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强化运动技术、战术,改进和巩固技术,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集中 注意力。
想像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之前,通过运用记忆表象重现或创造成功时情景, 以达到实际训练效果或优于实际训练效果的心理训练方法。
“表象重现法”与“念动训练法”从广义上说都属于想像训练法。
想像必须运用视觉表象与运动表象,其中包括客体运动表象和自身的动觉表象。表 象重现是巩固过程,而表象的创造或重组则是新动作出现和掌握、形成的基础。
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运动的想像或回忆来实现的,念动 是想像的生理基础。通过想像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 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大量的实验证明,想像时相应部位能够出现与实际动 作一样的生理反应。如让短跑运动员想像赛跑时的紧张动作、射击运动员想像举枪射 击,在前者腿部后者前臂部都可测出肌肉电流的明显变化。
想像训练有人称之为“内心演练”,俗称“过电影”。
英国高尔夫球冠军克洛斯曾说:“用大脑想像演电影能够帮助获得比赛胜利。”他 说他的成功主要是借助于想像和集中注意力。他打球10%靠实际挥杆击球,而在击具体 的每一球时他50%靠大脑过电影,40%靠姿势。他在比赛间首先进行注意力集中,然后 在头脑过一遍击球整个动作的照片。
想像训练的具体实施可以用多种方式:
(1 ) “战绩”回忆法。
(2 )动作后想像法。
(3) 半动作想像法(如徒手投篮)。
(4) 从外部视觉表象进入对自己的想像法。
(5 )从内部感觉开始对自己的想像法。
(6) 借助电影、录像等诱导想像法。
有些运动员不善于进行内心想像,主要原因是他们平时没有养成牢记自己运动表象 的习惯,不善于牢记曾对他们起过积极作用的情绪以及知觉表象。
如果运动员以前从未进行过内心想像,那么,可从最简单、最熟悉的事物的表象开 始,逐步提高想像的难度。
想像也可能会有消极内容,消极内容可能会引起消极效果(如失败等),这方面应 尽量避免。
3. 模拟训练
目的:提高运动员对比赛情境适应能力,习惯于比赛的特殊条件,消除或减缓紧张。
模拟训练是预先将比赛对手、环境、条件等方面作出详细了解与分析,根据分析研 究的结果,将训练安排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进行,使运动员逐步适应比赛的特殊 环境,以提高临场表演效能和比赛水平的训练方法。
模拟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时差、地理、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观众 呐喊、裁判员错判、悬殊比分、对手粗野,以及灯光、噪音等种种条件的模拟。
4. 生物反馈训练
目的:调整情绪状态,消除紧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植物神经的调节和控制过 程,改变机体身心状况。
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这是借助于现代化仪器把机 体的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本人,使运动员经过反复练习,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 做到自己控制自己。如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了情绪紧张,必然在生理上反映出 来,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的机体部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毛细血管扩 张、血压升高等,使用电子仪器显示出各种信号,告诉运动员在紧张情况下的主要生理 机能的反应,使运动员学会通过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进而消除情绪上的紧张,这便是 “生物反馈”的作用。
生物反馈训练类似于放松训练,其机理相同,但生物反馈须借助仪器进行。二者可 结合起来进行。
5. 暗示与催眠训练
目的:消除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
什么是暗示?暗示是指人们通过思想、语言对个体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和 说服教育不同,它突出一个“暗”字,它不像说服教育那样“大摇大摆”地进入人的 意识之中,而是悄悄地“溜”进意识里面。对暗示的感受性是每个正常人所共有的一 种特性。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他人的暗示或者自我暗示,不受暗示的人是没有的, 差别只在于暗示的易感程度上。暗示的结果,使个体的心境、情感、意志、兴趣、爱 好等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又使人的某些生理功能、健康状况以及工作效率、运动效能发 生改变。
