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武术


第四节健身功法





健身养生桩是内在锻炼的一种基本功夫,是一种健身之术。同时,它的姿势动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组织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级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一方面使机体得到适宜的锻炼,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这是经验已经证实了的)。因而也可说它是一种医疗学术,又可说是艺术的锻炼。



养生桩的意义和作用



养生桩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参加这种运动的人,不限年龄性别,不拘身体强弱,亦无任何局限,有病者治病,无病者防病。这种运动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发挥体内燃烧,且能加强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作用,因而能调整恢复和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机能,对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这种运动能加强人体的吸收和排泄







作用。古人云提炼精华,洗净糟粕”其意义就在于此。这是自力更生的运动,它对于人身及其部分机体,具有生生不已的效能,譬如体弱的通过锻炼可使毛病消除,恢复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健身桩的基本姿势



养生桩以站式为主,但亦有坐式、卧式、半伏式、行走式。其基本原则为:平均站立,内浑厚而外圆合,全身关节都自然有微屈之意,成钝形三角,两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远不过尺,近不贴身,右手不向身左去,左手不向身右来。



1.站式。



(1)叉腰式:在开始练功时要平心静气,两脚分开,宽度约与肩齐,两脚足尖均稍向外前方。两目睁开向前平视,半开半闭或闭目均可,但两眼睁开时要神光内敛。不可注意任何目标,须有视而不见之意,谓之神不外驰。足掌和足根着他,足心向上吸,意如双足吸着地面,自腰以下,意如埋在土里。胯部放松,臀部如坐,脊部挺拔,下颌微收,挺颈,头顶上提,意如有绳系吊在空中。但顶心在意念中似向内收缩,紧背含胸,胸微向内收,小腹松圆。两手放于身体的腰眼部,手心向后。这种姿势既是锻炼又是休息,可作其他桩的预备式,也可作练其他桩时中间的休息式。









提按式:两臂提起,两肘向外撑,两手略低于脐,放在身体左右两侧,但不贴身,指尖向前,掌心向下,五指分开微屈,双手既有向上提又向下按之意,其余要求同第一式。



提插式:两肘向上提,向外撑,指尖向下,五指分开自然微屈,犹如插在泥中,其余同第一式。



托球式:两肘向外撑,两手向前,指尖向内,手心斜向上方,高度略高于脐,两手距离约为两拳,意如两手托一大球,其余要求同一式。






撑抱式:两手前伸成环抱状,指尖相对,掌心向后,手指分开自然微屈,两手距离23、25厘米,高度在眉下肩上,意如抱球,但同时又向外撑,其他要求同一式。



拧裹推式:两臂前伸成环抱状,位置高不过眉,掌心向外,指尖斜向内上方,两手食指之力欲搭成十字,两手距离约七八寸,手指分开自然微屈,两腕向外拧向里裹,两肘向外撕,两掌向外推又向上托,其余要求同第一式。



撑扶式:两手抬起,掌心向下,指尖向内,手指分开自然微屈,高度约与肩齐,两肘向外撑,两手意如扶在物体之上,其余要求同一式。



按球式:臂向前伸,手指分开自然微屈,指尖向前,手的高度在乳下脐上约与中脘相平,掌心向下,两手如按水中浮球,其余要求同一式。



2坐式。坐式虽然姿势繁多,但手部、臀部的姿势和站式的变化相同。下肢的变化可分为三种:



(1)坐于适当高度的椅上或床上,两腿分开比肩略宽,两脚平均着地,此种姿势对脚腿部的要求与站式相同。



两腿分开比肩略宽,脚跟着地,脚尖向上跷起向回勾,脚心向上吸






两腿悬空,脚尖跷起向回勾,脚心向上吸。



这三种姿势对上半身的要求均与站式相同,两手的姿势可按照站式的姿势加以变化。只是叉腰式应改为双手放在大腿根部,两肘撑开。另外,凡坐式除病情严重不能直坐者外,背后均不可靠在椅背上。



