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八卦掌神功秘诀


二、八卦掌真谛|董海川八卦掌神功秘诀





(―)八科掌的特点



了解了八卦掌的特点,理解了八卦掌的重点及其功用,明 白了八卦掌的基本道理后,自然对八卦掌会有透澈的“悟”,到 最后必然会“通”了。只有做到“悟”,才能达到“通”,及至“通” 了的时候,那就可以“一通百通",八卦掌就容易练了。



1-走圈



走圈是八卦掌的根本大法。八卦掌采用的是游击战术、运 动战术,是以敌处于中心为设想,而我从外侧向中心进攻,不 与敌做正面之战,在战略上已处于优先地位,再加之走圈和进 掌动作快速的战术,容易克敌制胜。



八卦掌既然以走圈为根本,何以还要讲究方位呢?道理 是:与敌周旋,要以我为主,我处于主动地位,就要记住自己所 处的位置不迷方向,反而要以走圈的左右变换形势以迷惑敌 人。敌人一经迷乱,注定失败,这是一个重要的作战方法。



? 3 ?



(1) 走圈是八卦掌的战略战术所决定的,那么为了作战, 就必须练好这一基本功。八卦掌的走圈是从自然里“悟”出来 的。一旦走圈的功夫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八卦掌的功夫也 就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o内家拳功夫的练习,就是要锻炼 人。八卦掌的练习,不仅使人能在武功上、内功上得至(锻炼,而 且能锻炼人的神经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2) 走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方向走,而是要变换。在 走圈时,左旋变右旋,前步做后步,后步做前步,前面的指手做 后面的指手,后面的指手变为前面的指手,这样的旋转忽变, 穿掩突变,使敌人见了技种情景,?自然要目迷心惊,手忙脚乱, 达掌掌制敌之目的。



(3) 八卦掌是动静功结合的拳术。从身体方面说,足、膝、 腰、胯是动的,掌、腕、肘、肩是静的;从运转方面说,变招换势 是动的,复原走圈是静的。故八卦掌谱中“动为静之机,静为动 之伏”,这是八卦掌的原理。我们可用这样一个程式说明八卦 掌,即:常(走圈)——变(换招换势)——常(走圈)。由此我们 可领悟八卦掌是怎样一种机动灵活的拳术。



八卦掌的动与静,是在“动中以求静,在静中以求动只 有做到静才能使气血调顺;只有气血调顺,才能赋予人以从事 于动的兴趣和力量。当人在练功时,他的躯体是动的,可是他 的心灵却处于非常静的状态。这个"静”是从动中产生出来的, 能使人专心致志地练功,推动练功的继续和延伸,从而使人在 心灵和躯体两方面都得到补益——表里统一的健康,可以说 这就是八卦掌的“动静律”。



2- 从外侧向内进攻中心(敌方所处地位)



其他拳术都是与人正面作战,走直趟,故不走圈,也就谈



? 4 ,



不上从外侧向内进攻中心了。八卦掌的走圈是由战术所决定, 而八卦掌的“从外侧向内进攻中心”则由走圈所决定。八卦掌 采取的是游击战术,所以与敌人兜圈子,既然兜圈子,就要尽 量不与敌人正面作战。一则是在侧面容易窥伺敌人,寻找他的 弱点或破绽而进行攻击;二则是居于外侧更有把握保护自己。 八卦掌练功三十六歌诀中的第十二歌的第四句说“跨步尽外 要离中”,意思是说:当有必要变招换势而要变换走圈(即右旋 转地更改)时,定要大跨步离开敌人所处的中心之位,而使你 仍旧站在圈的线上。换句话说,这时你又居于外侧,而进行走 圈打游击了。



3- 动的战略与动的战术



八卦掌动的战略是:“要动敌时先动,静敌时先静,敌劳我 逸,敌刚我柔,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敌动我先动,敌不动我也 在动。”由此可见,八卦掌是一个运用辩证法主动进攻的拳术, 他是在动中观敌,在动中运变,在动中取胜的。“八卦掌四十八 法”中第四十七忌站法云:“混元一气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 家,步步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足知八卦掌走圈之功 用和动的重要性。反过来说,要是“站住”不走,那就成为落在 地上的残花了。



