一方很难顺利的取胜, 势必大费周张,进行一场拳打脚踢你来我往的撕 杀格斗,最后是两败具伤,以计分多或倒地判定 输赢,决出胜负。这是练招用招,练力用力,练 法用法的格斗。



2 .不研究招法,只是研究拳劲,研究拳学的 道理,不学人为编造的招数套路,而用科学正确 实用的功法理论和功法内容长期修炼、体认。因



| DA CHENG QUAN XUE ]



为不重视用招术攻击对方,所以与人搏击时,既 不单纯怀打人之心,也不固定打人之术,更无血 淋淋的撕杀格斗的场面,如此给对方不增添任何 的恐惧心理,更因为是无招无势,对方就是想防 范,都无从防范。只是面带笑容,向对方缓缓走 来,当与对方一接触时,对方反已被弹出丈外。 当时的一接触只是他本能的一种条件反射而已, 纯出于自然反应,过后再问他本人是怎样打得你, 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招式,或什么动作时,他本 人也不知道!这才是无招胜有招,打人放人于无 形无意之间,这才是真正之拳道,劲由内变,人 不知我我独知人之理。什么叫拳,拳要做到拳打 两不知,就是要练到能于无形无意之间!他要打 你,你根本就不知道,当你发觉他要打你时,已 经晚了!这只是拳者知劲、懂劲后的初级阶段, 完全靠反应、靠听劲、靠条件反射、靠自然本能 来完成。另外,拳的高级阶段的上乘境界,又不 同了,不是打人于无形之中,而是事先告诉你他 要用什么胜你,定出框框来,你都跑不了,这一 境界的人,不是考虑如何取胜于你的问题,而是 你跑得了跑不了的问题。当你与这种境界的人一 接触,你觉得就有一种巨风卷树、拔地欲飞的感 觉,于是飘然腾空而起,跌出丈外,这完全是用 神意、气魄打人。还需要什么招法?简直是打人 如入无人之境。随便向前一走,对方便跌出,根 本不用主动出手。不要把这些论点当作胡说,这 是真实的武学上乘之境。有人听不懂这也难怪, 如同对夏虫不能谈秋冬一样!就是这个道理,你 对夏虫讲冰与雪的壮观和美丽,因为他没有见过! 他还以为你在编故事、讲笑话呢。这类人即不知 拳理、又不好学进取,所以说不但害了自己,同 时也害了别人。当你对他说真话时,他还会恨你, 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只能各走各的路。



最后介绍大成拳宗师王芳斋先生语录共勉: “力如火药,拳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飞。”“所遇之 物,如网天罗,无物能逃。” “与人接触,如人无 人之境,打放自如,随心所欲。”此即可谓“拳” 之“无为而无所不为”之真实写照。



本人上述文稿,今赠寄给王选杰师兄的大弟 子和振威,于其编著的《大成拳学》(第二部)- 书中发表,与同仁共勉之。






大成拳精神说之浅析



习武,获益有二:自卫、卫生,即技击与养 生。各派拳法,莫不如是,大成拳之功理亦不例 外。本文姑且不论大成拳养生修身之道,仅就其 动作、技击与精神意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科 学依据,略陈一管之见,浅析大成拳”之所重者 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之修炼”的道理,就教 于同好。



众所周知,凡练拳习武、格斗搏击,无不首 倡精神,大成拳尤重精神作用,甚至提出“不求 形骸似,但求神意足”之理论。所谓“神意”者, 就是指超越时空、应感无穷的精神意念之力量。 事实上,大成之站桩、试力、摩擦步、试声、操 拳等等诸多功法,乃至在实作中所体现的种种技 击意识,无不贯串着精神意念的力量和理念。例 如:在各种功法训练中,均要假借精神树假想之 敌,练习者可凭借自己丰富之想象,以身应敌, 并施展种种功法,尝试与假想之敌周旋、搏击。 精神意念所指之处,“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如网 天罗,无物能逃”。这种技击意识的训练,其前提 就是放大的精神力量贯串始终。练习者在训练中 颇能感觉到假借之精神的效用巨大,极具震慑与 穿透力。精神意念可以充实搏击心态,摒除恐惧, 坚定必胜之信念,砥砺处变不惊之素质,并有效 地调整身体的各部机能,以利于对抗。精神意念 之应感,可见一斑。再举例说,拳学中有“行、 走、坐、卧,不离拳意”之说,就是说习拳者在 行走间,亦可假设有迎面而来,或擦肩而过,或 背后跟进种种之敌,对己突发袭击,迅如电光石 火,间不容发,己却能同时出手御敌,而敌突袭 之开始,便是己回应之结束,本能使然。坐卧时 御敌之道理亦然。久而久之,精神意念所至,本 能自可形成,届时拳法自然矣。



