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至尊棍法


二、少林棍法阐宗|少林至尊棍法





记载,紧那罗王便是少林棍法的传授者。



元至正初年,有一位和尚来到少林寺 当烧火僧,长得十分丑陋:蓬头、裸背、 跣足。他整天少言寡语,只是在厨房辛勤 地劳作,闲暇时则闭目打坐。少林寺中谁 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和来历,也没有人注意 他。他偶尔手持棍棒,操练几下,没有人 注意他练的是什么功夫。



转眼到了至正十一年三月的一天,颍 州红巾军的一股突入少林寺抢掠,寺里的 僧人措手不及,四散逃走。这时,那个平 日少言寡语的烧火和尚突然手持长棍跳了 出来,其体形突然变得有数十丈长,朱发 靛面,立于山峰之上,大叫道:“吾乃紧 那罗王也!”红巾军众人望见,惊恐地退走 了。自此,少林寺便以紧那罗为护法伽蓝 神,少林棍也就由此发展起来。



这种少林棍起源的说法还有待商榷和 考证,但一般认为:少林棍术始起于北 麴,是少林寺历代众僧为健身抗兽而创, 广泛吸收其他门派棍法精华,经过长期艰 苦磨炼、不断革新,逐渐发展起来的棍棒 功夫,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



少林派棍术有齐眉棍、猿猴棍、风火 棍、大杆子、旗门棍、小夜叉棍、大夜叉 棍、少林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劈山棍、 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等。对练棍术 有六合杆、排棍、穿棱棍、破棍十二路、群 羊棍、上沙六回排棍、中沙排棍、下沙排棍 等。少林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






法密集、快速勇猛,既能强身健体,又能 克敌制胜,在少林功夫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其中齐眉棍因其灵活多变、气势恢宏 而备受推崇。



虽然棍术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历 代精于棍术的人在史籍中也很容易发现,但 是,少林僧人普遍习练棍术从历史资料来看 是从明代开始的。



据传,明嘉靖年间的著名武术家、抗 倭名将俞大猷(公元1504年~1580年)曾慕 名拜访少林寺,并发生了一段著名的"回传 少林棍"的故事。俞大猷的少林棍术十分精 湛,在一次路过河南嵩山时,想起自己所学 的少林棍术出自嵩山少林寺,饮水思源,便 到少林寺拜会。在寺内,俞大猷看少林寺武 僧练武时便特别注意少林棍僧的棍术,发现 和自己的少林棍似是而非,再认真比较一 下,觉得比自己掌握的少林棍法差很多,像 是没有得到少林寺的真传。



俞大猷满腹疑问,便去拜会少林寺住 持小山禅师。小山禅师敬重俞大猷是朝廷命 官,又是战功赫赫的武将,就集合全寺所有 精通棍术的千余武僧,各人尽展功夫,演练 给俞大猷看。小山禅师本来以为俞大猷看了 后一定会口服心服,大大鼓励一番,哪知俞 大猷看了,摇摇头说:“下官也粗通少林棍 术,只是与众位师父所练的不尽相同。若 不嫌弃,下官愿意献丑,请各位师父指 教。"众武僧看见俞大猷要切磋武功,立 刻叫好。



俞大猷将外衫脱掉,拣起一支长棍,将 平生练就的少林棍法施展出来。只见他有进 有退、有跳有闪,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攻 中有守、守中有攻,一支长棍像出海蛟龙, 矫健盘旋,上下翻飞,看得少林寺众武僧眼 花缭乱、齐声喝彩。不但众武僧口服心服, 小山禅师也大开眼界,知道寺中少林棍术已 失真传了,于是恳请俞大猷传授。俞大猷为 众武僧求艺心切所感动,也感到自己有传授 少林棍真功夫的责任,便欣然接受下来。



后来,俞大猷把自己所学的少林棍, 结合自己多年演练的体会和临阵克敌制胜的 经验写成一本书——





浏览72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