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全书


一、四、太极拳基本拳势概要|太极拳全书





^ in ^ ^ iii' ^ II:' ^'iii ^^ ^ ^^i> ^-'i|i>'^-


在广泛流传的陈、杨、武、吴、孙五式传统太极拳套路中,各 式太极拳套路之间或同一式套路因种种原因不尽相同。尽管拳势或 多或少,但是,如果去掉重复的动作(以《太极拳全书》为蓝本),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有约46势不重复基本拳势,老架二路有25势 不重复拳势,杨式85势动作中包势起势,共有37势不重复动作, 吴式有37势不同拳势,武式有37势,孙式有36势,可见,除去 童复动作以及左右对称动作,太极拳中基本拳势大约在37势左右, 陈式太极拳略多一些,在套路编排上,五式太极拳,尤其杨、吴、 武、孙四式其结构基本一致,陈式虽说动作较前四式多些,但是, 其编排趋势依然具有一致性。这里我们简要比较研究各式太极拳拳 势、拳名、拳套,以期更好地理解、掌握各式传统太极拳的真髓!



(―)基本拳势硏究



1. 预备势



(1) 拳名释意



练习拳套前的起始姿势。传统太极拳谱中,没有单列预备势, 以后有的人称“无极势”或“太极势”。具有代表性的五种传统太 极拳专著(《太极拳全书》)中,除孙式太极拳称“起势”外,其余 四式均称“预备势”。孙禄堂先生所著《太极拳学》则称“无极 学”。



(2) 主要异同



五式太极拳,预备势基本相同,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均由 两脚开立做起,陈式的两脚尖分别向左右外撇30度左右,武式两 脚之间距离较窄,其它三式基本上与肩同宽,孙式较特别,为两脚 跟并拢,两脚尖分别左右外撇,两脚约成90度夹角。



两脚开立的站法,较两脚并立更易平衡稳定,而脚尖外撇符合 人体正常解剖姿态,较舒适得体,所以,五式太极拳都采用了开脚 的预备姿势,唯孙式两脚跟并拢,这和孙式太极拳融合形意拳不无 关系,形意拳起势与此相同,两脚尖外撇,脚跟并拢,这样较容易 体会中轴贯通,保持身体中正不偏(图4-1)。






(3)作用功效



预备势要求基本相同,一方面要求思想放松,精神提起,注意 力集中到练拳上,一方面要求做到相关的练拳要领,如虚领顶劲、 含胸拔背、呼吸自然等,总的来说预备势是从心理和身体姿态上, 做好练拳准备,现在广泛流传的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由于竞赛的 要求,身体任何部位移动开始计算时间,故多由两脚并立开始,做 —66 —



为预备势。



2. 起势



(1) 拳名释意



接预备势,由身体未动,到身体开始动的第一个动作,称为起 势。



传统套路俗称“开门势”、“初势”,有拳打“开关起势”之说, 以开始动作判辨流派,在太极拳中,往往以第一个动作的速度、高 低来决定整个套路的练习速度、架势(大、中、小三种架势)的大 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动作。传统陈式太极拳第一个动作叫“金刚 捣碓”,杨式则称太极起势,吴式也称太极起势,《孙式太极拳》 (孙剑云著)则直接将预备势动作后第一动列入起势,而孙禄堂原 著称“太极学”,武式太极拳直接做懒扎衣,没有单独的起势动作。



(2) 主要异同



虽然陈式太极拳没有单列起势动作,但是,现在流传的传统套 路如《世传陈式太极拳》中记述,有两掌起落的动作,其它几式太 极拳的所列起势动作都是以两手起落作为起势的动作,不同的是杨 式不明显屈蹲,吴式明显伴随屈膝下蹲出脚前棚,孙式为并脚,但 是紧接着仍为两掌起落,武式太极拳不列起势,但是紧接着同样是 手的起落,虽然拳称不同,其实颇为近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图4 - 2)〇



(3) 作用功效



起势动作多采用两掌升降,以利于调息沉气。通过起手吸气, 落手呼气,调整呼吸,做到气沉丹田,平心静气,从而进一步为练 习套路做准备。实际练习中,往往在起势和收势时采用两手升降用 来调整呼吸。





浏览3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