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全书


一、太极拳基本动作要求原理|太极拳全书





(-)太极拳手型原理



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态。在太极拳拳术中有三种主要的手型: 拳、掌、勾。此外传统太极拳还有指型,同时配合指法。指型主要 有四并指等,如在杨式太极拳中的白蛇吐信、海底针动作里实际上 要突出指型的运用,但是由于指法较毒狠,现在多不强调指型及指 法的作用,故目前太极拳的手型以掌为主,拳、勾为辅。



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形于手指”。手是 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主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期捋挤按采 列肘靠前六法直接以手完成。这首先是要有正确的手型作基础,在 各式太极拳中,手型使用最多的是掌,其次拳、勾。以传统杨式 85式套路为例,全套中除了四式双拳绕打(双峰贯耳,左右披身 伏虎,弯弓射虎,上步七星)夕卜,其余均有或单手为掌型或双手为 掌型,即使著名的太极五星捶(搬拦捶、撇身捶、肘底捶、指裆 捶、栽捶)以拳为主,但是都有掌型的配合,可见掌型重要。



第一,正确的掌型能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技击功夫。人 体12条经络,有6条经络(3条阴经,3条阳经)起止点分布手 指,太极拳意气相随在意识支配下,神经纤维及神经末稍对体内气 血贯注感应最敏感的是双手,所以练拳时两手常有胀、热的感觉, 这正是中医讲的经气运行的结果,对全身经络畅通、调和气血有显 著作用。有的人练习多年手部没有气感或不明显,多数是由于手型
不正确造成,不能产生外形引导内气,要特别注意。



第二,正确的手型能使整个手和臂的骨骼、肌肉、韧带处于松 沉自然状态,最为突出的是能够平衡前臂及手部肌肉在运动时相互 产生的对抗作用,使之处于粘走化发,随时因形式而变的中间状 态,以助发寸劲和节节贯串的要求,提高技击功夫。不同流派的太 极拳其掌型各异,具体做法如下:



1 .掌型



(1)掌的做法



【杨式】五指自然伸直微分,手指向掌心侧微曲不伸直,指肚 微向手背撑张,虎口撑圆,掌心内凹(图3-1)。



要求:掌要自然伸直,掌心微含空,形如荷叶状。



自感:如双手扣于头顶状,注意感觉皮肤弹力,用意时两手指 手心有热胀感,前臂有水银贯注感。



【陈式】大拇指指根向小指指根相合,大拇指尖后仰,并与食 指分开,其余四指微微分开自然伸直,指尖向后弯曲,五指相错成 螺旋型(图3-2)。









图3-1杨式掌型图3-1杨式掌型图3-2陈式掌型图3-2陈式掌型



图3-1杨式掌型



图3-1杨式掌型



图3-2陈式掌型



图3-2陈式掌型



要求:五个手指指根向合,手指微伸直螺旋错开,型如瓦楞。



自感:大拇指根、四个手指肚及掌心有热涨感。



【吴式】大拇指与食指分开,其余四指微分开指尖向前(图3



~ 3) o



要求:大拇指与食指分开虎口撑圆,其余四指微分开的距离比 杨式的小,指尖向前,四指与拇指似两个部分。



自感:四个手指尖有热涨感。



【武式】五指自然平均地分开,手指向掌心侧微曲不完全伸直, 大指与小指相对领气,掌心内凹,有的练法要求拇指内扣(图3 -



4)0



图3-4武式掌型图3-4武式掌型









图3-4武式掌型



图3-4武式掌型



要求:五指自然平均地分开,其伸展程度比杨式大,通常要求 手指尖朝上。



自感:五个手指肚及掌心热涨感较明显。



【孙式】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内凹程度比武式小(图3-5)o



要求:突出掌心,五指舒展。



自感:掌心热胀感较明显。





浏览6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