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前苏联的击剑注重速度,缺乏技巧性,因此,比 赛成绩一直未有大的突破。随着电动剑的出现,以及国际交流 的日益频繁,前苏联博众家之所长,开始对击剑运动进行改 革,先后吸收了法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的先进击剑技术,保留 了原有的技术特点,形成了新的击剑风格。其流派特点可简单 概括为扎实、灵活、攻防有力。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花剑在秉承古典花剑技术特点之外, 还将力量、速度及凶狠融入其中,使剑术刚柔并济。剑手在激 烈的交锋中,能够通过快速地移动实现有效的攻防,真正做到 了张弛有度,这种极具威胁性的打法常令人难以招架。对于诱 引动作的使用,俄罗斯击剑运动员也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们的 虚晃动作往往很逼真,规范的技术动作也令对手无法真正判 断出其真正的攻击意图,为争取场上主动权创造了条件。攻击
时,剑尖刺向对手的力度、速度、深度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善于 创造强攻或在强攻的基础上进行设防,以稳扎稳打的步调,诱 敌深入,极少有盲动或冒险行为出现。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重剑在八十年代推崇迪斯科的技术动 作,九十年代开始以克罗克波夫和斯密特为推崇对象。尽管他 们所处的年代不同,但他们的击剑特点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共 同性的,即基本技术动作规范,移动灵活,姿势优美,攻防技术 全面,善于采用真假动作转换的技法。
前苏联的佩剑在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改革,吸收了匈牙利
的先进技术,与此同时,讲求打法上的攻防结合,并在以后的 发展中,研究和总结出了先进的防守技术,这令该国击剑运动 员的比赛成绩有了大幅度地提升,跻身世界剑坛行列当中。此 时期的代表人物基里连科曾是四届奥运会的冠军,成为了击 剑史上取得成就最高的运动员之一。
(四)德国——天马行空
德国的击剑属自由式,技术动作游走在圆滑与硬朗之间, 实效性很强。其流派特点可简单概括为随性、灵便、实用。
德国的花剑首创了甩剑刺、点刺和大角度刺技术动作,对 时机的把握和距离的控制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尤其在姿势的 变换及躲闪能力上尤为突出。交峰时,通过抢占剑的有利交 叉,使对手处于不利位置,从而获得得分机会。
在重剑上,德国的击剑手朴许和鲍尔曼曾在八十年代末 名噪一时,即使到了今天,谈及两人所取得的成绩,仍也会有 很多慨叹不已。他们的技术特点表现为实用,善于利用剑的交 锋创造攻击时机,防守技术突出。
德国佩剑较花剑和重剑所取得的成绩稍逊一些。为了扭 转这一失衡局面,八十年代中期,剑协高薪聘请了两位来自匈 牙利和保加利亚的教练,两人的到来为德国佩剑带来了新的 活力,也带动了德国佩剑水平的提升。该国佩剑运动员的技术 特点表现为技术动作规范,但不呆板,灵活多变,且实效性很 强。1985年的世锦赛上,诺尔特代表德国击剑队进入单打个人
赛前10名,排名第8,这是德国近50年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此后,德国佩剑一发不可收拾,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优异成绩。
浏览2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