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全书


一、揽雀尾、懒扎衣|太极拳全书





(1) 拳名释意



太极拳中将敌人手臂比做雀的头尾,用双手持取雀头雀尾,并






杨式 吴式



图4-2起势



随其旋转上下,有如持玩雀尾而称揽雀尾。杨式,吴式太极拳均称 此名。另一说,模拟古代人在与人交战前,首先把长袍的下摆扎人 衣带以便利做战,故又称儀扎衣。陈式、武式、孙式都称此名。明 代戚继光所著《拳经》中的32势长拳,也以“懒扎衣”作第一势。



揽雀尾和懒扎衣的发音近似,加上地方口音,传流中有音转的 可能,也有文词润色,修订拳名的可能。但是,从拳势做法来看, 陈式、孙式、武式外形上颇似扎衣的动作,而杨式、吴式的动作又 偏似揽雀尾的动作,两种称谓均有道理。



(2) 主要异同



陈式太极拳中的懒扎衣,做法上接金刚捣碓,两掌缠丝开合擦 脚出步,成偏马步定势横拉掌。



杨式太极拳的揽雀尾,由左棚、捋、挤、按组成,包含了太极 八法的四正法,此势所包含的技法内容是最为丰富的一势。



吴式太极拳的揽雀尾,由虚步左堋、右棚、捋、挤、按等方法 —68 —



组成,劲法上相同,夕卜形上与杨式不同3



孙式中的懒扎衣,劲法上同样包含了起手猢、转身捋、进手 挤、按的劲力,外形上突出了下肢步法的跟步。



武式太极拳的懒扎衣,叫做起、承、开、合,从劲法上看,同 样具有起手棚接对手,承则有承接对方来力含有捋化之意,开即 合,内含挤、捋的劲力,外形上突出了手的运动范围,身型的收尾 闾特点(图4-3,图中所示为此动完成时的基本全势)。















(3) 作用功效



从五式太极拳的预备势起,到懒揽扎衣(揽雀尾),从劲法上 看共同的特点是,包含了与人接手,棚架、捋化、挤进、按发的劲 法变化过程,这一点说明了太极拳重视四种基本劲法的思想,突出 本动重要性,反映了传统太极拳套路编排由难到易,重在练功的思 想。同时,也反映了动作的技击实用性,因为,太极拳最初大多以 单势练习,套路是将各个单势,特别是在实战中有效动作的总结连 贯,各式太极拳都将此动列前,其所含技法丰富,也证实了本动的 实用性。据民间传说,郝为真曾在其师李亦畲去逝时,自谦哭述, 还没有学好半个懒扎衣,可见,此动重要性。





浏览1,6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