动的战术系指具体的攻、守,攻是根本的目的,守是暂时 的措施。所以兵法上的一句老话说:“久守无胜理。”八卦掌的 战略是把敌人拖住、粘住、迷住,牵着敌人鼻子走。八卦掌的最 主要的原则就是“动”,是“走",在走中动中抓住时机,稳准狠 地打击敌人,以达掌掌制敌之目的。' 攻与守的一切神机妙用, 都包括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既攻又守,亦攻亦守。



4. 顺乎自然法则



人的生存是顺应着生理上的自然发展规律的。练习八卦 掌也要遵循这条自然法则,自然而然地练,循序渐进,持之以 恒,不能急于求成。八卦掌是重视养生,通晓天文地理,通晓医 学的道学家所创,在练习八卦掌中,既要附合人体生理规律, 又要遵守自然法则。



(二)八卦掌的“八反”



“八反”是八卦掌与别家拳术相反的八种做法,唯八卦掌 所独有。故八卦掌也称为“八反掌法



一反 进步先进前步,退步先退后步。



二反 入则直步,出则弯步,跨则横步,回则倒步。



三反 人则五花八门,我则静以待动。



四反 人则拳打脚踢,我则穿掌掩肘(八卦掌以直掌穿



打,以腕攻击,最忌用满手捉拿,只用指力)。



五反 人则使梢,我则使梢先使根(梢是手,根是肩)。



六反 人则用拳变之拳,我则用直伸之掌。



七反 人则回身才能对后,我则动步即按八方(别家拳



术只打六路,八卦掌顾盼八方、十方、四方、四隅上下)。



八反 人则金身直进,我则掌到步随。



八卦掌的步法是制敌的战略,八卦掌的腰势是全身的主 宰。八卦掌进攻用掌,更先用肩(根),优先用步,实先用腰。八 卦掌的手法的根本是自己的动静,可是手法的根本,原在于 腿,后在于手,实在于腰。



“百练不如一走,走为百练之祖。”八卦掌的八反则是在走 中产生,在动中运用八法。



? 6 ?



(三)八卦掌真谛



八卦掌的特点及“八反”,都说明八卦掌中蕴藏着深奥的 道理。



1. 必要空胸之理



胸骨是一块长形扁骨,位于胸前部正中。从上至下依次分 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胸骨柄和胸骨体两侧缘共有 七对肋切迹,分别与第1至第7对肋软骨相接。每一肋由肋骨 软骨组成,左右共12对。肋骨呈长条弓形,可分中部的体和前 后两端。肋体分上下两缘和内外两面,下缘内面处有一肋沟, 内藏肋间神经和血管。后端有肋头、肋颈和肋结节。肋软骨由 透明软骨构成。与每个肋骨前端相接,俗称浮肋或软肋。含浮 之义,就是一切活动或圆转或往前合身或往后仰身均靠此三 对浮肋的功用。其胸肋骨是由肌肉连结成躯干,人若挺胸而立 则胸部、背部之左右前后肌肉必然收缩绷紧。必要空胸之理由 系指躯干胸部、背部肌肉放松,浮肋部分不受肌肉绷紧之拘, 方可左右旋转自如,则拗身、缩腰、掰胯、叠肚以及缩小绵软之 * 种种活动术均由空胸之术而来,故八卦掌以空胸为第一要义。



2. 必要拔顶之理



顶者人之颠顶,部位最高,为一身之领袖。头盖骨(脑颅 骨)共8块,面颅骨15块,内藏脑髓,而脑之后部曰脑桥,紧接 七节之颈骨,再下而达于脊椎骨,又下而达于最下部分之尾闾 骨(尾骨),人体矗立不摇不倾,全在此颈骨脊柱尾骨之直力 也,而其所以能直立而有力者,端在脑气贯注之命令,低偻人 无力即一明证。故八卦转掌必要拔顶是为了振作颈骨脊柱尾 闾之直力,使之不萎不败,而上身始有刚柔自由的能力。如果 头顶不拔,非前俯即后仰。若失头于前,全身重量偏沉于刖,以 易于前扑;人身向后仰倒,必仰面于后,使之重量偏沉于后,故 而身向后,所以武术中善击人者,头偏于何方即向何方击之, 用力少而收效大。尤为重要的是,二目位于面前,其视力发于 脑系,拔顶则脑气振,精神焕发,目力闪照,并使周身气脉充 畅,以此气而运用力量,则滔滔如大海之水,用之无穷无尽。这 就是拔顶之理。



