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入门与提升


一、两腿相随,足弓撑满|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入门与提升





从臀部后面两侧向下包抄大腿外侧,延长到膝、腿、足 为弓形,两足为弓梢,两足之间连线为弓弦,两胯之间中点的裆 部两阴之间“阴窍”为弓把。做到两胯骨对应松开,裆部撑开撑 圆,会阴穴肌肉微收;自然收到“圆裆合膝”、“外合内撑”、“吊 裆气沉”的效果。



“阴窍”






满,足胫肌



坚强。五趾 图7-2足弓图



抓地,涌泉穴虚空,从而粧步松活,下盘稳固,两腿之间,好像 牵连如一,一腿若迈劲,另一腿必劲以随之,这正是内功拳家所 要达到的筑基功重要一环。这样才能使腿部产生棚劲,步法灵 活。两腿和两手相比,不能使两 1随产生同等的棚劲,以免使两腿 陷于双重之病,移动不灵活。所以两腿须以一腿为主,一腿为辅 分为虚实后上弦弓(见图7-2足弓图)艮P:



① 裆要撑,使足弓紧接于把手,成为完整的弓形。



② 膝要曲,使足弓弹性增强,并令劲传达于把手。



③ 步要轻,使足弓发挥弹性作用,由轻起而沉落是足的开



弓。



④ 脚要虚实,使两足弓之弹性互为强弱,因足弓不分虚实则 不活,脚不比手弓有腰脊旋转,容易调整虚实。



(3) 含蓄在胸,身弓撑满:身弓以命门处为弓把,也有人以 命门关为弓把,它既不在尾闾处,又不是命门穴,它在与下丹田 (脐下1寸5分)前后平行相对的腰椎之间。



太极拳称此处为“腰际”,它是劲的中心。太极拳练功要求 缩胯、敛臀、塌腰以改变生理曲线(见身型技术要求中腰的部分 脊柱变化图),从而增大弓形,命门处微向后撑,使整个脊椎骨 保持上下成一条相对直的微向内合的弧形,这样丹田之气自然贴 背,上下通顺,力达四梢发挥整体一气的整劲。此为主弓(此弓 梢上为大椎或颈椎第一节据发力大小而定,下为尾骨)带动辅弓 即足弓与手弓。身弓为上下之弓,以胸为抵力,以背为拉力,与 其他手弓和足弓不同。所以胸部必须有含蓄之意,才能使劲力传 达于脊,产生拉拔之劲,所谓“含蓄者乃不使凸,不使凹之谓 也”,若凹胸,失去了抵力的功用,则背不能拔,背不能拔就使 身弓无弹性不能称为含蓄。而且,身弓为连贯手弓、足弓的枢 纽,如工字形之中坚,在三弓中最为重要,要特别注意(见图7 -3身弓图),即:



① 顶头悬,使身弓之上端垂直有准,后手弓才能正,足弓才 能活。



② 背要拔,以脊背为弓之背,使身弓的弓把相对延长加大弹 性。



③ 腰要松,保证身弓中正的需要,如果有歪斜,则腰不能 松,五弓难合。



④ 腹要净,使身弓之前部空洞,保持好弓形。






£)!24式太极拳入丨门与提高£)!24式太极拳入丨门与提高顶图7-3身弓图顶图7-3身弓图特别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弓本身 是一种虚拟的比喻,决不可以死搬 硬套,比如我们现在讲的弓把、弓 弦是在静态中而言,如果向前发 力,我们应该将身弓的弓体想成是^



£)!



24



















入丨



















£)!



24



















入丨


























图7-3身弓图










图7-3身弓图



弓弦,只有这样才能力由脊发,在i 脊椎的形变中增大发力效果。 g



弓 有



7.6.3五弓的作用 弹





浏览3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