3.卧式。卧式可分为仰卧和侧卧两种:



(1)仰卧式:仰卧后全身放松,意如在水上仰游。两肘着



床两臂抬起成抱球状,两膝弯曲,足跟着床,足尖回勾,足心内吸






(2)侧卧式:以左半侧着床为例,左手放于枕上,手心扶头,右手放于右腿之上,或用右手轻轻按在床上亦可,使胸部空起。左腿伸出,右腿蜷起放于左腿之上。如向右侧卧可以类推。均意如卧于水中侧游,遍体舒适轻灵。



4半伏式。两腿平行或一前一后均可,把重心放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腿放松,用脚尖着地。两腿可交替练习。双手伏在案上,使胸部扩大松开,头略向上扬。有气喘病不能练站式时,练此式最为适宜。



5.行走式。在行走时平心静气,头部颈部胸腹部的要求均与站式相同,臀部亦应稍向下坐,只有站式要求小腹收圆,行走式则要求小腹长圆。两肘上提手向后勾,如挎篮状,或用提按式亦可。意想小腹催步前行,如在泥水中行走。此功在初练时须缓步前行使意念不断,练习一个阶段后,即可用正常行路速度前行,久久练习能使步履轻捷、疾如奔马。



(三)养生桩应注意的问题



练养生桩必须心神安祥,摒除杂念,“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体"。神态要轻松自如,蓄意要深憨雄浑,力量要稳准虚灵。“无动不机,无机不趣,虚灵守默,而应万物",虽是平易近人的道理,但初学不易理解,主要是以神意为主,不求枝节片爪形式问题。意在整体与内部,不要使局部破坏整体的统一,不要使外部动作影响内部失调,要浑身轻松自如,心旷神怡,好像在大自然之内似的。



还要注意四容五要: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对人对事都要恭敬谨慎,意思周密切实,任何事不说硬话不作硬事。这是学者内心和外貌应具备



—J1anShenWuShu



的练功条件。从个人意念来说,应具善意,最好是以子女的行为,父母的心肠对人。在练功方面来说就是“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这是练功应有的要啻丿、、0



养生桩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的。病症不同,其有关的神经或肌肉系统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条件习惯,性情以及其他各种特点,对于设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考虑适当的姿势和运动与休息时间的长短以及身体负担的轻重等。教者对此自应充分了解情况,作适当的安排;学者应注意掌握、慎重锻炼,不可忽断忽续,任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收效快,并防止在锻炼中发生不正常的现象。有的人,初学时多有怀疑、幻想,或任意活动或拘泥执着等现象,须细心体验,待实验充实之后才能解决。主要是:师古不泥古,谨守师法未易有得,不要浮聪明,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快,肌肉常劳动,离开己身,无物可求,但执着己身,也是错误,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来操持。若本着以上所谈,切实用功,细心体会,自不难得到万变无穷、奇趣横生之。






中国气功养生八法



此功法以动为主,动中有静,快慢相宜,行功时讲究意念配合引导,形、神合一。以呼吸应于动作,达到外强肢体、内和脏腑、通畅经络的作用。从而使人体内外的各个部分得到全面均衡的锻炼。



预备式



松静站立,双脚自然靠拢,两眼平视,心境顺和,呼吸细匀流畅。重心右移,左脚抬起向左侧轻轻横迈一步,再将重心平稳过渡到两脚之间。双脚平行,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自然下垂体侧,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弯曲,轻贴于大腿两侧,圆裆、松胯,双膝微屈,沉肩松肘、头正身直,百会上领,下颌内收,团口合齿,舌自然平伸,目光平视,神意内敛,自然呼吸,静立片刻。



要领:预备式为全套功法之始,不可忽视,屈膝程度勿太大,身形端正,脊柱松直,各关节直中有曲;心静为其主旨。



原理:无极生太极,无极态即为全身内外的均匀平衡态。通过预备式的调整,使身心进人意气平和境地。各部分松静舒畅的调形,使身体达以合理的形态布局,建立起以后动静运动的基础规范。意、气、形的协调,确定内练的基本模式。



