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脚内扣(脚跟为轴,脚掌内转),身体左转,左足虚,脚跟微 起,面向东南;同时左右手运转“来氏太极图”中的“太极本体”一 周,方法是:右手向上向前向下、左手向后向上向前各转一个立圆, 双手似揉转一个外丹田(约20?30厘米),并带动内丹田运转,称为 公转。公转的同时左、右手各自转动,称为自转。而后两手从“太极 本体”运转,顺接“S形背丝扣”,至左手在上、在前,右手在下, 掌心斜向前,距离约一小臂,如(图18-3- (1))。此动中左手向 上、向前为“擎”,即“擎起彼劲借彼力(中有「灵」字)”。
| (二)收脚收手
上动不停,左脚内收于右脚内侧,双手收于胸前,掌心向下(图 18-3- (2))。此动中两手和脚内收为“引”,即“引到胸前劲始蓄
(中有「敛」字)”。
| (三)出脚吞吸
沿东南方向迈出左脚,膝微屈(不可伸直),脚跟着地,足尖上 翘,双掌微上提,丹田气息于踵,同时全身有吞吸之意。此动为 “吞”,为“松”,即“松开我劲勿使屈(中有「静」字)”。
| (四)跟步推援
双手微下按,则左脚掌落地。气运双手,身备五弓,前后形成八 方张力,掌心向前,双手沿“C形背丝扣”略向前向上推搓(两掌间 为一小臂距离),高不过肩,同时左脚趾抓地,右脚前跟,落于左脚 跟内侧(右胯微上提,则尾闾自正),左手由实转虚,右手由虚转实, (图18-3-⑶)。此动为“放”,即“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 字),,〇
图 18_3 (1) 图 18-3 (2)
m 18-3 (3)
注意:(1)呼吸方法是:细微深长,吸长呼短。(1) - (3)分 动均为缓缓呑吸、为化、为收,(4)分动为呼、为合、为发。收时筋 骨收缩,肌肉松静,全身有呑吸引空之意,呼时需徐徐送劲,气运稍 节。按李亦舍“擎、引、松、放”四字密诀,擎、引、松为吸,放为 呼。以下各势以此法调整呼吸,不再赘述(至高级功法,将忘记呼 吸,而进入“胎息”或“体呼吸”)。
(2) “擎、引、松、放”四字秘诀隐含于每一势中,要在每势的 演练中,细心体悟和运用,以下各势不再赘述。(3) “来氏太极图” 中的“太极本体”和“背丝扣”的运转,隐含于每一势中,要在每势 的演练中,细心体悟和运用,详见第一章。
■
&I右揽雀尾
| (_)扣脚转体
右脚撤回,左脚内扣,身体右转,右足虚,足跟微起,面向西 南,同时双手运转“来氏太极图”中的“太极本体”一周,完成公转 和自转,方法是:左手向上向前向下、右手向下向后向前公转一周, ? 32 ?
同时左、右手各自转。而后两手从“太极本体”运转,顺接“S形背 丝”,转至右手在上、在前,左手在下,掌心斜向前,距离约一小臂, 如(图 18-4 (1))。
| (二)收脚收手,出脚吞吸,落脚下按和跟步推挫
“擎、弓丨、松、放”方法与左揽雀尾相同,方向相反(图18-4
⑵、⑶)〇
浏览272次