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理想的“气囊式弹性体”身体模式,就是把人体各部分 调节成由躯干和四肢共腿弓组合而成的统一的弹性体。具体的操 作方法是:“以意导体”;唯意识支配下,以脐后的“命门”穴为 中心,以躯干为主弹性钵;由近端环节到远端环节,通过各关节的 柔性和弹性的连接,使四肢作为躯于主弹性体的有机延伸,使五把 弓形成五弓合一的状态,这就是理想的“气囊式弹性体”身体姿 势模式。以“命门”为纲,使躯干主弓在纵向和横向上以圆弧形 的形状延伸拉开,为下一步“以体导气”练习中“气沉丹田”的 调节创造了条件。当躯干主弓纵、横向的弧形调节延伸至四肢弓 时,就出现纲举目张的效果,此时全身的拉伸调节便形成像抛物体 一样的弹性网(图5-1 -1),或者环抱成一个“气柱”形的弹性 体(图5-1 -2),成为“气囊式弹性体”形成的先决条件。身法 调节的另一特点和效果就是对拉拔长产生弹性的预应力,使“五 弓合一”的身体模式充满弹 性。对此,著药典太极拳家 沈家桢先生有鎏F分精辟的 论述:“练太极拳身肢必须 放长,以加强全身的弹性; 有了弹性才可以进而成为搠 劲。这就是说,拥劲生于弹 性,弹性生于身躯的放长。” 太极拳“以意导体”的身法 调节及其形成的形体姿势和 产生的弹性预应力,为“气
囊式弹性体”的形成奠定了 图5 -1 -1 基础。
“以体导气”是“气囊式弹性体”形成的第二个训练步骤。 “以体导气”是在“以意导体”的基础上,通过形体的调节,引导 内气有序地聚合和分布,使体与气的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身体
图5-1一2
预应状态的调节进入更高的层次。太极拳是将技击与导引、吐纳术 高度结合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拳术,它既讲究拳术的外部形体动 作的练习,又重视内在意气活动的调节。在传统的太极拳理论中对 意气活动有大量的描述,总的要求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这里所说的气,也就是传统经络学所说之“气武术家们把这种 气叫做“中气”、“内气”。“气”的存在与作用,在针灸、气功和 太极拳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气”是一种能量,它不单是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能量,而且经过有效的训练,还可使之按既定的方向 聚合,并进行有序化的活动。“气”与形体的调节、配合,能产生 强大的能量而形成太极拳“内劲”。在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和训练 中,我们可以暂时不管“气”的实质,不管它与形体调节联系的机 理是什么,而暂且把它们看作是装在“黑箱”里的东西,箱的输入 端是“意”,输出端是“劲”(图5-1 -3)。
浏览2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