说到此,便涉及到了一个科学理论问题,即 新的条件反射会在不断的训练中建立起来的问题。 按照生物学的原理说,人单靠先天的反射,对自 身进行保护是不完善的,只有通过后天不断地训 练,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对自身的保护才更 完善。后天的条件反射,是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 再经过反复的实践而建立起来的。精神意念的力 量,是习拳者恢复技击本能,建立后天反射的关 键因素。如此看来,每一位大成拳的研习者,均 可在精神意念的诱导、支配下,反复的训练中, 建立起自身所需的后天反射活动,使自己终能臻 于“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武术 上乘阶段。



谈完条件反射,继而又涉及到一个理论问题: 精神因素是否能影响到中枢精神系统。科学研究 证明: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 神经系统又直接影响到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 而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又可以转化为身体运 动的功能。这说明,神经系统的链接反应,是可 以在精神的诱导下发生和完成的。大成拳站桩就 是通过精神意念作用的静力性力量训练,由此, 站桩蓄力得到了可靠的论证。另外,经过科学研 究进一步证实,神经受到刺激时,即产生兴奋并 发放冲动,其冲动的频率越高,则肌肉产生的力 量越大,同时导致肌肉收缩的速度越快,而肌肉 在快速收缩时所产生的肌力,就是爆发力。力量 和爆发力在一切体育运动中,是首要因素,武术 亦然。既然是精神意念的诱导,可以直接地控制



| DA CHENG QUAN XU可



和调节神经的兴奋与冲动,那末,换言之,精神 意念诱导也可以间接地控制和调节力量的大小与 爆发力的产生。显见,这是大成拳重在精神之说 又一依据。



综于上述,拳学之道尚精神之说,当无可厚 非,正确习之便会有心得。记得曾有人对大成拳 崇尚精神力量之说持怀疑态度,不知其力度究竟 有多大?笔者答日:其之大,不可秤,不可量, 不可思议。问者愈觉迷茫。试想,精神放大,可 驰骋于广宇,精神缩微,可置于一粟,神来意往, 虽光速、音速亦望尘莫及也,奈何!悟性高低, 天赋使然,见仁见智,自有不同。不疑不悟,彻 疑彻悟,学术探讨,犹待继续也。






| DA CHENG困AN XUE |



恩师杨德茂先生的拳术思想



程子文



恩师杨德茂先生(1910年2月1日?1977年 1月2日)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坚定、刚毅、 永不自满,对拳术的体认有独到之处。恩师杨德 茂先生是王琴斋先生的依钵传人。他博采众长, 弟子众多,为大成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1960年4月,由王铁成和王选杰二位师兄 带我去杨德茂先生家,推荐我拜杨德茂先生为师。 我与王铁成是形意拳师兄弟,又是中学时代同班 好友,当年我并不认识王选杰师兄,一次王铁成 与王选杰二人到我家作客,铁成给我介绍说:“王 选杰是我练拳的师兄,不是外人,你们推推手, 听听劲吧。"当时我们俩一搭手,瞬间我就双脚离 地被王选杰放出去,撞到老式立柜上,连着又搭 了数次,而一次比一次被扔的干净漂亮,当时我 真有点脸上挂不住了,我想这不像是形意拳!王 选杰练的是什么拳这样利害。铁成师兄说:“不行 吧!这不是形意推手,是大成拳,改换门庭吧!” 而后由选杰师兄给我讲了许多大成拳的要义,并 谈到和杨德茂老师学大成拳,他是杨老师的弟子, 杨老师是王笏斋先生的弟子,而杨老师人很好, 平易近人,拳艺高深,拳界共知,如今铁成也改 练大成拳了。然后由选杰、铁成两师兄带我去杨 老师家,从此我就步入大成拳之门,拜杨德茂先 生为师,开始接受杨老师的指导,每天坚持练功。 杨老师衣着十分朴素,看上去很文雅,给人以沉 稳的感觉,而他的眼神让人感到很有威慑力,谈 吐之间给你一种亲切感,讲解功法非常认真、清 楚。我每星期天都去杨老师家,有时和选杰师兄、 铁成师兄同去,后来又开始练站技击桩、试力、 推手、打轮、走磨擦步。当时老师家庭生活非常 清贫,而我们大家也帮不上老师什么忙。老师在 地毡厂工作,还患有职业病肺气肿。我练拳时, 师兄弟较少,主要和选杰、铁成二位师兄来往频 繁,一起从杨老师练拳,另外就是王选杰师兄的 大弟子和振威,他比选杰师兄小3岁,振威也经 常到杨老师家学拳和我们一起练功,振威为人非 常谦和谨慎,认真学练,从不议论他人之短,对 任何人都非常尊敬礼貌,其实他功夫非常出众, 所以杨老师也非常喜欢他。几年后,1966年十年 浩劫开始,因家庭出身我家受到冲击,许多练大 成拳的人也因此互相不能来往,我就主动的不去 杨老师家练拳了,怕给老师招至不必要的麻烦, 我的侄子也不去老师家了。我侄子是1963年由我 推荐介绍跟杨老师学拳的,他和我后面的师弟们 来往较多,也经常在一起推手练功,彼此间互相 了解,此后由于他们先后成了家,为了生计慢慢 来往少了,鉴于上述原因同门师弟有的听说过我, 有的甚至没见过我。多年后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 大成拳又有了发展的机遇,原来练大成拳的同仁 之间又能一起练功交往了。于是在大成拳众多同 门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尤其是选杰 师兄和他的大弟子和振威,广授徒众,并最早在 报刊、杂志上发表大成拳文章,成立大成拳研究 会组织,著书立说,立志弘扬大成拳,后来选杰 师兄在国内,振威又去国外,为大成拳的发展长 期不懈的努力奉献,成就突出。这也是拳界有目 共睹、大家认同的贡献,功不可没。