3. 必要下单腰之理



下单腰之势,左转则下左腰,右转则下右腰。人身两腿大 腿骨之上端嵌入左右胯骨之球窝(骼窝)中。若下双腰,则两腿 支柱力量平均,有如两轮车不如一轮手车之灵便。胯骨即骨盆 两旁之骨,所有胸腔腹腔之脏腑俱皆寄托于骨盆之上,若双腰 一齐下沉,则两腿被上身之重量压住,减少灵活轻便之机能, 所以转掌弯步圆行下奴腰则板滞,不能圆转自由,故必要下单 腰。



4- 必要拗胯之理



即董先师口诀第二句“拗胯掰膝抓地牢”。人身四正有两 手两足,两手抱拢而生成两足向前,所以两手容易左右开,两 足便于直步进退,所以八卦转掌必要弯步而行,以走外为接 招、避招之法门,故八卦转掌凡一举步,无论左右转,均必弯步 而行,我在圈外置人于圈中,我可自由不受他人束缚,而拘束 他人。如彼正面来击,我跨里或跨外躲闪避击,直线击则侧避 之,而跨里跨外又以地势、人数为机宜,然而往里往外均系于 步,而步之动则系于足,足则系于两腿之下肢骨,下肢骨又系 于大腿,而大腿则又系于胯骨之球窝中,故八卦转掌中每一迈 步必要拗胯,胯不转拗而只以弯步转行,则步虽弯行而胯不随



合势,难混合一气。所谓拗胯要五分向外拗力,五分向后向下 沉力。



5. 必要掰膝之理



足之弯行,在于膝骨与足跖之折合,如膝盖骨不向外掰, 大腿与小腿皆被膝盖所制约,大腿骨之下端与小腿骨之上端 以膝盖为相互之关节,膝不外掰小腿不向外,踝骨与足虽欲弯 行,小腿骨不与之一致,则足欲弯行会被小腿牵制,大腿骨所 系之胯既向外拗,则大腿骨上受拗胯之压制下受不掰膝束缚, 则膝盖以下出动满圆之力不足,拗胯弯步劳力大而动作不灵, 此掰膝必要之理由也。



' 6.必要抓地牢之理



万物能以自立不败者,必是该物重心与支点配置得宜,才 能不偏不倚,不倾不斜,而自立不摇。如建筑大房栋梁八柱,之 所以亘立数午百年,虽墙壁倾颓而木架屋顶依然直立如初。三 足钟鼎均亦能固定不摇,精研其理,是其重心与支点配置均 匀,乃能支持其物体立而不倾。唯有人体以全身之重量付于两 足,而能不仰不倒,其理是大小腿骨与踝骨、足跟、足趾、足跖 结构合理,有前支后倚之作用,有不前扑即后仰之失而人之跌 倒于地者,均是失去重心之因。足跟力轻腰不下沉,膝不能屈, 所以前扑、后仰之弊失于胸不能空,后脚不能平踏,两腿不称 合,更重要的是不善退后步、不善吸腰叠肚、不善闪身之过所 造成的,故八卦转掌两足必要抓地牢固,所谓抓地即两足十趾 抠地,脚心踵跟平踏不偏不倚,且举足先撬拇趾。



7- 必要沉肩之理由



手系于腕,腕系于肱,肱系于肘,肘联股,股嵌于肩,臂手 为梢,两肩为根,只动手而不沉肩,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树,筋



? 9 ?



不能长,力不能实。只凭腕力击推,两股肱不动,手跖腕骨虽费 尽力,也如大将苦战于外而朝臣不思救,孤掌难鸣一般。能战 故必沉肩,则股肱受肩之力直进,辅助腕骨、手跖进击之功,不 仅力量雄厚,而且伸缩敏捷,腕掌前伸而股肱策应力如有源之 水逐流长势,如有根之树根深蒂固,且沉肩乃能长膀,两掌乃 得长,此八卦转掌必要沉肩之理由。



8. 必要坠肘这理由



全臂之曲折全凭股骨与肱骨之肘关节。



紧背空胸为掌之根。背不紧胸不能空,胸不能空膀不能 缩,膀不能缩肘不能坠,肘不能坠腕不能塌,腕不能塌掌心不 能涵虚,掌心不涵虚,掌骨不固则指不沉实,指不沉实则下无 抠力。如使人耸高退远,平无指力等于螳臂挡车,枉费其心,不 但无功而且有害,这就是坠肘之理。





浏览80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