第1式阴平阳和



两臂缓缓由体侧抬起,臂手相随,腕部松平,掌心向下,指尖微垂,大拇指微张,虎口呈圆形,其余手指自然分开,掌心内含,抬手过程中松肩松肘,同时以鼻细细吸气。



两臂持续上抬,抬至与肩同高呈水平状,保持沉肩状太丿、0以大拇指牵领,两臂外旋,翻转掌心向上,双手间如托两球,同时以鼻缓缓呼气,旋臂过程中手指微微外张,双臂保持自然微屈,勿耸肩。两侧向上捧合,掌心相对,手指向上,双手间如抱球,目视前上方,举臂时细细吸气,意念以掌心承接天宇之气。双掌捧合至头顶上方时,两臂成圆形,以两掌心劳宫穴罩对百会穴,略停片刻,缓缓呼气,臆想将天宇之气灌人百会。



轻轻吸气,两掌经面前沿身体中线下按,掌心向下,掌指朝内相对,如按球在水中,将气领人下丹田。按掌同时缓缓呼气。



两掌下按至小腹前时,两臂外旋,翻转掌心向内,变掌指朝下,两臂自然回收体侧,手行过程中,意念随之游走。按上面过程反复3遍






两臂向体前抬起,掌心向下,上抬过程中两臂保持平行,略宽于肩,起臂同时缓缓吸气,体会双掌与大地之间的气感。



臂抬与肩平,两臂呈自然弧形,腕部松平,目视前方。



两掌缓缓下按至脐部,如将球按人水中,身体随之慢慢下蹲,同时缓缓呼气,保持上体正直。



掌按至胯旁时,身体停止下蹲,此时掌指依然朝前,圆裆、松胯。



身体向上直起,带动两臂上抬,如前反复3遍,收手站立如预备式。



要领:起掌时勿耸肩;向下落掌与呼吸相协调。



原理:此式中含三个桩法,以动人静,以静生动。掌心向下为阴掌,采大地之气;掌心向上为阳掌,接天宇之气。以气贯百会,并且由上而下捋顺内息。掌对大地上下合运,起到阴升阳降,阴阳既济的作用。



(三)第2式怀抱日月



两掌心斜向内,由体前缓缓上抬,双臂呈圆形如抱球,注意勿耸肩翻肘,双臂上抬时轻轻吸气。



手臂抬至胸齐呈水平状,两虎口相对,双臂呈弧形,目光内涵。保持此状态静立片刻,自然呼吸






两臂缓缓外开,尽量向外。向后自然扩展,随开臂而开胸、开肩,同时缓缓吸气。双臂仍保持水平,双肘呈自然弯曲状,目光平视。



两臂开至最大限度后,慢慢向前、向内合收,至抱球状,随合臂缓缓呼气,合臂过程中目光在两臂间平视,体察两臂间的气感






双臂如此开合3次,然后由体前自然下落,回归体侧。



要领:开臂时不可过于挺胸,下颌勿上扬;肘、腕部始终保持松畅。原理:本式有开胸理气之效,臂与掌的开合十分容易体验气感。手指的不断舒张,摆动调节了手三阴三阳经,带动全身。练习久之,可觉全身内脏发热。



