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有元代遗 风,但也是因为明代冶金锻造技术日趋衰退,刀剑质量明显不及 他国,于是不得不依靠进口。兵器的引进意味着武艺的引进,武 艺应是古代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武艺交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 个重要内容,惜乎学界对此一向不太注意。
米昔刀的形制我们不清楚,以一般印象而论,它应是伊斯兰 民族所惯常使用的那种弯型刀。弯刀主要是肺兵兵器,刀形弯如 半月是为了更适于马上劈杀。这种刀曾经流行于中亚、西亚,后 来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它又是土耳其人手中的利器.不管什么样 的兵器,总是与一定的使用技术相伴生,如果没有相应的武艺,兵 器的效力就发挥不出来,甚至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这是常 理。米昔刀在明代军队中的存在,说明其使用技术也随之传入中 国,这是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过去我们只知道日本刀法曾传人 明朝,产生过巨大影响,现在又多了一个埃及刀和刀法,这是具 有多种文化意义的发现。虽然在现存的明代武艺著作中我们尚未 发现米昔刀刀法的记载,但我相信在元明两朝的中国军旅中它曾
经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它的传承很可能与崇尚武艺的回回民族有 关系.
注释
①参见韩儒林先生主编《元朝史》第十章第二节432页注”密甘儿阿拉伯文为
Misr.是希伯来文Mizrdim的缩写刘郁 <西使圮)作“密乞儿国”.
②参见《多桑蒙古史》第四卷第七章?《元朝史》第十章第二节.
③马欢《源涯胜览》卷首妃行诗:“忽SJ泼所近海旁,大宛米昔通行商.”忽密度 斯即霍尔木兹海块,大宛应是大食的谣称.
④参见王玉德等,明实录类箓?涉外史料卷》1088页〈埃及》.武治出版社,1991 年.
⑤勿斯里或儿勿斯图.指火食治下的埃及,Misr if ff.此说见孙赫棠先生 <南自 时期的中非交通关系3文载 <孙?1集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⑥杜甫《杜工部集》卷7《别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⑦参见李鸿宾 <大行文书所见镇铁输石诸物辨析》,文教《文史》第34辑.
--明代“刀法得之佛郎机”考
《明文海》卷229收录了郑以伟的《泰西水法序》一文,序文 中的一段文字引起我们的极大兴趣:
“永乐时,神机火枪■法得之交南;嘉靖时,刀法得?之佛郎 机,鸟嘴炮法得之日本」
郑以伟字子器,江西上饶人,翰林出身,是万历、崇祯间的 名宦,曾经与徐光启同时入阁。《明史》本传说他“修洁自好,书 过目不忘”,他自己也颇以博学自许。G郑以伟与徐光启是同僚至 交,又与利玛窦等“西儒”有交往,是一位比较留心中外文化交 流的官员,所以我以为他上面的说法必有所据。
“永乐时,神机火枪法得之交南” 一说,《明史?兵志一》也 有记载,说成祖时“征交南,得火器法,立营肄习”F永乐、宣德 间人黄瑜在其《双槐岁抄》卷5 “京军进军”条中也提到:“后征 交南,得神枪火器之法,立神机营J此外,沈德符《万历野获 编》卷17《兵部?火药》条言之最详:
“本朝以火器御虏,为古今第一战具。然其器之轻妙,实 于文皇帝平交趾始得之。即用其伪相国、越国大王黎澄为工 部官,专司督造,尽得其传
浏览9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