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常识


第九节太极拳身法是指什么?





什么叫“中正安舒”?



太极拳身法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是指躯干的姿势而 言,另一种是指全身(包括四肢)的动作而言。太极拳有十‘ 种身法 涵胸(含胸)、抜背、果裆、护肫(z ,音谆)、提 顶、吊裆、松肩,沉肘、闪战、腾挪。



这十种身法是有关体势及其变化过程的一些要点。有的 身法已在某些题内作了解释,本题不再赘述。这里仅对“闪 战”、“腾挪”、 护肫”略加解释。此外,对“中正安舒”身 法要点再加以简单说明。'



“闪战”不仅指敏捷、迅速,而且包括在对方来势凶猛 时先闪开他的锋锐,并同时给对方以进攻。



拳势不过攻守。若守之手不能攻,必等守之后再攻 或 攻之手不能守,必待攻之后才能守,这是片面的应用攻守, 没有充分认识到攻守的辩证关系。太极拳在这方面解决得很 好。太极拳“闪战”身法突出地体现出守中有攻、攻中有守 的优越性,较之单纯攻或守,机动灵活得多4



有人说:“何谓闪,何谓进 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 求”,“逢闪必进,逢进必闪这吏进一步说明闪与进,守 与攻的关系。闪与战是一致的行动,不宜截然分开。



推手时,身体不是正面对着对方,就是惻面对着对方。 由正持俩,或由侧转正,主要是腰胯的拧转或配合脚步的同 时移动,使成进闪或闪进的动作,所以十种身法中未提腰



胯,但“闪战”只有做到腰腿灵敏松活才能做得出来。换句 话说,“闪战”是身躯转动度极小和极快的避实击虚方法, 使对方劲的方向、角度、力点突然转换成劣势,并迅速乘机 发劲还击的一种富于弹性之抖劲,其特点是不与来力顶撞, 似挨非挨,突然一转变被动为主动,以小力胜大力,使对方 有力不能得逕 '



腾挪”是身法变化及步法移动含有灵敏轻便的弹性棚 劲,在盘架子或推手中将精神振作起来,使上肢与下肢在虛 实转换时皆不丢掉棚劲。尤其是小臂更要注意棚劲^松肩沉 肘有助于小臂的腾挪之势。下肢虚腿有膝胸相吸相系之意 实腿并不是全然占煞,精神贯注于其中,支持全身,要注意 到小腿有上提之意。



在盘架子或推手时,必须在缓慢的动作中含有轻灵敏捷 的要求。缓慢可以转化为迅速,沉稳也是为轻灵敏捷打下基 础。这就需要注意身法的闪战腾挪,以避免迟滞的流弊。由 此可见,太极拳并不是只要求缓慢,不要求敏捷,并不是只 能慢不能快,而是有“闪战”、“腾? 的身法和步法的要求 的。



护肫是指两胁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内中感觉松決, 不宜做成有意挤压胸口,而完全是呼气时自然地使两胁叻骨 向前下弧形松沉。此外,“垂肘”亦有助于“护肫”。看来, <‘护肫”这个术语不够通俗,改成“护胸口”似较易于理解。



中正安舒是指练拳时躯干要保持自然舒展,端正安稳 (有的太极拳种偶尔有前俯后仰所谞无使有凸凹处、无 使有缺陷处”,就是练拳不能使关节做取不灵活的死弯,不 能使腰腿的方向或脚的落点方向不顺当,致使身体觉得别 扭,不舒适自然,违背中正安舒的要求。练太极拳只有使全 身关节肌肉除做到必要的紧张外尽可能使身体放松,使胸腔 扩张,肺脏舒展,才不致妨碍气血流通。练拳做到虚领顶 劲,尾闾中正,就可防止躯干前俯后仰和左右歪钭3否则, 动作既不能中正安舒,呼吸也不自然舒畅,身体也易失平 衡,重心不易掌握,推手时容易被对方所控制



身法总的要求是 身体端正,表现出中正、大方、严 整、舒展的形象。





浏览9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