恩师杨先生认为“中国拳术源于历史悠久的 文化,广博、实用”。杨先生一直坚持成拳(大成 拳)的传统浑元思想,即“一”的精神实质,而



| DA CHENG QUAN XUU]



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一个整体衍生出来的,和 谐而转化,两种对立矛盾处于相谐时,便会相摩 相荡生生不已,产生无穷的变化,只有在“一” 的思想指导下,才会产生出成拳(大成拳)中的 力量、速度、灵活、耐力等等,无不包括人体意 识、肌肉松紧的变化,因而在成拳(大成拳)的 训练中,一定要正确掌握和运用松紧:松即是肌 肉之松,精神之松,心态之松。任何肌肉活动都 是依靠神经支配、又是精神的松紧和心理的松紧, 神经又受精神意念的影响,所以精神意念的控制 是首要的,而站桩的关键也是松紧转换。站桩与 技击的实战应用,好象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但 从整体看,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松紧相互 转换,力量、速度、反应、耐力等基本运动其基 础还是养生保健中的身心调节、疲劳恢复、新陈 代谢的调整等,运作的本质,还是松紧,而松紧 转换和精神意念是首要的关键,从而又归一即浑 元即天人合一。不管是站桩、试力、发力、实搏 中,始终贯穿着“神、意”当先,使之在不动、 微动、大动等多方面,均能随时发出无点不弹簧 的爆炸力量。



杨老师曾经说:“恩师王梦斋先生表演的健 舞,如游龙、惊蛇、白鹤、挥浪,在练习及表演 时必须做到:身动挥浪舞,意力似水行,游龙白 鹤戏,含笑似蛇惊,肌肉含动力,神存骨起棱, 风云吐月华,豪气贯日虹。若无浑厚的功底基础, 境界低庸,则难得其妙。”绝不是光有技击就行, 因中国武术历来主张养练用并重。养生是技击的 基础,技击是养生的延续,其真正的中国武术首 先是从养生开始,并且养生贯穿在所有训练功法 当中。许多武术家就是从健身祛病开始的,而后 步入拳坛,王梦斋先生便是很好例子:先生幼年 因患喘疾病,不能求学,家人恐其寿短,而送郭 云深先生处习形意拳,数年后体魄强健,功力超 群,最后成为一代武术宗师。恩师杨德茂先生生 前曾明确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有些拳种现在所 练的许多套路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中国武术的真 谛归于技击,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的生命即在于 此!套路只是武术的一部分,决非武术的全部, 有不少传统拳种原本就没有套路,大成拳即是如 此。拳种间有优劣之分,而且差距很大,有天壤 之别,优秀的拳种,其理论、功法科学完善,不 讲什么四象、五行、八卦、生克。优秀拳种是以 实用效果显著,以强烈的技击实战性证明一切。 真正的中国武学、武道应当包括养生与技击两方 面的优势。王梦斋宗师创立的大成拳为中国优秀 的拳种之一,彻底否定了套路,以站桩为核心, 培养人一触即发的功力,其理论科学完整。其实 践、实战更是显著!王芳斋先生及弟子和后学们 以显著战绩令人信服,中国武术早晚要走向世 界。”恩师杨德茂先生在70年代所谈的上述卓越 见识和教导,一直深深印记在我的心中,始终鞭 策、激励我坚持长期的追求、训练、体认大成拳 这一高深的中国拳术。



| DA CHENG QUAN XUE |





浏览5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