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疑难解答


一、运动适度,保持了人体机能的中和态|太极拳疑难解答





就运动与生命的关系而言,历来说法不一,通常以为:生命在于 运动,其理取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有人认为:生命在于多静,以 减少机体的磨损和功能的消耗。持此观点者,多以龟龄鹤寿作比。实 际上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在于动与静不可偏废。生命在于运 动不错,但超负荷的剧烈运动,无疑会使机体疲化早衰;而多静少动 者,往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病气易侵,故多 常年不断药。所以说,过分地强调动或过分地主张静,均于人体健康 不利,惟有运动适度、动静相间最为有宜。太极拳正是一种动静相间 的运动;行功走架,进退往来为动,但用意不用拙力,消耗不大;就心 境而言,行功走架中强调放松入静。这里所说的“静”,不是指盘腿打 ■ 坐、忘我忘形、无我无他的静,乃指走架或推手时须摒弃杂念,动中 T 求静,神意专注一心,以一念代万念,所以说外形别动心犹静。太极 FA 拳的这种独特运动方式,对保持人体机能的中和平衡态最为适宜, |J 故而久练可使人延年。



* 7.长气致柔,防止了骨质、关节、韧带的老化



无论是从自然界的动、植物看,还是从人类自身的生态发展过 程看,凡是生命力旺盛者,其肢体或肢干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凡是 行将死亡的有机体,都会变得僵硬,枯萎。就人体而言,老年人骨质 疏松发脆、关节旋转不灵、韧带松弛、血管干瘪等,无不是失去柔韧 中 性的结果。欲使人体康壮不衰,就必须使周身筋骨皮保持良好的弹



华 性。太极拳行功走架,旋指、旋腕、旋膀、旋腰,撑裆开胯,抻筋拔骨,



* 缠绕拧翻,所有招式动作,无不在划弧走圆中完成。这种螺旋运动的



* 内含,其实就在于强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内脏各部器官的弹性,亦 理 即柔韧性。所以,功深艺高的太极拳手,多为肺扩量大、膀胱胀缩差 妃 大、筋长骨坚、肌肤松软、呼吸深细匀长、关节正逆旋转角度大,这都



* 是机体柔韧性良好的表现。柔韧性的延长,本身就是长寿;反之,人



华 体内脏任何一个器官'失去了弹性,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8.松、静、空、灵;陶冶了超然脱俗的心境



众所周知,清心寡欲的人多高寿,反其道而行者往往早亡。原因 是:多欲之人必多求,多求之人必贪饮、贪食、多忧、多虑、多思、多 恼、多惊、多恐,凡欲有多必伤。中医认为,哀伤神、怒伤肝、忧伤肺、 思伤脾、虑伤心、恐伤肾、食多伤胃,房事多行伤精、又伤气,久而不 A 节者不击自毙。而太极拳技艺高深者,多为忘荣忘辱、少求寡欲的贤 I A 达之士,这是由太极拳理法特性所决定的。就功法而言,行功走架 ly 时,身心各部讲究松、静、空、灵,举手投足、身形变换贵在顺其自然, C 故而进退往来状若行云流水;就技击而言,临场应敌,讲究不招不



* 架、不争不抢、舍己从人、逆来顺发,最忌争强斗狠、自作主张。由此,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身心双修,太极拳手得到的不仅仅是技艺,更 珍贵的是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乐土,辟出了心中的世外桃 源。



当然,太极拳的益寿基因远不止于此。其他诸如:取之天象,合 之易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等,有些难免有玄虚之嫌。






4. 如何教好太极拳?



太极拳是意、气、形统一的运动形式,根据太极拳的特点, 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教练太极拳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1. 先“根”后“梢”法



拳理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开于手指”。 实践证明脚步掌握的正确与否是学好太极拳的关键。因此,我应示 范与讲解的重点,首先放在脚下。



太极拳的步型、手法少得多,又经常重复出现,容易巩固。先掌 握了步型步法,再比划手,再要求手眼配合,效果就比较理想。



2. 完整一分解一再完整



教师熟练、优美、正确的示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美的 追求。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又必须重视动作的分解。要一 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一个动作不会,不要急于教下一个动作。要反 复体味,才能消化和理解动作。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把这一个一个 分解动作完整地串联起来。



3. 形象讲解



动作与名称是有寓意的。比如“白鹤亮翅”就是白色的仙鹤展翅 欲飞之势;“云手”,手的运行如浮云飘动,和缓而宁静;又如“高探




蚤dit入



马”,就是攻击面部的一种技法;"搬拦捶",搬拦是防守劝作,捶是还 击动作,合在一起就是防守还击法。这样讲解,学生就易于理解其内 容,又便于记忆。



4.重复法



重复练习是建立正确动力定型的重要方法。重复不仅可加强记 忆,也能促进学练的乐趣,还可能变为学练的自觉性。所以,整个教 学中都要强调重复练习。重复练习时,可以是集体的、个人的,也可



以是分段的或单个的。



5.互教法



中 带着教别人的任务去学习,教学的态度和质量都会收到良好的



华 效果,让同学们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实践证明,互教的方法不仅可



* 带动其他同学来学练太极拳,对提高自己的水平也有帮助。



* 6.想练结合法



僮 太极拳讲究呼吸自然、用意识引导动作,是“大脑支配下的意气



站 运动”。要求心指挥形,而形又要表现出心的意境,从而起到“身心合



* 一,内外兼修”的作用。运用想练结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聚精会神 T 的看老师演练,然后闭目把老师的演练认真想一遍。接着,自己用意



识思维按老师的要求一招一式地练拳,然后再睁开眼睛实践练习。 这种用“思维”学练拳术的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





浏览2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