(四)第3式旋转乾坤



双手由体后自然上提,掌心向内轻扶于两肾处,自然呼吸,意守两肾。身体保持正直,沿顺时针方向缓缓圆转头部9圈,目光垂收。






再沿逆时针方向圆转9圈。圆转头部时注意保持颈部以下的部位不做大的晃动。转头过程中自然呼吸。



以两脚心联线中点为圆心,以掌推腰,沿顺时针方向圆转旋动9圈,再沿逆时针方向圆转旋动9圈。旋动时上体随腰胯的转动自然俯仰,双脚保持不动。圆转腰胯过程中自然呼吸。



以脊柱为中轴,以头引领身体向左后方缓缓转动至最大限度,停顿片刻,再缓缓回转,至正前方时仍旋转不停,向右后方继续转身至最大限度,停顿片刻,再回转。如此反复3遍。



转动身体时目光随之向左右后方远视,注意头颈,身体保持正直,不弯腰,双脚不要移动。



向后拧转时吸气,复原还中时呼气。左右均同。身体还中,目光平视,意守两肾。双手扶肾部,上下揉摩21次,意注双掌。



摩完后双手自然由体后下落,回归体侧。



要领:以掌摩肾时效果应深达内里,而非摩擦皮肤表面;头、腰的转动应均匀、圆润,不可用僵力、硬力。



原理:转头放松诸阳之首府,转腰牵动中轴及中心律枢纽。



此式涉及身体的各个关节,使机体得到全面的运动。



(五)第4式推窗望月



双手自体前沿中线慢慢捧起,掌心向上,十指相对,虎口张圆,掌心内含。抬手同时缓缓吸气。



手抬至胸部时,手臂内旋,翻转掌心向下,目光垂收。双掌轻柔下按,落至腹前,随落掌缓缓呼气。



再翻掌向上,缓缓捧起。如前反复3次。



捧掌至胸前,慢慢吸气,随捧掌重心自然移至右腿。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同时手臂内旋,翻转掌心向外,重心逐渐前移左脚,踏实全脚掌,随重心前移双手缓缓向外推出,掌心朝前,掌指向上,轻轻呼气。



重心逐渐后坐移至右腿,同时将左脚尖抬起,两掌随之向内缓缓收回胸前,随收掌轻轻吸气。再将重心前移,并向外推掌如前,反复3遍






第3遍后移重心时,将左脚收回,顺势将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同时翻转掌心向外推出。与左式对称练习,共推收3遍






右脚回落,双手收回胸前,掌心向内,再翻转向下由胸前沿身体中线自然下落至身体两侧。



要领:向左右前方推掌时,注意以膝带动身体前移。两臂自然呈弧形,沉肩坠肘、迈脚、翻掌、移重心、推掌几个动作同时进行,保持高度协调;推掌时注意体察双掌的气感。



原理:双掌在胸腹之间引气运行,使心肾相交,水火相和。



左右的收推起到采气补身,滋养百骸的作用。



(六)第5式摩运五行



两手缓缓抬起,掌心向内,双掌内外劳宫穴相对叠按于腹部。男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女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自然呼吸,意在两掌






沿顺时针方向圆转揉摩腹部,共9圈。再沿逆时针方向圆转揉摩腹部,共9圈






双手慢慢打开,由小腹两侧经两肋,由外向内圆转揉摩而上,至胸前。



两掌指尖相对叠合于胸口,由身体中线推摩至小腹。同时缓缓呼气,双手轻贴小腹,意守片刻,如此反复12次。



双手缓缓抬起,两掌轻贴于胸后玉枕穴,沿顺、逆时针方向各圆转揉摩36次。双手经体前自然下落,至小腹前翻转掌心向前、向外、双臂呈弧形由身体两侧向上捧起,同时轻轻吸气。



两掌于头顶上方相合,掌心皆向下,上下相叠,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轻按于百会穴。分别沿顺、逆时针方向各圆转揉按21圈。揉后双手自然放下收回体侧。



要领:揉摩时用意于力相随合;揉摩会避免重压;揉腹及两肋速度应均匀一致。



原理:内气运行到一定程度后的带气自我摩按,有效地起到活血化淤,启动气机的特殊效果。



(七)第6式行云流水



两掌指尖相对自体前捧起,同时吸气,至腹部时静立片刻,调匀呼吸。









双手继续上捧,至胸前翻转掌心向上,并缓缓上托,同时轻轻呼气。



托至头顶上方,静立片刻。松肩、圆臂,自然呼吸。



两手掌心向外,由体侧缓缓圆形划落,同时细细吸气至腹前两臂外旋翻转掌心向上,双手再由体前捧起,同时吸气。至肩部时,两臂内旋,翻转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双掌缓缓向身体两侧水平推出,目视前方,轻轻呼气。推至最大限度,静立片刻,调匀呼吸。



