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形拳运动对于身体各部有着一定的要求。
头
头部要求正直而上顶,就像头上顶着A件东西似的,不 低头,不仰面,也不左右歪斜,转动时要自然平头为全 身之纲领。运动中身法要端正,也从头部开始。头部应灵活 地随着主要的手式或步法的变化而转动。
目光应视前方,目透琥珀光I眼随动作变化而动,眼神 应兼顾上下左右,正确地配合技击的要求。
唇要自然闭住,不要任意张开;当运动量较大时,可微 微张嘴配合鼻子呼气。牙要上下咬紧,发劲时咬^牙切齿,角 鼻子吸气,从牙缝中呼气,勿开口张牙。在虎形拳运动中还 要求颔要内收。上下牙齿咬紧也有助于颔的内收,同时无形 中头部也会产生一股顶劲。咬住牙又能使项部产生一股力 量,能使项端正竖起赛得强劲p不僵。
项
项在虎形拳中要求端正竖起,不松不软,要紧张,要强 劲,但不能僵。要做到既强劲有力,又灵活自如,这也是虎 形拳对项部的独特要求。因为项的强劲有利于颔的内收,有 利于头的正直与上顶,同时也有助于咬牙切齿,使身上能发 出更大的力量。
肩
人体上肢的三大关节为肩、肘、腕。虎形拳的练习首先 要求放松肩关节。虎形拳中的每一个动作不是进攻即是防 守。在这些攻防动作中,不是身领手便是手领身,且要求节 节贯穿,劲达指尖。手臂能否灵活自如,关键就在于肩关节 能不能松开。松肩要靠在平常锻炼中有意识地去引导,经过 ,段时间的训练,就能逐渐做到了。
虎形拳在身法上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当肩关1^能 做到松开时,它也就自然而然地会逐渐地沉了。这样肩关 节就能松沉圆活地带动肘、腕关节进行伸缩、升降,缠绕, 灵活而毫考怿滞埤运动。在沉肩的同财,应注意肩与胯要成 一垂直线;两肩松沉,微向前合,要有#食胸捸背”之意. 两肩骨节要似一线贯通,要交互牵引々5赖雕应、两肩还要 平齐,在运动中千万不要出现一髙一低或一前一后,否则就会破坏身法的端正。
肘
肘要求垂,零做到沉肩华肘。奄运动中,肘尖始终要保 持一股下垂劲> 要求肘关节与身躯俸持,$跑距离,而且要 称外展,自然放松> 两肘尖的距离应略太无肩。肘尖的外展 有利于加大技击时手臂活动的幅度,自然放松有利于劲力的 节节贯穿。在运动中,肘尖还要和膝关节上下互相呼应,
两肘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时,也要互相呼应,配合变 化。
腕
腕关节在全身关节中最为灵活,旋转度也大。练虎形拳 要求腕关节要做到不僵不软,灵活多变。虎形拳在技击时多 以手法中的五行变化克敌致胜,在与敌手交锋时腕为先锋。
手法变化的胜负与腕的硬度和灵活性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南 拳中,腕关节上侧称为“天骨”,下侧称为“地骨”。虎形 拳要求练习者要将“天地骨”练得坚硬如铁。拳诀有“硬如 铁,软如棉”之说,即是说使敌手与我相遇财,触我手如遇 铁一般坚硬,而在手法变化中又因我腕关节灵活有力、变化 多端、柔软如棉而进不得势,退不得收回,只有为我所击之 势。在运动的一般情况下,腕要微微下塌,沉实用劲,使劲 力贯穿指尖。这是因为虎形拳常用的是虎爪掌,这样才能在 发劲时使劲力聚于掌心,透达于指尖,也才能做到在技击时 出手芄指有如猛虎的利爪一般刚利无比。
背
虎形拳在身法上则要求含胸拔背。含胸与拔背两者是不 能分开的。长期采用这种身法训练,不但有利于技击,也有 利于动作速度的发挥。能做到拔背,胸也'就自然地略含了,
拔背要求练匀者在初学时背部要放松下沉3其目的有利 于蓄劲和发劲。拳谚说《 “力由腰起,劲由脊茇。”如果背 部肌肉能做到放松下沉,肩部肌肉也就相应地会更加放松展 开。含胸拔背的姿势要自然,肌肉的松沉要用意不用力。
胸部的姿势在武术中有好几种,不同的拳种,要求也不 一样。虎形拳要求的是含胸的姿势。练虎形拳为什么要“含 胸”呢?这跟运动中的呼吸方法是有密切关系的。虎形拳釆 用的是由胸式呼吸引向腹式呼吸的方法。含胸可加强呼吸的 深度,在不加大呼吸频率的情况下增加吸氧量,借以减除运 动中气喘的现象。含胸的方法是两肩自然放松,稍微内含。 从技击的角度来说,含胸的目的是护胸,减少胸部受敌面, 以利防守。
