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杨式太极拳盛行,把“搰手”或”打手”称作“推手”以 来,“推手”已成为通俗的名词。推手是两人搭手,互相缠绕, 运用太极拳运劲如缠丝的独特锻炼方法,根据“沾连粘随,不 丢不顶,无过不及,随屈就伸”的原则,运用棚撮挤按采押]肘 靠八种方法和劲别来练习全身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 探知对方劲力的大小、刚柔、虚实、长短、迟速和动向,选择 合乎杠杆原理的沾粘点为支点,运用弹性和摩擦力(力点)的 牵引作用,发挥“引进落空”、“乘势借力”、“以轻制重”的技 巧,掌握“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不动,己不动,彼 微动,己先动”的战略战术,牵动对方重心,在时间和力点最 为恰当的时机则又“以重击轻,以实破虚”地将劲发了出去;这 种发劲要“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由弧形而笔直前去对向目标, 又稳又准,犹如放箭时箭头深入箭靶内一样,乘势将对方干脆 地发出去。总的要求是能化能发,化劲松净,发劲干脆。这种 竞技运动,既能训练力量和耐力,也能训练灵敏、技巧和速度 等身体素质。
近代发展的推手方法为了避免伤害事故,限制了抓拿摔跌 打等方法的使用,因此成为男女老少人人可练的一种武术运动
了。
太极拳套路的练习,原来就和“推手”相辅而行,拳套练 得纯熟细腻,中正圆满,内外合一和虚实刚柔具备之后,就可 以充分发挥推手的技巧。在练拳的同时,若再练推手;则既可 将走架子得来的劲别认真地运用到对抗练习的推手之中,同时 又可以检验练习太极拳套路的正确程度,便于改正、充实其姿 228
势和动作。举行推手比赛,可以纠正某些曲解太极拳理论的练 法,纠正对推手的片面性理解,从而使太极拳的技术得到恢复 和发展。
浏览9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