双手掌心向下自然回落,再捧至腹前,如此上托、侧推反复3遍






要领:两掌上托时,十指相对,距离不要过大。至头顶后尽力上托;双掌侧推时,肘部保持自然弯曲。



原理:托天有理三焦之效,侧推舒展经络,鼓荡全身,使



人与天地自然相应。



(八)第7式太极运球



两手由体前自然抬起,十指微张,虎口呈圆形相对,抱球于腹前。



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手向左下方、右手向左上方弧形滑动,两掌心保持相对,似揉运一球,同时身体以脊柱为中轴向左转动。转至面向左方时,呈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朝下。



重心逐渐转向左腿,身体以脊柱为中轴向右转动,同时左手保持掌心向内,由左下方经身体中部,向右上方弧形划动;右手保持掌心向外,由左上方经身体中部,向右下方弧形划动。



转至面朝右方时,呈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



再将身体向左对称回转,如此反复3遍。运转过程中自然呼吸。两手回收体前,内外相叠,轻贴腹部。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意在掌中,静立片刻。



要领:左右运转时掌心始终相对,弧形划动要连贯圆活;脊柱保持正直放松,勿突出臀部;身体重心不断转换于两腿之间时,双脚不要移动;揉球过程中腰、胯、肩、肘、腕、膝等关节协调运动,目视掌中球






原理:运球即运气,以所练之气自养内外,该式为内气颐养使用法。



(九)第8式天长地久



双手从体后自然提起,掌心向后。再自腋下由后向前掏出,提至肩部。翻转掌心向上,由脑后缓缓向上推出。



推至头顶上方时,两臂自然外旋,掌心随之翻转向内,由面前缓缓下落。双手至胸部时,掌指由内转而向下,虎口张圆,大拇指相对。两掌先后沿胸部两侧,腹部两侧,大腿、小腿内侧缓缓推落。再分别经脚内侧、脚尖、脚外侧、脚跟、腿后侧摩转至后腰。再翻转掌心向外,继续上提至腋下。由后向前掏出,如前重复练习,共3遍






双手落于体前,掌心向内,大拇指与其余手指分别贴压,自然叠合于小腹丹田处,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意守丹田,静立片刻。



收手还原成起式。



全式自然呼吸,意随掌行,游走全身。



要领:转掌变换手指方向过程中,掌行勿停;双手由脚根向腰部上提时,手指始终朝下;手掌推下、提上过程中,随两掌的推行,腰部柔和下弯和伸直;手掌推行的速度要均匀、连贯。



原理:此式为人体大周天运行,将手足经络相连,使阴阳汇交,上下互补,形成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十)第9式收式



自然松静站立。两手掌心相对,反复轻快搓摩至以两手掌轻覆双眼片刻,并揉摩整个面部。两手十指用力推梳头顶及脑后。手臂抬起,两手悬于头顶上方,以十指尖为着力点,轻扣头顶数十次)。






以两手掌均匀、全面地拍打全身






全套动作以中等速度,练习完成约18分钟。



要领:揉搓及拍打时意念平和。拍击身体时应轻透,但力度不可太重






原理:搓手激发经络活性,温补全身。对头面部进行细致的搓、摩、扣击,可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放松大脑,精爽神意。拍打全身,使气血顺达,通体舒泰。



思考题



1.古代养生功法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2,简述五禽戏的技术动作要占






3.养生功法的锻炼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4.养生桩功常用的动作方法有哪些?



5.简述健身功法教学的步驟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太极拳术



〖内容提要〗本章对常见传统太极养生拳术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主要方法、技术要求、锻炼价值等基本知识进行了系统介绍和论述。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极拳项目的运动特点。重点掌握太极拳项目的主要方法、运动特点、技术要求和锻炼价值。正确指导技术练习,并为今后太极拳教学和实践奠定基础。






浏览1,73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