腹
腹部在虎形拳中主要是指小腹正中——即气海穴周围。 虎形拳跟其它拳种一样,在运动中要求做到气沉丹田。这里 说的丹田也就是小腹正中的气海穴。练虎形拳要求做到实 腹*所谓“实腹”并不是用意将自己腹肌绷紧,而是要求吸 气深长有力,用箄识引导沉于丹田,小膜微微上提;当出气 时则使小腹慢慢下沉。用功日久,腹部就佘逐渐充实圆满, 富于韧性和弹性,可以经受得住一定重量的撞击。这就是虎 形拳所要求的实腹。做到了实复,在发劲时,有助于重心的 稳定,还能增强两足力量,傈下盘稳固^稠于加大爆发力。
腰
腰是上身和下体转动的关键,也是人体中一切运动的主 轴,还是连结上下肢运动的主要枢纽,对全身的运动变化, 以及将劲力推送到身体各部,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一辈
武术家常说,“练武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刻刻留神在 腰间”。虎形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沉和直。沉腰的目的是使 “气沉丹田”能够沉得更充分,使上体之气不上浮,加强下 盘的稳固性。在沉的同时还要求腰部始终要把住劲,要直, 要柔韧灵活。做到了这几点,运动时才能使虎劲通达四 梢。
裆
裆部位于人体骨盆下方、两腿之间。裆部在武术攻防中 是最薄弱的一个部位。虎形拳对于裆部的要求是,在运动中 应自始至终保持有微微上提之感,这在武术中称为吊裆(北 方人称之为提裆)。训练时,在使气沉丹田并意守丹田的同 时,有意识地将阴囊微收上提,同时肛内收,_久后裆部 就会自然圆实,在技击时就不会因为阴囊皮肤松弛下挂或左 右摆动而影响动作的灵活性。能做到吊档对#稳定重心#铷 节重心,对于运动中身法、手法、步法的变换灵活和配合, 都能起着调节的作用。在技击肘虎劲由身爱动作运转就 不会显得滞笨,而旦能使内劲发得沉着透达。
腿
腿部是支撑人体的根基和发力发刼的支柱。腿部包栝有 髋、膝、踝三大关节,髋又称拿胯。在运动中腰部的灵活与 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胯。在训练时要求胯要做到松而不 价。如果胯练榑倕硬,就无法将虎劲顺利地传;备膝、足关 节I步法就一定笨拙不隶活;运动中就木能做到“五点金卷 地,落地如生根”;迈步时就不能做到轻灵稳重,虚实分
明;在技击中胯部就失去攻击力,在对方近身时不能乘势乘 隙以胯部来撞击对方。
膝关节是人体中构造较复杂的一个关节,也是负担人体 重量的一个重要关节。从虎形拳技击的角度来讲,“膝撞、 膝顶”是以腿破腿之法,是护裆、护胫骨之法,是对付撩阴 腿、下撩锤的攻防兼备的方法。虎形拳在近身技击时不但使 用手法而且要充分发挥膝法来克敌制胜,如膝盖上顶、里外 撇膝和单跪膝、双跪膝,都起到用膝攻击和使用跌法的作 用。在虎形拳运动中,身法的高、低、呑、吐、浮、沉世都 靠膝。所以在练习时应经常地进行腿部的屈伸活动,_从意识 上尽量使之放松,使身劲能顺利地通过膝通达脚趾梢。在步 法的变化中,还要求膝尖不可超出脚尖,以免影响动作的平 衡。再则,膝还可起到防护足的作用。 .
足是步型、步法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稳,必然会使上腚 动作不稳,步法也乱。虎形拳要求的是八字马,即两脚掌相 互平行,两足间的距离与肩同宽,在运动中使肩、胯、足成 等距。这样既易于进攻也易于防守,当与敢手相遇时,出马: 生基,基手只要稍宽于肩,就能做到上护头、身,下护胯、 裆V:足。 …
虎形拳在步法上除常用一字马和三角马外,也常直来直 去地改变肖己运动的方位和出击力点,迈歩要如猫行轻灵稳 重,退步要如虾退出手吞身。
浏览9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