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全书


一、拳套动作形态|太极拳全书





陈王廷时期的七个套路,经过五传至陈长兴、陈有本一代,原 有的108势长拳和太极拳二至五路,已逐渐被舍弃,很少有人练 习,取而代之的是陈式太极拳一路和炮捶(现称之为二路)。一路 又分演出老架、新架。新架与老架架势一样宽大,扬弃了原有的一 些高难动作,新架随后又出现了赵堡架,代表人物有陈清萍。关于 赵堡太极拳的渊源问题,据杜元化所著《太极拳正宗》中记载,是 王林祯传蒋发传邢喜怀f张楚臣-陈敬佰-张宗禹-张彦传陈清 萍,也有人称陈青萍学拳于陈有本,后入赘于赵堡,所传拳势与老 架相同,但是突出了圆形运动特点。从陈王庭早先拳套中的腾空一 字腿落地、双手落地、双足先后向上蹬踢等动作,到流传下来的陈 ?式一路,逐渐简化了原有套路,使之更加适宜大多数人习练,预示 了太极拳朝着健身、群众性方向发展。



这个时期,基本完成了陈式太极拳包括赵堡太极拳自身的改 造,形成了现代意义上传统太极拳的雏型,由此将逐渐演变出不同 的太极拳流派。



1. 流派定型期



这个时期时间跨度较大,经历了从杨禄禅学拳到孙禄堂晚年定 孙式太极拳,其间确定了现今流传的孙式、杨式、吴式、武式的形 成与定型,以及陈式太极拳的最终定型,从而最终形成并定型为目 前流传较广的陈、杨、武、吴、孙式五大流派的太极拳,当然此外 还有其它流派的太极拳如武当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等,这里不作阐 述。



(1) 重要的理论著作



? 这个时期正式出版的理论著作,主要有陈微明、许禹生、孙禄 堂、吴鉴泉、陈鑫等人的专著。20年代初开始用照相技术,对动 作拍照制版,给后人留下珍贵拳照,突出的有杨澄甫、吴鉴泉、孙 禄堂、陈发科的拳势照片,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杨澄甫的 《体用全书》,孙禄堂的《太极拳学》等,都是最为重要的著作。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武禹襄、李亦畲及王宗岳的拳论,虽未正式出版但 确是经典之作,对太极拳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指导着太极拳 的发展。



(2) 拳套动作形态



杨禄禅从学于陈长兴老架陈式太极拳,以陈式一路为蓝本,逐 渐形成了杨式太极拳体系。杨禄禅(17A1872年)到北京传拳, 为了适应大众健身学习的需要,开始了改编拳套,再经过其三子健 候(1839—1917年)修改为中架子,最后由健候三子澄甫(1883— 1936年)定型为大架子,成为动作舒展大方,无跳跃发力,流传 最广的杨式太极拳,其它架势的杨式太极拳,由于其动作难度或其 它原因,并没有广泛流传。



其中,得传于杨禄禅和其次子班候(1837—1892年)小架子的 全佑,经全佑之子吴鉴泉(1870-1942年)进一步修润,形成了动 作小巧紧凑,速度均匀,不纵不跳,风格与杨式同一趋向的太极 拳,定型为吴式太极拳。



武禹襄(1812—1880年),曾从杨禄禅学陈氏老架,后又从陈 青萍学习新架,又严格按《太极拳论》参悟太极拳,从而创造了武 式太极拳,经李亦畲(1832—1892年)进一步完善,最终定型为武 式太极拳,拳架动作形态上有了独到之处,在拳套编排结构上类似 杨式和陈式,但动作形态上高度抽象概括,仅以“起、承、开、



合”甚至“开合”二字概括所有技法,强调开合虚实,架式紧凑, 独树一帜。



孙禄堂(1861—1892年)擅长形意、八卦,又向郝为真学习武 式太极拳,参合三派之长,创造了架高步活的太极拳,’突出进步必 跟,退步必撤,开合相接的特点,定型为孙式太极拳。



陈长兴之曾孙陈发科(1887—1957年)于1928年去北京传拳, 成为陈式太极拳的中兴者并确立了陈式太极拳的地位,广泛开始传 播动作螺旋缠绕,松活弹抖,有顿足发力的陈式太极拳。



纵观五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以一路为主,其它四式太极拳, 都有着相似的套路顺序、谱名、动作名称。在动作形态上,几个主 要流派,都以扩大或缩小动作原型为手段,创造自己拳势,这和几 个流派创始人的自身条件和习拳根基有关,如个人身材、学识等, 杨澄甫定型大架与其身材显然有关,孙禄堂擅长形意、八卦在孙式 太极拳中显而易见,武式取法舍形,主敬主静,没有脱离其受宋明 理学的影响。



2. 普及推广期



这个时期主要指解放以后至今。这段时期,各式太极拳已无大 的演变,处于普及和推广时期。



(1)重要著作



在太极拳史方面,首推唐豪、徐哲东等人的大量研究考证。



出版著作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先后出版的《陈式太极拳》 (沈家祯.顾留馨编著),《杨式太极拳》(傅钟文编著),《吴式太极 拳》(徐致一编著),《武式太极拳》(郝少如编著),《孙式太极拳〉 (孙剑云编著)最后合订为《太极拳全书》,以后,特别在80年代 后又有大量的书籍出版。



从1956年起,原国家体委开始编制简化太极拳剑,到1979年 编制完成了简化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8式太极拳等,在 1989年以后又组织专家编写了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综合42式太 一 6 —



板拳、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竞赛性质的太极拳套路,这些套路都 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太极拳的发展





浏览4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