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太极拳竞赛及竞赛套路的创编
1. 太极拳竞赛
传统太极拳历史久远,传播广泛,但是,作为竞赛却是解放以 后。最初太极拳也和其它武术项目一样,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列项 进行,1958年制订的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中,太极拳同长拳、南 拳、剑术等一样,列为单项竞赛项目,并有“太极拳的分类”和“太极 拳组别”的规定,以后太极拳一直被列人全国武术比赛中进行,期 间太极拳套路并没有统一规定,多是根据传统套路自己改编,以杨 式、陈式居多。直到1986年,太极拳才成为以拳种单列进行单独 比赛的项目,这是全国首次也是唯一的单项武术比赛,同时,全国 武术套路锦标赛中仍保留太极拳单项比赛。
太极拳作为一个单项的全国武术比赛,一方面是因为太极拳 独特的运动特点,突出的健身作用,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技术 内容,鲜明的文化特色,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雄厚广泛的群众基 础,具备了成为单项比赛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也是来自国外太极 拳发展的压力。主要的压力来自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在日 本,太极拳似乎是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常常称“太极拳武术”,可见 太极拳在日本的发展。1984年由中日友好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全 日本太极拳、中国武术表演大会”,让中国代表深深地感到了日本 太极拳水平之高,普及之广,发展之快,这大大触动了中国代表,引 起了中国太极拳界的危机感,也引起了前国家体委的重视,因此大 力促进了太极拳的竞赛,首先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对各队参加太极 拳的人数作了规定,同年4月在武汉举行了由美国、日本、法国等 18个代表队参加的“武汉国际太极拳剑遨请赛”,9月在哈尔滨又 举行了全国太极拳剑邀请赛。由此拉开了太极拳走向单项比赛的 序幕,1986年正式列为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
目前,太极拳已成为正式的锦标赛,分为太极拳、太极剑、推手 三大类,设有单项及全能成绩。
中日太极拳交流比赛也是一项重要的太极拳竞赛活动。
2. 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创编
随着太极拳运动的飞速发展,在世界范围的广泛普及,特别是 成为正式竞赛项目以后,急需规范、统一的套路,以往的传统套路 在动作组别、练习时间、编排结构、路线布局上都不能满足现行竞 赛的要求,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成立了四式太极拳 竞赛套路编写组,并提出要求:①注意保留传统套路的风格、特点 及技术要领,不失其传统性;②要以人体生理特点为依据,有利于 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符合于现代体育科学的要求;③要有一定难 度,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通过竞技比赛,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
编写组由张文广、张山、门惠丰、李秉慈、阐桂香、计月娥组成, 同时汇集了众多太极专家,经过大量艰苦的工作,通过严格而细致 的技术审核,于1989年创编出陈、杨、吴、孙四式竞赛套路。随后 为了进一步适应各种竞赛活动,统一竞赛套路,又由国家武术院组 织专家,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综合42式太极 拳,作为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的太极拳比赛规定套路。同时,还创 编了 42式太极剑竞赛套路。
竞赛套路的创编,不仅仅满足了竞技的需要,更加推广了太极 拳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随着太极拳运动的不断深人,曾 在太极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武式太极拳,日益受到人们矣注,为 此,1997年国家武术院又组织专家,编写了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此前还有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问世。至此,形成了以42式、杨式、 陈式、吴式、孙式、武式为主的一大批竞赛套路,对太极拳的竞赛、 健身、交流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学练太极拳竞赛套路指南
1. 太极拳竞赛套路共同特点
(1) 竞技性
创编竞赛套路很主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用于比赛竞技,作为 竞赛就必须遵守竞赛规则,所以,各式竞赛套路必须符合《太极拳 剑竞赛规则》的规定,这是竞技性的要求,同时,为了便于评判,突 出可比性,适当地增加了一些难度动作,比如分脚、蹬脚要求高度 过腰,现在还在42式太极拳中增加了指定难度动作:如左分脚 ——左转体360度左蹬脚(发劲)一■腾空右二起脚转体180度 一左提膝挑掌——全蹲蹬脚——右踩脚擒打——左独立撑掌 (19%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拳指定动作)等,这些都反映出竞技 性。
(2) 规范性
竞赛套路由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公布,对动作有明确的文字 说明和配套的声像教材,动作有统一标准,突出了套路规范性。所 以,学练竞赛套路应该以正式教材为准,规范、统一动作。特别是 参加正式比赛,更要严格按规格去做,包括动作数量、动作方向都 不能改变,否则将被扣分。
(3}传统性
陈、杨、吴、孙、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都是在各自传统套路基础 上改编而成,42式综合套路也是在由杨式太极拳改编而成的48 式太极拳基础上,吸收其它各式太极拳特点改编而成,所以,总起 来讲,新编各式竞赛套路都脱胎于传统太极拳,绝没有丢掉传统太 极拳的风格特点和技术要求,即保持了传统性。竞赛套路正是在 充分继承传统性基础上,改变编排结构,提高动作要求,适当增减 动作而成,42式综合太极拳虽然有些特殊,但是基本上以杨式太 极拳风格特点为基调。一定要防止“串味”,风格不突出,例如把孙 式太极动作做成杨式风格特点,吴式、杨式一个味等,这也是竞赛 评分标准的要求。
浏览2,0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