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剑术练习中,不持剑的手要捏成“剑指”,古称“剑诀”、“戟 指”。
(1)剑指的形式
① 开指式:又称开剑诀。拇指屈扣于食指外侧,食指与中指伸 直并拢,其余2指第2指节内扣,形如戟状。(图2—39)
② 合指式:又称戟指、压剑诀。拇指压在无名指第1指节上, 食指与中指伸直并拢,其余2指扣于掌心。(图2—40)
图 2 —39图 2 —39图 2 —40图 2 —40
图 2 —39
图 2 —39
图 2 —40
图 2 —40
(2) 剑指的作用
① 剑指与握剑手的配合,可以增大持剑的腕力。如:弓步挂劈 时,抡剑向右下方劈,左剑指相应向左向上方摆,以加大劈力。
② 引导剑路,增强剑势,借势助力,平衡优美,增强剑术的表现 技巧和神采。
③ 剑指前领,声东击西,可以迷惑对方视线,乘机点击对方的 穴道,或抢夺对方的器械。
(四)基本剑法
1. 传统十三剑法
太极拳理根于《周易》的五行、八卦,合五行、八卦之数,传统太 极拳、剑都讲究十三法。太极拳十三法为凯捋、挤、按、原拥、肘、 靠、进、退、顾、盼、定;太极剑十三法为抽、带、提、格、击、刺、点、崩、 搅、压、劈、截、洗。十三剑法贯穿于太极剑始终,所以学练太极剑 必先学传统十三剑法。现将传统十三剑法简单介绍如下:
(1) 抽剑:持剑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剑身平直,剑尖在前,呈 阴手剑(亦称太阴剑)。臂由伸直状态,由前向怀中撤回,剑刃由前 向后滑动为抽法。传统剑法中,有阴手(手心向下)为抽之说,也有 向左称抽之讲。现在还有人称之为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 抽回,力点沿剑刃滑动也称之为抽。如32式太极剑中“怀中抱月” 的剑法。抽剑多用满把。
(2) 带 剑:持剑使平剑或立剑由前向侧后或直拉抽回为带。 平剑为平带,持剑手心向上,手背向下为阳手剑,剑尖向前,由前向 侧后方抽回,力达剑刃中部。立剑为直带,持剑手拇指向左侧,虎 口向上,手心向左,由前向后直拉沉腕抽回。直带也称抽。另外, 还有右抽为带之说,阳手(手心向上)为带之称。带剑多用螺把。
(3) 提 剑:持剑手心向外,屈腕抬肘,立剑,剑尖垂下,由下向 上将剑拎起为提。根据前臂的旋向及左右方位可以分为倒提剑、 左上提剑、右上提剑。提剑多用钳把。
(4) 格剑:持剑使剑尖向下,剑刃向外,从前向后;以剑刃后 端近护手为力点,弧形摆动为格。持剑手手心向里左右横摆为内 格,持剑手心向外左右摆为外格。有人称用剑尖或剑刃前端挑开 对手来器为格,左挑为左格,右挑为右格。格剑多用螺把和满把。
(5) 击 剑:剑尖向前,或左或右横出,力达剑尖或剑刃前端为 击。可以上下点击,左右平击,有多种方法。击剑多用满把和螺 把。
(6) 刺 剑:立剑或平剑,剑尖在前,力达剑尖,剑身与臂成一 直线直出称为刺。根据位置高低分上刺(剑尖与头平)、平刺(剑尖 与肩平)、下刺(剑尖与膝平)、低刺(剑尖与踝平),还有探刺、后剌、 侧刺等多种刺法。刺剑多用满把和螺把。
(7) 点 剑:持剑手提腕,立剑,用剑尖向下啄出为点。点剑前 要充分利用反向力,体现出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的思想c如杨式太 极剑中“等鱼式”。点剑多用螺把。
(8) 崩剑:持剑手屈腕上翘,立剑,剑尖由下而上,力达剑尖 为崩。传统剑术中称垂锋下击为点,挑锋上击为崩。崩剑与点剑 正好运动方向相反。崩剑多用满把。
(9) 搅 剑:持剑手以肩、肘、腕等关节为轴心,以剑身1/2处 为圆心点,使剑身成立圆锥形绞动为搅。可以变化出缠法、剑圈大 小等方法。搅剑多用螺把。
(10) 压 剑:持剑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平剑,用剑由上而下按 为压剑。力达剑身。多用剑身中、后部。压剑多用满把。
(11) 劈 剑:持剑手挥臂,立剑由上而下,力达剑下刃,臂与剑 成一直线砍下为劈。可以分为前、后、斜、抡劈等方法。劈剑多用 螺把。
(12) 截剑:持剑手以立剑或斜立剑,使剑刃斜向上或斜向 下,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着力,力达剑身前部为截。分为内截、外 截、上截、下截、后截等。截剑多用满把与螺把。
(13) 洗剑:洗是撩、带、抽、斩、扫等剑法总称。有运刃攻取 对方,轻拔巧取之意。古代剑法分为平洗、斜洗、上洗、下洗。有人 称用剑尖向前移动平凿;力点在剑尖为洗。洗剑多用螺把。
2. 传统四母剑法
传统太极剑称为十三剑法,又概括为劈(击)、刺、格、洗四种类 剑法,统称为四母剑法,意即最基本的四种剑法。所谓劈(有人称 为击),指用剑身整体的剑法,包括抽、带、提、击、点、崩剑法;刺是 指用剑尖进攻对方的剑法,一般通过臂的屈伸运使。包括上刺、下 刺、左刺、右刺等;格为用剑身或剑脊拦开拔挡的剑法,包括截、斩、 扫等;洗是通过剑刃的滑动进取对方的剑法,包括抹、撩、削等。洗 法剑多呈弧线运动。
3. 其它常用剑法
(1) 撩 剑:立剑由后向前上方撩出,力达剑刃前部。
(2) 挂 剑:立剑,剑尖由上向体两侧立圆挂出。
(3) 推 剑:剑身竖直,剑尖朝上,由后向前推出,力达剑身中 部。
(4) 削 剑:平剑由左侧下方向另侧右上方斜出为削,力达剑 身前部。
(5) 云 剑:以持剑手的腕关节为轴,在头的前上方向左(右) 绕环一周,力达剑身前部。
(6) 扫 剑:平剑,手心朝上,由右向左下方弧形横扫,力达剑 身。
(7) 架 剑:立剑手心朝外由下向上方横架,力达剑身中部。 剑高过头□
(8) 抹剑:平剑从一侧经前弧形向另一侧回抽为抹。
(9) 拦 剑:立剑斜向前上方托架,力点在剑刃中、后部。
(10) 抱剑:右手持剑于胸前,左剑指或手心附于右手背一 面,双手合于胸前为抱剑。
(11) 穿 剑:以剑尖为力点沿身体一侧或经腋下、胸腹间弧形 穿出。
(12) 剪腕剑:以持剑手腕为轴,立剑转腕在身侧贴身近臂由前 向下、向后回环为剪腕花剑。
(13) 撩腕剑:同上,唯剑运动方向是由前向上、向后反向回环。
浏览3,5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