暗示以实施暗示的人不同而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顾名思义,他人暗示是由别 人施加的暗示,自我暗示则主要是由主体自己实施的暗示。他人的暗示与自我暗示的划 分仅有其相对的意义,因为在实际中,暗示的发生往往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客观方面的 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而且主体的心理变化常常是主客观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 果。虽然如此,二者仍有相对独立的意义。
运动员在走上赛场时,教练员给他一个鼓励的眼光,或轻轻拍一下他的肩头,他便 感到传入一股暖流和力量,这是他人暗示;运动员上场前对自己命令“我一定能击败对 手”,这是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按其效果分,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有些运动员的迷信观念就属于暗 示,如穿什么衣服比赛、什么日子比赛、碰到了什么人等,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 的,教练员应尽量地对运动员施加积极的暗示。运动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积极的自我 暗示和他人暗示能够提高动作的成功率和控制动作的稳定性。
催眠是言语暗示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被催眠者表现为睡眠的样子,意识程 度极低,对催眠者的言语很顺从、被动。
催眠术最早起于1755年奥地利医生麦斯迈,那年他在维也纳首次表演催眠术。19 世纪英国、法国成立了临床催眠协会、催眠研究中心,以后苏、英、日等国对催眠术的 研究与应用相当重视。
目前在我国心理学界,特别是医学心理学界对催眠术非常重视,且在心理疾病治疗 中颇有成效。
国外运动心理学界对此亦极为重视,认为催眠术对运动员心理治疗、矫正、放松、 疲劳消除、运动技能的提高大有好处,甚至是其他训练方法无可比拟的。
催眠法有些人称之为“自生训练”或“放松训练”(与前述之放松训练略有差别)。 其形式虽大同小异,但实质上差不多。主要差别在于是主动还是被动,但都要运用暗示 (图 2-5-3 )o
他人暗示
[觉醒暗示,
自我暗示 他人催眠诱导暗示
暗木< r催眠诱导暗示-
L自我催眠诱导暗示
「他人催眠暗ZK
I催眠暗催眠暗示-
L自我催眠暗示
〔后催眠暗示
图2-5-3暗示分类图
现在的催眠一般都不采取神秘的做法和离奇的布置,而是向被催眠者说明催眠的性 质和要求,在其完全同意与充分合作的情况下进行。
催眠前测试暗示性的高低是催眠成功与否的关键。此外,观察受试者的态度是否诚 恳、积极也很重要。
精神病人、脑病患者、严重心血管病人以及对催眠严重恐惧者不可施催眠。
可采用举手法、后倒法、躯体摇摆法等测试受暗示性。
催眠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诱导法。直接法就是凭着催眠者的威信,通过简短 几句话或轻轻的抚摸,便使对方进入催眠状态。间接法是先让受试者安静坐一会儿,放 松全身肌肉,然后借助于光亮的小物体或单调的小声源让受试者凝视物体或倾听声源。 催眠者在一旁以单调、低沉、肯定的语言,反复暗示受试者:“你现在越来越疲倦” “全身越来越放松” “越来越没劲儿” “越来越想睡” “你的眼皮越来越沉,沉得睁不 开”。当受试者显示头颈或四肢无力、眼睁开得越来越小直至闭眼时,可嘱受试者“你 的眼皮睁不开了,你试试看” “你的手也松得没劲儿了,动不了了,你试试看”。受试 者欲睁眼不能,想举手举不起,标志受试者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的深度一般分为三级:浅催眠、中度催眠、深催眠。上述为浅催眠。在此基础 上可继续深化,暗示,“你现在很安静” “睡得很好” “全身很舒服” “全身越来越轻 松” “左手轻得往上飘” “越飘越有劲” “右胳臂发硬了”。催眠者弯曲受试者左臂, 感觉有抵抗,是中度催眠的标志。再度深化便达到梦行。暗示受试者全身轻松,“双腿 轻得自己走动”。
引导催眠的时间最快数分钟。半小时仍不能入眠者,停止催眠,有的人可在多次试 行催眠后进行催眠。
在浅催眠下通过言语暗示可解除受试者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痛苦。中度催眠可进行心 理分析,使受试者回忆以往的精神创伤。深度催眠可治疗心理疾病。
根据需要处理完毕,即可数数儿引导被试者出催眠。暗示“你会随着我数的数越 大,头脑越清醒,数到9你会完全醒来”。催眠者便缓慢数数一、二、……可见到被试 者身体活动,睁开眼睛。有时一次不成可两次、三次。
人群中能进入催眠者达70%~90%。能否进入催眠,关键在于合作与信任,与被试 者的年龄、性别、智力无关。
催眠状态下,个体的吸氧量、呼吸次数、心率都有所下降,皮肤电阻增加。
催眠应用于运动竞赛中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1 )对运动员心理障碍的论断和治疗;
(2) 对运动员进行定向的心理训练;
(3 )赛后心理恢复。
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催眠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不能作为愚弄他人之工具。 实施催眠者应具备一定条件,不熟悉变态心理学、不掌握神经官能症治疗者,不能对别 人施行催眠术。一旦被试者在催眠中精神病发作、催眠后产生焦虑或心身脱离等病态则 无法处理,会造成后患。
浏览2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