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论 著。作者陈鑫。本篇论述临敌取胜 之法,讲解“据上游”之道「 可作为 推手技击的参考。原文如下:
两人交手,各怀争胜之心。彼 此挤到十分九厘地位,只余一厘,分 胜负全在此一厘地位:彼先占据,我 即失败;我先占据,彼亦失败。盖得 势不得势全系于此,此两人俱到山 穷水尽也。
当此际者,该如之何?
曰:必先据上游C
问:如何据上游?
顶精(劲)领住中气,手略提高, 居于敌手之上。身略前侵逼,迫彼 不得势。力贵迅发,机贵神速;一迟 即失败,一迅疾即得势。势得则手 一前送,破竹不难矣!
如两人对弈,棋到局残,胜负在 此一步;又如逐鹿,惟高才捷足者先 得之;又如两国兴兵,先夺其辎重粮 草。此皆据上游监脑之法也!
故平素打拳全在一起、一转,所 谓“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本 势手将起之时,必先使手如何承住 上势,不令割断神气血脉。既承接 之后,必思:手如何得机、得势?来 脉真,机势得,转关自然灵动。
能如此,他日与人交手,自能身 先立于不败之地,指挥如意。来脉 转关,顾可忽乎哉!
《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有录。
【整劲】太极拳内劲之一。是 对身体力学结构改善后产生的“混 元力”。其整体含义有三.能量的 集中,即全身内外各部分整体性的 运动,没有局部的能量损耗;2.意念 和形体的谐调完整;3.内外贯通,内 劲的外放通达无碍。
【震1八卦之一。代表雷等事 物。在太极拳理论中表示发劲、刚 决、进攻等。练拳方向上代表东方C 太极拳练法上与“挤”法相对应3
【震脚】太极拳腿法。支撑腿 微屈,另一脚提起,以全脚掌向地面 踏震,劲须松沉。
【震脚】陈式太极拳练功法。 脚落地时力度猛然增大,同时意、气 贯注。但震脚力度过大对人体健康 是否有益,存在不同看法,目前还在 研究中。
【正步】吴式太极拳基本步 型。左右两脚平行,一前一后,脚尖 均朝正前方。两脚横向、纵向间隔 皆为一脚。如图。
【正气】太极拳内功名词。1. 指人体内的健康之气;2.指由于练 功要领正确而培育的体内之气。
【正拳)太极拳手型,拳心向 里、拳眼向上的拳型。如“搬拦捶” 中的拳。如图。
【正掌】太极拳手型。手指尖 向上,掌心朝前的掌型。要求腕部
正拳
平展,掌腕之间成9(F角。如图
【郑伯英】名锡爵,字伯英C 见啷锡爵”条目。
【郑怀贤】(1899~ 1982)著名 武术家。河北安新县人。幼习太极 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诸般武术,其 “习叉”技艺尤享盛誉,曾作为1936 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武术队成员赴柏林演武,广受欢迎。 注重武术医学的研究与发展,其骨 伤治疗医术名重中外。生前为成都 体育学院教授、武术系主任、成都体 育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并长期担任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
【郑曼青](1901 ~ 1975)著名 太极拳家。台湾太极拳的主要传播 者之一。名岳,字曼青,别号玉井山 人二浙江永嘉人。1949年赴台定 居二年轻时因体弱习拳强身,从师 于杨澄甫,得其精心传授,获杨式太 极拳、械功技°曾任重庆“中央训练 团”武术教师。赴台后积极开展太 极拳推广工作,门生遍及台湾、美国 等地。晚年积一生习拳体验,编就 “郑子太极拳”37式,著有《郑子太 极拳十三篇》《郑子太极拳自修新 法》等。
【郑悟清】(1895 ~ 1984)赵堡 太极拳名家。早年名梧卿,字凤臣。 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受业于赵保 太极拳名师和庆喜。曾任国民革命 军第七分校武术教官,并被选为西 安市国术馆委员。打破“赵堡拳不 出村”的规定,广泛传授拳艺,培养 了大批太极拳人才。于西安传授太 极拳技艺数十年D为发展赵堡太极 拳做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儒、释、 道、医及兵书等诸家学问,并使之融 入拳法中,练拳以柔为体,以柔为 用,主张以柔克刚。喜书法,并与太 极内功相结合。有弟子宋蕴华等。
【郑锡爵】字伯英。河南温县 赵堡人。“赵堡太极拳”名家。从师 于和庆喜。1931年参加开封擂台 赛,成绩突出,被誉为“神手二曾在 沈阳等地授拳。移居西安30年 其子郑鸿烈,得父传授,为当今赵堡 太极拳名流。
【支点】太极拳术语。太极拳 个人练习或推手中,如内气贯穿一 气,浸力混元一体,形无所滞,则整 个系统松柔顺畅,无支点。如一处 或一方有紧张点,不能及时化解,则 该处成为力的支点,进而转为滞点, 易为对方所乘C
【直力】太极拳病之一,指过 于明显的、单一的用力方法c无圆 润的鼓荡结构,失去了太极拳的固 有特色。
【直腕】太极拳手型。腕部平 直运转。如陈式太极拳的云手中, 就有直腕手型。
【指裆捶】太极拳式之一。有 时为“进步指裆捶”。此式具有较强 的实用性。为太极五捶之一。以拳 指击对方裆部,故名。基本要领为: 两腿呈弓步,一手以拳向下前击对 方裆部高低位置,另一手护于下侧O 目视前下方。如图。
【“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太极拳拳诀。太极拳是练意的拳
指裆捶(杨式)
法。内壮精气神是它的基本内涵。 神意足自然就形骸正,求神意足的 过程也就是正形骸的过程。因此, 从练习伊始,就应由求神意入手,为 准绳。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过多甚 至主要地把着眼点放在了求形骸相 似上,则是颠倒了本末,容易达到形 骸似而神意死。这种练拳是一种僵 化的机械模式。
【中国长安国际太极拳研究会】 太极拳群众组织。1985年成立 于西安。主要创办人为宋蕴华等。
【滞】太极拳术语。即不通之 意。沉重难于舒畅。练习拳架涩涩 难以贯穿,或推手中不能灵活变化。
【滞点)太极拳名词。行拳或 技击中劲力的淤积处。拿住了这种 点就可制约对方。在练拳中应逐步 达到消除这种点的存在。
【致柔拳社】民办太极拳教 学、研究组织。1926年5月由陈微 明在上海创建。主要传习太极拳各 类功夫,强调其健身强体功能。该 拳社聘请名家教课,效果良好,在当 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版有《太极 拳术》《太极剑术》《太极问答》等书 刊。为太极拳发展中的重要拳社。
【中定】太极拳术语。太极拳 处处分虚实,但每一虚实之间,必有 一重心,称为“中定”,如此方能“阴 阳互为其根工
浏览4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